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件统编版1.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33335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件统编版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件统编版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件统编版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件统编版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件统编版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下册)(下册)1、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2、掌握“之”“道”“舍”的含义和用法。3、无句读熟练朗读。0304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解题:知新解题:知新05 孟子名言(背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温故温故:知新:知新06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温故温故:知新:知新07

2、孟子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温故温故:知新:知新08四书:论语和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 易 春秋 温故温故:知新:知新09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六经)六艺:诗书礼 易乐 春秋(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温故温故:知新:知新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孟子的绝招就是善于辞令。孟子是怎样说服一步步说服齐宣王的,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孟子的论辩技巧。10 导入:知新导入:知新11 听读:知新听读:

3、知新12 朗读:知新朗读:知新13 精读:知新精读:知新通假字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王说(说,通“悦”,高兴)是折枝之类也(枝,通“肢”,肢体)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同“返”,回到)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赴愬(愬,同“诉”,申诉)刑于寡妻(刑,通“型”,做榜样)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是罔民也(罔,通“网”,陷害)1415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4、曰可 细读:断句细读:断句16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 细读:断句细读:断句17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细读:断句细读:断句18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云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细读:断句细读:断句19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于 细读:断句细读:断句20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

6、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细读:断句细读:断句21 口译“互助”师 助 生 助 生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22开启轻轻之旅1、掌握活用字“老”“幼”;2、掌握实词“恶”“抑”“读”“爱”“道”的含义;3、总结孟子的论辩技巧。4、借助注释口头翻译全文2425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齐宣王问曰: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孟子对曰:曰:“仲尼仲尼之徒之徒无无道道桓文之事,桓文之事,是以是以后世无传焉,后世无传焉,臣未臣未之闻也。之闻也。无无以以,则王,则王wng wng 乎?乎?”曰

7、:曰:“德德何如何如,则可,则可以王以王wngwng矣?矣?”曰:曰:“保民而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之能御也。”曰:曰:“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曰:“可。可。”曰:曰:“何何由由知吾可也?知吾可也?”齐宣王问(孟子)说: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称霸的事,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孟子回答说:“孔子这类人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孔子这类人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

8、果)不能不说的话,那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好吗?的话,那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好吗?”(齐宣王)说:(齐宣王)说:“道德怎么样,才可道德怎么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孟子)说:(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便没有安抚老百姓而称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什么人能抵御他了。”(齐宣王)说:(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姓吗?”(孟子)说:(孟子)说:“可以。可以。”(齐宣王)说:(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以做到呢?”道:谈论道:谈论是以:因此是以:因此无传:没有流传无传:没有流传臣未之闻也。臣未之闻也

9、。臣未闻之也。臣未闻之也。王:动词王:动词 行王道以统一天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以以通通“已已”停止停止之徒:这类人之徒:这类人何如:如何何如:如何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若:像若:像何由:根据什么(由何)(宾语前置)何由:根据什么(由何)(宾语前置)26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 曰:曰:“臣闻之胡龁臣闻之胡龁h曰: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牛何之何之?对曰:对曰:将将以以衅钟。衅钟。王曰: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 s若若无罪无罪而就而就死地。死地。对曰:对曰:然则然则

10、废衅钟与?废衅钟与?曰: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不识识有有诸诸?曰曰“有之。有之。”(孟子)说:(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那人)回答说:“准备准备用它来祭钟。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那么,废弃祭钟的

11、仪式吗?的仪式吗?”你说:你说:“哪能废呢?用羊来替换它吧。哪能废呢?用羊来替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事?”齐宣王说:齐宣王说:“有这样事。有这样事。”识:知道识:知道诸:之乎,兼词诸:之乎,兼词宾语前置。之宾语前置。之动词,到,往动词,到,往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却,表转折而:连词,却,表转折省略句。以(之)衅钟省略句。以(之)衅钟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以:介词,用以:介词,用若:这样若:这样 就:动词,靠近走向就:动词,靠近走向27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惜。我本来知道您

12、是不忍心。”(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吝惜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替换它。”(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n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爱:吝惜 舍不得 然:对,正确 诚:确实,的确异

13、:对.感到奇怪彼恶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怎么 那里若:如果 隐:痛惜择:区别28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伤:妨碍 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说:通“悦”忖度:猜测是:这 诚:的确 真的 齐宣王笑着说:“这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替换

14、牛的,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夫子之谓:说的就是您 宾语前置 戚戚:内心有所触动29 细读:析辩细读:析辩 NO 1 三段论 A 凡是“不忍之心”的君主可以“保民”宣王是有“不忍之心”

15、的 所处,宣王可以“保民”B 凡是“保民”之君“足以王”宣王是可以“保民”的 所以,宣王“足以王矣”绝招:三段论30 细读:析辩细读:析辩观点:齐宣王是有观点:齐宣王是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NO 2 “远庖厨”“不见其杀禽兽”这是“仁术”“以羊易牛未见杀羊”这是“仁术”的表现 所以,“以羊易牛”是乃“仁术”有“仁术”则有“不忍之心”所以,齐宣王是有“不忍之心”绝招:三段论31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曰:曰:“有有复复于王者曰:于王者曰:吾力吾力足以足以举百举百钧钧,而不足以举一羽;,而不足以举一羽;明明足以足以察察秋毫之末秋毫之末,而不见,而不见舆薪舆薪。则王许之乎?则王许之乎?曰:曰:“否。否

16、。”“今恩足以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独何与?然则何与?然则,为不用力,为不用力焉;焉;为不用明焉;为不用明焉;,为不用恩焉。故王,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钧:古代重量单位钧:古代重量单位复:禀报复:禀报 足以:足够用来足以:足够用来明:视力明:视力 秋毫之末:秋天鸟兽生出的羽毛的尖端秋毫之末:秋天鸟兽生出的羽毛的尖端舆薪:整车的柴舆薪:整车的柴 许:相信,认可许:相信,认可 独:偏偏独:偏偏(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

17、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功德却不能推及到老百姓身上,究竟是为什么呢?既然这样,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视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安抚,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这样做,而不是不能这样做。”32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18、幼:天下可运于掌。超:越过超:越过 以:以:表修饰表修饰 语:告诉语:告诉折枝:通折枝:通“肢肢”肢体。为长者按摩肢体肢体。为长者按摩肢体何以异何以异: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凭什么)(凭什么)怎么区分怎么区分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老: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长辈。老: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长辈。太山太山 北海:泰山北海:泰山 渤海渤海(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者按摩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

19、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为长者按摩肢体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己及人也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推己及人也爱护别人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33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御:治理诸:兼词,之于寡妻:正妻所以:的原因权:动词 用秤称度:考虑 度:用尺量举:拿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刑:“型”,名-动 做榜样诗经说:“给自己的妻子

20、做榜样,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保护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却不能推广到老百姓身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34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 于是:在这方面所大欲最想要的东西。“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

21、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pin嬖b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抑:难道危:使受到危害 兴:发动“难道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吗?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因为穿着华丽服装的美女不够看

22、吗?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吗?您的大臣都足够您使唤,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大王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肥甘 轻暖 采(彩)色:形容词做名词 肥美的食物 轻暖的衣服 绚丽的服饰 便嬖:受君主宠爱的人 为是:为了这些 朝:使.朝见 莅:临视35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

23、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异于邹敌楚哉?盖h亦反其本矣!殆:恐怕,可能 孰:谁其:语气副词,表强调齐宣王说:“象(你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

24、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九分之一(的力量)去使九分之八(的力量)降服,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小、大:形作名。小国,大国 集:聚集(总面积)服:降服盖:通“盍”,何不反,通“返”本:根本-仁政 36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s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25、。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象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齐宣王说:“我糊涂啊,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明事理,请(让我)试着这么做做看。”(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有守道不变的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

26、。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那么不守法度,越出常规的事儿,就没有不做的了。藏藏:(把货物)储存(把货物)储存 涂:通涂:通“途途”疾:憎恨疾:憎恨愬愬:通通“诉诉”,控诉,控诉 其:表假设其:表假设惛:惛:不明白,糊涂不明白,糊涂进于是:达到这一步进于是:达到这一步以以: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敏:聪慧敏:聪慧 惟:只有惟:只有放:放荡放:放荡 辟:不正辟:不正 邪:不老实邪:不老实 侈:过度侈:过度已:通已:通“矣矣”37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s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27、?”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象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齐宣王说:“我糊涂啊,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明事理,请(让我)试着这么做做看。”(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有守道不变的善心

28、,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那么不守法度,越出常规的事儿,就没有不做的了。藏藏:(把货物)储存(把货物)储存 涂:通涂:通“途途”疾:憎恨疾:憎恨愬愬:通通“诉诉”,控诉,控诉 其:表假设其:表假设惛:惛:不明白,糊涂不明白,糊涂进于是:达到这一步进于是:达到这一步以以: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敏:聪慧敏:聪慧 惟:只有惟:只有放:放荡放:放荡 辟:不正辟:不正 邪:不老实邪:不老实 侈:过度侈:过度已:通已:通“矣矣”38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v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

29、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从而:接着从而:接着 刑:名刑:名-动,处罚动,处罚罔:通罔:通“网网”,名词动用张网捕捉,陷害,名词动用张网捕捉,陷害 等到(他们)犯了罪,紧接着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30、。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焉:哪里焉:哪里制:规定制:规定畜:养活畜:养活凶年:灾年,歉收的年份凶年:灾年,歉收的年份之:动词,走向之:动词,走向 从之:跟从明君从之:跟从明君 惟:只惟:只 赡:足赡:足奚:哪里奚:哪里 暇:空闲暇:空闲 治:讲求治:讲求39 细读:翻译细读:翻译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帛矣;鸡、豚、狗、彘zh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3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宅院,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狗、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树:名树:名-动动 种植种植衣:名衣:名-动动 穿穿畜:饲养畜

32、:饲养无:不要无:不要谨:重视谨:重视庠序庠序:古代学校。古代学校。申:反复说明申:反复说明 孝悌:孝敬父母孝悌:孝敬父母 敬爱兄长敬爱兄长通通“斑斑”斑白斑白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宾语前置40 细读:多义细读:多义恶恶彼恶知之彼恶知之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死亦我所恶死亦我所恶 w 哪里,怎么,疑问副词哪里,怎么,疑问副词 不好不好 w 憎恶憎恶抑抑抑王兴甲兵抑王兴甲兵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不可遏抑不可遏抑 难道,表反问语气难道,表反问语气 还是,表选择语气还是,表选择语气 抑制,动词抑制,动词41 细读:多义细读:多义度度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3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度,然后知长短度,然后知长短王请度之王请度之猿猱欲度愁攀缘猿猱欲度愁攀缘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物换星移几度秋物换星移几度秋 du 揣度,揣摩揣度,揣摩 du 用尺量用尺量 du 忖度,思考,斟酌忖度,思考,斟酌 d 渡过渡过 d 限度限度 d 次次42 细读:多义细读:多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吴广素爱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陈涉世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独爱莲

34、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爱莲说)爱爱明明 吝啬吝啬 爱护爱护 喜爱,喜欢喜爱,喜欢 明亮明亮 视力视力 清楚,明白清楚,明白 贤明的贤明的43 细读:多义细读:多义道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任重道远任重道远 述说,谈论述说,谈论 讲,说讲,说 道义道义 路,道路路,道路44 精读:句子精读:句子 中心中心思路思路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保民而王不忍之心不忍之心不为与不能不为与不能仁政蓝图仁政蓝图 具体措施具体措施迂回曲折迂回曲折 气势磅礴气势磅礴朴素真诚朴素真诚比喻贴切比喻贴切45 精读:句子精读:句子1.齐

35、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体裁的文章?答:本文是用对话形式写成的议论文,阐述国君如能推恩百姓,便能王天下的论点。2.孟子认为国君要怎样才可以王天下?为什么?答:孟子认为国君要爱护百姓关心人民疾苦,才可以王天下,因为国君以德服人,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戴。3.齐宣王如何解释他以羊易牛衅钟做法的原因?答:宣王说他这样做的原因是见到牛临死时恐惧发抖的样子,像沒有犯罪的人被押往刑场处死而产生不忍之心,故用羊替牛衅钟。46 精读:句子精读:句子4.齐国百姓对此事有什么看法?答:齐国百姓认为宣王以羊易牛是出于吝啬,因为这样做是以小换大,以价值高换价值低的,否则如说不忍心牛无辜被杀而用羊替换,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分別呢?5.

36、孟子又是怎样看待此事的?答:孟子认为齐宣王以羊易牛是非出于吝啬,而是出于不忍。由于宣王见牛未见羊,才会令人以羊易牛,他根本沒有考虑到两者的大小和价值的高低。如果他见到羊恐惧发抖的样子,也会以他物代替羊的。47 精读:句子精读:句子6.不能与不为有什么分別?答:不为是指有能力做而不想去做,如替上年纪的人折树枝作拐杖,说不能,其实是不愿去做。不能是指真的做不到。7.孟子为什么说齐宣王不行王道,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答:齐宣王的不忍之心,亦即仁心只及于禽兽,而沒有推恩于百姓,他欠缺的是仁术,即沒有爱护自己的百姓,其实他有能力去做,只不过他不去做罢了。因此对他來說,是不为,而非不能。48 精读:句子精读

37、:句子9.孟子在本文如何用因势利导和逐层推进的论说技巧?答:孟子巧妙地避开齐宣王对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询问,改变话题,向宣王宣传保民而王的主张。孟子运用的逐层推进的层次如下:1)举出齐宣王以羊易牛衅钟之事,说明他有不忍之心具备王天下的条件。2)孟子替齐宣王开解,认为他並非吝啬只是见牛未见羊而已。3)孟子举出力足以举百鈞而不足以举一羽和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见輿薪两个事例,说明宣王之所以不行王道,是不为,并非不能。又以挾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長者折枝作譬喻,说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別。4)如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然后指出推恩和不推恩的两种效果,清宣王考虑。49501.志愿精神可

38、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2.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3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和简单的人物对话,交代了“他”的身份和家庭生活状况,也照应结尾,凸显人物品质。4媳妇为了“他”也来到城市,来到工地,找不到合适的进钱门路,就捡起了破烂,为此,她常常抱怨“他”无能。5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媳妇迫于生活压力让丈

39、夫监守自盗与丈夫的断然拒绝为对比突出了丈夫的品质。6.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7.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文人来说,它比生命重要得多。当肉体的保存与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在碧波中飞升。8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有某种意义上的差别,可在语言节奏、质朴纯真风格、心灵绽放的美丽上等方面的“内在的美”是相同的。9文人乐府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慷慨,或清绮,风格多样。这说明,乐府民歌不仅给文人诗歌形式,还遗传了题材、体裁、意象和风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件统编版1.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