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交往性的实践。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一种单一的知识观,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的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综合学习、实践学习、参与学习、生活学习、探究学习是中小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可偏废。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世界”中的教学,与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
2、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价值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综合实践活动根本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作为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本质特点包括:探究性、生活性、交往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必须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总体目标: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策略等方面得到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76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要求设计的活动课程要面向21世纪的需要,既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革命斗争传统教育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等信息作为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又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如寻找家乡的传统文化,包括“福州的历史文
4、化”、“福州的民俗文化”、“福州的饮食文化”、三个主题系列内容。通过本主题很有趣味性的活动,在学生全员参与,提高其实践能力的同时,体会家乡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受龙的文化,龙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活动目标的综合: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内容的综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综合,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知识的综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与整合;方法的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
5、课程,重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勇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起到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如畅想21世纪)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小学3-6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是做一个模型、一件小制作或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炒一盘菜,种一盆生长的植物等。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对学生进行技术启蒙,具有现代的教育意义。发
6、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n教育的目的,在于发挥个人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之朝向社会目标不断发展,教育不仅促进社会发展,也促进个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实现的。因而主张让学生主体在从事各种形式的活动中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的作用,通过同化与顺应,不断丰富主体认识结构,发展智能,实现与外界的平衡。心理学家皮亚杰 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育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国家教育部总督学 柳 斌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在探索中起步,实践中发展,走出一条自己的实践之路,积极创设富有台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