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 左 丹,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1994年中共中央加强学校德育的若干意见 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德育大纲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年8月教育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 2001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2002年5月教育部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 2002年8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3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
2、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4年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近年来政府与教育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多种形式及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包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防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类、影响因素 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大学
3、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应对 大学生自杀危机的干预,一、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完满的状态(1948,WHO)。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分析: 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 有没有主观不适感 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健康的标志(WHO,1948)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 感到过分疲劳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4、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具有光泽而少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的七大标准: 1、快食:吃饭不挑食、不偏食,津津有味 2、快眠:较快入睡,睡眠质量好,精神饱满 3、快便:快速通畅地排泄,感觉轻松自如 4、快语:说话流利,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5、快行: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动作流畅 6、良好的个性:性格柔和、适应环境,为人处事好 7、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自然融洽,朋友多,2、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环境的
5、高效而满意的适应,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人的价值能够实现。,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也曾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保持对学习较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能调节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4、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判断心理健康应兼顾内外两方面 外:行为符合规范、人际关系协调、社会
6、适应良好 内:心理机能健全、正当手段满足需要 心理健康有不同层次 积极的:高层次、有追求、有价值目标 消极的:适应和平衡,内心没冲突,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 非静态(没有压力和冲突), 是动态(在平衡和不平衡、冲突中追求发展) 心理健康归根结底是一种人生态度 非超控制(神经症)、非失控制(反社会性)、开放,乐于吸取新经验,积极眼光看问题,放弃做完人和超人的目标。,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心理问题的学科边界划分,心理异常,心 理 正 常,健康,不 健 康 (健康咨询) A 一般心理问题 B 严重心理问题 C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发展咨询),精神病学领域 人格障
7、碍 确诊的神经症 其他各类精神障碍,2、一般心理问题,定义: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诊断条件: 刺激性质:由于现实生活中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恼、自责等。 反应时间:不良情绪持续1月,或间断持续2个月不能自行化解。 反应强度: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之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泛化与否: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局限于最初事件, 即便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 也不会引起此类不良情绪。,3、严重心理问题,定义:是由相
8、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激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诊断条件: 刺激性质:诱因较为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当事人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 反应时间: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在2个月6个月。 反应强度: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激烈。多数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减轻,但“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泛化与否: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泛化。,4、鉴别神经症与非神经症,神经症的临床评定(许又新) 较复杂的评定方法:明确心理冲突的性
9、质 1、常形心理冲突-(1)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 (2)冲突有明显道德性质 2、变形心理冲突-(1)冲突与现实处境无关、 (神经症冲突) 一般人认为不值得操心的事 (2)冲突无道德性质,鉴别神经症与非神经症,简单易行的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1、病程 不足三个月 (短程) 1分 三个月-一年 (中程) 2分 一年以上 (长程) 3分 2、痛苦程度 能自行摆脱 (轻) 1分 劝说后摆脱 (中) 2分 无法摆脱 (重) 3分 3、社会功能 正常工作、交往轻微受损 1分 工作、社交效率明显下降 2分 不能工作,回避社交 3分 评定:总分 3分以下-非神经症;45分-可疑神经症;6分以上-神经症 注释:病程
10、必须在3个月以上。,5、简要判断精神病的关键点,1、看当事人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是否有自知力 自知力:当事人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 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 神经症当事人对自己的症状有自知力 重性精神病当事人对自己的症状没有自知力 2、看当事人是否有“求医行为” 神经症当事人求助动机强烈并主动求医 重性精神病当事人很少主动求医 3、看当事人是否具有幻觉或妄想,三、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1、什么是心理问题 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和绝对的界限。 一般认为,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谱。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
11、一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即人的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2、心理问题的程度 (1)心理困扰(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2)心理障碍 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心理失调。 (3)精神病 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学业压力 经济压力 人际压力 情感压力 前途压力,STRESS,3、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4、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领域 1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2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3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5. 求职择业及
12、个人发展方面的困扰 6. 个性及情绪方面的问题,5、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分类 神经症 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癔病症 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表演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偏执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焦虑型人格 性心理障碍 同性恋、易性癖、恋物癖、异装癖、窥阴癖、暴露癖 重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燥狂抑郁症、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和反应性精神病等。 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战争、灾害、交通事故、犯罪被害),6、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心理问题主要源自各种心理冲突,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原因
13、,也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突发性事件所致。,7、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社会环境影响:政治、经济、社会风气 大众传播影响:报刊、广播影视、网络 学校教育影响:教师、学风、校园文化 家庭父母影响:家长、养育、亲子关系 同伴群体影响:朋友、异性、交往方式 个人条件限制:生理、心理、自我期望,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争斗; 虐待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伤害别人; 支配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依赖; 干涉中长大的孩子,被动和胆怯; 娇宠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任性; 否决中长大的孩子,他反对社会; 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他情绪孤僻; 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他喜欢反抗;,民主中长大的孩子,领导能力强;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自
14、信; 公平中长大的孩子,抱有正义感;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耐心; 赞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喜欢自己; 爱之中长大的孩子,会爱人如己。,成长氛围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四、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1、行为观察法 2、面谈诊断法 3、心理测验法 4、心理健康普查,心理测验法 智力测验 人格测验 心理问题诊断测验 心理健康评估,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包括187个项目,每个题目后有3个答案,让被试者选择其中的一个。答题时间需要45-60分钟,适合年龄在16岁以上的人群使用。全部题目完成后,可以得到16个分数,每个分数代表在一个特定的因素上的位置。,心理健康普查法 新生UPI测查 心理档案建立,特别需要
15、关注的学生: 1、有明显的外部精神刺激事件的人 2、情绪低落、悲观抑郁、自卑者 3、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交流者 4、严重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如家庭破裂、缺 乏温暖关爱者 5、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和信心,看问题消极者 6、谈论自杀,有自杀暗示者,专业医疗机构,心理健康中心,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心理委员,五、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1、主要应对途径和方法 (1)建立心理危机四级 预警与干预机制,成立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校心理健康中心 学院心理健康教育部、生活指导室 班级心理委员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个别、团体) (4)创设学生健康成长
16、环境 心理专题讲座 团体心理训练 心理电影赏析 校园心理情景剧演出 心理学专业社团活动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 10月10日心理健康宣传周 主题班会 组织生活,2、辅导员在学生心理辅导上的基本技术 尊重 真诚 共情 倾听 面质 解释 指导 自我暴露 ,六、大学生自杀危机的干预,1、自杀的统计学概况 在现代社会中自杀是人类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早在1974 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天至少有1000人自杀;自杀在近几年内是世界第五位的死亡原因;在有些国家自杀占到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在有些年龄组是首位。自杀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匈牙利和丹麦
17、,每年为30人/10万左右;最低的是冰岛、西班牙和希腊等地,少于5人/10万;斯堪地那维亚、瑞典、德国、奥地利及东欧国家自杀率均在25人/10万以上,由于地理上的联系,这些国家所在的地区合称为自杀带。 在自杀的死亡中男女的性别比例为3: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自杀未遂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3,但是在我国男女自杀比例是女性高于男性26%。,在我国:自杀是15-34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 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身亡,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每年有200万自杀未遂者,平均每分钟有8人自杀未遂。 一名自杀者的行为会给周围6个人产生不良影响,每年受自杀不良影响者的数字是1300人,是全国
18、总人口的1%。,大学生自杀是倍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学生的自杀率统计资料不准确,清华大学的樊老师估计是十万分之十。 自杀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大三。 自杀的原因中59.2%的是源于人际关系;55.1%是源于学习压力;34.7%是源于就业压力;18.4%是源于贫困;12.2%是源于挂课,拿不到学位证;10.2%是专业不满意。,2、自杀的分类 我国学者把自杀分为情绪性自杀和理智型自杀: 情绪性自杀由爆发性的情绪所引起,包括有委屈、悔恨、内疚、羞惭、激愤、烦躁或赌气等情绪状态所引起的自杀。进程迅速、发展期短,甚至出现即时的冲动性和突发性。 理智性自杀不是由于偶然的外界刺激唤起的激惹状态导致的,而是自身经过长
19、期评价和体验,进行了充分的判断和推理后,逐渐地萌发自杀的意向,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自杀的措施。因此自杀的进程比较缓慢,发展期较长。,3、对自杀的错误理解 与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 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真正自杀 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 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想要自杀的人是真的想死 自杀发生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是想自杀 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威胁可能结束 自杀总是一种冲动行为 自杀事件一般都无迹可寻 一般人永远不会有自杀念头 学业问题是青少年自杀的主因 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并和他人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和恢复的迹象,4、自杀的评估 他有无自
20、杀的计划? 他对此计划有无特殊的安排? 他对此计划准备了多久? 他是否准备去实行他的计划?何时? 他是否谈论到他将离开? 他以前是否有过自杀的企图? 他在谈论自杀时的语调、语气、态度如何? 他感到无助和绝望的程度如何? 在他的生活中是否有过重大的创伤? 他是否做了人生的最后安排?,5、自杀的过程: 挫折期:当个体的需要无法获得满足或遭到重大的打击时,将产生极大的挫折感。 自责期:当挫折感无法舒解时,则将愤恨转向自身,导致强烈的罪恶感。 敏感期:于彷徨无助挫折不断时,此个体会变得极多疑、敏感、不安,常误解他人的建议及批评,导致退缩、孤立。 无期望:当个体无法从他人得到生命的希望与肯定和支持时,他
21、会意图结束生命达到逃避或报复的目标。,6、筛选过程 是否有精神疾病 是否有忧郁症尤其是内源性抑郁、精神分裂 酒精或药物乱用 人格障碍 特殊人格问题等 生理疾病,7、自杀的处理 辅导期间 (1)直接了当地问:“你有没有想过要自杀?” (2)“你想如何自杀?”、“你以前有没有自杀过?”、“你是怎么自杀的?”、“有几次?”,如果自杀的危险程度是致命的,应转送精神科医院,接受治疗。 (3)进一步了解当事人的情绪困扰和自杀行为。 (4)给与支持和协助,愿意陪他度过困难的时刻。,住院期间 (1) 固定时间去看个案。 (2) 危险物品的完全检查。 (3) 具有监视器的保护室。 (4) 适当的保护约束。 (5
22、) 适当的身体治疗。 (6) 危机处理:心理治疗及家族治疗。,立即的处理 1、立即通知医师予以处理。 2、封锁现场及保护现场的完整性:寻求人力支援,了解自杀方式并寻回危险物品。 3、尽速通知家属:澄清误解与提供家属的心理支持。 4、尽速向有关部门报备:将当事人自杀的方式、时间、急救与处理经过提出书面报告,以做法律依据。 5、对于自杀未遂的当事人:应以温和、简短而坚定的口吻劝导当事人离开危险现场,密切观察其行踪,等情势平稳后再安排讨论。,8、预防方法: 要做什么: (1)相信他,并试着把焦点放在问题本身。 (2)聆听,表现出你的关怀,就是一种支持力量。 (3)认可他表露出自己的情感,也不试图说服
23、他改变自己的感受。 (4)充分地去同感,感受他的痛苦和绝望。 (5)相信他的话,当他说要自杀时,要认真对待。 (6)如果个案要求你对他的自杀保密,不要答应。 (7)灌注希望促进其相信求援能缓解面临的困境可得到更多的帮助。 (8)说服相关的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 (9)如果你认为他当时的自杀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 到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10)对刚刚出现自杀行为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不要做什么 (1)不要提供意见:如“一切都会好转的”、“不要胡思乱想”。 (2)不要发誓保守秘密。 (3)不要争辩自杀是对是错。 (4)不要增加罪恶感。 (5)不
24、要告诉当事人,他只是开玩笑。,处理危险性时不当的提问 (1)不要说教和责备。 (2)不要批评当事人或对他的选择和行为提出批评。 (3)不要讨论自杀的对与错。 (4)不要被当事人告诉你的危机已经过去的话所误导。 (5)不要否定自杀者的自杀意念。 (6)不要试图向令人震惊的结果挑战。 (7)不要让当事人一个人留下, 不去观察他,不与其取得联系。 (8)在急性危机阶段,不要诊断、分析当事人的行为或对其进行解释。,(9)不要陷入被动。 (10)不要过急,要保持冷静。 (11)不要让当事人保持自杀危机的秘密,要把自杀的想法说出来。 (12)不要因为周围的人和事而转移目标。 (13)不要在其他人群中,把各
25、种自杀行为描述成为光荣的殉情的事件,或将自杀行为神话。 (14)不要忘记追踪观察。,9、行为预防: (1)维护治疗环境的安全。 (2)联系家属或挚友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3)鼓励与协助当事人以言语表达内心中的仇视与愤恨,以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发泄出来。 (4)剖析当事人的思考模式:是否合理,是否偏激。 (5)协助当事人接受治疗。,(6)协助当事人重建与学习处理危机的能力:协助当事人由澄清问题、收集资料中寻求多而有效的危机处理方法。 (7)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及发展支持系统与善用社会支持。 (8)增强当事人对自我的了解:协助当事人列举他的优点,让他发现自己有价值的一面。 (9)改善外观,迎接新的开始。 (10)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签订“不自杀协议”。,10、与自杀未遂者相处 其他同学: 不要以拯救者自居。 不要刻意营造欢乐的气氛。 不要与自杀者理性地争辩自杀的坏处。 不要感到自己必须做一些对当事人有所帮助的事。 不要企图探究当事人为何自杀。 要做当事人的好朋友。 要乐于表现出个人对当事人重返校园,感到欣慰。 要乐于与当事人分享个人经验。 要乐于与当事人相处交往。 要做一个聆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