1、1 外科复习 一、 结直肠癌 1. Dukes 分期 2. 手术范围 3. Miles 手术、Dixon 手术 二、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1. 致病菌 2. MRI 3. 诊断:脓肿与肛门括约肌关系;有无感染内口及内口至脓肿的通道 4. 治疗:源于括约肌间的脓肿;源于经括约肌肛瘘的感染 三、 肛瘘 1. Goodsall 规律 2. 确定内口位置 3. 治疗:挂线疗法 四、 肛裂 1. 三联征: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 五、 痔 1. 内痔:分度 2. 外痔 3. 保守治疗为主 六、 急性阑尾炎 1. 临床病理类型 2. 转归 3. 鉴别 4. 手术 5. 并发症(急性阑尾炎、术后) 七、 肠梗阻
2、 1. 分类: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不明原因、术后炎性;单纯性、绞窄性;高位、低位、结 肠;完全性、不完全性 2. 病因: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3. 症状:痛、呕、胀、闭 八、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1. 好发:十二指肠球部前壁靠近小弯侧、胃近幽门的前壁靠近小弯侧 2. 症状:化学性腹膜炎细菌性腹膜炎(大肠埃希菌) 3. 诊断 4. 鉴别 5. 治疗:手术、非手术 2 九、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1. 好发:胃小弯、十二指肠后壁 2. 症状:根据失血量 3. 诊断: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4. 治疗:手术、非手术 十、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1. 病因:痉
3、挛、水肿、瘢痕 2. 症状:呕吐 3. 鉴别 十一、 胃大部切除术 1. 并发症:术后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吻合口破裂或吻合口瘘、术后梗阻、术后急性胆囊 炎、术后急性重症胰腺炎、胃瘫、倾倒综合征、低血糖综合征、碱性反流性胃炎、吻合口溃 疡、营养性、残胃癌、迷走神经切断后并发症 十二、 胃癌 1. 病因:Hp 2. 病理:早期(粘膜&粘膜下) :三型;进展期(超过粘膜下) :四型 3. 转移:直接浸润、淋巴转移(左锁骨上、脐周) 、血行转移(肝肺骨肾脑) 、种植转移 4. 分期 5. 鉴别 6. 化疗指征 十三、 腹外疝 1.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 2. 解剖:疝囊(疝囊颈、疝囊体
4、) 、疝环、疝内容物、疝外被盖 3. 临床类型: 易复性疝、 难复性疝、 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肠管壁疝 Richter 疝、 逆行性嵌顿疝) 十四、 腹股沟疝 1. 解剖结构 2. 分类:腹股沟斜疝(儿童及成年人) 、腹股沟直疝(老年人) ,鉴别 3. 分型(4 型) 4. 直疝三角 5. 鉴别:睾丸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隐睾、肠梗阻 十五、 股疝 1. 结构:内口、外口 2. 内容物:大网膜、小肠 3. 鉴别:腹股沟斜疝、脂肪瘤、肿大的淋巴结、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髂腰部结核性脓肿 十六、 乳腺 1. 乳房淋巴液输出途径: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胸大肌、胸小肌间淋巴结,肋
5、间淋巴管,交通 淋巴管,深部淋巴管 2. 腋区淋巴结分组:腋下组(胸小肌外侧) 、腋中组(胸小肌后) 、腋上组(锁骨下) 3 十七、 急性乳腺炎 1. 好发:产后哺乳的妇女,初产妇,产后 3-4 周 2. 病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 3. 分期:积乳期、浸润期、脓肿期 4. 治疗:消除感染、排空乳汁;金葡菌(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 ;脓肿形成:切开引流 十八、 乳腺囊性增生病 1. 好发:育龄妇女 2. 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疾病,乳房正常结构紊乱 3. 病因:内分泌功能失调 4. 症状:乳房胀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相关;月经前疼痛加重,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十九、 乳腺纤维腺瘤 1. 好发:20-2
6、5 岁,乳房外上象限 2. 特点:表面光滑、易于推动、多单发、与月经周期无关 3. 治疗:手术切除是唯一方法 二十、 乳腺癌 1. 好发:45-50 岁,绝经后发病率上升,外上象限 2. 病理: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最常见) 、罕见癌 3. 转移:局部扩散、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肺、骨、肝) 4. 症状:早期:无痛单发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分界不清、不易推动;酒窝征,橘皮样 改变 5. 鉴别:纤维腺瘤、乳房囊性增生病、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结核 6. 分期(0-4) :3 期(T4、N3) ;4 期(M1) 7. 手术适应证:0、1、2 期和部分 3 期 8.
7、 手术禁忌证:远处转移、全身情况差、主要脏器严重疾病、年老体弱 9. 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乳房切除术、保留乳 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10. 化学药物治疗: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 ,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 嘧啶) 11. 内分泌治疗:tamoxifen、来曲唑 12. 放射治疗 13. 分子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 二十一、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1. 手术指征 2. 禁忌证 3. 术前准备:一般准备、术前检查、药物准备 4. 并发症: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 危象 二十二、 甲状腺癌
8、 1. 病理: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髓样癌 2. 临床分期:TNMAge 3. 手术:趋向于广泛切除,不主张淋巴结清扫 4 二十三、 腹部损伤 1. 分类:开放性-穿透伤、非穿透伤、贯通伤、非贯通伤;闭合性 2. 受损内脏: (开放性)肝、小肠、胃、结肠、大血管; (闭合性)脾、肾、小肠、肝、肠系膜 3. 表现:腹腔内出血,腹膜炎(胃液、胆汁、胰液肠液血液) ,睾丸疼痛、阴囊血肿和阴茎勃 起障碍(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 4. 处理原则:先出血后穿破,先污染重后污染轻 二十四、 脾破裂 1. 分类:中央型破裂;被膜下破裂;真性破裂 2. 分级:级:长度5cm,深度1cm;级:长度5cm,深
9、度1cm;级:脾门受累; 级:广泛破裂 3. 治疗原则: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 二十五、 肝破裂 1. 右肝多于左肝 2. 分级 3. 治疗原则:彻底清创,确切止血,消除胆汁溢漏,建立通畅引流 二十六、 胰腺损伤 1. 并发症:胰漏 2. 处理原则:止血、清创、控制胰腺外分泌、处理合并伤 二十七、 十二指肠损伤 1. 好发:十二指肠第二、三部 2. 治疗要点:抗休克;及时得当的手术处理 二十八、 直肠破裂 1. 腹膜返折以上:腹膜炎 2. 腹膜返折以下:直肠周围感染 二十九、 胸部损伤 1. 分类:暴力性质(钝性伤和穿透伤) ;胸膜腔是否与外界沟通(开放伤和闭合伤) 2. 伤情评估:病史,体格
10、检查,损伤部位和发展速度,可迅速致死的情况(气道阻塞、张力性 气胸、心脏压塞、开放性气胸、进行性血胸、严重连枷胸) ,诊断困难的致命性胸部损伤(创 伤性主动脉破裂、气管支气管损伤、钝性心肌损伤、膈肌损伤、食管损伤、严重肺挫伤) 3. 院前急救:基本生命支持(维持呼吸通畅、给氧、控制外出血、补充血容量,镇痛,固定长 骨骨折,保护脊柱,迅速转运) ;严重损伤紧急处理 4. 急症开胸探查手术:胸膜腔内进行性出血;心脏大血管损伤;严重肺裂伤或气管、支气管损 伤;食管破裂;胸腹联合伤;胸壁大块缺损;胸内存留较大异物 三十、 肋骨骨折 1. 最易折断:第 4-7 肋骨 2. 连枷胸 1) 定义: 多根、
11、多处肋骨骨折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 出现反常呼吸运动, 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 2) 气管插管:呼吸困难,R 35 次/分或1.0L 大量血胸 3. 处理原则:及时排出积血,促使肺复张,改善呼吸功能,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十四、 穿透性膈肌损伤 1. 胸腹联合伤 2. 腹胸联合伤 三十五、 肺癌 1. 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 2. 分类: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肺段支气管以下) 3. TNM 分期 4. 鉴别:肺结核,肺部炎症,良性肿瘤,纵隔淋巴肉瘤 5. 周围型肺癌肺叶切除术;中心型肺癌一侧全肺切除术;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支气管 袖状肺动脉袖状肺叶切除术 三十六
12、、 食管癌 1. 病因:亚硝胺及真菌、遗传、营养不良及微量元素缺乏、饮食习惯、其他 2. 好发:中胸段 3. 病理 1) 早期:隐伏型(原位癌) 、糜烂型(黏膜固有层) 、斑块型(粘膜肌或黏膜下层) 、乳头型、 隆起型 6 2) 中晚期:髓质型(最常见,侵及全层,向腔内外生长,中重度梗阻) ,蕈伞型(向管腔内 突出) ,溃疡型(向管壁外层生长) ,缩窄型(狭窄上方食管明显扩张) ,腔内型 4. 转移:食管壁内扩散;直接扩散;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 5. 内镜:甲苯胺蓝正常组织不染色,瘤组织染色;lugol 碘液肿瘤组织不被碘染色而鲜亮,正常 组织染成黑色或棕绿色 6. 鉴别:反流性食管炎;贲门失
13、弛缓症;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瘢痕狭窄;食管良性肿瘤;食管 憩室 7. 治疗原则: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8. 手术适应证:能耐受手术;无远处转移;局部病变可切除;无顽固胸背疼痛;无声嘶及刺激 性咳嗽 9. 手术禁忌证:肿瘤明显外侵,远处转移;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恶病质 10. 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 ;乳糜胸;血胸、气胸、胸腔感染 三十七、 胸腺瘤 1. 位于:前上纵隔,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 2. 好发:20-50 岁 3. Massaoka 病理分期:期:完整包膜,镜下包膜无浸润;期:浸润包膜、纵隔脂肪或纵隔 胸膜;期: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a 期:胸膜和心包转移;b 期:远处
14、转移 三十八、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1. MG: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 2. Osserman 临床分型:型,单纯眼肌型;a 型,轻度全身型(未累及眼肌) ;b 型,中度 全身型(累及眼肌) ;型,急性爆发型;型,晚期严重型 3. 手术适应证: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反复肺部感染导致 1 次以上肌无力危象或胆碱 能危象;育龄期妇女要求妊娠;伴有胸腺瘤;眼肌型 4. 手术禁忌证:15 岁前儿童 5. 手术方式:胸骨正中切开;经颈横切口;经颈胸联合切口;胸腔镜 三十九、 肝囊肿 1. 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肿瘤性 2. 压迫症状 3. 腹腔镜囊肿开窗术或去顶
15、术,不主张手术治疗 四十、 肝脓肿 1. 细菌性、阿米巴性、霉菌性、结核性 2. 症状:发热、肝区疼痛、肝大 3. 体征:右下胸部和肝区有叩击痛 4. 细菌性肝脓肿:化脓性肝脓肿,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5. 病原菌侵入肝的途径:胆道系统、门静脉、肝动脉、其他 6. 治疗:非手术:积极原发灶,应用抗生素(三代头孢) ;手术:脓肿切开引流;营养支持 四十一、 肝海绵状血管瘤 1. 最常见的肝良性肿瘤 2. 女性,30-50 岁,肝右叶多见 3. 临床类型:无症状型、腹块型、肿瘤压迫型、内出血型 4. 影像学检查:B 超最常用,CT 增强慢进快出 5. 手术治疗指征 7 四十二、 原发性肝癌 1
16、. 病因: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其他 2. 病理:形态、肿瘤大小、生长方式、组织学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 3. 临床表现: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发热、癌旁表现 4. 体征:肝大、黄疸、腹水 5. 检查:血清 AFP、CT 快进快出、肝穿刺活检(金标准) 6. 诊断:1 个核心早期;2 个要求定性定位;3 个要素病史、血清学依据、影像学依据 7. 鉴别诊断:转移性肝癌、肝硬化、肝良性肿瘤、邻近器官肿瘤 8. 并发症: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肝衰竭、感染、血性腹水 四十三、 门脉高压症 1. 4 个门体交通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前腹壁交通支,腹膜后交通 支
17、 2. 类型:肝前型、肝内型(肝硬化) 、肝后型 3.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炎后肝硬化(肝窦、窦后) 、血吸虫性肝硬化(窦前) 1) 症状:脾大、脾亢,呕血、黑便,腹水,肝掌,蜘蛛痣 2) 非手术治疗:适应证(黄疸、大量腹水、肝功能严重受损 C 级发生大出血) ,输血、血管 加压素(抗利尿激素) 、生长抑素(奥曲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首选药,三腔二囊管压 迫止血,内镜治疗 3) 手术:适应证(非黄疸、大量腹水、肝功能受损 AB 级的大出血或非手术 24-48h 治疗无 效) ,分流手术、经肝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断流手术 4. 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 1) 病因:先天性畸形、新生儿脐静
18、脉炎、腹腔内感染(门静脉海绵样变) 、肝动脉与门静脉 系统之间动静脉瘘形成、脾静脉栓塞 2) 表现:脾大、腹水、侧枝循环产生、肝功能正常,儿童多见 5. 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布加综合征) 1) 定义: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引起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段狭窄或阻塞所 致。下腔静脉发育异常(亚洲) 2) 分型:型,以下腔静脉隔膜为主的局限性狭窄或阻塞(57%) ;型,下腔静脉弥漫性 狭窄或阻塞;型,肝静脉阻塞 四十四、 胆道 1. 肝左叶胆管结石及残余结石较多 2. Murphys 征: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相交处 3. 胆囊三角:由肝总管、肝下缘和胆囊管围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胆囊淋
19、巴结及 副右肝管在此三角区经过 4. 第一肝门:左肝管、右肝管、肝动脉分支、门静脉分支、神经和淋巴管 5. 肝十二指肠韧带:胆总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 6. 检查:X 线(结石、胆道内积气影、瓷瓶胆囊) 、超声(结石:强回声团伴声影、随体位摆动、 可移动) 、CT、PTC、PTBD、ERCP、MRCP、EST、EUS、胆道镜、胆道造影 7. 胆道疾病并发症:胆囊或胆管穿孔、胆道出血、胆源性细菌性肝脓肿、胆管炎性狭窄 四十五、 胆石症 1. 胆囊的胆固醇结石为主 2. 分类:成分-胆固醇类、胆色素类;部位-胆囊结石(胆固醇结石) 、肝外胆管 结石(胆色素混 合性) 、肝胆管结石(胆色素混合性)
20、8 3. 胆囊结石 1) 女性多见,4F(Forty,Female,Fat,Fecunclity) 2) 症状:胆绞痛,右上腹持续痛伴阵发加剧,右肩背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 3) 并发症:胆囊炎、胆囊积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irizzi 综合征、胆囊癌变、胆石性肠 梗阻、胆囊消化道瘘 4) 检查:B 超金标准,CT、MRI、MRCP 5) 胆囊切除术适应证:明确症状、并发症、合并息肉、无症状但有糖尿病和长期静脉营养、 无随访条件、直径3cm 6) 术后并发症:胆管残留结石、胆瘘、肝外胆管损伤,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4. 肝外胆管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为主 1) 症状:胆管炎 Charcot 三
21、联症(腹痛、高热寒颤、黄疸-间歇性黄疸) 2) 体征:巩膜及皮肤黄染,剑突下或右上腹部有深压痛 3) 检查:B 超 4) 鉴别:壶腹部癌(无痛、黄疸呈波动性) 5) 治疗原则:解除胆道梗阻,取净结石,通常引流胆道,抗生素 6) 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 T 型管引流术 7) 术后管理:2 周黄疸消退,无发热,胆汁清,可行 T 型管造影(证实无结石残留,胆总管 下端通畅) ,连续闭管 3-5 天无不适,可拔出 T 型管。 5. 肝内胆管结石-胆色素为主 1) 左侧比右侧多见 2) 不治疗:无症状、无局限性胆管扩张的三级胆管以上的结石 3) 治疗原则:取净结石、去除病灶、通畅引流、防止复发 四十六、
22、急性胆囊炎 1. 分类: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胆汁淤积、缺血)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2. 症状:脂肪餐后或夜间发作,右上腹部剧烈绞痛或胀痛,疼痛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阵发性 发作、阵发性加重 3. Mirizzi 综合征:反复发作胆囊炎、胆管炎、梗阻性黄疸 4. Murphys 征阳性 5. 检查:B 超 6. 治疗:禁食、解痉、输液、抗生素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十七、 慢性胆囊炎 1. 定义:急性胆囊炎反复多次发作或长期存在胆囊结石的后果,致使胆囊萎缩,囊壁增厚,内 含胆结石,胆囊功能不良。 2. 鉴别:胆囊胆固醇沉积症(草莓样胆囊) 、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神经瘤病 四十八、 急性胆管炎-急性梗
23、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1. 定义:胆管不同程度的梗阻+不同程度的感染 2. 病因:胆总管结石,多见于胆总管下端梗阻;致病菌:大肠杆菌 3. 症状:肝胆管炎(少黄疸,多高热寒颤) ;肝外胆管梗阻合并感染(Charcot 三联症、Reynolds 五联征-腹痛、黄疸、高热、低血压、神志改变) 4. 体征:高热 40以上,P 120-140 次/分 5. 诊断:五联征 6. 治疗原则:紧急手术,切开胆总管减压,取出结石解除梗阻,通畅引流胆道 四十九、 胆道出血 9 1. 解剖基础:肝内胆管与肝动脉和门静脉分支紧密伴行 2. 症状:与出血速度有关。周期性发作的三联症-消化道出血、胆绞痛、黄疸。
24、 3. 非手术指征:出血量少,无寒颤高热、黄疸、休克,不能耐受手术 4. 手术指征:反复出血,出血量大、发生休克,非手术治疗出血无自止倾向,病灶明确 五十、 胆囊癌 1. 好发:胆囊底部、胆囊壶腹、胆囊颈部 2. Nevin5 期:粘膜内原位癌;粘膜和肌层;胆囊壁全层;全层+淋巴结;肝脏及其他脏器 3. 症状:右上腹痛,消瘦,黄疸,腹部包块 4. 影像 5. 治疗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切除 五十一、 胆管癌 1. 分类:肝内胆管细胞癌、肝门胆管癌、胆总管癌 2. 危险因素:硬化性胆管炎、胆总管囊肿、肝胆管结石、溃疡性结肠炎 3. 症状:进行性无痛性黄疸,深色尿、巩膜黄染、皮肤黄染、无胆汁大便
25、、瘙痒 4. 实验室检查:血总胆红素和直胆升高,ALP 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阳性,CA19-9 升高 5. 检查:超声 6. 治疗:Bismuth4 型 五十二、 胆道损伤 常见征象:术中发现胆汁漏出;切除后见胆囊管处出现 2 个开口或喇叭形开口;胆道造影,造影 剂外漏;术后高热、黄疸、腹胀,腹引管有胆汁。 五十三、 慢性胰腺炎 1. 手术适应证 2. 治疗原则 五十四、 胰腺癌 1. 好发:胰头部,40-70 岁中老年,高蛋白、高脂肪摄入及嗜酒、吸烟者 2. 转移:局部浸润、淋巴转移 3. 病理:导管立方上皮细胞的导管腺癌 4. CA19-9、B 超、CT 5. 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范
26、围(whipple) ,Child 重建,并发症(胰漏、胆漏、出血、 感染积液脓肿形成、胃排空障碍) 五十五、 壶腹部癌 1. 定义:胆总管末端、Vater 壶腹部、十二指肠乳头的恶性肿瘤 2. 好发:40-70 岁男性 3. 恶性程度低于胰头癌 4. 特点:黄疸深浅呈波浪式变化,上消化道出血 五十六、 急腹症 1. 特点: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病因复杂 2. 牵涉痛:上腹部(胃、十二指肠、肝、胆囊、胰腺) ;脐周(空肠、回肠、横结肠) ;耻骨上 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3. 病因 10 1) 炎症性(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AOSC、急性阑尾炎) ; 2) 穿孔性(胃十二指肠
27、溃疡急性穿孔、胃癌急性穿孔、急性肠穿孔) ; 3) 梗阻或绞窄性(胆道系统结石、急性肠梗阻、腹腔脏器急性扭转) ; 4) 破裂出血性; 5) 血管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腹主动脉瘤) ; 6) 其他 4. 喜按痉挛性;拒按炎症性 5. 病史 6. 查体:一般查体,腹部检查,直肠指诊 7. 检查:血尿便常规;腹水;影像:B 超、CT、X 线;血管造影、内镜、腹腔镜 8. 治疗:注意全身情况;考虑手术治疗:立即手术、暂时不需手术、不需要手术;积极对症治 疗 五十七、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1. 定义 1) 指腹腔内高压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 系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腹腔内压力 (IAP)
28、急剧升高,影响腹腔内、外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 2) IAP 稳定升高并大于 20mmHg,伴或不伴腹腔灌注压60mmHg,同时合并新的器官功能 障碍和衰竭。 2. 腹腔内压力:正常 0-5mmHg;腹腔内高压12mmHg 3. 病因:自发性、创伤后、手术后、医源性 4. 膀胱内压测定是间接测压的最佳方法 5. 分级:级:12-15mmHg;级:16-20mmHg;级:21-25mmHg;级:大于 25mmHg 6. 治疗目标:控制腹内高压;缓解纠正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去除病因 五十八、 血管外科 1. 病理:狭窄、闭塞、扩张、破裂、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2. 症状: 1) 疼痛:间歇性疼痛(肢体活动
29、-间歇性跛行、肢体体位、温度变化) ;持续性疼痛-静息痛 (动脉性静息痛、静脉性静息痛、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 2) 肿胀:静脉性;淋巴性 3) 感觉异常:沉重、异样感觉、感觉丧失 4) 皮肤温度改变 5) 色泽改变:正常和异常色泽;指压色泽改变;运动性色泽改变;体位色泽改变(Buerger 试验) 6) 形态改变:动脉形态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杂音、形态和质地) ;静脉形态改变(静 脉曲张) 7) 肿块:搏动性肿块;无搏动性肿块 8) 营养性改变:皮肤营养障碍性变化;溃疡或坏疽;增生性改变 3. 检查 1) 踝/肱指数(ABI) :正常1.0;0.8 间歇性跛行;0.4 静息痛 2)
30、金标准:DSA 4. 药物治疗:抗凝,抗血小板,溶栓,血管扩张药 五十九、 动脉瘤 1. 症状:膨胀性、搏动性肿块 2.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感染、非感染性动脉炎、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 11 3. 病理: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4. 继发:动脉瘤破裂、瘤腔内血栓形成、继发感染、瘤内夹层血肿 六十、 腹主动脉瘤 1. 最常见病因:动脉硬化 2. 部位: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和髂动脉 3. 危险因素:男性、高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冠状 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4. 症状:腹部搏动性肿块、疼痛、压迫、栓塞、破裂、其他 5. 所有患者都应手术治疗 6.
31、 手术并发症:腹腔内出血、急性肾衰竭、假性动脉瘤、急性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 功能不全、下肢动脉缺血、乙状结肠缺血和截瘫 六十一、 急性动脉栓塞 1. 定义:指来自于心脏、近端动脉壁或者其他来源的栓子,随动脉血流冲入并栓塞远端动脉, 引起受累供血脏器或肢体的急性缺血 2. 最常见原因:心房颤动的附壁血栓脱落 3. 症状:5P-pain, pulselessness, pallor, paresthesia, paralyse 4. 继发: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休克 5. 鉴别:急性动脉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股青肿,腘动脉窘迫综合征,动脉外压迫性 病
32、变,肢体动脉外伤 6. 手术治疗:取栓术 六十二、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 1. 定义:累计四肢远端中动脉、小动脉、静脉的慢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血管炎性病变, Buerger 病。 2. 好发:40 岁以下吸烟的男性 3. 病因:寒冷、吸烟、遗传 4. 症状:反复的游走性静脉炎发作 5. 病程三期: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组织坏死期 6. 鉴别: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急性动脉栓塞、多发性大动脉炎、糖尿病性足坏疽、雷诺综 合征 六十三、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 1. 定义:动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形成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慢性缺血性疾病 2. 好发:50 岁以上中老年男
33、性,腹主动脉远端及髂-股-腘动脉等大、中动脉 3. 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 4. 病程四期 (Fontaine) : 期, 轻微症状期; 期, 间歇性跛行期 (特征性表现, 200 米分 ab) ; 期,静息痛期;期,溃疡和坏死期 5. 鉴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栓塞、椎管狭窄症、髋关节炎或膝关节炎 6. 治疗目标:期延缓疾病发展,期增加行走距离,、期尽可能保存肢体 六十四、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大隐静脉曲张、小隐静脉曲张 1. 病因:先天性浅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结构不良 2. 症状:进行性加重的下肢浅静脉扩张、隆起和迂曲。下肢酸胀不适
34、,久战或午后感觉加重, 平卧或抬高患肢后明显减轻。皮肤营养性改变 3. 试验:浅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穿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12 4. 鉴别: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动静脉瘘,静脉 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5. 并发症:血栓性静脉炎,溃疡形成,出血 六十五、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六十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 症状:突发性单侧肢体肿胀,以左下肢最多见。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和发热,浅静脉曲张, 股青肿 2. 检查:B 超、下肢静脉造影、D-dimer 3. 鉴别:下肢淋巴水肿,下肢局部血肿 4. 并发症:肺栓塞,下肢肿胀,色素沉着,溃疡,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