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用-颅脑应用解剖学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39436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授课用-颅脑应用解剖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授课用-颅脑应用解剖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授课用-颅脑应用解剖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授课用-颅脑应用解剖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授课用-颅脑应用解剖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颅脑应用解剖学一、头部重要骨性标志一、头部重要骨性标志n境界与分区境界与分区 头部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的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n头部重要骨性标志头部重要骨性标志 头部的骨性标志对了解相对应的颅内结构,尤其脑组织的重要功能部位,以便在进行颅脑手术时尽量避免或减少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1.眉弓眉弓superciliary arch 是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此处皮肤表面长有眉毛。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半的深面为额窦。2.眉间眉间glabella 是位于两眉弓之间膨出的一水平骨嵴。3.额结节额结节frontal

2、tuber 位于眶上缘中点上方3cm处。深面适对大脑额中回。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4.眶上切迹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位于眶上缘的中、内1/3交界处,距正中线两横指(2.5cm),此处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由此向内在鼻根处可触摸到额切迹(frontal notch),滑车上神经血管束由此通过。5.眶下孔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位于鼻两侧一横指、眶下缘下方0.5cm处,眶下神经和血管由此通过。6.颏孔颏孔mental foramen 位于前磨牙的下方,距前正中线约二横指、下颌骨下缘一横指处,颏神经和血管由此通过,为颏神经阻滞麻醉的穿

3、刺部位。眶上切迹、眶下孔和颏孔几乎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7.颧弓颧弓zygomatic arch 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构成,平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下缘。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之间的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8.翼点翼点pterion 在颞窝内,为额、顶、蝶、颞四骨相汇合处,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4cm,额颧缝后方3.5cm处,其位置可粗略地用在颧弓中点上方3.5cm处 摸到的浅窝来标志。翼点适对大脑外侧裂近点(Sylvian point),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遭受暴力打击时,骨折碎片可伤及此动脉,形成硬膜外血肿

4、。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Pterion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9.星点星点asterion 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顶、颞三骨在乳突根部后上方的交汇点。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 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 cm处。星点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10.乳突乳突mastoid process 位于耳垂后方。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11.枕外隆凸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位于枕骨外面中部的隆起,其内面为窦汇,也是大脑半球和小脑的交界处。枕外隆凸的下方有枕

5、骨导血管。颅内压增高时此导血管常扩张。颅后窝开颅术若沿枕外隆凸作正中切口时,注意勿伤及枕骨导血管和窦汇,以免导致大出血。12.上项线上项线superior nuchal line 是由乳突向后向枕外隆凸延伸的弓形骨嵴,其深面为横窦。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13.前囟点前囟点brebma 又称额顶点,自眉间向后13 cm处,为冠状缝与矢状缝汇合处,故又称冠矢点。从外耳道前方向上作一垂线,新生儿前囟即位于此线上,前囟膨出是颅内压增高的体征。14.人字点人字点lambda 又称顶枕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约6 cm处,为矢状缝和人字缝的交点处。新生儿后囟位于此点。15.冠状缝冠状缝cor

6、onal suture 位于前囟点至颧弓中点的连线上。16.人字缝人字缝lambdoid suture 从人字点至乳突尖作一连线,此线的上2/3为人字缝。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主要标志线主要标志线:1.下横线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2.上横线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画一与下横线相平行的线。3.矢状线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线。4.前垂直线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画一与上、下横线相垂直的线。5.中垂直线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向上画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6.后垂直线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画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二、颅内重要结构

7、的体表投影1大脑纵裂大脑纵裂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相当于矢状线位置。2中央沟中央沟central sulcus:在前垂直线和上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节的上方55.5 cm处。3外侧沟外侧沟lateral sulcus:相当于中央沟投影线与上横线交角的平分线。临床手术中,确定大脑外侧沟和中央沟的体表投影线最为简单实用的方法:定眉间至枕外隆凸为矢状线,在颧弓中点上方4cm处(约2横指)即为翼点,从翼点至矢状线中点(50%)后2cm处的连线即为大脑中央沟投影线,从翼点至矢状线前四分之三处

8、(75%)的连线即为大脑外侧沟投影线。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4.顶枕沟顶枕沟parietooccipital sulcus:从人字点上方约1.25cm处向外侧引一条长1.252.25cm的线,此线即为顶枕沟的体表投影。5.中央前回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位于中央沟投影线的前1.5cm的范围内。6.中央后回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位于中央沟投影线的后1.5cm的范围内。7.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motor speech area:其投影区在前垂直线与上横线交点的稍上方,通常位于左侧中央前回的下份前方。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

9、投影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8.大脑下缘大脑下缘inferior margen of cerebrum:自鼻根上方约1.25cm处开始向外,沿眶上缘向后,经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枕外隆凸的连线上。9.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middle menibgeal artery:脑膜中动脉主干的投影,位于下横线与前垂直线的相交处,在平颧弓中点上方约3cm处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经过上横线与前垂直线的交点即翼点,向后上弯曲走向颅顶;后支经过上横线与中垂直线的交点,斜向上后走向人字点。10.上矢状窦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相当于矢状线的位置。11.窦汇窦汇confluence

10、of sinus:位于枕外隆突的深面。12.横窦横窦transvers sinus:相当于上项线的深面。三、颅顶部的层次结构特点三、颅顶部的层次结构特点n颅部q颅顶n额顶枕区n颞区q颅底q颅腔(一)额顶枕区额顶枕区境界境界:n前为眶上缘n后为枕外隆凸和上项线n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一)额顶枕区(一)额顶枕区层次层次:覆盖于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n皮肤n浅筋膜n帽状腱膜及颅顶肌(枕额肌)n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n颅骨外膜(一)额顶枕区(一)额顶枕区1.皮肤皮肤skin:厚而致密n特点q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为疖肿或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q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出血多,但伤口

11、愈合较快。n发根斜行穿过真皮到达浅筋膜,附于毛囊,手术切口应与毛发的方向一致,以减少对毛囊的破坏。n皮厚、腺多、血运丰富皮厚、腺多、血运丰富(一)额顶枕区一)额顶枕区2.浅筋膜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n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并将此层分隔成许多小格,其中充满脂肪,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n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所以肿胀局限,早期即可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痛。另外,小格内的血管壁被周围结缔组织紧密固定,当血管损伤时不易自行收缩闭合,故出血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n炎症不易扩散,肿胀疼痛剧烈,血管吻合多,止血应呈环状,局麻

12、范围要广,切口呈放射状,皮瓣蒂在下方n临床要点临床要点 皮下血肿体积小、张力高,疼痛显著,扪诊时中心稍软,周边隆起较硬,往往误认为凹陷性骨折。(一)额顶枕区(一)额顶枕区3.帽状腱膜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n厚而坚韧n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枕腹,在正中部向后突出附着于枕外隆凸,在两侧作为耳上肌和耳前肌的起点,并逐渐变薄,续于颞浅筋膜,附着于颧弓,犹如一顶紧扣在头顶的帽子。n额腹额腹前方止于额部皮肤,部分纤维与眼轮匝肌混合;后方在冠状缝稍前方与帽状腱膜相连,收缩时额部产生横纹。n枕腹枕腹起自上项线的外侧部,行向前上方,止于帽状腱膜的后缘,收缩时牵引头皮向后。(一)额顶

13、枕区(一)额顶枕区3.帽状腱膜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n帽状腱膜借浅筋膜的纤维隔与皮肤紧密相连,临床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三层合称为头皮。头皮外伤时,如未伤及帽状腱膜,则伤口裂开不明显;如帽状腱膜同时受伤,由于枕额肌的收缩牵拉则伤口裂开,尤以横向伤口为甚。缝合头皮时一定要将此层缝好,才能减少皮肤的张力,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止血。n坚韧致密,前连额肌,后连枕肌,1、2、3层合称头皮(一)额顶枕区(一)额顶枕区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隙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隙)subaproneurotic space:n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n前至眶

14、上缘,后达上项线,两侧到达颧弓。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开颅时可经此间隙将皮瓣游离后翻起,头皮撕脱伤也多沿此层分离。n此间隙内的静脉,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故临床认为此层为是颅顶部的“危险区”(dangerous area)。(一)额顶枕区(一)额顶枕区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隙下隙)subaproneurotic space:临床要点临床要点 腱膜下隙出血时,可迅速蔓及整个颅顶,形成较大的血肿,血肿张力低,波动明显,疼痛较轻,有贫血外貌,在鼻根及上睑皮下可出现痕斑。

15、n出血化脓,漫及全顶,有导血管,颅内外交通Scalp infection(一)额顶枕区(一)额顶枕区5.颅骨外膜颅骨外膜pericranium:n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少量结缔组织与颅骨表面相连,二者易于剥离。n但骨膜与颅缝紧密愈着,并深入缝间,成为骨缝膜,与颅内的硬脑膜外层融合。n严重的头皮撕脱伤:可将头皮连同部分骨膜一并撕脱。n颅骨外膜对颅骨的营养作用较少。剥离后不影响颅骨的生长。n薄而致密,易于剥离,如有血肿,与骨一致 临床要点临床要点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内,这一特征易于与腱膜下血肿相鉴别。(二)颞区的层次(二)颞区的层次n境界境界:位于颅顶的两侧,介于上颞线与颧弓上缘之间,

16、前方至颧骨的额突和额骨的颧突,后方达乳突基部和外耳门。n层次层次:1.皮肤2.浅筋膜3.颞筋膜4.颞肌5.颅骨外膜(二)颞区的层次(二)颞区的层次1.皮肤皮肤skin:颞区前部的皮肤较薄,移动性较大,手术时纵行或横行切口易缝合,愈后的瘢痕不明显。后部皮肤较厚,含脂肪较多。2.浅筋膜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所含脂肪组织较少。耳郭前有颞浅血管和耳颞神经,耳郭后有耳后血管和枕小神经,沿颞区自下而上呈放射状向额顶枕区走行。经此区进行开颅术时,皮瓣的基部应在下方,即包括上述的血管和神经,以保证皮瓣的存活和感觉。(二)颞区的层次(二)颞区的层次3.颞筋膜颞筋膜 temporal fas

17、cia:(1)颞浅筋膜颞浅筋膜:为帽状腱膜的延续,较薄弱,向下渐与颞深筋膜相延续。耳前肌和耳上肌起于膜状腱膜,耳后肌起自乳突根上方,三肌均止于耳根。(二)颞区的层次(二)颞区的层次3.颞筋膜颞筋膜 temporal fascia:(2)颞深筋膜颞深筋膜:起自上颞线,向下在接近颧弓处分为浅、深两层,分别附着于颧弓的内、外侧面。两层之间的间隙称颞筋膜间隙,内有脂肪组织,颞中动脉(发自上颌动脉)及颞中静脉由此经过。由于此筋膜非常致密,检查伤口时手指可摸到坚硬的筋膜边缘,可能被误认为是颅骨的损伤。(二)颞区的层次(二)颞区的层次4.颞肌颞肌temporal muscle:n呈扇形,起自颞窝和颞筋膜深面

18、,前部肌纤维垂直向下,后部肌纤维几乎水平向前,肌纤维逐渐集中,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n经颞区开颅术切除部分颞骨鳞部后,颞肌和颞筋膜有保护脑膜和脑组织的作用,故开闭合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及颞肌下减压术常采用颞区入路。(二)颞区的层次(二)颞区的层次4.颞肌颞肌temporal muscle:n颞肌深部有颞深血管和神经,颞深动脉来自上颌动脉,颞深神经来自下颌神经,支配颞肌。(二)颞区的层次(二)颞区的层次5.骨膜骨膜periosteum:n较薄,紧贴于颅骨表面,因而此区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n骨膜与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并经颧弓深面与颞下间隙相通,再向前则与面的颊

19、脂体相连续。因此,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中有出血或炎症时,可向下蔓延至面部,形成面深部的血肿或脓肿,而面部炎症,如牙源性感染也可蔓延到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中。三、颅顶部的血管三、颅顶部的血管(一)耳前组(一)耳前组1.滑车上动、静脉滑车上动、静脉supratrochlear artery&vein:滑车上动脉是眼动脉的终支之一,与滑车上神经伴行,在距中线2.0 mm处经眶上缘内侧,绕额切迹至额部。2.眶上动、静脉眶上动、静脉supraorbital artery&vein:眶上动脉系眼动脉的分支,和眶上神经伴行,在眶腔内于上睑提肌和眶上壁之间前行,距正中线约2.5 cm经眶上切迹(孔)处绕过眶上

20、缘到达额顶部。上述两组动脉和神经的伴行情况,常是滑车上动脉在滑车上神经的内侧,眶上动脉在眶上神经的外侧。三、颅顶部的血管三、颅顶部的血管(一)耳前组(一)耳前组3.颞浅动、静脉颞浅动、静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vein:于下颌颈后方起自颈外动脉,在腮腺深面、耳颞神经前方上行,在颧弓上方约23 cm处颞浅动脉分为额支和顶支。(1)额支)额支较粗,外径约1.8 mm,通常与垂直线呈15900前倾角向前上方斜行,至眶外上角或额结节附近向上至颅顶,行程中向后上方发出25条额顶支,分布于颅顶,分布的面积约99 cm2,这些分支中有一支以上的管径超过1.0 mm(82%)

21、。三、颅顶部的血管三、颅顶部的血管(一)耳前组(一)耳前组3.颞浅动、静脉颞浅动、静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vein:(2)顶支)顶支的外径约1.7 mm,与垂直线约呈300后倾角,向后上方至顶结节,分支分布于颅顶,分布面积约53 cm2。n颞浅动脉位置恒定,管径粗大,且具有较大的扩张性,是在颈内动脉系统缺血作颅内、外动脉吻合时理想的供血动脉。该动脉的搏动可在耳屏前方触及。三、颅顶部的血管三、颅顶部的血管(一)耳前组(一)耳前组3.颞浅动、静脉颞浅动、静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vein:n颞浅静脉与颞浅动脉伴行向下走行,在下颌

22、支后方与上颌静脉汇合形成下颌后静脉。三、颅顶部的血管三、颅顶部的血管(二)耳后组(二)耳后组1.耳后动、静脉耳后动、静脉posterior auricular artery&vein:n耳后动脉细小,在腮腺深面起自颈外动脉,沿二腹肌后腹上缘行向后上方,经耳廓后面上行,分布于耳廓外侧面及其后上方皮肤。n由于该动脉口径细,不适合作颅内、外吻合术的供血动脉,但其与颞浅动脉及枕动脉之间吻合较多,是耳后区代蒂游离皮瓣的轴血管,也是全额瓣的补充血管。三、颅顶部的血管三、颅顶部的血管(二)耳后组(二)耳后组1.耳后动、静脉耳后动、静脉posterior auricular artery&vein:n耳后静脉

23、汇入颈外静脉。三、颅顶部的血管三、颅顶部的血管(二)耳后组(二)耳后组2.枕动、静脉枕动、静脉occipital artery&vein:枕动脉粗大,起自颈外动脉,沿二腹肌后腹深面向后上方走行,经颞骨乳突内侧的枕动脉沟至项部,最后于上项线处、枕大神经的外侧、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止点之间穿出至皮下,分布于枕部皮肤。枕动脉的外径1.1 mm,其体表投影在枕外隆凸下方23cm,距中线34 cm处。由于枕动脉的位置恒定,主干及分支的管径均较粗大,在椎-基底动脉缺血时,常选用枕动脉与小脑下后动脉进行吻合。三、颅顶部的血管三、颅顶部的血管(二)耳后组(二)耳后组2.枕动、静脉枕动、静脉occipital

24、artery&vein:枕动脉与对侧同名动脉、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的吻合丰富,吻合点的外径有60%以上为0.30.6 mm,故枕区头皮也可作为游离皮瓣移植的供区。枕静脉汇入颈外静脉。枕动脉在枕大神经外侧,两者并有一定的距离。三、颅顶部的血管三、颅顶部的血管n颅顶的血管皆自周围部向颅顶呈辐射状走行,所以开颅手术在此作皮瓣时,皮瓣的蒂应在下方,瓣蒂应是血管和神经干所在部位,以保证皮瓣的营养。而作一般头皮切口则应呈放射状,以免损伤血管神经主干。n颅顶的动脉有广泛的吻合,不但左右两侧互相吻合,而且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也互相联系,所以头皮在发生大块撕裂时也不易坏死。同理,头皮因损伤而出血时,应作环形

25、压迫止血。三、颅顶部的血管三、颅顶部的血管 颅顶部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在皮下形成静脉网。此外,头部还存有导静脉构成颅外静脉与颅内硬脑膜静脉窦之间的交通。导静脉有:n顶导静脉顶导静脉parietal emissary v.穿过颅顶中点后方矢状线两侧的顶骨孔,连接颞浅静脉与上矢状窦;n乳突导静脉乳突导静脉mastoid emissary v.穿过乳突孔,连接耳后静脉、枕静脉与乙状窦;n髁导静脉髁导静脉condylar emissary v.穿过髁管,连接枕下静脉丛与乙状窦;有时还由单一的枕导静脉穿过枕外隆凸,连接枕静脉与窦汇。三、颅顶部的血管三、颅顶部的血管n导静脉无瓣膜,静脉血流方向一般是流向

26、颅外,但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可逆流入颅内,故颅内、外的感染可直接相互蔓延;头皮微小的损伤,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有时可引起严重的颅内感染,例如静脉窦血栓和脑膜炎。四、颅顶部的神经四、颅顶部的神经 颅顶部的神经有十对,耳前有五对,耳后有五对,其中有一对运动神经和四对感觉神经。四、颅顶部的神经四、颅顶部的神经耳前组耳前组(一一)耳前组耳前组1.滑车上神经滑车上神经supratrochlear n.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所发出的额神经的一条终支,在距中线2.0 mm处经眶上缘上行,分布于近中线处的皮肤。2.眶上神经眶上神经 supraorbital n.为额神经的另一终支,经眶上切迹到达前额和颅顶,直

27、至人字缝处的皮肤,还发出小支支额窦。n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都是眼神经的分支,所以三叉神经痛患者在眶上缘的内、中1/3处有压痛。颅盖骨的厚度因性别、年龄、个体及部位而不同。板障管在X线片上呈裂纹状,有时可被误认为骨折线,应注意鉴别。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向上画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板障是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骨髓,并有板障静脉位于板障管内。6 mm,故枕区头皮也可作为游离皮瓣移植的供区。头部的骨性标志对了解相对应的颅内结构,尤其脑组织的重要功能部位,以便在进行颅脑手术时尽量避免或减少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或外板线性骨折,内板呈粉碎性骨折。乳突导静脉mastoid emissary v.

28、8 mm,通常与垂直线呈15900前倾角向前上方斜行,至眶外上角或额结节附近向上至颅顶,行程中向后上方发出25条额顶支,分布于颅顶,分布的面积约99 cm2,这些分支中有一支以上的管径超过1.五、颅盖骨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凹陷骨折:多见于额、顶部,常为接触面较小的钝器打击或头颅碰撞在凸出的物体上所致。发根斜行穿过真皮到达浅筋膜,附于毛囊,手术切口应与毛发的方向一致,以减少对毛囊的破坏。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半的深面为额窦。(2)顶支的外径约1.5cm处 摸到的浅窝来标志。颞肌temporal muscle:颅盖骨的厚度因性别、年龄、个体及部位而不同。四、颅顶部的神经四、颅顶部的神经(一

29、一)耳前组耳前组3.颧颞神经颧颞神经 zygomaticotemporal branch:细小,在眶内发自上颌神经的分支颧支,穿过颧骨额突后方的颞筋膜,分布于颞区前部的皮肤。4.面神经颞支面神经颞支temporal branches of facial n.:经腮腺的前上方走出,发出小支至额肌、耳上肌、耳前肌及眼轮匝肌上部,并有吻合支与三叉神经的颧颞神经相连。5.耳颞神经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 n.:是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在颞下窝发出后,在腮腺上端穿出,紧靠耳廓前方上行,分布于耳郭上部、外耳道、鼓膜前部及颞区和头侧部的皮肤,可在耳轮脚前方进行局部阻滞麻醉。四、颅顶部

30、的神经四、颅顶部的神经(二)耳后组(二)耳后组1.耳后神经耳后神经 posterior auricular n.是面神经出茎乳孔后立即发出的小支,紧靠耳根后面弯曲上行,分布于枕肌、耳后肌及耳上肌的一部分。2.耳大神经耳大神经 great auricular n.来自第2、3颈神经,分布耳郭后面、耳郭下份前后面和腮腺表面皮肤。3.枕小神经枕小神经 lesser occipital n.来自第2、3颈神经,属颈丛的分支,分布于颈上部、耳郭后面及邻近的颅顶皮肤。四、颅顶部的神经四、颅顶部的神经(二)耳后组(二)耳后组4.枕大神经枕大神经 greater occipital n.:粗大,为第2颈神经后

31、支的皮支,在距枕外隆凸外侧约2.5 cm处穿斜方肌和深筋膜,在枕动脉的内侧与之伴行,走向颅顶,分布于枕部皮肤。可在枕外隆凸下方一横指、正中线外侧约2.5 cm处进行进行局部阻滞麻醉,封闭枕大神经。5.第三枕神经第三枕神经 third occipital n.:细小,是第三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穿斜方肌,分布于项上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四、颅顶部的神经四、颅顶部的神经n颅顶的神经走行于浅筋膜内,彼此间相吻合,分布区互相重叠,故局麻阻滞一支神经常得不到满意的效果,需要再多处注射麻醉药,将神经阻滞的范围扩大。同时要注意局麻时必须将麻醉药注入浅筋膜内,由于皮下组织内有粗大的纤维束,所以注射时会感到阻力较

32、大。如误入腱膜下隙则达不到麻醉效果。五、颅盖骨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五、颅盖骨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n颅盖骨在胚胎发育时期是膜内化骨,出生时尚未完全骨化,因此,在某些部位仍保留膜性结构,如前囟和后囟等处。n颅盖各骨均属扁骨。前方为额骨,后方为枕骨。在额、枕骨之间是左、右顶骨。两侧前方小部分为蝶骨大翼;后方大部分为颞骨鳞部。发生颅内压增高时,在小儿骨缝可稍分离。成人颅盖各骨之间以锯齿形的颅缝相接合,将颅骨牢固联结成一个整体,随着年龄增长,骨缝逐渐由内向外形成骨性愈合,因此,骨缝的愈合程度可以作为判断年龄的一种指标。n颅盖骨的厚度因性别、年龄、个体及部位而不同。成人平均厚度约为5 mm,最厚的部位(枕

33、外隆凸)可达10 mm,最薄处(颞区)仅为12 mm。由于颅盖骨各部的厚度不一,故开颅钻孔时应予注意。可术前通过X线或CT测量,了解其厚度。五、颅盖骨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五、颅盖骨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n颅顶骨呈圆顶状,并有一定的弹性。受外力打击时常集中于一点,成人骨折线多以受力点为中心向四周放射。而小儿颅顶骨薄而柔软,弹性较大,故外伤后常发生凹陷性骨折。n颅盖骨分为外板、板障和内板三层。q外板较厚,平均厚度为12 mm,对张力的耐受性较大,弧度较内板小。q内板较薄,平均厚度约0.5 mm,质地亦较脆弱,故称玻璃样板。因此,外伤时外板可保持完整,而内板却发生骨折。或外板线性骨折,内板呈粉碎性骨折

34、。骨折片可刺伤颅内的血管、静脉窦、脑膜和脑组织等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q板障是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骨髓,并有板障静脉位于板障管内。板障管在X线片上呈裂纹状,有时可被误认为骨折线,应注意鉴别。由于板障静脉位于骨内,手术时不能结扎,常用骨蜡止血。五、颅盖骨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五、颅盖骨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板障静脉通常可归纳为四组:1.额板障静脉额板障静脉 frontal diploic v.位于额部,与上矢状窦相通,向外与眼上静脉相通;2.颞前板障静脉颞前板障静脉an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与蝶窦相通,向外与颞肌的静脉相通;3.颞后板障静脉颞后板障静脉posteri

35、or temporal diploic v.在板障内由顶部向下至乳突部,与乙状窦相通;4.枕板障静脉枕板障静脉occipital diploic v.位于枕部,与横窦相通,向外与枕静脉相通。板障静脉除与颅内静脉窦相通外,还与该部颅顶软组织的静脉相联系,所以也是颅外感染向颅内蔓延的途径。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线。发根斜行穿过真皮到达浅筋膜,附于毛囊,手术切口应与毛发的方向一致,以减少对毛囊的破坏。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并将此层分隔成许多小格,其中充满脂肪,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1大脑纵裂cerebral longitudinal

36、fissure:相当于矢状线位置。顶枕沟parietooccipital sulcus:从人字点上方约1.临床联系颅缝的骨化和特殊的颅形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相当于矢状线的位置。出血化脓,漫及全顶,有导血管,颅内外交通板障静脉除与颅内静脉窦相通外,还与该部颅顶软组织的静脉相联系,所以也是颅外感染向颅内蔓延的途径。板障是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骨髓,并有板障静脉位于板障管内。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半的深面为额窦。颞后板障静脉pos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颞筋膜 temporal fascia:颞浅静

37、脉与颞浅动脉伴行向下走行,在下颌支后方与上颌静脉汇合形成下颌后静脉。临床联系临床联系颅缝的骨化和特殊的颅形颅缝的骨化和特殊的颅形n颅骨的膜内成骨区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颅缝:平缝、锯状缝和鳞缝。在生长发育初期,所有的颅缝都非常平直,但在发育过程中其形状逐渐发生变化。n新生儿的颅缝较成人多,例如新生儿由两个额原基,因此出现额缝额缝frontal suture,此缝一般在12岁愈合。如果额缝未愈合并持续存在,因为额缝与冠状缝和矢状缝交汇形成十字形颅缝,则称为“十字颅”。在鼻根附近常见有额缝的残余部分。如果额缝始终不愈合,前额就会因两部分额骨过度生长而明显前凸。临床联系临床联系颅缝的骨化和特殊的颅形颅缝的

38、骨化和特殊的颅形n大约30岁时,各颅缝即融合成骨性结合,骨因此停止生长。n通常矢状缝最先骨化,冠状缝稍晚一些。若颅缝过早骨化,可引起小头microcephaly 畸形,此时,眶腔较深,颧弓较大。颅缝早闭可起因于脑发育迟缓。临床联系临床联系颅缝的骨化和特殊的颅形颅缝的骨化和特殊的颅形n若仅有一条颅缝过早全部骨化,就会导致颅骨畸形n舟状头舟状头scaphocephaly 畸形:矢状缝过早骨化所导致,表现为颅的前后径增长,而横径缩短。临床联系临床联系颅缝的骨化和特殊的颅形颅缝的骨化和特殊的颅形n尖形头尖形头oxycephaly 畸形:冠状缝过早骨化所导致,表现为额骨扁平、后缩,颅腔穹隆顶部凸起。临床

39、联系临床联系颅缝的骨化和特殊的颅形颅缝的骨化和特殊的颅形n若仅一条颅缝的一部分过早骨化,如一侧冠状缝过早骨化,导致斜形头斜形头plagiocephaly畸形,表现为一侧额骨扁平,两侧不对称 临床联系临床联系 头皮损伤头皮损伤n头皮是颅脑部防御外界暴力的表面屏障,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韧性,对压力和牵张力均有较强的抗力。故而暴力可以通过头皮及颅骨穿入颅内,造成脑组织的损伤,而头皮却完整无损或有轻微的损伤。n头皮血肿头皮血肿q皮下血肿q帽状腱膜下血肿q骨膜下血肿n头皮裂伤头皮裂伤q头皮单纯裂伤q头皮复杂裂伤q头皮撕裂伤n头皮撕脱伤:头皮撕脱伤:在强力的牵扯下将头皮自腱膜下隙全层撕脱,使颅骨裸露。临床联系

40、临床联系 颅盖骨骨折颅盖骨骨折1.1.线形骨折线形骨折:n应密切观察通过上矢状窦、横窦及脑膜血管沟的线形骨折,以免贻误颅内血肿的诊断。n线形骨折常伴发局部骨膜下血肿,尤以儿童较多。当骨折线穿过颞肌或枕肌在颞骨或枕骨上的附着区时,可出现颞肌或枕肌肿胀而隆起,这一体征亦提示该处有骨折发生。n儿童生长性骨折:为小儿颅盖线形骨折中的特殊类型,好发于额顶部,婴幼儿多见。小儿的硬脑膜较薄且与颅骨内板紧密相贴。当颅骨发生骨折裂缝较宽时,硬脑膜亦常同时撕裂、分离,以致局部脑组织、软脑膜及蛛网膜突向骨折的裂隙。由于脑搏动的长期不断冲击,使骨折裂缝逐渐加宽,导致脑组织继续突出,最终形成局部搏动性囊性脑膨出,患儿常

41、伴发癫痫或局限性神经废损。临床联系临床联系 颅盖骨骨折颅盖骨骨折2.2.凹陷骨折凹陷骨折:多见于额、顶部,常为接触面较小的钝器打击或头颅碰撞在凸出的物体上所致。(1)(1)闭合性凹陷骨折闭合性凹陷骨折:儿童较多,钝性致伤物引起颅骨凹陷,但头皮完整无损,类似乒乓球样凹陷,无明显骨折线。(2)(2)开放性凹陷骨折开放性凹陷骨折:常系强大的打击或从高处坠落在有突出棱角的物体上所致,往往头皮、颅骨、硬脑膜与脑均同时受累,引起开放性颅脑损伤。1)1)洞形凹陷骨折洞形凹陷骨折:多为接触面较小的重物打击所致,骨碎片常陷入脑组织深部,造成严重的局部脑组织损伤、出血和异物存留。2)2)粉碎凹陷骨折粉碎凹陷骨折:常为接触区较大的重物打击所致,局部颅骨凹曲变形明显,引起陷入,同时颅骨整体变形较大,造成以着力点为中心的放射状骨折。硬脑膜常被骨碎片所刺破,脑组织损伤严重,除局部有冲击伤之外,常有对冲性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授课用-颅脑应用解剖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