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秦前221夏 商 西周 战国贵族政治(世官制、礼仪政治)世袭制;内外服制度皇帝制、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法律制度等;世袭制(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宗法制(嫡长子,天下归宗)内外服制度分封制重血缘重血缘贵族制贵族制下王控制力有限下王控制力有限中央集权制(君主制)中央集权制(君主制)下皇帝专制不断加强;下皇帝专制不断加强;官僚政治(选官制度)开始;法律制度取代贵族特权;官僚政治(选官制度)开始;法律制度取代贵族特权;郡县制逐渐发展;郡县制逐渐发展;1.1.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进步在哪里?进步在哪里?进
2、步在哪里?进步在哪里?进步在哪里?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蕃篱,屏蔽周室。顾炎顾炎武武变化1变化2变化3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 单元复习单元复习第第1 1课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2.材料材料 宰相制度的变化(君主专制)示意图宰相制度的变化(君主专制)示意图:(2 2)结合示意图和所学,指出相权变化的特点,进一步指出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结合示意图和所学,指出相权变化的特点,进一步指出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原则和发展趋势。本策略、原则和发展趋势。特点:相权不断细化、弱化;相权由实到虚(非法
3、定);相权由决策到执行;特点:相权不断细化、弱化;相权由实到虚(非法定);相权由决策到执行;原则:皇权核心;策略:不断分化相权;原则:皇权核心;策略:不断分化相权;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1)(1)根据材料一根据材料一,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写出与“独相独相”“”“群相群相”“”“兼相兼相”对应的对应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简析简析“在历代皇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主持下”“”“改革和裁抑改革和裁抑”相权的目的。相权的目的。“独相独相”:”:秦朝三公九卿制秦朝三公九卿制;“群相群相”:”:唐朝三省六部制唐
4、朝三省六部制;“兼相兼相”:”:明朝内阁制。明朝内阁制。目的目的:防范宰相擅权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皇权加强皇权统治统治;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事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3.3.材料材料 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中央集权)示意图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中央集权)示意图:(1 1)据材料指出地方层级管理的)据材料指出地方层级管理的“变变”与与“不变不变”具体具体表现,解释表现,解释“无根本之的变动无根本之的变动”的含义。的含义。变:汉增州;唐变:汉增州;唐增道;宋道改路;元增行省;增道;宋道改路;元增行省;不变:不变: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变;听命于中
5、央(中央集权)不变;县制不变;集权目县制不变;集权目的不变;的不变;含义:未改变中央集权制度,仅仅是形式变化。含义:未改变中央集权制度,仅仅是形式变化。(2 2)指出地方层级管理变化的特点及趋势。)指出地方层级管理变化的特点及趋势。特点:沿袭变革;下稳(县)上动(县之特点:沿袭变革;下稳(县)上动(县之上);监察变行政;控制加强;上);监察变行政;控制加强;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削弱;提醒提醒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最初都是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最初都是地方监察机关,后逐渐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关。地方监察机关,后逐渐成为地方最高行
6、政机关。材料二材料二 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划分和地方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划分和地方政府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沿革损益,政府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沿革损益,而无根本之的变动。而无根本之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 单元复习单元复习第第1 1课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 1、夏朝制度概况、夏朝制度概况2 2、商朝地方制度及政、商朝地方制度及
7、政权特点权特点3 3、分封制评价分封制评价4 4、宗法制核心、宗法制核心5 5、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制度制度变化的表现变化的表现(君主制、(君主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军功爵制、官僚制等军功爵制、官僚制等封建制度)及原因封建制度)及原因6 6、秦至清、秦至清中央中央行政制行政制度度名称、内容、影响,名称、内容、影响,演变规律演变规律7 7、秦至清、秦至清地方地方行政制行政制度度名称、名称、内容,内容,演变演变规律规律古希腊罗马时期476 中世纪欧洲1500 近代欧洲阶段特征:阶段特征:西方议会制发展演变过程。议会传统议会君主制代议制确立、发展雅典民主制权力运作示意图罗
8、马帝国元首制权力运作英国议会君主制法国等级君主制德意志诸侯选王英英国国议议会会君君主主立立宪宪制制美美国国总总统统共共和和制制法法国国议议会会共共和和制制总理众议院共同特征:革命产物;选举产生;间接民主;议会立法;权力制衡;政党政治;议会立法;大同小异;都有弱点且不断完善;第第2 2课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第2 2课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 1、古希腊城邦产、古希腊城邦产生的生的时间、条件、时间、条件、特点特点2 2、雅典民主制下、雅典民主制下的的机构、产生方式、机构、产生方式、职责,评价职责,评价3
9、 3、斯巴达、罗马、斯巴达、罗马共和国、帝国共和国、帝国政体政体名称、机构名称、机构、产生、产生方式、职责,比较方式、职责,比较4 4、中世纪西欧社中世纪西欧社会特征(政治、经会特征(政治、经济、思想)、变化,济、思想)、变化,法国、英国政体及法国、英国政体及影响影响中世纪西欧: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政治)中世纪西欧: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政治)庄园经济庄园经济 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5 5、近代英、法、美政体名称、确立时间、法律、近代英、法、美政体名称、确立时间、法律、比较(表格)比较(表格)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洋政府南京政府临时政府新中国政
10、府一、缔造共和二、破坏共和三、包办共和四、再造共和1927、192819491912阶段特征:共和四部曲。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第3 3课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第3 3课课 中国近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制度的演变1、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是怎样诞生的?(时间、重大事件)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是怎样诞生的?(时间、重大事件)(2)近代中国的共和政体是怎样确立的?)近代中国的共和政体是
11、怎样确立的?临时约法临时约法目的、原则、评价目的、原则、评价?(3)简述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演变概况?)简述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演变概况?(4)简述国民党政府)简述国民党政府“训政训政”时期的概况(开始、主要内容、时期的概况(开始、主要内容、实质实质?、结束)?、结束)2 2、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在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三三)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三三)及解放区措施及意义及解放区措施及意义3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根本、基本政治制度?根本、基本政治制度?(1 1)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概
12、况、立发展概况、性质、作用性质、作用(2 2)简述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发)简述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发展概况、展概况、十六字方针、性质、职能十六字方针、性质、职能4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1 1)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最大优势。(2 2)三个有机)三个有机结合?(结合?(3 3)评价?)评价?第第4 4课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 1、四次变法时间、四次变法时间、背景(商鞅)背景(商鞅)、内容、内容、
13、评价(北魏孝文帝评价(北魏孝文帝)、)、失败原因(王安石)失败原因(王安石)2 2、影响中国古代变法成败的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变法成败的因素3 3、中国近代变法的、中国近代变法的主题(民主化、近代化,救亡图存)主题(民主化、近代化,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时间、;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时间、背背景景、内容、失败原因、评价、内容、失败原因、评价4 4、改革开放前中国改革、改革开放前中国改革5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四次会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四次会议)6 6、影响现代改革成败的因素影响现代改革成败的因素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第5 5课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
14、管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 1、史实、史实2 2、西周至清、西周至清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的名称、标准、方式、选官权、作用的名称、标准、方式、选官权、作用3 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朝代、标准、方式、影响朝代、标准、方式、影响4 4、选官制度演变趋势选官制度演变趋势5 5、说出从西周至清、说出从西周至清考核、监察考核、监察制度的名称、基本内容。制度的名称、基本内容。6 6、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作用、认识特点、作用、认识7 7、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评价监察制度的特点、评价朝代朝代制度制度机构机构内容内容/标准标准结果结果秦汉秦汉
15、隋唐隋唐明明清清秦汉秦汉隋唐隋唐宋宋元元明清明清中中央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御史台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长官御史大夫御史台御史台谏院谏院(台谏合一)(台谏合一)御史台御史台都察院(御使)都察院(御使)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地地方方秦:监察御史秦:监察御史汉:(州)刺史汉:(州)刺史唐:道唐:道路、通判路、通判行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肃政廉访司明:御史巡按明:御史巡按各省各省上计制上计制御史御史地方治理情况地方治理情况尚书省吏部考核尚书省吏部考核吏部吏部品德、才能品德、才能考满、考察考满、考察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任职期满的考核,贪、酷和不作为任职期满的考核,贪、酷和不作为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官员分别考
16、察京官和外省官员京察、大计京察、大计官员赏罚、官员赏罚、升降升降的依据的依据第第6 6课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西方的文官制度1 1、背景、背景5.5.西方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举制的异同异同2 2、过程、过程3 3、特点、特点4 4、评价、评价 由于变法前的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八股及科举制度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中国落后的根源,因而在维新变法期间,变科举、废八股,改变中国传统的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方式成为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也幻想以改革教育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从而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
17、民族危机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道德支柱以及理论依据的四书五经的否定。规定把西西学学和中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实就是对传统“中学”占统治地位的否定和挑战。通过皇帝来提倡西学,具有绝对的权威和理所当然的合理性、合法性。从此,全面学习西学成为戊戌变法后中国近代教育的主流,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被介绍到中国。在维新派的影响下,很多知识分子从八股之学转向西学,西学的队伍得到迅速扩大。摘编自韩小林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教育思考:近代选官制度的变革有何特点?受西学传播影响受西学传播影响为挽救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机为政治革新服务为政治革新服务近代化趋势明显近代化趋势
18、明显材料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科举制的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备逐渐形成和完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根据材料,说明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19、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特点:中西结合;党派性强;军治色彩浓厚;制度逐步完善。特点:中西结合;党派性强;军治色彩浓厚;制度逐步完善。作用: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作用: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出宽松、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加健康有序发展造出宽松、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加健康有序发展材料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密切联
20、系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可以形象的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出公务员制度。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后,党的十四大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既是一场改革,又是一场革命,必将引起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将带来人们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是非标准的重大改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行政管理尤其是国家机关的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行政管理尤其是国家机关的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改革原来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加快推行公务员制度。摘编自李如海公务员制度据材料,指出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现代公
21、务员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务员制度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理制度。第第7 7课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 1、晚清、晚清:(:(1 1)选官制度改革的概况、)选官制度改革的概况、评价评价 (2 2)新的选官制度?变革)新的选官制度?变革(科举制被废除)原因?(科举制被废除)原因?2 2、民国:(、民国:(1 1)南京临时政府选官体现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选官体现思想?(2 2)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确立时间标志、
22、)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确立时间标志、选官方式选官方式、作用?、作用?(3 3)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时间、)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时间、标志标志、特点、特点3 3、中国:(、中国:(1 1)干部制度坚持原则)干部制度坚持原则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原则 (2 2)改革开放前后干部制度概况)改革开放前后干部制度概况 (3 3)现代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现代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形成时间、标志形成时间、标志,主要原因、作用,主要原因、作用 (4 4)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不搞政治中立,党管干部原则)区别(不搞政治中立,党管干部原则)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法律
23、与教化法律与教化 单元复习单元复习第第8 8课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 1、史实、史实2 2、夏商西周法治概况、夏商西周法治概况3 3、春秋战国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德治与法治之争表现德治与法治之争表现(代表学派、人物、主(代表学派、人物、主张、影响)张、影响)4 4、秦汉法治概况、秦汉法治概况5 5、魏晋律令儒家化原、魏晋律令儒家化原因、影响,重视家训,因、影响,重视家训,家训基本内容家训基本内容6 6、唐朝法律、意义,、唐朝法律、意义,礼治礼治7 7、宋元明清法治、礼、宋元明清法治、礼治表现治表现8 8、从宋到明清相约变从宋到明清相约变化?原因?影响?化?原因?
24、影响?第第9 9课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法律法律:1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1 1)罗马法分类(时间轴)罗马法分类(时间轴)(2 2)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时间、地位、评价(积极、局限)时间、地位、评价(积极、局限)(3 3)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时间、人物、时间、人物、地位(渊源)、原因地位(渊源)、原因 (4 4)罗马法)罗马法复兴时间、原因复兴时间、原因 2 2、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1 1)大陆法系(以罗马法为基础)、英美法系(只吸收部分)发展历程及对比)大陆法系(以罗马法为基础)、英美法系(只吸收部
25、分)发展历程及对比 (2 2)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3 3个)、基本特征,评价(积极、局限)个)、基本特征,评价(积极、局限)教化教化:3 3、中世纪宗教影响(积极、消极)、宗教改革后影响(积极、局限)中世纪宗教影响(积极、消极)、宗教改革后影响(积极、局限)476年年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1453年年中世纪中世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
26、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大明律,在司法实践,在司法实践中又中又特别重视特别重视“例例”,曾数次重修,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大明律例,一部礼经。,一部礼经。礼礼法立教,出法立教,出礼礼入刑。人知守入刑。人知守礼礼,自,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同
27、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大清律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材料二:材料二:1313 世纪,英国通过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大宪章),确立了,确立了法律至上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英美法系”。18041804 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继承了罗马
28、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和和“大陆法系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和无罪推定。摘编自齐世荣主编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世界史近代卷(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9、,并说明其影响。(2)(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特点:起源较早、源远流长;重视特点:起源较早、源远流长;重视“例例”的作用;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的作用;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30、不同:不同:欧洲法律体系强调欧洲法律体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至上,形成了,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不同的法律体系,国家权力结构上坚持,国家权力结构上坚持权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力制衡、三权分立,司法实践中坚持,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程序公正等;等;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为君主为君主统治服务,司法实践中统治服务,司法实践中人治人治色彩强烈,突出色彩强烈,突出教化教化作用。作用。原因:原因:欧洲欧洲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薄弱;中国中国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
31、代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不断强化。时期时期内容内容背景背景20世纪世纪50年代年代是我国法制的初创时期,法律是我国法制的初创时期,法律集中在集中在政治政治领域领域,主要是主要是建章立建章立制制。新中国新中国不同于以往的旧政权不同于以往的旧政权,需要建立需要建立新的上层建筑。新的上层建筑。1978-1992年年建立建立健全健全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加强了法治加强了法治建设。建设。1978年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反思“文文革革”教训教训,拨乱反正拨乱反正,推进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20世纪世纪90年代年代以以经济立法经济立法居多居多,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规范
32、市场秩序。90年代,全面推进年代,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对法对法治提出更高的要求。治提出更高的要求。21世纪初世纪初经济立法向经济立法向社会社会立法转变立法转变;立法立法更加关注更加关注民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社会。21世纪初世纪初,目标为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全面落实面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方针方针,加快了法制建设。加快了法制建设。新中国的新中国的法治化法治化历程历程(2)(2)认识:认识:中国的法制建设中国的法制建设总体向前总体向前发展发展,尤其改革开放后尤其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发展迅速;我国的立法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城我国的立法从政治领域、经济领
33、域到社会领城,不断完善,不断完善,2121世纪初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世纪初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我国立法根据我国立法根据党党的工作重心变化不断发展;的工作重心变化不断发展;我国立法体现我国立法体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 1、新中国法治建设、新中国法治建设分期、背景、主要表现分期、背景、主要表现第第1010课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分期、主要表现分期、主要表现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复习单元复习第第1111课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
34、交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2 2、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交融起到什么、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交融起到什么作用作用?3 3、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朝贡体系朝贡体系特点、解体原因?特点、解体原因?4 4、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对外交往发展特点?发展特点?1 1、史实、史实第第1212课课 近代西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与国际法与国际法的发展的发展1 1、西欧专制王权国家形成概况(、西欧专制王权国家形成概况(背景背景、表现、特点)、表现、特点)、影响影响2 2、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时间(、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时间(16-1916-19世纪)、世纪)、背景背景、标志、特点、标志、特点3 3、国际法形成
35、于近代欧洲的、国际法形成于近代欧洲的条件条件?4 4、国际法及近代外交制度形成的、国际法及近代外交制度形成的过程过程(格劳秀斯、格劳秀斯、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影响、影响(积极、消极)积极、消极)5 5、2020世纪国际法发展世纪国际法发展表现(国联原则、评价,表现(国联原则、评价,非战公约非战公约内容、认识,联合国原则、内容、认识,联合国原则、二战后国际法领域扩展)、评价二战后国际法领域扩展)、评价1 1、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背景?2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发展完善过程过程(1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法律性文件和内容是什么
36、?五大省级自治区?最早、最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法律性文件和内容是什么?五大省级自治区?最早、最晚(2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纳入法制轨道的标志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纳入法制轨道的标志是什么?19971997年十五大有何明确规定?年十五大有何明确规定?(3 3)十八大、十九大相关论述)十八大、十九大相关论述3 3、古代、当代民族政策不同?、古代、当代民族政策不同?4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优越性有哪些?新时代边疆治理有哪些?新时代边疆治理意义意义?第第1313课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时间时间背景背景政策政策成就成就改改革革开开放放前前505
37、0年年代代(1 1)国际: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国际: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孤立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孤立(2 2)国内:新中国的成立)国内:新中国的成立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建立不平等外交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建立不平等外交关系继续存在。关系继续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人民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人民政权需要进一步巩固。政权需要进一步巩固。“另起炉另起炉灶灶”、“打扫干打扫干净屋子再净屋子再请客请客”、“一边倒一边倒”中国与苏联等十几国建交中国与苏联等十几国建交(第一次建交高潮)(第一次建交高潮)19541954年年6 6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38、1954年日内瓦会议(五大国、印度支那)年日内瓦会议(五大国、印度支那)1955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年亚非万隆会议上,“求同求异求同求异”到到19561956年,中国又与年,中国又与等国建交等国建交6060年年代代美苏争霸,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中苏关系恶化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的出现和发展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的出现和发展“两个拳两个拳头出击头出击”5050年代末年代末6060年代初,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年代初,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第二次)(第二次)1964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
39、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破。7070年年代代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霸权地位相对削弱(多极化冲美国霸权地位相对削弱(多极化冲击、经济击、经济“滞胀滞胀”、越南战争);、越南战争);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美苏争霸中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美国战略收缩。(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一条线一条线一大片一大片”自自1970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年起,中国先后同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1971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
40、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利。1972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到到1976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111个。个。(第三次)(第三次)改革改革开放开放后后多极化趋势发展;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独立自主,独立自主,不结盟不结盟中美、中苏、周边关系、世界各大国、发展中国家、区中美、中苏、周边关系、世界各大国、发展
41、中国家、区域和国际合作、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域和国际合作、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2 2、十八大以来外交背景、政策;、十八大以来外交背景、政策;3 3、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原因;外交成就原因;4 4、影响外交的主要因素)、影响外交的主要因素)第第1414课课 当代当代中国中国的外的外交交1 1、建国初、建国初、6060年代、年代、7070年代、改革开放后外交背景、方针政策、成就年代、改革开放后外交背景、方针政策、成就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复习单元复习第第1515课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
42、 1、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实、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实、规律规律(举例),秦统一、汉收权、(举例),秦统一、汉收权、宋交子、明清白银宋交子、明清白银背景、背景、影响影响2 2、民国货币改革、人民币发行概况、民国货币改革、人民币发行概况3 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时间、内容、原因、影响,瓦解时间、原因形成时间、内容、原因、影响,瓦解时间、原因第第1616课课 中国赋税制度演变中国赋税制度演变朝代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到隋唐前期唐中后期及宋元明后期清制度标准方式摊丁摊丁入亩入亩贡赋制贡赋制相地而相地而衰征;衰征;初税亩初税亩田赋、田赋、人头税、人头税、徭役徭役租调租调役役租
43、庸租庸调制调制两税法两税法租庸调租庸调两税法两税法科差科差一条一条鞭法鞭法田亩田亩田亩田亩人丁人丁财产财产人丁人丁财产财产人丁人丁户户(人丁)(人丁)人丁人丁货币货币货币货币实物实物货币货币实物实物货币货币实物实物实物实物实物实物实物实物实物实物实质作用原因、内容标准、评价背景内容意义内容意义2 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原因、影响演变趋势、原因、影响1 1、演变史实、演变史实3 3、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表现、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表现协定关税权、影响协定关税权、影响4 4、南京国民政府为关税自主做出的努力、评价、南京国民政府为关税自主做出的努力、评价5 5、新中国
44、关税制度发展、新中国关税制度发展6 6、中国个税发展历程、作用、中国个税发展历程、作用影响:影响:国门洞开,关税起不到保护本国产业的能力,自然经济受到冲击,资国门洞开,关税起不到保护本国产业的能力,自然经济受到冲击,资 本主义萌芽被破坏,一些行业甚至遭到毁灭性打击。本主义萌芽被破坏,一些行业甚至遭到毁灭性打击。朝代朝代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基层组织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优抚政策优抚政策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分类登记(身份)编户齐民大索貌阅户籍三年一造主户与客户诸色户计(职业)户帖、黄册永停编审乡里制度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里甲制编制严密的保甲制十家牌法保甲制邻保制度什伍组织常平仓制度置仓积谷
45、,义仓、社仓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兴起慈善组织兴起养济院众济院福田院养病坊鸠杖乡里制与保甲制逐步合一政政府府对对百百姓姓的的人人身身束束缚缚逐逐渐渐减减弱弱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元复习单元复习第第1717课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2 2)演变)演变特点:特点: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1 1)
46、功能功能:征收赋税、徭役;征收赋税、徭役;限制人口流动,限制人口流动,控制人民控制人民,维护社会治安,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维护等级特权。(3 3)演变的原因)演变的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政府的改革,如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生产关系的调整)农民的反抗斗争;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财政危机;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1 1)演变趋势:)演变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基层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基层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国家
47、对基层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基层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原因:原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2、中国古代基层治理(2)特点: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联保连坐);地方自治色彩鲜明;宗法关系扮演 了重要角色;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3 3)评价:)评价:作用:作用:有效治理了基层地方,保证了赋役征发,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一定程有效治理了基层地方,保证了赋役征发,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一定程 度上推动了基层经济发展。度上推动了基层经济发展。局限:局限: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乡村地方自治。
48、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乡村地方自治。随着皇权的扩张,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退。随着皇权的扩张,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退。3、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 1)原因)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政治:历代统治者为了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政治:历代统治者为了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文化: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儒家的民本观念、仁爱思想
49、的影响;佛教的慈悲为怀、善文化: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儒家的民本观念、仁爱思想的影响;佛教的慈悲为怀、善 恶报应思想,道教的恶报应思想,道教的劝劝人积德行善、劝善去恶的思想。人积德行善、劝善去恶的思想。)自然:自然灾害频发,恶化人民的生活处境。自然:自然灾害频发,恶化人民的生活处境。(2)特点: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宋朝以后 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 富户救济灾民。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和制度,并设立专门机构实施救助,体现一定的社会文明
50、。社会救济方式多种多样,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救济措施。(3 3)评价:)评价:积极: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的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积极: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的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保障赋役征收,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有利于保障赋役征收,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局限:具有宗教色彩。局限:具有宗教色彩。各自为政,缺少合作,救济方式相对单一。各自为政,缺少合作,救济方式相对单一。缺少制度和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俗对其进行调整。缺少制度和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俗对其进行调整。1、西方基层治理的发展历程第第1818课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