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河颂黄河颂 一、基础精炼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九曲 连环( ) 滋 长( ) 高山之巅 ( ) fng( )火 气 p( ) png pi( ) 狂 ln( ) wn( )转 png zhng( ) b( )育 2.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_,流出了_,流出了_。 A.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部落 D
2、.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3.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 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 4.选出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2003 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 6 月 20 日在福州圆满结束 。 B.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 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3、 。 D.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笑容满面。 二、课内阅读 黄河颂 光未然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
4、!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5.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 ”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_ 6.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 ,是“屏障”? 答:_ 7.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答:_ 8.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答:_ 9.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 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答:_ 三、课外类文阅读 怒从黄河来 蒋
5、建伟 清瘦、 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 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 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 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 芦苇荡的美,不止在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 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 亲! 风,往风的旋涡中心刮
6、,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 弹跳不止。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 50 人,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 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荡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南北地盛开着、怒放 着,大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 15 万公顷。 尤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 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 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
7、量在这个地方, 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不冷。 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跑了。 我牢牢抓住白 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 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是一场徒劳。我们此行, 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灰蒙蒙的水色之中, 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
8、在愤怒中煎熬、 不甘、 不屈的黄河!连大海都敢冲撞的 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 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追赶着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 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 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不过,很多游客却盼 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想一想世上的事情, 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人群开始稀了,不似刚才那般肩擦肩、 脸碰脸 了,有人
9、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三四五个,直到我猛一抬头,发现只剩下我们一行的五个人了。 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 打领带、 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不说话,径自盯着我的脸,5 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因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 道不遗憾得要死?不过很抱歉,他连哪怕一丝也没有找出,后来自己偷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下我。 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 咽下血牙的黄河、 发了怒的黄河、 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 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10、 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 从大河到大海, 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 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 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个:“怒从黄河来!” ( 人民日报,2014 年 4 月 21 日 24 版) 10.通读全文,并联系标题和结尾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怒” 。 答:_ 11.阅读第段,简要概括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 。 答:_ 1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
11、黄色,黄 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词语锤炼) 答:_ (2)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修辞手法) 答:_ 13.第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 答:_ 14.联系课文黄河颂,谈谈芦花骨子里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 附录: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答:_ 参考答案 1.q z din 烽 魄 澎湃 澜 宛 屏障 哺 2.D 3.(1)比喻 (2)夸张、拟人 (3)反复 4.D 5.“啊!黄河! ”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12、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 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6.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 壮大, 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 “民族的屏障” , 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 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7.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
13、看,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 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 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8.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 齐。在韵脚上,隔两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作者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 的画面之美: “黄河滚滚” ,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 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9.本诗
14、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 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 、郭沫若的静夜则属 于委婉含蓄风格的诗。 10.芦花之怒、黄河之怒。 11.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 看到芦花怒放、黄河怒吼的壮烈场面。 12.(1)示例:通过“裹挟” “奔腾” “冲向” “发泄” “挣扎”等动词,生动具体地表现了黄河水的野性力量, 抒发了作者对黄河水的赞美之情。 (2)示例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芦花怒放之美,抒发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芦花怒放之美,抒发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3.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风之大,为下文写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 象做铺垫。 14.围绕“不惧生死、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团结奋进”等关键词语作答,分析到其中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