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卖家):青草 文档编号:433520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千百年来,技艺工匠的劳动实践及其生产的物质文明成果遍布人类生活以及审美的各个方面,同时在精神文明层面形成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劳动精神。人民创造历史从根本上看是劳动创造历史。人类在改造自然的伟大斗争中,不断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通过在劳动实践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与技能,从而推动历史进步和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中国梦的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都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创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用辛勤劳

2、动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人民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自我。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或人生价值是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 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几千年来从事技艺劳动的各种工匠,其社会地位并不高,然而,千百年来工匠以业维生,并以技艺为立身之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艺,创造了灿烂的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增长技艺与才能。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提高我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无论是三峡大坝、高铁动车

3、,还是航天飞船,都凝结着现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结的精神。重细节、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关键要素。几千年来,我国古代工匠制造了无数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如历代精美陶瓷以及玉器。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工匠对细节完美追求的体现。现代机械工业尤其是智能工业对细节和精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细节和精度决定成败。对细节与精确度的把握,是长期工艺实践和训练的结果,通过训练培养成为习惯气质,成为品格,就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的创新离不开技艺的创新。在

4、现代工业条件下,对于工匠技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像传统工匠那样,只是从师傅那里学得技艺从而能够保持和发扬祖传工艺技法。实际上,传统工艺也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得到发展的,我们要将传承与创新统一起来,在传承的前提下追求创新。(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材料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早成为心思巧妙、技

5、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

6、,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

7、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蒙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劳动创造,因而人们可以通过劳动来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B.奉献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8、爱岗敬业需以技艺为立身之本,并把全部心血投入到工作中。C.工匠精神不是将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而是用一流心性追求卓越,脚踏实地笃实奋斗。D.工匠精神虽然不以成功为最终目的,但却影响着个人和企业、国家和时代的发展与成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精美的工艺品,体现了工匠对细节的完美追求,是他们长期实践和训练的结果。B.只要企业厚植工匠精神,就能拥有金字招牌,其产品就能经受住最挑剔眼光的检验。C.创新能力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对现有生产技艺的大胆革新。D.一个国家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必然市场环境健康、人文素养稳健且企业活力涌动。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

9、论据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国大飞机项目的技师胡双钱,仅凭双手和传统铁钻床就可生产出高精度的零部件。B.在庄子一书记载的庖丁解牛、匠石运斤等故事中,匠人达到了“道技合一”的境界。C.高凤林不断改进焊接措施,创造新工艺缩小误差,被称为我国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D.孙海洋为找回儿子,牵头成立“全国寻子联盟”,14年间帮助无数失子家庭重获团圆。4.材料一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三月香雪铁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写过一篇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说

10、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个关于女孩子和火车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叫香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还记得那是一个晚秋,我从京原线(北京太原)出发,乘火车在京冀交界处的一个小村下了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就看见了村口那个破败的小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纸的教室门窗大敞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在黄土院子里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猪白猪就在学生的队伍里穿行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禁锢了这里的百姓和他们的日子,他们不知道四周那奇妙峻美的大山是多么诱人,也不知道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播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

11、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等于一只肥鸡!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和几个女伴梳洗打扮、更换衣裳。我以为她们是去看电影,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这一分钟就是香雪们一天里最宝贵的文化生活。为了这一分钟,她们仔细地洗去劳动一天蒙在脸上的黄土,她们甚至还洗脚,穿起本该过年才拿出来的家做新鞋,也不顾火车到站已是夜色模糊。这使我有点心酸那火车上的人,谁会留神车窗下边这些深山少女的脚和鞋呢。然而这就是梦想的开始,这就是希冀的起点。

12、她们会为了一个年轻列车员而吃醋、不和,她们会为没有看清车上某个女人头上的新型发卡而遗憾。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高大的火车,火车也会借了这一分钟欣赏窗外的风景或许这风景里也包括女孩子们。火车上的人们永远不会留神女孩子那刻意的打扮,可她们对火车仍然一往情深。于是就有了小说主人公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的“惊险”。为了这件样式新颖、带有磁铁开关、被香雪艳羡不已的文具,她冒险跳上火车去交易,火车开动了,从未出过家门的香雪被载到下一站。香雪从火车上下来,怀抱铅笔盒,在黑夜的山风里独自沿着铁轨,勇敢地行走三十华里回到她的村子。以香雪的眼光,火车和铅笔盒就是文明和文化的象征,火车冲进

13、深山的同时也冲进香雪的心。三十五年过去了,香雪的深山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景区,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这里原本有着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次生林,有着可与非洲白蚁媲美的成堆的红蚁,有着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着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可以欣赏的风景。从前的香雪们早就不像等待恋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懂得价值而香雪们的下一代也已成人。如今,养育我们的山川大地已是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为什么许多读者还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

14、中写到,纯净的香雪涤荡了我们心头征战生活多年的灰尘。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审视心灵的能力。遥远的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清新的美德,就依然值得我们葆有和珍惜。1983年3月的人民日报在我手上已经发黄发脆,但我面前呈现的却是一场晶莹的香雪过后,如云如烟的山桃花怒放之后,鸟儿鸣唱,满目青山。(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16日,有删节)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三月香雪”在文中的含义就是实指三月里一场带着清香的、洁白的雪,文章结尾以“一场晶莹的香雪”对标题做了照应。B

15、.文中写“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到山村用一斤挂面换得一只肥鸡”的情节,借夸大的物品间的价值落差,突出了山村的拮据寒酸、封闭落后。C.第段写“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看似闲笔,实则表现了人们对温暖、清新的美德的珍惜,深化了主题。D.文中作者讲述了小说哦,香雪的创作动机,开头写哦,香雪在人民日报发表,结尾又写到那张发黄发脆的人民日报,首尾照应。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20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表的一篇小说哦,香雪为线索,串联起三十五年来一个小山村的巨变,构思独特而巧妙。B.“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高大的火车”,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少女们对火车到

16、来的热切渴望。C.文章生动描绘“香雪们”梳洗打扮赶着去看七点钟只停靠一分钟的火车的细节,突出了她们对火车在“这一分钟”所呈现的东西的期盼。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山村鸟鸣山青图,寄托了作者对山村的美好怀念与诚挚期待。8.本文善用对比手法,请简要概括。9.在铁凝的哦,香雪和本文中,“火车”这一物象被寄寓了丰富的内涵,极具象征性。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一物象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

17、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18、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朱,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三年春,秦师及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10.下列对文

19、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B.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C.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D.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战国七雄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20、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符,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凭证,用铜、玉、竹等制作。C.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文中指降低自己身份。D.名都,文中指大邑、城市古代名都可以和国都、首都具有同等的规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为了攻打齐国,主动向楚国示好,派张仪游说楚王,愿意向楚国献出商於六百里土地,希望楚国与齐国断绝往来、废除盟约。B.陈轸洞察了秦国的阴谋,请求楚王不要撕毁盟约与齐国断交,认为张仪回到秦国后,定会背弃献地的承诺。C.张仪认为楚国与齐国断交做得不彻底,回到秦国,装作从车上摔下受伤,三个月不上朝;直到齐楚断交,齐、秦交好后

21、才正式上朝。D.楚王受到张仪的欺骗后,听不进陈轸的劝告,派屈匄率军讨伐秦国,结果楚军惨遭失败,主帅屈匄及列侯、执珪等官员七十余人被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14.楚王答应了张仪的要求之后,陈轸却为何表现得痛心不已?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题目为“观书有感”,诗中却只字未提读书之事,含蓄蕴藉

22、,富有启发意义。B.首句将半亩方塘水比作一面镜子,表现了塘水的明净清澈和水面的平静美丽。C.第二句紧承上句,写天空和云的影子映在塘水之中,犹如人在徘徊,形象生动。D.本诗最后两句以水渠之清设问,自问自答,指出渠水清澈是因为有了源头活水。16.作为哲理诗,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阐释读书的道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2)杜甫登高一诗中,“ , ”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以鸟

23、、鱼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政治制度,宁可牺牲一段时间的经济,也要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中国人民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 ,共战疫情。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感叹,由于中国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而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 实际上,西方对中国的文化偏见一直都在。只不过这次突然暴发的疫情,给了他们一个落井下石的新机会。不过,这一次他们被整个中国模式给震撼了,14亿人同时戴口罩,可以一起宅在家里渡过这个难关,一批一批的医务人员、解放军、志愿者冲

24、到前线,这在西方是 的。 其实今天的世界经济早已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湖北是全球汽车供应的关键区域,因为新冠疫情,全球汽车产业掀起了一场停产危机,从日产到韩国,现在都因为中国供应的零部件短缺而受重创。德国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遇到供货问题,连美国的药品供应也出现了危机。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抗疫模式,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这和美国那种美国优先、极端自私、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模式 。从短期来看,中国模式意味着中国一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代价。但中国人相信“天下为公”,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推动着对整个人类负责的抗疫模式,必将赢得更多的朋友与更广泛的共同利益。俄罗斯政

25、治学者马尔科夫说,从中国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它独自承受了打击,保护了全人类。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下列各句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引号的作用。A.2000年,阿根廷的马拉多纳被国际足联评选为“世纪球王”。 B.但中国人相信“天下为公”,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人们总是喜欢把生命的时间用“度日”来概括。 D.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又是一年

26、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 。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 ;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 。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

27、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2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匆匆,我们已经走进花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

28、了一份拼搏,少了一份幻想;多了一份感恩,少了一份淡漠;多了一份关爱,少了一份自私;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题目:今天,我多了一份_ 要求:(1)认真阅读材料,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结合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参考答案】【解析】1.A.“因而”错误,文中“中国梦的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都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创造”“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或人生价值是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二者是独立的两句话,没有因果关系。B.“奉献精神就是工匠精神”错误,原文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概念内涵扩大。C.“工匠精神不是将技术掌握

29、到炉火纯青”错误,从原文“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这固然是工匠精神”可知,这是工匠精神。D.正确。故选D。2.B.“只要就”错误。原文是“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企业厚植工匠精神”是“能拥有金字招牌,其产品就能经受住最挑剔眼光的检验”的必要条件。故选B。3.D.从原文“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几千年来从事技艺劳动的各种工匠,其社会地位并不高”看,“工匠精神”的爱岗敬业需以“从事技艺劳动的各种工匠”为前提。孙海洋的行为是公益行为,不属于职业劳动,所以不适合说明“工匠精神”。故选D。4.第二段“用辛勤劳动创造

30、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第三段“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第五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三次引用习近平的话来论证劳动的价值、创新的作用,属于引用论证,论证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无论是三峡大坝、高铁动车,还是航天飞船,都凝结着现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如历代精美陶瓷以及玉器。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列举了高铁、三峡大坝、历代精美工艺品为例,证明观点,属于举例论证。5.材料一二至五段“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工匠精神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结的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

31、精神”,从四个方面说明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精益求精、创新精神,可见,材料一内容侧重于“工匠精神”的内涵。材料二第一段“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第二段“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第三段“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第四段“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指出工匠精神对企业、国家、时

32、代的重要性,可见,材料二内容侧重于“工匠精神”的作用。【答案】1.D2.B3.D4.引用论证:材料一先后三次引用习近平的话来论证劳动的价值、创新的作用,从而论证工匠精神的内涵。举例论证:列举了高铁、三峡大坝、历代精美工艺品为例,证明观点。5.材料一内容侧重于“工匠精神”的内涵:从四个方面说明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精益求精、创新精神;材料二内容侧重于“工匠精神”的作用,文本联系时代特点,在廓清“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工匠精神对企业、国家、时代的重要性,从而倡导工匠精神。【解析】6.A.“文中的含义就是实指三月里一场带着清香的、洁白的雪”理解错误,“三月香雪”含义丰富,指本文的主要人

33、物“香雪”,渴望现代文明的乡村姑娘们,改革开放后走进现代文明的姑娘们,还指文末所写的雪景。7.B.“用拟人手法”错误,本句运用比喻手法,把火车比作恋人,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少女对火车到来的热切渴望。8.文章第二段写自己八十年代在小村看见的贫困山区面貌,“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而第五段说到“三十五年过去了,香雪的深山已是河北省著名旅游风景区”,山区过去的贫穷闭塞与现在的开放富裕形成对比;第二段到第三段“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一列火车。这一分钟就是香雪们一天里

34、最宝贵的文化生活。为了这一分钟,她们仔细地洗去劳动一天蒙在脸上的黄土,她们甚至还洗脚,穿起本该过年才拿出来的家做新鞋,也不顾火车到站已是夜色模糊她们对火车仍然一往情深”曾经生活在山村的女孩们贫穷卑微,向往着美好和变化;而现在,第五段写到“从前的香雪们早就不像等待恋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懂得价值”,她们自信从容,有经济意识。第六段“如今,养育我们的山川大地已是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为什么许多读者还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

35、学发明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审视心灵的能力”,时代的发展进步与人们仍旧不忘过去纯真温暖的对比,凸显文章主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精神发展、心灵成长速度滞后。9.“火车”代表的是现代文明。“以香雪的眼光,火车和铅笔盒就是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可知“火车”代表的是现代文明。“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成了“香雪们”“梦想的开始”“希冀的起点”,它让少女们开始向往、憧憬外面世界,所以“火车”代表的是少女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火车”是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的象征。经过三十五年,“火车”不仅是她们了解世界的一个小小窗口,而且带来了更多的物质财富,“衣着干净时新

36、”“懂得价值”,与从前“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耕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足能换得一只肥鸡”“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等情况已经截然不同了,“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这里”,“火车”是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重要交通工具,火车带来了大批的游客,让当地人不用再只是向往美好生活,而是切实地改变了他们贫苦的条件,让他们过上了富足美好的生活。【答案】6.A7.B8.物质生活方面:三十五年前,山区农村贫穷闭塞,三十五年后成为旅游风景区,开放富裕。人物方面:从前的香雪们贫穷卑微,向往美好,渴求变化;如

37、今的香雪们从容自信,有经济意识。精神方面: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精神发展、心灵成长速度滞后。9.“火车”是现代文明的象征。“火车”是“香雪们”了解现代文明的一个小小窗口,它让贫穷山区的女孩们有了向往与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带给女孩们美好的感受。“火车”又是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的象征。“火车”是本文中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重要交通工具,火车带来了大批的游客,让当地人不用再只是向往美好生活,而是切实地改变了他们贫苦的条件,让他们过上了富足美好的生活。【解析】10.画线句的意思是:楚王又征调全国的兵力再次向秦国进攻,与秦军战于蓝田,结果楚军又遭失败。韩国、魏国听到楚国遭遇困境,也向南袭击楚国,进攻到邓邑。楚

38、人闻此消息,便急忙撤军回国防守,割让两座城池与秦国求和。“袭”是及物动词,其后要跟宾语,而结合上下文看“秦”就是“袭”的宾语,因此“袭”与“秦”之间不能断开,由此可以排除B、D。“乃引兵归”和“割两城”的主语都是“楚人”,且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故它们之间需要断开,由此可以排除C。故选:A。11.D.“名都,文中指大邑、城市古代名都可以和国都、首都具有同等的规模”表述错误。古代规定都城最大也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故选:D。12.C.“张仪认为楚国与齐国断交做得不彻底”表述错误。由原文“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可知,“认为楚国与齐国断交做得不彻底”是楚王的

39、猜测。故选:C。13.“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我。“兴师”,调动军队。“吊”,译文:楚王恼怒地说:“我不动一兵就能得到六百里土地,你为什么悲痛?”“计”,打算。“阴”,暗地里。“阳”,假装。译文:我为大王打算,不如暗中与齐国合作,表面上与齐国断交,同时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去)。14.由“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一句话可知,陈轸对楚国所面临的的形势是了如指掌的,秦国对楚国好是出于楚国和齐国交好而不敢擅自对楚国动武,一旦楚国和齐国关系闹僵了,楚国就会成为秦国攻打的对象自然也就不会给楚国哪怕是一丁点的地盘。陈轸对此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由

40、“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可知,陈轸认识到一旦楚国与齐国的关系出现裂痕,秦国势必会拉拢齐国一起攻打楚国,到那个时候楚国就会陷入势孤力微,甚至出现割地求饶的局面。对此,陈轸当然是痛心不已的。【答案】10.A11.D12.C13.楚王恼怒地说:“我不动一兵就能得到六百里土地,你为什么悲痛?”我为大王打算,不如暗中与齐国合作,表面上与齐国断交,同时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去)。14.陈轸早已料到楚王不会得到商於之地。陈轸认为齐、秦会联合起来,楚国的灾难将会到来。参考译文: 秦王准备发兵攻打齐国,又担心齐国和楚国订有合纵的约定,便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游说楚王说:“如果大王真能听从我的意

41、见,与齐国断绝往来、废除盟约,我愿意向楚国献出商於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做您的婢妾侍奉您,秦、楚两国嫁女娶妇,长久结为兄弟关系。”楚王听了十分高兴,答应了张仪的要求。群臣都向楚王表示祝贺,只有陈轸表现得痛心不已。楚王恼怒地说:“我不动一兵就能得到六百里土地,你为什么悲痛?”陈轸回答说:“事情恐怕不是这样。在我看来,商於的土地不会得到的,而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的联合,就意味着楚国灾难来临!”楚王问:“你可以解释吗?”陈轸说:“秦国重视楚国,是因为楚国背后有合作伙伴齐国。现在我们若撕毁盟约,与齐国断交,那么楚国就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还将六百里地送给它呢!张仪回到秦国

42、后,一定会背弃对您的承诺。这样,您北面与齐国断交,西面与秦结下冤仇,两国都会发兵向我们进攻。我为大王打算,不如暗中与齐国合作,表面上与齐国断交,同时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去),如果真的把土地给了我们,再与齐国断交也不迟呀。”楚王斥责道:“我希望你闭上嘴,别再说下去了,等着我得到大片的土地吧。”于是将国相的大印授给张仪,并重重地奖赏了他。接着与齐国断交,废除与齐国的盟约,派遣一名将军跟随张仪到秦国收取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装作从车上摔下受伤,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后,说:“张仪是不是认为我与齐国断交做得不彻底?”于是派勇士宋遗借宋国的符节,北到齐国辱骂齐王。齐王非常气愤,屈尊去结交秦国,齐、秦两国

43、建立了友好邦交,张仪这才正式上朝,面见楚国使者说:“你为什么不去接受割给的土地?从某处到某处,纵横六里。”楚国使者非常愤怒,回到楚国报告楚王。楚王听后愤怒无比,想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现在攻打秦国还不如送他一座大城,与秦国共同去攻打齐国,这样我们割让给秦国的土地,还可以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现在您已经与齐国断了邦交,又去指责秦国欺骗了您,这样会促使秦国、齐国联合而招来天下强大军队的进攻,楚国定会遭受更大的损失!”楚王听不进陈轸的劝告,派屈匀率军讨伐秦国,秦国也立即派庶长魏章率军迎击。周赧王三年,春季,秦与楚两国军队在丹阳交战,楚军惨遭失败,八万将士被歼灭,主帅屈匄及列侯、执

44、珪等官员七十余人被俘,秦军乘势攻占了汉中郡。楚王又征调全国的兵力再次向秦国进攻,与秦军战于蓝田,结果楚军又遭失败。韩国、魏国听到楚国遭遇困境,也向南袭击楚国,进攻到邓邑。楚人闻此消息,便急忙撤军回国防守,割让两座城池与秦国求和。【解析】15.D.“以水渠之清设问”错误,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并非“水渠”。故选D。1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说因为“方塘”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葆清澈。“清”得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的细致情态。诗人运用比喻,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

45、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要时时补充、更新、发展新知识。从而启示人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取,才能达到更新、更高的境界;也启示我们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答案】15.D16.主要运用比喻。以池塘因有活水注入而保持清澈为喻,阐释了知识需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道理。启示:要不断积累,不断地学习进取,使自己永葆活力;也启示我们要不断接受新事物,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赏析:这是一首

46、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

47、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17.(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重点字:掇)(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重点字:羁)【解析】18.第一空,此处根据语境“中国人民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共战疫情”,应使用表示决心的词语,可填“众志成城”。“众志成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青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