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 础 会 计 学 (第4版),FUNDAMENTAL ACCOUNTING,第一章 概 论,【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明确会计的含义,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目标,熟知会计的任务和会计方法,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内容,熟悉会计规范体系的内容,了解会计学体系和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重点、难点】 会计含义;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要素。,第一章 概 论,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人类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记载、交流和管理的需要,是随着物质资料生产、流通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会计萌 芽时期,古代 会计,近代 会计,现代 会计
2、,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萌 芽时期,会计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萌芽时期的会计表现为对经济活动数量的简单计算与记录行为。但此时还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附带地把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记录下来,还不是一项专门的工作。,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古代 会计,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化,使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货币的出现使会计有了质的飞跃,逐步形成了独有的工作体系,成为一项专门的工作。一般认为,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期为古代会计时期。此时,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逐渐向单式簿记体系演变并得到了一定程
3、度的发展。,官厅会计、司会、四柱结算法、四柱清册、三脚账、龙门账、四脚账,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近代 会计,以核算和监督私人资本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会计迅猛发展。卢卡帕乔利著作问世标志着复式记账法诞生。会计职业的出现,形成近代会计史的亮点。,近代会计阶段经历: 以记账为主的簿记阶段 以会计循环实务形成为标志的会计成型阶段 以产品生产为主的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应用阶段 以维护所有者权益为主的财务会计的形成和应用阶段 以管理为主的管理会计的形成阶段。,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现代 会计,20世纪70年代以后,会计进入以电子网络技术为主导的全新发展时期,会计信息数量
4、、质量、速度和时效方面有了极大提高的同时,全面贯彻成本效益原则,核算型转向核算管理型,会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会计一词起源于西周,有计算财富、考察官吏功过之意。 说文解字:会意为汇集,计意为计算,都有计量和计算之义,互为通用,会,计也;计,会也。 清代的焦循在孟子正义: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会计两字联用,包括日常的零星核算和定期的总括核算。,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会计是将企业一定期间所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无遗漏、序时地在遵循会计准则的条件下,按专门方法和程序,将经济信息
5、进行收集、加工、输出,使纷繁的经济业务用精炼的会计数据和会计词汇表达,浓缩成比较集中的、高度重要的、易于理解的、可以比较的指标体系,并通过会计报告的形式予以反映。,一、会计信息系统说,经济 业务 事项,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会计报告,报告审核,传递报告,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过程,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一、会计信息系统说,美国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 1953年编写会计理论结构:会计是一种特殊门类的信息服务。 余绪缨教授 1980年发表要从发展的观点看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会计信息系统 1983年,葛家澍、唐予华教授认为:会计是为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
6、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济信息的核心。会计人员依据此系统参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预算、核算、监督、控制、检查和评价等经济管理活动。,二、会计管理活动说,现代 会计 系统,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二、会计管理活动说,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法约尔 管理六职能之一 杨纪琬、阎达五教授 1980年作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报告:会计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三、会计的属性,从会计的产生发展史可以看出,会计既同生产力相联系,又与生产关系和
7、上层建筑相联系,因而使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社会性。,自然性,是指会计方法反映了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要求。会计在技术方法上必然要随着生产技术日益成熟、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会计形成了一系列的记录、反映、分析、检查的专门的方法。,阶级性,是指会计必然涉及到企业外、内部利益者,各利益者从各自利益角度出发,要求会计工作符合自身利益需求,以期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经济效果。会计工作必须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以在各利益者之间做出合理权衡决策,满足不同利益者的要求。,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四、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遵守既定规则,采用专
8、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经济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会计 管理 活动 与其 他管 理活 动相 比显 现的 特点,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实物度量和劳动度量为辅助计量单位,相互配合,共同用以会计的计量和记录。会计所进行的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 以会计凭证作为基本依据,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取得或填制合法的会计凭证,以记载经济业务的过程及结果,并明确经济责任。 遵守既定规则,会计要在既定核算假设、核算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指导和制约下进行,以保证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公允性和合法性。 采用专门的方
9、法和程序,运用一系列科学方法和程序,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计量、记录、分析、检查和报告。,第一章 概 论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一、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客观上所能发挥的功能。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 会计监督,第一章 概 论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一、会计的职能,(一)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运用价值形式对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反映,也称会计反映。即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情况,正确计算各项收入和支出,严格掌握成本和费用支出,准确、完整、真实地核算经营成果并向各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第一章 概 论 第
10、三节 会计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一、会计的职能,(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利用会计核算信息进行的分析、检查、评价和控制,包括分析会计资料、检查遵纪守法情况、评价工作成果、调整行为计划等内容,是社会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体现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后、经济活动发生之前及发生过程之中,而且,事前、事中的监督比对事后的监督更为重要。 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的目的,第一章 概 论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二、会计的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所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是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其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即会计应该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提供合乎何种质量标准的何种
11、信息。,决策有用说认为: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经营责任说认为:定位于提供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焦点: 一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济环境中,作为所有权的委托方与作为经营权的受托方的关系,是否通过资本市场建立起来 二是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是有用性优于可靠性,还是可靠性优于有用性,共性: 都必须提供会计信息而且必须有用,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表现在有助于决策者经济决策和反映受托者经营责任两个方面。,第一章 概 论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二、会计的目标,通过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面的信息需要,有助于
12、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第一章 概 论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三、会计的任务,根本任务: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以财务数据为主的经济信息,并利用取得的经济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并服务于会计主体内、外部的有关各方。 具体任务: 做好核算工作 做好监督工作 做好管理工作,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从一般意义上讲,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供应过程,资金投入,资金退出,生产
13、过程,销售过程,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资金运动,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一、会计对象,从任何一个时点看,总是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表现为两个相互联系而又互相制约的方面:一方面是资产,表明资金在经营活动中的存在形态,另一方面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明资金的来源渠道,即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的权益。其数学关系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从资金运动在某一时点上的相对静止状态看,表现为企业各种经济资源的来源及占有情况,是企业在该时点的财务状况,从资金运动在一定时期内的运动状态看,表现为经济资源在经
14、营活动中发生耗费并获得收入,收入补偿耗费后新增加的经济资源,是企业在该时期取得的经营成果,资产、负债和权益,反映在资产 负债表中,资 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内容反映在利润表中,收 入,费 用,利 润,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一)资产 1、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 。 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一)资产 3、构成,流动
15、资产,非流动资产,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款项 应收利息 其他应收款 存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应收款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性房地产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 工程物资 固定资产清理 生产性生物资产 无形资产 开发支出 商誉 长期待摊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他非流动资产,按流动性排序,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二)负债 1、概念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一种结果。 清偿负债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清偿一定要有确切的金
16、额。,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二)负债 3、构成,按流动性排序,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短期借款 交易性金融负债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利息 应付股利 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 预计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三)所有者权益 1、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 2、特征 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 所有者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不是一个独立要素
17、,表现在其金额的确认、计量需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三)所有者权益 3、构成,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溢价,所有者权益,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四)收入 1、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 收入从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还可以表现为两者兼而有之。 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为收入 。,第一章 概
18、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四)收入 3、构成,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五)费用 1、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征 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产生的。 费用的发生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为费用。,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五)费用 3、构成,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营业成本 期间费用,费用,销售费用 管理费
19、用 财务费用,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六)利润 1、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问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 2、特征 利润表示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 。 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额确定,与收入和费用要素密切相关。,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六)利润 3、构成,营业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减:所得税费用,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加:其他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加: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投资净收
20、益,利润总额,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三、会计等式,会计等式也叫会计恒等式、会计平衡公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达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 静态会计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三、会计等式,(一)静态会计等式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拥有一定数量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称为资产。 资产来源于债权人的借入和所有者的投入及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益。债权人和所有者将其拥有的资产提供给企业使用,相应地对企业的资产享有一种要求权,这种要求权称为权益。 资产表明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拥有多少经济资源,
21、权益表明经济资源的来源渠道,即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因此,资产与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两者在数量上必然相等。即:,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三、会计等式,资产=权益 即: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与资产具体项目并无一一对应的直接关系,只在整体上与企业资产保持数量上的关系,即是一种总量上的相等。反映了某一特定时点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的平衡关系,是会计的基本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三、会计等式,随着复杂多样的经济业务的发生,各项会计要素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动,这些变动
22、是否会影响或破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呢?,M公司2017年1月1日资产总额为A,负债总额为B,所有者权益总额为C,则有: A=B+C,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三、会计等式,(1)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增加 (2)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3)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减少 (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此增彼减 (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此增彼减 (7)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此增彼减 (8)负债增加而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 (9)负债减少而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三、会计等式,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类
23、型复杂多样,但都不外乎九种情况,即:异类会计要素(资产类和权益类)项目同增或同减,增或减金额相等;同类会计要素(资产类或权益类)内部项目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变化,都不会影响或破坏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一章 概 论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三、会计等式,(二)动态会计等式 为取得收入必然要发生耗费,发生耗费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将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对比,当收入大于费用时即为盈利,当收入小于费用时即为亏损。即:,收入-费用=利润,动态会计等式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表明企业某一期间的利润,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第一章 概 论
24、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三、会计等式,将静态、动态两个会计等式进行综合,表明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任一时刻即结账之前的会计等式关系,其关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即: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期末将收入与费用相配比,计算利润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分配。剩余部分全部转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会计等式又恢复为原始状态,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章 概 论 第五节 会计方法,一、会计方法,会计方法是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或工具。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各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是利用会计核算资
25、料,考核并说明各单位经济活动的效果,提出指导未来经济活动的计划、预算和备选方案,并对它们的报告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会计检查方法是根据会计核算资料,检查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会计核算资料是否真实正确、计划及预算是否可行有效的方法。,第一章 概 论 第五节 会计方法,一、会计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会计分析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继续和延伸,会计检查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分析方法的保证。,第一章 概 论 第五节 会计方法,二、会计核算方法,1、设置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会
26、计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第一章 概 论 第六节 会计规范,会计规范是指导和约束会计工作的法律、规则、制度和政策的总称,是约束会计行为的标准,也是评价会计工作的准绳。会计规范按照规范约束力的强弱,可分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两部分。,第一章 概 论 第六节 会计规范,(一)会计法律 1、国家法律: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有关调整会计关系的规范性文件。它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所有会计规范中权威性最高、约束力最强、层次最高且最稳定的会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属于国家法律。 2、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
27、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以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授权和地方需要制定并发布,调整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规范性文件。它是对会计法律的具体化或某个方面的补充,是第二层次的会计规范。总会计师条例、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属于会计行政法规。,一、会计法律规范,第一章 概 论 第六节 会计规范,(二)会计规章制度 会计规章制度是指国家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即财政部以及其他相关部委统一制定的会计方面的法律规范文件。制定会计规章制度必须依据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的规定,是第三层次的会计规范,包括全国性的会计规章制度和地方性的会计规章制度。包括国家规
28、定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工作其他管理制度等。,一、会计法律规范,第一章 概 论 第六节 会计规范,(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依据国家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在本企业内部执行的具体核算制度、方法等,这种制度只对具体核算单位有约束力。,一、会计法律规范,第一章 概 论 第六节 会计规范,会计道德规范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它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约束、引导会计人员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与相关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包括会计职业理想、会计工作
29、态度、会计职业责任、会计职业技能、会计工作纪律、会计工作作风等。,二、会计道德规范,第一章 概 论 第七节 会计学体系,一、会计学的含义,会计学是研究会计规律的知识体系,或称研究会计的学问。,二、会计学体系构成,会计学按照研究的空间范围可分为宏观会计学和微观会计学,按研究的客体可分为企业会计学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学,按企业管理的要求可分为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按研究企业特殊问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可分为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特种会计。,会计学从会计教育课程设置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30、、审计学、电算化会计、税务筹划、财务分析、实证会计、会计理论等 。,第一章 概 论 第八节 会计信息化,一、会计电算化,特点:会计流程按照手工会计流程进行,将手工会计的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处理以计算机替代。 起点: 1979年财政部拨款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发应用财务软件试点, 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研讨会”,会议决定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优点:减轻了会计人员手工操作的工作量;减少了手工操作容易产生的误差或差错;保证了年度决算报告的及时报送。 缺点: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企业内部的孤岛;会计电算
31、化系统与社会信息系统隔离;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会计电算化系统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一章 概 论 第八节 会计信息化,二、会计信息化,信息是能为人们所感知的,以一定的载体表现的,直接或间接对感知者有用的声音、图像、文字、数据、现象等的集合。 信息化是指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 会计信息化是指在会计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会计信息资源,优化会计工作过程,以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促进会计现代化的过程。,第一章 概 论 第八节 会计信息化,二、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
32、别,1、会计信息的载体发生变化 2、会计信息处理的时空无限性 3、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时在线性 4、会计信息存储和传输的高危险性,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理解复式记账原理,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及其运用方法。 【重点、难点】 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会计对象两层分类,一、会计科目的含义,第一层是基本分类,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项目构成,即会计要素,概括地说明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债务、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取得的收入、发生的耗费及所实现的经营成果。,第二层分类
33、是具体分类即即对会计对象分类的再分类,由若干项目构成,即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就是在会计对象划分为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作进一步分类的项目。,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门(会计学),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含义,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全面性原则 简要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 统一性和灵活性兼顾原则,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1、会计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科目:按流动性和管理需要分为流动资产类和非流
34、 动资产类 负债类科目:按负债偿还期限长短分为流动负债类和非流 动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来源和构成分为投入资本类和留存 收益类 收入类科目:按收入性质分为营业收入类和非营业收入类 费用类科目:按费用性质分为经营费用类和非经营费用类 利润类科目:按来源和用途分为利润形成类和利润分配类,三、会计科目的分类,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2、会计科目按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详尽程度分类 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会计科目,是总分类核算的依据,提供总括指标或会计信息,一般只用货币进行计量。 明细分类科目(子细目或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或上一级科
35、目所作的进一步分类,是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称为二级科目或子目,在二级科目下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称为三级科目或细目。,三、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分类、系统、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增减变化及结果的一种工具,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账户,一、账户的含义,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共同点: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分类口径一致,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是
36、根据会计科目,在一定结构下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两者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账户,一、账户的含义,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不同点: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标志,只表明某一项经济内容的会计名称,其本身没有结构;账户则不仅反映某一项经济内容,而且还记录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结果,即每个账户必须有自己的专属空间及相应结构,用以具体反映其变动状况,随时结出余额。因而账户比会计科目内容更为丰富。,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账户,一、账户的含义,账户结构就是账户的
37、格式,即账户应有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如何在账户中记录、核算会计事项的数量、价值方面的增加、减少及余额等情况。,左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右方,哪一方记载增加或减少,需根据所记录经济内容、账户性质来确定。,T形账户或丁字形账户,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账户,二、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金额要素: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反映在记录增加的一方,经济业务发生后,将其增加和减少金额分别记左方(或右方)、右方(或左方),一定时期结束后,将增加方(左方或右方)金额加计汇总,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将减少方(左方或右方)金额加计汇总,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其关系为:,账户期末
38、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账户,二、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账户,会计记账方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最初的记账方法是单式记账法,后来发展演变为更为科学的复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单方向记录的记账方法。 通常情况下只对现金收付业务及有关债权、债务往来业务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登记,其他经济业务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不予记录。,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一、复式记账原理,复式记账法是指
39、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借以反映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其理论依据是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即会计等式,因而它更为科学。 复式记账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我国会计实践中都曾使用过。为扩大国际间合作与交往,实现与国际接轨,我国企业自1993年7月1日起统一采用借贷记账法。,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一、复式记账原理,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简称,它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项经济业务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
40、户中记录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由来,时间:大约起源于公元12、13世纪 地点: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城市 人物:资本经营者,贷主,记为他应该给我,表示债权增加,即人欠我的增加,借主,记为我应该还他,表示债务增加,即我欠人的增加,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1、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符号并无借入与贷出的原始意义,只代表账户上两个对立的方向或部位,只反映资金运动增减的数量变化。借、贷各自代表资金数量变化的增减方位是不固定的,随账户性质而定。对会计等式两边的会计
41、要素,借、贷两个符号规定了相反的含义,其中,会计等式左边的账户,增加用借表示,减少用贷表示,右边的账户,增加用贷表示,减少用借表示。,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2、账户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为T字形或丁字形,借贷记账法下,左方用借表示,右方用贷表示。其基本结构如下:,借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贷方,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也不同,会计等式两边的账户,其借方和贷方表示增加和减少的方向是相反的。,资产和成本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借方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
42、法的基本内容,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贷方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期末余额的方向与记录增加额的方向是一致的,据此可根据账户余额方向判断账户的性质,即账户若是借方有余额,则为资产类或成本类账户;账户若是贷方有余额,则为负债类或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则为损益类账户。,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
43、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3、记账规则:,经济业务发生的类型,归纳,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3、记账规则:,经济业务发生的类型,归纳,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3、记账规则:,经济业务发生的类型,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3、记账规则:,资产项目增加,权益项目同时增加: 例1:向银行借入款项55,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
44、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3、记账规则:,资产项目减少,权益项目同时减少: 例2:以银行存款20,000元支付前欠A公司货款。,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3、记账规则:,资产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 例3:用银行存款购买生产设备一台,单位价值 58,500元。,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3、记账规则:,权益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 例4:向银行借入款项100,000元,直接偿还前欠B公 司货款。,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
45、,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3、记账规则:,例5:职工马明出差返回,报销差旅费1,800元,归 还前借2,000元多余的200元现金。,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3、记账规则:,例6:购进材料150,000元入库,以银行存款支付 100,000元,其余尚未支付(暂不考虑增值税)。,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3、记账规则:,借 方,贷 方,资产增加,权益增加,权益减少,资产减少,等式两边同增,等式两边同减,此增 彼减,此增 彼减,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46、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4、会计分录,由一笔经济业务引起的相关账户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账户对应关系反映了经济业务发生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会计分录,是指对每笔经济业务指明其应记账户的名称、应记账户的方向和应记账户的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4、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方向:账户名称 数量,会计分录的书写要求,先借后贷,借贷错开,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4、会
47、计分录,(1)借:银行存款 55,000 贷:短期借款 55,000 (2)借:应付账款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3)借:固定资产 58,500 贷:银行存款 58,500,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4、会计分录,(4)借:应付账款 100,000 贷:短期借款 100,000 (5)借:管理费用 1,800 库存现金 200 贷:其他应收款 2,000 (6)借:原 材 料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应付账款 50,000,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
48、账法的基本内容,4、会计分录,只有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叫简单分录,而多借一贷、一借多贷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称为复合分录。一笔复合分录可以拆成几笔简单分录,但不相关联的几笔简单分录不能合并成一笔复合分录。,借:管理费用 1,800 贷:其他应收款 1,800 借:库存现金 200 贷:其他应收款 200,借:管理费用 1,800 库存现金 200 贷:其他应收款 200,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5、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根据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三节 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5、试算平衡,试算平衡工作,一般在月末结出各个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后,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表和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