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2单元单元 新闻阅读新闻阅读一、(2010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文段见课本。1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 C。分析修辞方法需要考生把握常见修辞方法的基本特征及作用。处,“满肚子委屈”,把阳光当做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处是反问句。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至于其表达效果,考生要结合上下文分析。答案: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不了解。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突出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受到的重重阻力。2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
2、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能力层级D。根据题干,考生需要先分析上下文各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再分析引用这个历史事实的作用。上文是说由于人们的认识有限和固执,使得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等新能源的本事使不出来,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下文是说新能源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要为保护利用这些新能源立法。考生只要了解了这些,然后再结合这个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即可。答案:承接上文提到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总是遇到许多阻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当初电力能源的开发利用也遇到了阻碍,但最
3、终不仅突破了人类的旧有认识,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下文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事实依据,预示着可再生能源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需要通过立法来保护其开发利用。3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意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的?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 C。“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是形象化的说法,意思就是制定法律,保护再生能源,推动再生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文章第一段说再生能源蕴藏丰富的能量,但得不到开发利用;第二段论述为什么要制定再生能源法;第三段举例论述制定再生能源法的目的;第四段发出号召:人类要为自然争自由,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自由。
4、理清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考生即可归纳出第二问的答案。答案:(1)“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指通过立法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2)论述:可再生能源不自由,是指它们得不到开发利用。不自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受科学认识局限,二是受眼前利益局限。只有通过立法突破眼前利益的局限,才能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也就是保护人类的自由发展。二、(2007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段见课本。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在本访谈中,采访者一共提出了七个问题,题目要求考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
5、”,因此,我们不应随意摘抄,而应将这七个问题大致进行如下的分类和整合:第一方面,是第个提问,内容是“开始学习钢琴的情况”(“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被访者的回答是怎样开始学习钢琴的,因此可以归纳为:被访者学习钢琴的经历或被访者的基本情况。第二方面,是四个提问,内容是对音乐的认识与追求。第问虽然表面上是“最喜爱的作曲家”,但其实是问他们的作品(乐曲),也必然涉及为什么喜爱他们的作品,这就是“对音乐的看法”,被访者的回答也是谈自己对几位作曲家的作品的看法。第个提问也没有直接问对音乐的看法,但实质就是对音乐的看法:如何看待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追求世俗观念里的价值,还是追求精神世界里的价值?第个
6、提问就比较直接对音乐更高境界的追求。第问“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自然就是对音乐的看法了。第三方面,是三个提问,内容是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第问是成为艺术家的最重要的条件(勇气)。第问是“做人、弹琴的原则”,因为这一问是紧接上一问而来的,因此这里依然是问“做艺术家的原则”。第问是对音乐的看法,从被访者的回答中,还可以看出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的内容。如果从被访者的回答来看,其实第问也涉及怎样成为艺术家的问题。在对第三方面内容归纳时,必须注意采访者的提问已从“钢琴家”拓展到了“艺术家”,表述时一定要注意。为一个艺术家。答案: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怎样成2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
7、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和评价被访者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能力层级 D。解答该题要把握全文,找到傅聪对人的品行的判断句,进而加以提炼归纳。针对访问者提出的怎样看待中国许多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的事,傅聪认为,“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针对访问者提出的“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一问题,傅聪认为,“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针对访问者提出的“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这一问题,傅聪认为,“真诚第一。感人的音
8、乐一定是真诚的”。精神;有坚持原则的勇气;有“赤子之心”(真诚)。答案:能摈弃世俗观念,有“大爱之心”,有献身艺术的3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究文本中的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 D、F。首先以文本为依据,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和价值倾向,对作品进行深刻的认识,从不同的方向和层面审视作品透露出的深刻背景、社会影响和典型意义,进而深刻挖掘出作品的精神实质,提出自己的见解。答案:演奏家要经历一个“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的过程,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演奏家要
9、对音乐原作的内涵有真正的理解,领悟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演奏家把个人体验和追求融入作品,从而使作品具有个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演绎、阐释和再创造)。考纲阐释 见 P258P259(学生用书 P156P157)实用类文本阅读“对考试说明的具体阐释”考情分析 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尤其是探究题的命题,还在摸索之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 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根据考纲的能力要求,新闻阅读主要考查: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概括其主要内容;把握文
10、章结构,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新闻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基本倾向;对新闻文本的写作意图和实效作出评判;对新闻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探究新闻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近年高考广东卷、山东卷、宁夏卷的考查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和趋势:(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思想是考查的基本题型;(2)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是考查的重点;(3)探究文本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是考查的热点和难点。基础知识 一、
11、新闻的含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二、新闻的基本特征(一)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1准确。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
12、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2全面。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3深刻。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二)时效性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时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三)语言简明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是新闻的语言特征。三、新闻的分类(一)消息1概念。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文体。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2基本特征。(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
13、,从新角度说话。(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3要素。要素又称“五个 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4结构。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自由式等。(1)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形式有三种,即单行标题、双行标题、
14、三行标题。完整的消息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引题放在正题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两行标题的形式有:“正题副题”、“引题正题”。拟标题时,标题要注意虚实结合“实”是指包含有具体新闻事实内容;“虚”是指描绘气氛、揭示意义或点明意图。一般来说,单行标题必须是实题,双行标题中,必须有一个实题,而“正题副题”的标题,副题必须是虚题。(2)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15、导语通常要包含五个“W”和一个“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常见导语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对比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3)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4)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一般来说,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消息背景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16、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5)结尾:即结语。它紧扣主题进行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练。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二)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一般来说,通讯有五大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4)描写的形象性(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且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
17、能动作用);(5)议论色彩较浓。一般通讯可分为四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1人物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着重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人物资料,并以其人物精神面貌感动、教育读者。2事件通讯。即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事件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3工作通讯。即反映
18、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用以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4概貌通讯。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三)访谈访谈是基于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
19、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它以记录、传达被采访对象的观点、言论为主,既可以使用问答实录的形式,也可使用被采访者自述的形式,比较灵活。而访谈札记、访谈随笔、访谈手记等,则偏重于记者或主持人个人在见闻、调查基础上所发感想的记叙。访谈的主题要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访谈的基本结构为:开头、主体、结尾。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结尾: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并记录访谈对象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电话号码等。访谈文体的基
20、本特征从形式上看是由一问一答组成的。(四)特写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细节,作形象性的再现与放大的新闻体裁。特写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生活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新闻特写兼具有消息和通讯的某些特征,比如:在报道的具体、细致方面,与通讯比较接近,却比通讯更集中、精练;而在报道的及时、迅速方面则与消息相同,却比消息更形象、生动。从特写的题材角度出发,可分为四种:(1)人物特写。以人物为中心,但既不是人物消息,也不是人物通讯,而有些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素描。(2)事件特写。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写,为了写出特点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21、一般截取事件的一两个精彩片段或精选一两个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3)景物特写。景物特写跟风貌通讯有些相似,但侧重于对场面的描写。(4)专题特写。写一个问题或一种社会现象。高考选文要求 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备考策略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按照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目的:第一,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第二,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
22、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第三,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第四,辨析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辨析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第五,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 D 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 F 层级的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第六,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 C
23、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 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 F 层级的探究“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些考点。一、分析综合类 题型解说 分析综合类题型一般考查以下几个角度: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两个方面。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
24、以处理。在考试中,信息的整合能力将集中考查以下三个方面:将隐含信息明示出来的概括化的能力;将初始信息加以转化的能力;重组初始信息推断新结论的能力。2对新闻的语言特色考查集中在客观、简练、准确、通俗四点,能就具体语词和句子说出其体现的新闻语言特点;少数需分析作者具体的行文风格,包括一些新闻手法的运用或具体的描写方法。新闻结构有着较为固定的程式,比较简单,考查频率也较少,但需注意考查标题的拟制和结尾的效果。3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包括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考查表现手法包括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对吸引
25、读者的作用,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方法指导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第一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时间、地点、人物,理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要点;提取各方观点并加以整合,基本了解作者的倾向性。第二步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在原文中找准信息范围。第三步组织答案。一种是直接从原文中摘出信息语句;另一种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删去细节,或将分散、重复表述的内容整合概括为简洁的语句,信息内容较多时要注意进行分层作答。整合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从材料是否不同的角度思考,从材料联系是否层进的角度思考,从能否开阔读者视野的角度思考。2分析语言特色,抓
26、住客观、简练、准确、通俗四点,从表述方式、语气、语词和说明方式的运用等方面加以辨析。把握新闻结构,注意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详略、功能、行文要求等,例如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导语的概述作用,主体的叙述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组织结构等,快速梳理文章的脉络。依据新闻文体特点概括中心意思,如标题(特别是正题)、导语、结语是主要的快速把握文章中心的依据。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这与其他文体一致。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
27、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应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具体而言包括: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二、评价类 题型解说 评价类题型一般考查以下几个角度: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新闻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新闻事件的确定、被访对象的选定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因此,新闻的主要观
28、点和基本倾向包括作者的观点及好恶等,也包括文本中人物的观点及感情倾向。实用类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包括政治价值、历史价值、人生价值等方面。对于新闻类作品来说,要能够理解新闻作品的现实针对性、社会意义及其产生的影响,对新闻作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方法指导 阅读新闻,要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相关材料,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观点评价要力求公允,有可能还要参照文章中已有的观点,吸取各方意见,达成一个比较妥当的看法,表述上应讲究条理,分层叙述。新闻价值是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新闻能否传播的客观标准。新闻中的社会性是新闻价值的决定因素,评价新闻的
29、社会价值和影响也就是看文章要传达的信息被读者接受的有效性;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读者的观念,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因此,应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整个社会大环境来分析,在表述上应做到有理有节。三、探究类 题型解说 探究类题型一般考查以下几个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方法指导 1认真审题,把握命题角度。新闻报道的事件、人物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对报道对象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考查;考查的层面也可以从表面的语句到深层的普适性的意义。因
30、此答题之前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我们探究的范围和角度。2紧扣原文,寻找答案。探究类题型虽然有很强的主观性,但考生应该谨记问题是出自文章,是与文章紧密相关的。不可天马行空,纵意而论。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性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3概述相关事实,分析阐发。人物精神包括品质、素质,所受启发可以与文章相同、相反。新闻的好恶褒贬一般比较显豁,从文章的报道对象和记者的措辞、行文方式就可推测出来,因此考生发掘探究的落脚点也应从此出发,合理联系社会现象、学科知识,对新闻报道的对象作出恰当的评价,对所揭示的问题提出独到成理的看法。新闻写作背景一定要和该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应对当下的社会热点予以关注,可以结合社会通常的褒贬爱憎、普遍性的道德行为评价作出判断,不要进行夸大的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