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第第1节节第第2节节第第3节节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疾患及其预防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疾患及其预防第二章第二章 职业劳动过程中的不良职业劳动过程中的不良 因素危害及预防因素危害及预防第二章第二章 职业劳动过程中的不良职业劳动过程中的不良 因素危害及预防因素危害及预防 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影响因素: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影响因素:职业种类、劳动强度、作业姿势、轮班工作、自身个体差职业种类、劳动强度、作业姿势、轮班工作、自身个体差异等因素,还有机体神经异等因素,还有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和适应等。体液的调节和适应等。有
2、害因素:劳动负荷过大、作业时间过长、劳动制度或分有害因素:劳动负荷过大、作业时间过长、劳动制度或分配不合理及环境条件太差,以至人体不能适应或耐受时,造成配不合理及环境条件太差,以至人体不能适应或耐受时,造成生理和心理过度紧张,从而使作业能力下降,甚至损害健康。生理和心理过度紧张,从而使作业能力下降,甚至损害健康。为了说明劳动过程中的不良因素所造成的职业危害,首先为了说明劳动过程中的不良因素所造成的职业危害,首先应了解人在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以便采取正确的预应了解人在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以便采取正确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防和应对措施。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劳动过程中
3、的生理变化和适应 人类劳动人类劳动按类型分类按类型分类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脑体混合劳动脑体混合劳动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一、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能量代谢(一)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能量代谢 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着有关能量的产生与消耗,称为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着有关能量的产生与消耗,称为能量代谢。能量代谢。1.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肌肉收缩与松弛所需的能量是由三磷酸腺苷(肌肉收缩与松弛所需的能量是由三磷酸腺苷(ATP)分解)分解成二磷酸腺苷的过程中释放能量提供的,并由磷酸肌酸及时分成二磷酸腺苷的
4、过程中释放能量提供的,并由磷酸肌酸及时分解补充。肌肉中磷酸肌酸的贮存量非常少,只能供肌肉活动几解补充。肌肉中磷酸肌酸的贮存量非常少,只能供肌肉活动几秒至秒至l min之用,所以需由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提供合之用,所以需由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提供合成成ATP的能量。的能量。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 2.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 劳动时人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劳动强度,强度越大,需氧量劳动时人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劳动强度,强度越大,需氧量也越多。人劳动也越多。人劳动1min所需要的氧量称为氧需。血液在所需要的氧量称为氧需。血液在l min内内
5、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氧上限,成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氧上限,成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3L,有锻炼者可超过有锻炼者可超过4L。氧需和实际供氧量之差称为氧债。氧需和实际供氧量之差称为氧债。3.作业的能消耗量与劳动强度分级作业的能消耗量与劳动强度分级 (1)中等强度作业该类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即在稳定)中等强度作业该类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2)大强度作业)大强度作业 是指氧需超过氧上限,即在氧债大量蓄积的是指氧需超过氧上限,即在氧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条件下进行的作业。(3)极大强度作业)极大强度作业 即完全在无氧的条件下进
6、行的作业即完全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劳动强度等级劳动强度等级很轻很轻轻轻中等中等重重很重很重极重极重耗氧量(耗氧量(Lmin)能消耗量(能消耗量(kJmin)心率(次心率(次min)直肠温度直肠温度排汗量(排汗量(Lh)0.525表表2-2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和适应(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和适应 劳动时机体的调节和适应性可产生以下变化。劳动时机体的调节和适应性可产生以下变化。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劳动时每一目的动作都受
7、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同劳动时每一目的动作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同时中枢神经系统还协调其他器官系统以适应作业活动的需要。时中枢神经系统还协调其他器官系统以适应作业活动的需要。2.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对体力劳动的适应主要表现为心率、心血管系统对体力劳动的适应主要表现为心率、血压和血液分配的变动。血压和血液分配的变动。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作业时,呼吸次数随体力劳动强度而增加。作业时,呼吸次数随体力劳动强度而增加。4.其他其他 体力劳动时,由于血液分配的影响和汗液量的增加,尿体力劳动时,由于血液分配的影响和汗液量的增加,尿量大为减少。量大为减少。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
8、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二、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二、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一)脑力劳动的内容和特点(一)脑力劳动的内容和特点 脑力劳动是相对体力劳动而言以脑力活动为主的作业,也脑力劳动是相对体力劳动而言以脑力活动为主的作业,也叫信息性劳动,其特点在于信息的加工处理,将感觉器官感受叫信息性劳动,其特点在于信息的加工处理,将感觉器官感受的信息经中枢神经系统加工处理,然后通过多种形式转化和输的信息经中枢神经系统加工处理,然后通过多种形式转化和输出信息。出信息。脑力劳动时,脑的氧代谢较其他器官高;心率减慢,但特脑力劳动时,脑的氧代谢较其他器官高;心率减慢,但特别紧张时,心率加快,血压
9、上升,呼吸稍加快,脑部充血、四别紧张时,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稍加快,脑部充血、四肢和腹腔血流减少,脑电图和心电图也相应改变;血糖一般变肢和腹腔血流减少,脑电图和心电图也相应改变;血糖一般变化不大或稍有增高;对尿量、尿成分影响不大,在极度紧张的化不大或稍有增高;对尿量、尿成分影响不大,在极度紧张的脑力劳动时,尿中的磷酸盐的含量有所增加;对汗液的质与量脑力劳动时,尿中的磷酸盐的含量有所增加;对汗液的质与量以及体温均无明显影响。以及体温均无明显影响。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 (二)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二)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 对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
10、求可根据脑力劳动系统的条件和对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可根据脑力劳动系统的条件和要素来加以考虑。如工作室应保持安静、光线明亮、温度适宜;要素来加以考虑。如工作室应保持安静、光线明亮、温度适宜;墙壁颜色应明亮柔和;工作间、桌椅等均应符合工效学要求。墙壁颜色应明亮柔和;工作间、桌椅等均应符合工效学要求。脑力劳动的任务是信息加工处理,外界提供的信息应明确,脑力劳动的任务是信息加工处理,外界提供的信息应明确,量要适中,信息的区分度要高,否则会加重脑力劳动者的负荷。量要适中,信息的区分度要高,否则会加重脑力劳动者的负荷。同时要注意信息的和谐性和剩余度问题。同时要注意信息的和谐性和剩余度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11、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一、职业性心理紧张及其引发因素一、职业性心理紧张及其引发因素 紧张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是因客观需求与紧张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是因客观需求与主观反映能力之间的一种(可感受到的)失衡而引起相应的主观反映能力之间的一种(可感受到的)失衡而引起相应的(可觉察的)功能性紊乱。由紧张引起的短期生理、心理或行(可觉察的)功能性紊乱。由紧张引起的短期生理、心理或行为表现称为紧张反应。其表现有:为表现称为紧张反应。其表现有:(1)心理反应)心理反应 如工作满意度下降、抑郁、焦虑、易疲倦、如工作满意度下降、抑郁、焦虑、易疲倦、感情淡漠、注
12、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易怒感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易怒 (2)生理反应)生理反应 主要是躯体不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主要是躯体不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凝加速,皮肤生理电反应增强,血和尿中儿茶酚胺和凝加速,皮肤生理电反应增强,血和尿中儿茶酚胺和1 7-羟类羟类固醇增多,尿酸增加。固醇增多,尿酸增加。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 (3)行为表现)行为表现 如过量吸烟、酗酒;频繁就医、药物依赖;如过量吸烟、酗酒;频繁就医、药物依赖;怠工、缺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等。怠工、缺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等。(4)精疲力竭)精疲力竭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三
13、个方面:生理性衰竭;生理性衰竭;情情绪性耗竭,情绪资源过度消耗,表现为情感抑郁、无望和无助绪性耗竭,情绪资源过度消耗,表现为情感抑郁、无望和无助等;等;精神性耗竭。精疲力竭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会丧失工精神性耗竭。精疲力竭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会丧失工作能力,还可能危及生命。作能力,还可能危及生命。紧张按其状态可分为过度紧张、适度紧张和紧张不足三种。紧张按其状态可分为过度紧张、适度紧张和紧张不足三种。适度紧张能有效保证工人适应一般情况下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适度紧张能有效保证工人适应一般情况下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紧张不足和过度紧张都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完成,对工人的境;紧张不足和过度紧张都不利于工作的有
14、效完成,对工人的身心亦有不良影响。身心亦有不良影响。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 使劳动者产生心理紧张的环境事件或条件称为紧张因素。使劳动者产生心理紧张的环境事件或条件称为紧张因素。劳动场所中能引起职业性紧张的因素有:劳动场所中能引起职业性紧张的因素有:工作组织方面,包工作组织方面,包括工作时间与进度不当和工作的客观整体结构上存在问题等;括工作时间与进度不当和工作的客观整体结构上存在问题等;工作量方面,如工作量上超负荷、工作质量上负荷不足、在工作量方面,如工作量上超负荷、工作质量上负荷不足、在进度和工作方法上劳动者不能主动加以控制等;进度和工作方法上劳动者不能主动加以
15、控制等;工作经历方工作经历方面,如劳动生涯中的变动和长期不变动等;面,如劳动生涯中的变动和长期不变动等;劳动条件方面,劳动条件方面,如通风照明不良、噪声强度大、工作空间狭窄拥挤、环境脏乱如通风照明不良、噪声强度大、工作空间狭窄拥挤、环境脏乱差等都是紧张因素;差等都是紧张因素;组织关系方面,如个人在组织机构中的组织关系方面,如个人在组织机构中的职责不明确、接受的任务相互冲突、工作中得不到信任与支持、职责不明确、接受的任务相互冲突、工作中得不到信任与支持、缺乏自主权等都是紧张的来源;缺乏自主权等都是紧张的来源;个人与社会因素,如个人性个人与社会因素,如个人性格、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都可影响个体对
16、职业性紧张因素格、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都可影响个体对职业性紧张因素的易感性。的易感性。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 二、疲劳的产生及其预防二、疲劳的产生及其预防 (一)疲劳的产生及分类(一)疲劳的产生及分类 在劳动过程中人体各系统、器官或全身生理功能和作业能在劳动过程中人体各系统、器官或全身生理功能和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的状态称为疲劳。其发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力出现明显下降的状态称为疲劳。其发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疲倦感轻微,作业能力不受影响或稍下降。此)第一阶段:疲倦感轻微,作业能力不受影响或稍下降。此时,浓厚兴趣、特殊刺激、个人意志等可战胜疲劳、
17、维持工作时,浓厚兴趣、特殊刺激、个人意志等可战胜疲劳、维持工作效率,但有导致过劳的危险。效率,但有导致过劳的危险。2)第二阶段:作业能力下降趋势明显,但仅涉及生产的质量,)第二阶段:作业能力下降趋势明显,但仅涉及生产的质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对产量的影响不大。3)第三阶段:疲倦感强烈,作业能力急剧下降或有起伏,最)第三阶段:疲倦感强烈,作业能力急剧下降或有起伏,最终感到精疲力竭、操作发生紊乱而无法继续工作。终感到精疲力竭、操作发生紊乱而无法继续工作。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 对疲劳按其形式大致分为下列几种:对疲劳按其形式大致分为下列几种:1)局部疲劳。它主要发生在
18、身体的某一部分或个别器官,如)局部疲劳。它主要发生在身体的某一部分或个别器官,如抄写、打字等引起的上肢疲劳和仪表工人的视觉疲劳。抄写、打字等引起的上肢疲劳和仪表工人的视觉疲劳。2)全身疲劳。主要是由于全身参加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所致,)全身疲劳。主要是由于全身参加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所致,表现为肌肉关节酸痛、疲倦、运作迟缓、反应迟钝、错误增加、表现为肌肉关节酸痛、疲倦、运作迟缓、反应迟钝、错误增加、作业能力下降等。作业能力下降等。3)智力疲劳。主要是长时间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所引起头昏)智力疲劳。主要是长时间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所引起头昏脑胀、全身乏力、嗜睡或失眠等。脑胀、全身乏力、嗜睡或失眠等。4)
19、技术性疲劳。它常见于需要脑力、体力并重且精神紧张的)技术性疲劳。它常见于需要脑力、体力并重且精神紧张的作业,如驾驶员、报务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等,这种疲劳与作业,如驾驶员、报务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等,这种疲劳与前两种疲劳无本质上的差别。前两种疲劳无本质上的差别。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 能够引起疲劳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能够引起疲劳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劳动强度过大或速度过快,不良体位或节奏单调,劳动时间如劳动强度过大或速度过快,不良体位或节奏单调,劳动时间过长等;劳动环境不符合卫生要求,如存在有毒物质及高温、过长等;劳动环境
20、不符合卫生要求,如存在有毒物质及高温、高湿、噪声、振动、照明不足,以及生产设备和工具太差,不高湿、噪声、振动、照明不足,以及生产设备和工具太差,不适合劳动者生理特点等;劳动者个体的因素,如年龄及健康状适合劳动者生理特点等;劳动者个体的因素,如年龄及健康状况、营养状况、技术熟练程度等。况、营养状况、技术熟练程度等。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 (二)疲劳的预防(二)疲劳的预防 1.改革生产技术和设备改革生产技术和设备 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和技术革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
21、强度,改善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条件的根本措施。2.合理运用体位合理运用体位 体力劳动时工人受外力和自身重力的影响,体力劳动时工人受外力和自身重力的影响,合理运用体位,可以明显减少肌肉的紧张和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运用体位,可以明显减少肌肉的紧张和提高工作效率。3.锻炼与练习锻炼与练习 锻炼与练习可使机体形成某种动力定型,使参锻炼与练习可使机体形成某种动力定型,使参加活动的肌肉数量减少,动作协调、敏捷和准确。加活动的肌肉数量减少,动作协调、敏捷和准确。4.改善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改善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 劳动组织是指工作的分配和协作,劳动组织是指工作的分配和协作,应根据劳动的性质和强度与劳动者的个体差异
22、和作业能力来应根据劳动的性质和强度与劳动者的个体差异和作业能力来合理分配和组织劳动。合理分配和组织劳动。5.改善劳动环境,加强卫生保健改善劳动环境,加强卫生保健 改善劳动环境条件,减少或改善劳动环境条件,减少或消除影响工人健康的各种不良因素,注意卫生,合理营养,消除影响工人健康的各种不良因素,注意卫生,合理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都是提高作业能力的积极措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都是提高作业能力的积极措施。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 (三)疲劳的消除(三)疲劳的消除 1.工间休息工间休息 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可以有效地减轻疲劳程度。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可以有效地
23、减轻疲劳程度。2.轮班工作制轮班工作制 人体的生物节律和外界环境的时间变化一致时,人体的生物节律和外界环境的时间变化一致时,人体生理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人体生理活动能够正常进行。3.劳动以外的休息劳动以外的休息 工作后或节假日要合理安排,才能消除疲工作后或节假日要合理安排,才能消除疲劳,补偿工作和家务劳动中多余的能量消耗,达到恢复体力和劳,补偿工作和家务劳动中多余的能量消耗,达到恢复体力和作业能力的目的。作业能力的目的。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 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一、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一、劳动组织和劳动制
24、度 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的安排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劳动效率,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的安排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劳动效率,而且会使作业者的健康受到损害。如工作时间过长,作业人员而且会使作业者的健康受到损害。如工作时间过长,作业人员产生疲劳,作业能力和效率明显降低,轻则出现生产质量下降,产生疲劳,作业能力和效率明显降低,轻则出现生产质量下降,重则导致工伤事故和机体衰竭。重则导致工伤事故和机体衰竭。二、劳动强度和强制体位二、劳动强度和强制体位 劳动强度过大,则作业不能持久进行。劳动过程中多见的劳动强度过大,则作业不能持久进行。劳动过程中多见的由于劳动强度过大和强制体位造成的疾病,主要有:由于劳动强度过大和强制体位造
25、成的疾病,主要有:(一)肌肉骨骼损伤(一)肌肉骨骼损伤 1.下背痛下背痛 引起职业性下背痛的常见原因有:引起职业性下背痛的常见原因有:负重,负荷过大可使腰部负重,负荷过大可使腰部肌肉、骨骼和椎间盘等支撑系统发生损伤;肌肉、骨骼和椎间盘等支撑系统发生损伤;姿势,长时间保姿势,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为了支撑人体上部的重量,使腰部处于持续紧张持某种姿势,为了支撑人体上部的重量,使腰部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如果不能保持自然姿势,使姿势负荷加大,更增加了腰状态,如果不能保持自然姿势,使姿势负荷加大,更增加了腰部负担;部负担;用力不当,用力要自然、顺畅,避免突然用较大的用力不当,用力要自然、顺畅,避免突然用较大
26、的力;力;在负重过程中突然转身。在负重过程中突然转身。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 职业性下背痛主要有三种类型:职业性下背痛主要有三种类型:腰机能不全,表现为下背部腰机能不全,表现为下背部疲劳、强直或疼痛。清早起床、向前弯腰、持久保持站或坐的疲劳、强直或疼痛。清早起床、向前弯腰、持久保持站或坐的姿势均可引起发作,发作时腰不能伸直。姿势均可引起发作,发作时腰不能伸直。腰痛,腰部剧烈疼腰痛,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多发生于突然用力或转身等动作。痛,活动受限,多发生于突然用力或转身等动作。坐骨神经坐骨神经痛,疼痛向腿的后、侧部放射,脚和趾可有麻木或
27、刺痛。上述痛,疼痛向腿的后、侧部放射,脚和趾可有麻木或刺痛。上述几种情况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一种以上同时发生。下背痛一几种情况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一种以上同时发生。下背痛一般呈间歇性,严重发作时可丧失劳动力,间歇期数月至数年不般呈间歇性,严重发作时可丧失劳动力,间歇期数月至数年不等,不发作时症状消失且能进行正常活动。等,不发作时症状消失且能进行正常活动。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 2.颈、肩、腕损伤颈、肩、腕损伤 主要表现是疼痛、肌张力减弱、感觉过敏或麻木、活动受主要表现是疼痛、肌张力减弱、感觉过敏或麻木、活动受限等,严重者只要处于工作姿势
28、即产生剧烈的疼痛,以至于不限等,严重者只要处于工作姿势即产生剧烈的疼痛,以至于不能坚持工作。能坚持工作。引起这类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引起这类损伤的主要原因有: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特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特别是不自然或不正确的姿势下工作更容易发生,如头部过分前别是不自然或不正确的姿势下工作更容易发生,如头部过分前倾增加了颈部负荷,工作台高度不合适使前臂和上臂抬高,肩倾增加了颈部负荷,工作台高度不合适使前臂和上臂抬高,肩部肌肉过度紧张;部肌肉过度紧张;频繁活动,工作中进行重复、快速的操作,频繁活动,工作中进行重复、快速的操作,如手部反复曲、伸;如手部反复曲、伸;用力,作业中反复用力等。用力,作业中反复
29、用力等。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 (二)下肢静脉曲张(二)下肢静脉曲张 由于劳动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作由于劳动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作业,如警察、纺织工等。出现下肢静脉曲张后感到下肢及脚部业,如警察、纺织工等。出现下肢静脉曲张后感到下肢及脚部疲劳、坠胀或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水肿、溃疡、化脓性血栓静疲劳、坠胀或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水肿、溃疡、化脓性血栓静脉炎等。脉炎等。(三)扁平脚(三)扁平脚 工作过程中脚部长期承受较大负荷,如立姿作业、行走、工作过程中脚部长期承受较大负荷,如立姿作业、行走、搬运或需要用力
30、踩脚控制器,可以使胫部肌肉过劳,韧带拉长、搬运或需要用力踩脚控制器,可以使胫部肌肉过劳,韧带拉长、松弛,导致脚弓变平,成为扁平脚。扁平脚早期表现为脚跟及松弛,导致脚弓变平,成为扁平脚。扁平脚早期表现为脚跟及跖骨头疼痛,随着病情继续发展,可有步态改变、下肢肌肉疲跖骨头疼痛,随着病情继续发展,可有步态改变、下肢肌肉疲劳、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严重时,站立及步行即出现劳、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严重时,站立及步行即出现剧烈疼痛,并伴有胫部水肿。剧烈疼痛,并伴有胫部水肿。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四)腹(四)腹 疝疝 腹疝多见于长期从事重体
31、力劳动者,由于负重,使腹肌紧张,腹疝多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由于负重,使腹肌紧张,腹内压升高,久之可形成腹疝,青少年从事重体力劳动更容易腹内压升高,久之可形成腹疝,青少年从事重体力劳动更容易发生这种疾病。其中脐疝和腹股沟疝比较常见,其次是股疝。发生这种疾病。其中脐疝和腹股沟疝比较常见,其次是股疝。腹疝的主要表现为一般无疼痛,对身体影响不大。劳动中突然腹疝的主要表现为一般无疼痛,对身体影响不大。劳动中突然发生的称为创伤性疝,疼痛剧烈,但很快可缓解或转为钝痛。发生的称为创伤性疝,疼痛剧烈,但很快可缓解或转为钝痛。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
32、三、个别器官紧张三、个别器官紧张 (一)视觉器官紧张所致疾患(一)视觉器官紧张所致疾患 长期视觉紧张可以出现眼干、眼痛、视物模糊、复视等一长期视觉紧张可以出现眼干、眼痛、视物模糊、复视等一系列症状,并可出现眼睛流泪、充血、眼睑浮肿、视力下降等系列症状,并可出现眼睛流泪、充血、眼睑浮肿、视力下降等临床改变,严重者可发生黄斑性脉络视网膜炎,甚至视网膜剥临床改变,严重者可发生黄斑性脉络视网膜炎,甚至视网膜剥离。离。(二)发音器官过度紧张所致疾患(二)发音器官过度紧张所致疾患 一类是机能性发音障碍,开始发音后不久即出现声音嘶哑、一类是机能性发音障碍,开始发音后不久即出现声音嘶哑、失调、或失声;另一类是
33、器质性损害,表现为发音器官炎症、失调、或失声;另一类是器质性损害,表现为发音器官炎症、声带出血、声带不全麻痹,甚至出现声带出血、声带不全麻痹,甚至出现“歌唱家小结节歌唱家小结节”。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 四、压迫及摩擦所致疾患四、压迫及摩擦所致疾患 (一)胼胝(一)胼胝 身体与工具或其他物体接触的部位因摩擦和压迫,可使局身体与工具或其他物体接触的部位因摩擦和压迫,可使局部皮肤反复充血,表皮增生及角化,形成胼胝或胼胝化。部皮肤反复充血,表皮增生及角化,形成胼胝或胼胝化。(二)滑囊炎(二)滑囊炎 滑囊位于肌腱与骨面或皮肤与骨突起之间。滑囊炎
34、发生的滑囊位于肌腱与骨面或皮肤与骨突起之间。滑囊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局部长期受到强烈的压迫和摩擦。原因主要是局部长期受到强烈的压迫和摩擦。(三)掌挛缩病(三)掌挛缩病 长期使用手控制器,如手柄、轮盘等,由于持续压迫和摩长期使用手控制器,如手柄、轮盘等,由于持续压迫和摩擦,可引起掌挛缩病。擦,可引起掌挛缩病。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 五、劳动过程中引发疾患的预防五、劳动过程中引发疾患的预防 (一)流行病学及工效学调查分析(一)流行病学及工效学调查分析 一种作业可以引起哪些损伤或疾患,首先要进行流行病学一种作业可以引起哪些损伤或疾患,首先要进行
35、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损伤的范围、程度以及与作业的关系,同时调查作调查,了解损伤的范围、程度以及与作业的关系,同时调查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因素,分析人在作业过程中的负荷、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因素,分析人在作业过程中的负荷、节奏、姿势、持续时间以及人机界面是否合理、正确等。节奏、姿势、持续时间以及人机界面是否合理、正确等。(二)采取正确的作业姿势(二)采取正确的作业姿势 作业中要尽量避免不良的作业姿势,在生产容许的情况下,作业中要尽量避免不良的作业姿势,在生产容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变换操作姿势。可以适当变换操作姿势。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
36、防 (三)改善人机界面(三)改善人机界面 显示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和使用应符合安全人机工程的有关显示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和使用应符合安全人机工程的有关原理。同样,工作台的高低、工件的放置位置等,要有利于作原理。同样,工作台的高低、工件的放置位置等,要有利于作业人员的使用和保持良好的姿势。尽量使用可调节高度的工作业人员的使用和保持良好的姿势。尽量使用可调节高度的工作台,不同高矮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其调节到合适位置。台,不同高矮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其调节到合适位置。(四)避免和减少负重作业(四)避免和减少负重作业 负重是造成肌肉骨骼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有条件负重是造成肌肉骨骼损伤的重要原因之
37、一,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作业过程中的负荷,如采取机械化、自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作业过程中的负荷,如采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表动化生产。表2-3是国际劳工组织(是国际劳工组织(ILO)于)于1962年提出的对年提出的对于非经常性搬运工搬运物体质量的建议限值。于非经常性搬运工搬运物体质量的建议限值。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年龄岁年龄岁搬运物体质量的建议限值搬运物体质量的建议限值/kg男男女女141614.69.81818.511.72022.613.73524.514.65020.612.75015.69.8表表2-3 非经常性搬
38、运工搬运物体质量的建议限值非经常性搬运工搬运物体质量的建议限值 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 (五)减少压迫和摩擦(五)减少压迫和摩擦 使用合适的工具或控制器,特别是抓握部位的尺寸、外使用合适的工具或控制器,特别是抓握部位的尺寸、外形和材料均要适合于手的特点,避免局部受力过大。形和材料均要适合于手的特点,避免局部受力过大。(六)作业人员的选择和培训(六)作业人员的选择和培训 根据某些作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录用标准,如人体尺寸、根据某些作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录用标准,如人体尺寸、体力、动作协调能力、反应速度、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体力、动作协调
39、能力、反应速度、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现代化生产一般不采用现代化生产一般不采用“跟班劳动跟班劳动”的方式培训操作人员,的方式培训操作人员,多采用模拟、强化的训练方法,按照标准、经济的操作方式对多采用模拟、强化的训练方法,按照标准、经济的操作方式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 (七)合理进行工间休息(七)合理进行工间休息 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可以有效地减轻疲劳程度。工间休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可以有效地减轻疲劳程度。工间休息时间长短和次数,视劳动强度、工作性质和作业环境等方面的时间长短和次数,视劳动强度、工作性质
40、和作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工间休息方式应根据作业特点确定情况确定,工间休息方式应根据作业特点确定。(八)优化劳动组织(八)优化劳动组织 组织生产劳动时,对作业人员的劳动定额要适当,劳动过组织生产劳动时,对作业人员的劳动定额要适当,劳动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注意满足作业者心理需求,合理组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注意满足作业者心理需求,合理组织和安排轮班时间和顺序。织和安排轮班时间和顺序。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 (九)改善作业环境(九)改善作业环境 为了防止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损伤或疾病,一方面要控制为了防止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损伤或疾病,一
41、方面要控制作业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另一方面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另一方面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如适宜的温度、湿度、照度和色彩等,既有利于作业人环境,如适宜的温度、湿度、照度和色彩等,既有利于作业人员的健康,还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员的健康,还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十)健康促进(十)健康促进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增强个体应对劳动过程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增强个体应对劳动过程中不良因素的能力。中不良因素的能力。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 疾患及其预防疾患及其预防思考题思考题1.人体在劳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生理变化与适应?试分析其职人体在劳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生理变化与适应?试分析其职业卫生学意义。业卫生学意义。2.职业性心理紧张是怎样产生的?紧张反应的表现有哪些?职业性心理紧张是怎样产生的?紧张反应的表现有哪些?3.职业活动过程中如何有效消除和预防疲劳?职业活动过程中如何有效消除和预防疲劳?4.试就某一具体作业岗位分析其在劳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试就某一具体作业岗位分析其在劳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性疾患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性疾患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