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节 现在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一轮复习 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以来,人们普遍接受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这一科学观点。但是,生物为什么会不断地进化?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达尔文的解释并未给人一个非常圆满的答案。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在逐步深入,并且不乏争论。在各种论点的交锋中,进化理论本身也在“进化”。现在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神创论2.拉马克进化理论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4.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5.比较拉马克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6.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抗生素作为诱导还是选择因素?)一、神创论 在拉马克和达尔文以前,人们认为生物都是由神创造的,生物物
2、种是不变的,各种生物之间不存在亲缘关系。如西方的上帝造人说和中国的女娲造人说。1.物种不变2.各种生物之间无亲缘关系二、拉马克的观点器官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内容(进化的原因)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由于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缩、退化。二、拉马克的观点器官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内容(进化的原因)二、拉马克的观点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2、意义: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强调生物的进化。3、局限性:拉马克理论大多数是主观推测,缺乏科学证据支持。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异导致物种的改变。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
3、内容_、_、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事实3:资源时有限的推论1: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事实4: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推论2: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推论3:有利变异积累,形成具有新的适应特征的生物新类型构建自然选择学说的概念模型原始物种过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资源+生存斗争+变异适者生存+遗传新类型的出现导致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_的原因和_形成的原因。3.局限性对_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遗
4、传和变异个体渐变总结:自然选择学说进化原因内因:生物产生的变异(不定向变化)外因: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定向变化)定向变化的环境选择不定向的生物变异,环境条件推动着生存斗争,表现为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相互作用:由于时代的局限,达尔文未能对进化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解释。进化结果现象适应性:环境对变异的定向选择,使生环境对变异的定向选择,使生物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性。物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性。多样性: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生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变异不同,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变异不同,选择条件也不同,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同,选择条件也不同,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同,形
5、成了不同的生物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物新类型。总结:自然选择学说实质四、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1.明确了遗传变异的本质2.摒弃获得性遗传,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个体种群)(性状基因)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拉马克理论达尔文理论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动物的意愿都可决定变异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和动物的意愿无法决定变异的方向环境决定的变异和动物本身意愿决定的变异都适应环境有利变异,适应环境;不利变异,不适应而被淘汰。变异=适应自然选择决定生物本身决定诱导作用选择作用五、比较拉马克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进化理论目前认为:环境对生物变异的
6、作用是选择,而不是诱导思考讨论: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原因是细菌产生了抗药性。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分析这一解释有什么不够完善之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在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变异不是有利变异,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使用抗生素以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一段时间以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这一解释未能深入到基因水平,没有说明基因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六、细菌耐药性形成的原
7、因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r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影印培养法的实验原理是:把长有数百个菌落的细菌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母板上的菌落“忠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培养基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基因的实验。首先将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
8、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基因的实验。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那几个菌落。将平板2上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稀释涂布在平板5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基因的实验。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链霉素菌落。(1)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_,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_作为选择作用作为选择作用发生抗药性突变的大肠杆菌发生抗药性突变的大肠杆菌数量少。数量
9、少。(2)你认为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什么?进了对照实验设计,最终得到的抗药性细菌一直没有接触链霉菌。(3)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肠杆菌的抗药性突变是随机自发的,而不是在链霉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环境变化使得原本存在的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越来越多;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B B 2.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蠖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蠖的数量变化:森林时期建成工业区后50年灰尺蠖黑尺蠖灰尺蠖黑尺蠖99%
10、1%1%99%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定向变异作用B.自然选择作用C.灰尺蠖迁入,黑尺蠖迁出D.工业煤烟使灰尺蠖变成黑尺蠖3.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得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4.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都发展了自己的
11、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C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 6.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
12、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B 附:人教版新教材: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P115)(P115)1.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2.目的要求: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附:人教版新教材: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P115)(P115)3.材料用具:经高温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及固体培养基平板,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含有抗生素(如青霉素、卡那霉素
13、等)的圆形滤纸片(以下简称”抗生素纸片”),不含抗生素的纸片,镊子,涂布器,无菌棉签,酒精灯,记号笔,直尺等。附:人教版新教材: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P115)(P115)4.方法步骤:第1步: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底部画2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将培养皿分为4个区域,分别标记为。第2步:取少量细菌的培养液,用无菌的涂布器(或无菌棉签)均匀地涂抹在培养基平板上。附:人教版新教材: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P115)(P115)4.方法步骤:第3步:用无菌的镊子先夹取1张不含抗生素的纸片放在号区域中央,再分别夹取1张抗生素纸片放在号区域中央,盖上盖玻片。第4步:将培养皿倒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1216h。第5步:观察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状况。纸片附近是否出现了抑菌圈?如果有,测量和记录每个实验组中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附:人教版新教材: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P115)(P115)4.方法步骤:第6步: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重复步骤25.如此重复几代,记录每一代培养物抑菌圈直径。5.结果和结论:抗生素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越来越小。这说明抗生素对细菌产生了选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