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经济学 第九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重点:l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必然性l 我国现阶段的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含义、性质及存在条件l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教学难点:l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九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九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第三节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如何进入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前提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2)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不可能在资本主
2、义内部产生和发 展起来 由于我国解放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社 会,我们的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3)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途径 没收没收官僚资本 赎买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个体私有制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1)马、恩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第二阶段(2)列宁初级形式、发达、完全的社会主义 需要实践做答(3)中国的实践给出的答案1949-1956 社会主义改造1981 初级阶段十三大(1987)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面论述十五大(1997)具体阐述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和
3、实现目标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规定:指我们现阶段社会在质上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在发展的程度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时间规定:从1956念起,到我国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赶上发达国家。基本特征: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而且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关系公有制、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已经建立,但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主义还是多种多样;还允许与鼓励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允许与鼓励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但还很不完善。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4、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1)历史依据 中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商品化程度都很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够完善和成熟。社会制度可逾越,但社会制度赖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的建设却不能逾越。(2)现实依据 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5、经济建设和教育文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另一方面,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落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普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等等。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任务 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其必然性1、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概括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制度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公有制为主体,这
6、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体现;第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先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还不成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现。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其必然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公理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理论:我国具备一定的社会化、现代化大工业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又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 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实践经验:“一大二公”的代价生产力停滞和遭破坏 改革开放成就的启示6个“有利于”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 表
7、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公有制的类型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观客依据:(1)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想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一致,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3)它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着生产和流
8、通。体现:(1)公有制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4、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所有制实现形式是指所有制经济所采用的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具可变性和灵活性国有经济 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 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所有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一种多元的所有制经济,一个企业的所有资产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所有制主体的投资组合而成。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公有制成份和非
9、公有制成份在企业内部结合的经济形式。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个体所有制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以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式。2、私营经济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式。3、外资经济 国外投资者根据我国有关涉外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大陆境内开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国独资企业4、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依据(1)是我国多层次且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的要求(2)是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市场竞争的要求(3)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推
10、动作用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根据中国国务院国资委的最新部署,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这一领域国有资本总量增加、结构优化,一些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单位:%)非国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城镇非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 非国有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全社会税收的比重 非国有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工业中非国
11、有经济所有者权益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所有者权益的比重 199253.60 31.95 39.03 33.00 27.45 34.10200059.80 49.86 65.00 57.72 54.59 44.37200162.32 52.69 68.09 64.42 55.04 45.13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1、初次分配的对象其实现机制 初次分配的定义: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生产领域(包括实物与服务生产领域)中进行了的分配。初次分配的对象:在国民经济的分配中,能参与分配的只能是新生产的价值,当人们用GNP作为收入分配的指标时,GNP的价值构
12、成c1+v+m中的c1即折旧,必须留在企业里保证简单再生产,真正能构成分配对象的仍然是新生产的价值v+m。2、初次分配的机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总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生产领域中(包括实物生产领域和非实物生产领域)中进行的。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国民收入分解为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等生产要素报酬的过程。初次分配的领域是直接面向市场为市场提供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所有经济部门,即在所有创造国民收入的生产领域(包括实物生产领域的服
13、务生产领域)中进行;其次,初次分配的参与者主体都是作为某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取得参与资格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独立经济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换关系,而不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纵向的分配与被分配的关系;初次分配的过程主要通过生产要素市场上供求,竞争和价格的作用,即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来实现;第四,初次分配的结果所形成的是不同要素所有者凭其要素所有权取得的收入,即以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形式存在的基本原始收入。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计划经济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理论基本上沿袭了苏联教科书的分析范式。认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实物生产部门中进行分,是对实物产
14、品生产企业创造的净产值的直接分配。由于社会主义企业存在着全民所有制的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因此国民收入初次根本也就主要在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的实物产品的生产企业内进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即国民以税金或利润的形式集中的净收入;用于企业发展生产,举办集体福利事业和奖励先进职工的企业基金;分配给本企业职工的工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国家以税金形式集中的纯收入;上缴给主管部门的合作事业基金;企业留下的企业基金;本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归纳起来,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动者
15、个人收入等三种基本原始收入。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计划经济 计划时代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描述显然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现实分配关系明显不符。第一,只承认实物产品的生产部门是国民收唯一创造者的传统观念失实。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日益增大,国民收入由实物生产部门和非实物生产部门共同创造几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第二,把国家作为唯一的要素所有者参与者分配的暗含前提不成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且不说在国家所有制之外,即使在国家所有制的企业中,国家也只是作为分配的基本手段是旧的计划体制的产物,与市场体制要求背道而驰的。市场经济要求
16、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收入分配过程不过是从另一角度来看的资源配置过程。用指令性计划来进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已是根本不可能的。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4、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及其实现机制(1)定义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的进行的第二次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2)再分配原因l 贯彻政府的政策偏好(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扩大再生产等,经济平衡发展。)。l 促进社会公平。l 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
17、度(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4、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及其实现机制(3)再分配领域:全社会范围。(4)再分配参与主体:政府以非所有者的身份作为分配主体对其它主体进行分配。(5)再分配手段:以财政手段为主(6)再分配具体渠道(手段、机制):国家预算分配(主要);价格杠杆;银行信贷(7)再分配的结果:形成派生收入,形成各分配主体的可支配收入。从宏观总体上看最终归结为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5、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必须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1)贯彻政府政策偏好 政府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直辖市发展,往往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
18、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而国民收入再分配则是实施这些政策的基本工具之一(2)促进社会公平 为了使老,弱,病残和鳏,寡,孤,独者获得基本生存资料,为了使失业者得到基本生活费用以及再就业的机会和技能,政府需要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式来提供社会保障,以实现社会公平(3)建立社会后备基金,以应付天灾人祸等不时之需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6、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手段或机制政府财政 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财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政包括国有资产财政和社会管理财政,前者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范畴,后者才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
19、手段。政府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主要部分是税收,也包括一些定向征收,专款专用的附加费,税收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税两类,直接税作为一种再分配手段是容易理解的,因为直接税是对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收入征课的税种,它会直接改变个人和企业的收入;间接税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过程征课的税种,它虽不直接改变人们的收入,所以也是一种再分配手段。政府财政支出功能主要是通过政府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个人之间的转移支付来实现的。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1、概括 社会主义初级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
20、、客观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要求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及其特点1、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 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现阶段劳动的谋生手段性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原则,而不是惟一的分配原则是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而不是通过劳动券直接进行实物分配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而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进行是按照实现的价值进行分配,而不是以每个劳动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为尺度第二节 社
21、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四)社会主义现阶段的非按劳分配收入 1、按生产要素分配 2、个体劳动者的直接劳动收入 3、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4、按经营成果分配的收入 5、私营企业主和外资企业中外商的非劳动收入 6、福利和补贴收入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五)中等收入陷阱1、含义 是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五)中等收入陷阱2、主要表现 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至少面临四大陷阱:第一个陷阱是
22、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到这个陷阱。第二个陷阱是城市化的问题。在中等收入国家跨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城市化的加速。一旦城市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城市的发展就会相当痛苦。目前中国有大量的农民进城,是城市化过程的一部分。然而现在的2亿农民工,很难真正地成为城市居民,毕竟这个群体的收入不能承担其在城市居住下来的成本。工业化与城市化脱节,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失去了一个关键的动力源。第三个陷阱是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金融改革不仅是要防止金融危机,而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有关系。设计出配套的向高收入国家进军的金融结构,正是目前中国金融业面临的巨大挑战。第四个陷阱
23、是产业升级问题。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三节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一)我国现阶段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是个经济学的概念。既包含生产效率也包含分配效率;既包含微观效率也包含宏观效率。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是个总体的效率。2、效率与分配:有效率的分配制度与市场制度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使社会的资源配置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当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原因使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可使大量的生产者进入该生产领域,使该领域 的生产的各种要素价格上升,要素所有者的价格上升。当需求下降时,情况则相反。可
24、见,分配收入的高低与效率相一致。由市场导向的分配,可保证市场的效率。3、有效率的分配的条件有效率的分配需要有效率的市场:一是分配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二是要有一个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三是要素的报酬由市场决定。第三节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一)我国现阶段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是个经济学的概念。既包含生产效率也包含分配效率;既包含微观效率也包含宏观效率。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是个总体的效率。2、效率与分配:有效率的分配制度与市场制度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使社会的资源配置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当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原因使某种商品的价格上
25、升时,可使大量的生产者进入该生产领域,使该领域 的生产的各种要素价格上升,要素所有者的价格上升。当需求下降时,情况则相反。可见,分配收入的高低与效率相一致。由市场导向的分配,可保证市场的效率。3、有效率的分配的条件有效率的分配需要有效率的市场:一是分配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二是要有一个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三是要素的报酬由市场决定。第三节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一)我国现阶段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4、公平的多种含义 公平本身是伦理学的概念,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有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其评价原则、标准因社会、时代而异。但由于经济是基础,对经济关系公平的评价就成为了对公
26、平评价的核心。经济关系的公平的评价,主要有机会公平(均等)与结果公平两方面。机会公平:是指有类似能力 的人,不管出生什么阶层,都有达到类似目标的相同的可能性或手段。机会公平的的实质其实就是制度公平。结果公平:意思比较含混。有指收入分配的机制较公平合理即机会公平,有指收入分配的水平均等。在这一场合多数指后者。事实上,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 这两者是难以一致的。第三节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一)我国现阶段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5、旧有的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概括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含义效率优先:指社会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企业和国民经济效率为目标兼顾公平:指分配结果的公平,即每个社会成
27、员都能够获得与其提供的劳动或生产要素相当的收入;在承认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合理差距的基础上,能够共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消除两极分化。两者的辨证统一: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又是效率的前提,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强大动力第三节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一)我国现阶段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6、初次分配时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注重效率,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同致富”的关系收入差距的原因(1)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2)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7、再分配时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对策(1)依法保护合理收入;(2)取缔
28、非法收入;(3)整顿不合理收入;(4)调节过高收入;(5)保障低收入者 的基本生活第三节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一)我国现阶段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8、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最小等于“”。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
29、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之间。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为“差距偏大”,以上为“高度不平均”。第三节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一)我国现阶段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8、基尼系数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
30、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年,中国大陆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基尼系数为左右,整体差距不大。到年,抽样调查显示,城乡合计的基尼系数已上升至,年为,年,进一步上升至。年与年相比,目前0.47 第三节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二)收入分配的公共政策的选择政府在分配公平中的作用政府的一般政策税收政策:如收入税,征收个人所得累进税;财产税等。福利政策: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保护劳动者的各种立法,如最低工资制度,最高工时法,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但政府的政策都是双刃剑,每一政策出台都得好好权衡其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作用。谢谢大家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