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1章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1.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1.1.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概念1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又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讲,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计划过程。1.1.1教学设计的概念
2、教学设计的概念系统性系统性理论性理论性创造性创造性计划性计划性灵活性灵活性具体性具体性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要素及环节,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实践中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运用理论来解决。教学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需按一定的环节流程进行。另: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与环节之间的关系处理需按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具体准备教学步骤、方案与教学资源的过程T2教学设计的特征1.1.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概念以产品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3.教学设计的
3、层次 指将教学需要的媒指将教学需要的媒体材料、教学包、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教网络教学系统等教学资源当作产品进学资源当作产品进行设计。通常由教行设计。通常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学设计人员、学科教师合作完成,有教师合作完成,有时需要学科专家、时需要学科专家、媒体专家参与媒体专家参与指根据课程标准的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特定班要求,针对特定班级的学习者,在固级的学习者,在固定教学条件下进行定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教学设计。这一的教学设计。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通层次的教学设计通常由教师自己完成,常由教师自己完成,必要时可由教学设必要时可由教学设计人员协助完成,计人员协助完成,是指比较大、比较是指比
4、较大、比较综合、复杂的教学综合、复杂的教学系统设计,如一门系统设计,如一门课程的设计。这一课程的设计。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通层次的教学设计通常由学科专家、教常由学科专家、教师、教学设计人员、师、教学设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完成。行政管理人员完成。1.1.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提倡教师不仅要通晓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掌握如何设计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教学中
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1.1.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2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关键要素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教学策略教师导向教师引导、学习者探索讲授方式教师讲授交互性指导学习内容单学科的独立模块带逼真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作业方式个体作业协同作业教师角色教师作为知识施与者教师作为帮促者分组方式同质分组(按能力)异质分组评估方式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基于绩效的评估表1-1-2 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对比1.1.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信息化
6、教学设计的概念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教学过程的资源性教学过程的资源性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周期的单元性教学周期的单元性教学评价的多元性教学评价的多元性采用系统论的方法,重视学习环境创设和学习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内容为交叉学科的单元学习、专题学习,强调学习内容的综合性有利于采用资源型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按某章、某节,或围绕某一个主题而组成的相关学习内容有利于采用多元的教学评价支持教学的进行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多元1.1.3 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设计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领域信息化的简称,是将信息作为
7、教育系统中的一种基本要素并在教育系统中广泛进行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等操作,以形成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传输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理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过程智能化等为显著特征的新型教育形态。教育思想信息化 教育资源信息化课程教材信息化 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技术信息化 教育环境信息化教学评估信息化 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师素质信息化1.1.3 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设计2.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最终要通过教师和学习者的日常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中合理、恰
8、当、科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部分。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现代教现代教育思想育思想系统论系统论传播传播理论理论学习学习理论理论1.2.1 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是指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为背景,以近代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及人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时代背景,研究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以阐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重要规律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1.2.1 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1素质教育 素质又称为素养,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
9、、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1.2.1 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1素质教育 素质又称为素养,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1.2.1 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全体性全体性基础性基础性发展性发展性全面性全面性未来性未来性狭义上是指
10、全体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正规基础教育提供“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习者拥有“一般学识”指着眼于培养学习者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是指对学习者进行全面的基本素质教育,促使学习者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1.2.1 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2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着重研究与解决在9年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问题。创新精神 是主体创新的内部态度与心向,是创新的人格特征。创
11、新意识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情感创新意志创新意志是个体追求新知的内部心理倾向是个体追求新知的内部心理体验是个体追求新知的自觉能动状态1.2.1 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智慧特征,是主体创新的活动水平与技巧。创新思维是个体在观念层面新颖、独特、灵活的问题解决方式。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与基础。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思维辩证、感受敏锐,能发现常人视而不见的问题并能多角度考虑解决的办法 创新活动是个体在实践层面新颖、独特、灵活的问题解决方式。创新活动是创新思维的发展与归宿。具有创新活动能力的人乐于动手设计与制作,有把想法或理论变成现实的强烈愿望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活动创新活动1
12、.2.1 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 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执著的爱、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创新人格是坚持创新、做出成果的根本保障。(2)创新教育的主要特性 特异性学习者的创新与人类总体创新的特异性。学习者个体的特异性。全面性创新教育要求引导学习者掌握全面的、百科全书式的基础知识,开发学习者各方面的潜能,使学习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1.2.1 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2)创新教育的主要特性 探究性 创新教育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开放性 学习方面的开放,对创新更为关键。超越性 创新教育本质上是引导和激励学习
13、者不断超越与前进的教育。民主性 创新要求有民主的环境与氛围。1.2.1 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3.现化教育思想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的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上转化为具体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行为。根据现化教育思想,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着重思考下列问题:一是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二是要面向全体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三是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1.2.2 系统论系统论 系统论(System Approach)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
14、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科学。1.系统的含义 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4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3方面的关系。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1.2.2 系统论系统论 2.系统论的思想及方法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
15、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3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以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核心思想核心思想思想思想方法方法1.2.2 系统论系统论 3.系统论的任务 系统论的任务是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即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系统分析方法为现代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所以系统论,连同控制论、信息论等其他科学一起所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
16、法,为人类的思维开拓了新思路。它们作为现代科学的新潮流,促进着各门科学的发展。1.2.2 系统论系统论4.系统理论与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融会了系统分析和宏观教学设计的方法。一个教学系统应该包括前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实施、评价及反馈修订等。在形成学习策略的过程中,由于前端分析的结果不相同,相应的学习策略也会有所差异。宏观教学设计理论立足于系统的需求与条件,用系统与环境模型、结构与功能模型、过程与行动模型对未来系统作系统表征(综合描述)。宏观教学设计论的系统方法模型强调非线性和动态性。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宏观教学设计宏观教学设计1.2.3 传
17、播理论传播理论1.传播学与教育传播 传播(communication)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用于教育目的并且具有教育的相关特性时,就称为教育传播。即由教育者按照一定要求,决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1.2.3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2.教育传播系统的要素 教育传播系统包含的要素有:教育目的、教育环境、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可以用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来解释.1
18、.2.3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3.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育传播过程,从信息流动的角度看,教育过程可以分为信息选择、媒体设计、信息发送、接受理解、评价反馈5个主要阶段。并要根据传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保证信息传送过程的准确可靠,1.2.3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 对教育传播过程的解释,可以参考香农-韦弗的通讯传播模式。它考虑到了反馈和干扰因素,即师生互动,对教育传播的过程很有启示。1.2.3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 调控教育传播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要素和环节,并关注教师学习者之间的共同经验基础。可参考贝罗的SMCR模式.1.2.3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 4.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1234 传
19、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传播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动态的相互联系,并告知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传播理论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传播过程要素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环节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方法和策略等。着重说明学习怎样产生;它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常见的理论流派行为行为主义主义认知认知主义主义人本人本主义主义建构建构主义主义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
20、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又称“刺激-反应”理论,主要观点: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行为主义者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有指导意义。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习者行为的方法,为学习者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习者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对教学的指导
21、作用主要在于教师要观察学习者行为变化,及时强化;支持程序式教学设计。行为主义观点在教学设计中最基本的应用是把可观察行为作为教学基础,提出用可观察行为动词界定各类教学目标(包括价值观与态度教学),并依此进行教学传递与评价。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1)典型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与记忆的8个阶段的学习模型: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
22、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认知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准备是任何有意义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主张学习者的学习创造性。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1234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
23、、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习者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提倡对学习者完善的个性和人格培养、对个性强或性格孤僻的学习者的教育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习者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体现在教学理论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 教育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学会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实现。主张学习者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习者保持和产生好奇心,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去探究任何未知领域,意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教师仅仅是学习者学习的促进者
24、。作为促进者的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教”而是“促”,允许学习者自由学习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常用概念常用的概念有: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图式同化同化顺应顺应平衡平衡 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人脑中已有知
25、识经验的网络,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是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情境协作协
26、作会话会话意义意义建构建构 情景是指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目标实施过程中,部门、个人之间的协调、配合、协商。又称交流,是指学习者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是指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方法 第一,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第二,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习者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第三,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知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第一,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第二,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习者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第
27、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习者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抛
28、锚式教学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5)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习者。学习是主动建构意义,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学习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的重新认识与编码。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1.2.4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学习者带着一定的知识经验进入学习情境。教学应以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重视师
29、生、生生间的交流。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教师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1.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作为一种理论研究方法,模式(model)是指一种小的模型或体系,它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取向和结构,并表现为一定的操作规则和方法、步骤。信息化教学设计属于教学设计范畴,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遵循教学设计的普遍规律与模式。1.3.1 国际上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国际上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 一般教学设计模式是对“目标为本”的基本教学设计模式所作的扩展,
30、回答“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到了那里?”3个基本问题。国际教学设计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有迪克和凯里模式、肯普模式、史密斯和拉甘模式、马杰模式等1.3.1 国际上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国际上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1.迪克和凯里模式 步骤为: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确定起点行为。编写教学具体目标。设计标准参照试题。开发教学策略。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进行教学调整。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1.3.1 国际上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国际上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2.肯普模式 1.3.1 国际上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国际上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3.史密斯和拉甘模式 第一阶段,
31、分析学习环境、学习者、学习任务,制定初步的设计栏目。第二阶段,确定组织策略、传递策略,设计教学过程。第三阶段,进行形成性评价,对预期的教学过程予以修正。1.3.1 国际上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国际上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4.马杰模式 马杰认为,尽管这些程序是按实际完成的大致顺序来阐述的,但不是进入后一个程序,前面的程序就可以抛置脑后。教学设计要求通盘考虑。当发现有通过其他方式可实现满意的业绩表现时,教学设计也就该停止了。1.3.2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般过程可归纳为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评价4部分:前期分析前期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依据。目标目标是按照学习分类和学习分类层次划分学习任务,
32、为设计“教”与“学”提供依据。策略策略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的一体化规划、设计和组合。评价评价是通过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试用、检验,发现问题、提供反馈、修正和进行优化。1.3.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依据与原则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依据(1)现代教学思想、传播理论、学习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4)学习者的特点(5)教师的教学经验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习(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4)强调协作学习(5)强调针
33、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1.3.4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目前常见的有Intel未来教育模式,Webquest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Miniquest模式,基于探究的学习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个性化学习等。这些模式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具有学习者带着任务进行探索学习的共性。1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模式1.3.4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 2.信息化教学设计常见的两种模式(1)WebQuest模式 一个典型的WebQuest包括情境(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成果(结论
34、)6要素,1.3.4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 (2)英特尔未来教育 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问题设计的办法来完成教学,通过将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融入教学来加强学习者的学习。此模式重在落实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策划单元计划,设计课程框架问题给学习者布置明确而具体的任务创建单元支持材料创建学习者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创建学习者多媒体演示文稿评价工具评价单元计划修改单元计划1.4 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1.4.1 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1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也叫脑图、心智图、概念图,是使用图形来组织和表达放射性思维
35、的一种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能够实现思路的梳理、确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2常用的思维导图软件 常用的思维导图软件有:MindManager(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导图软件)、MindMapper(多种类导图软件)、FreeMind(开源导图软件)、ShareMind(是基于FreeMind的二次开发,支持中文),inspiration等。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 1MindManager2012概述 2MindManager2012操作界面标
36、题栏编辑窗口功能区任务面板菜单栏状态栏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新建图表方法一,MindManager2012启动后,会自动新建一个空图表,默认图表名为“Map1”。方法二,新建空白图表。新建图表的方法是:选择“文件”“新建”命令,选择“空白图表”类型,单击右侧窗格的“创建”按钮,则可创建新图表,并进入编辑状态。方法三,利用模板创建。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3构建思维导图 基本思路:在中心主题上插入主题或子主题;修改主题或子主题的标题;修饰主题或子主题,给主题或子主题添加形状、图像、图标等(1)插
37、入主题步骤1:选择中心主题或主题。步骤2:通过如下几种方法实现主题添加:方法一,使用功能区按钮。单击“主功能”“新建主题”按钮图形(上半)部分。方法二,使用快捷键,按Enter键。方法三,使用快捷菜单。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主题”命令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2)插入子主题 子主题是指思维导图中当前主题的下一级分支及其以下分支。插入子主题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选择需要插入子主题的对象(主题或子主题)。步骤2:通过如下几种方法实现子主题添加:方法一,使用功能区按钮。单击“主功能”“新建子主题”按钮。方法二,使用快捷键,按I
38、nsert键。方法三,使用快捷菜单。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子主题”命令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3)编辑主题或子主题标题编辑主题或子主题标题的方法是,单击编辑窗口中的主题或子主题,输入新的标题文字。标题换行或分行,请按Ctrl+Enter或Shift+Enter键。(4)修饰主题或子主题添加图标步骤1:选择需要添加图标的主题对象,包括中心主题、主题、子主题。步骤2:添加图标。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添加形状形状是指主题对象的一种形态或表现形式。步骤1:选择需要添加形状的主
39、题对象,包括中心主题、主题、子主题。步骤2:添加形状。方法一,添加图库中的形状。单击“设计”“主题形状”按钮,方法二,使用“主题形状”按钮添加。单击“设计”“主题形状”按钮方法三,使用“格式化主题”添加。单击“设计”“主题形状”按钮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修改增长方向与线型增长方向是指思维导图各分支的伸展方向.步骤1:选择需要修改增长方向的主题对象步骤2:修改增长方向或伸展方向。方法一,使用“格式化主题”修改。单击“设计”“主题形状”按钮,弹出“主题形状”选项菜单,选择“格式化主题”命令.选择“子主题布局”选项卡.方法二,单击“设计”“增长方向
40、”按钮,弹出“增长方向”选项菜单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修改增长方向与线型 线型是指中心主题与主题、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连接线的线条样式。步骤1:选择需要修改线型的主题对象.步骤2:修改线条样式。单击“设计”“主题形状”按钮,弹出“主题形状”选项菜单,选择“格式化主题”命令,打开“格式化主题”对话框,选择“子主题布局”选项卡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4组织管理图表(1)移动与复制主题 主题的复制与移动,同Office操作基本相同(2)设置主题的文本与图像的排列方式步骤1:选择需要设置文本与图像的排列
41、方式的主题对象。步骤2:设置文本与图像的排列方式。单击“设计”“主题形状”按钮,弹出“主题形状”选项菜单,选择“格式化主题”命令,打开“格式化主题”对话框;选择“排列”选项卡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3)设置主题的颜色步骤1:选择设置线条颜色与填充颜色主题对象。步骤2:设置主题线条颜色与填充颜色。对于填充颜色,单击“设计”“填充颜色”按钮弹出“填充颜色”选项菜单,选择填充颜色。对于线条颜色,单击“设计”“线条颜色”按钮弹出“线条颜色”选项菜单 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4)格式化标题文本步骤1:
42、选择需要格式化文本标题的主题。步骤2:在功能区切换到“主功能”或“设计”选项卡。步骤3:在“字体”组中,设置字体、字型、字号、字的颜色、对齐方式等。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5)插入边框 边框用于给主题及其子主题添加边框,使主题及其子主题在显示上表现为一个整体。插入边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选择需要插入边框的主题。步骤2:插入边框。单击“插入”“边框”按钮的文字部分(下半部分)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5、插入对象(1)插入超链接 插入超链接的对象可以是文件、文件夹、网站、思维导图中的主题、邮
43、箱地址等,方便将多种资源集成到思维导图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与思维体系结构。步骤1:选择需要插入超链接的主题。步骤2:插入超链接。单击“插入”“超链接”按钮的图形部分(上半部分)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2)插入关联:标注主题间的相互关系或联系。步骤1:启动“关联”命令。单击“插入”“关联”按钮的图形部分(上半部分)。步骤2:插入关联。单击插入关联起始点的主题;移动鼠标到目标主题;单击。步骤3:调整关联曲线。按鼠标左键拖动关联线两端的控制柄调整关联曲线弧度步骤4:格式化关联。双击思维导图中插入的关联线,弹出“格式化关联”对话框。1.4.2 使用
44、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3)插入附注 附注用于对主题或关联做标注或注释。插入附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选择需要插入附注的主题或关联线。步骤2:插入附注。单击“主功能”“附注”按钮,弹出“附注”编辑框。步骤3:编辑附注。单击附注编辑框,输入附注文字。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4)插入附件 MindManager2012中可以将Office文档、图像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添加为某个主题对象的附件,同时可经给一个主题对象添加多个附件,添加附件的主题对象旁均显示一个回型针图形,双击回型针图形将打开附件浏览。单击
45、“插入”“附件”按钮图形部分 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5)添加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是指独立于中心主题、与中心主题间无连线的主题及子主题。浮动主题及其子主题脱离中心主题而独立存在。插入附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启动“浮动主题”命令。单击“主功能”“浮动主题”按钮。步骤2:添加“浮动主题”。光标单击编辑窗口,即可在当前光标处添加浮动主题。步骤3:编辑“浮动主题”标题。选择添加的浮动主题,输入浮动主题标题文字。1.4.2 使用使用MindManager2012创建思维导图创建思维导图 制作实例1.4.3 绘制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图绘制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46、图 1单元教学设计框架的基本概念 单元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某个单元所涉及到得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整体目标分析整体目标分析教学形式安排教学形式安排 一是概况分析。如学科、教材版本、年级、课时的说明;分析、定位,提炼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二是单元内容分析图。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析主要包括3个维度: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安排主要包括3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课时安排、任务设计1.4.3 绘制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图绘制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图 2绘制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Cycle DiagramTextTextTextTextTextCycle nameAdd Your TextProgress DiagramPhase 1Phase 2Phase 3Block Diagram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ableTEXTTEXTTEXTTEXTTEXTTitle ATitle BTitle CTitle DTitle ETitle F3-D Pie Char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Marketing DiagramTitleTEXTTEXTTEXT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