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1.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43947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PPT 页数:489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9页
文化产业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9页
文化产业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9页
文化产业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9页
文化产业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导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文化产业经济学产生的历程;掌握文化产业经济学的内涵;明确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厘清文化产业经济学与相关课程和学科的关系。,重点和难点,文化产业经济学的内涵和外延;文化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文化产业经济学与相关课程的关系。,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肯定,国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了文化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由新兴产业到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地位的提升要求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一极具争议性产业的发展规律。文化产业经济学就是旨在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

2、研究文化产业活动规律的一个学科,它是经济学的新分支和文化经济学的核心。,本章框架,第一节 文化产业经济学的产生 第二节 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与方法 第三节 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一节,文化产业经济学的产生,本节框架,一、文化产业经济学兴起的背景 二、文化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一、文化产业经济学兴起的背景,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学的兴起是国家对文化产业战略定位不断提升的要求。 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学的兴起直接根源于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学的兴起是文化产业研究不断细化的结果。,二、文化产业经济学的产生,文化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翼,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

3、的发展;文化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支配和影响着社会发展。 学术界对文化和经济关系的探索为文化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随着西方国家完成工业化,精神文化需求快速上升推动了文化经济学的诞生。,二、文化产业经济学的产生,狭义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本质上是运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对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进行经济学分析,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仍然是其突出特征,理性“经济人”在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文化因素是外生变量,鲍莫尔和鲍恩被认为是狭义文化经济学的代表性学者。,二、文化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文化经济学的相关著作、文章引入我国,我国学者纷纷开始了文化经济学的研

4、究,谢名家、胡惠林、程恩富、李新家、金元浦等学者对文化与经济关系、文化生产力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但由于对文化经济本质属性的界定缺乏共识,没有形成持续的研究热点。但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则兴起了热潮,形成了文学艺术学派、传播学派和经济学派。,第二节,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本节框架,一、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 主要内容,研究对象,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 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

5、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主要内容,文化与文化产业概念界定。 文化产业发展沿革。 文化产品供需与产业成长。 文化产业组织。 文化产业结构。 文化产业监管。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模式。,二、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分析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第三节,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相关学科的关系,本节框架,一、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二、文化产业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理

6、论基础,政治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二、文化产业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文化产业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文化产业经济学与文化经济学的关系。 文化产业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 文化产业经济学与艺术经济学、传媒经济学等学科的关系。,本章小结,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学的兴起是文化产业地位提升、文化产业实践和文化产业研究深入的结果,是承袭和不断细化文化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作为一门交叉性、边缘性学科,文化产业经济学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政治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为基础,综合使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

7、合,以及结构主义和案例研究等方法,运用产业经济学及其相关经济学原理分析、探索文化产业运行的客观规律。,课后习题,简述文化产业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简述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如何理解文化产业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学习文化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扩展阅读,Chartrand, H. H. (1990), The Hard Facts: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Economics: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Fifth Series, Volume IV. Toronto: Universi

8、ty of Toronto Press 胡惠林.文化经济学.山西: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 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梁碧波.文化经济学:两种不同的演进路径.学术交流,2010(6)。 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现代传播,2007(1)。,第一章,文化与文化产业,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文化、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概念;了解文化、文字与文明的关系,文化产业的类别,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及进程;掌握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能够对两者的本质、特征、作用进行辨别。,重点和难点:,文化产业的定义、范围;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文化体

9、制改革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的关系。,引导案例,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语言强。”这是美国40多所孔子学院院长们的共识,准确地概括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在全球各地不断升温的“中国语言文化热”之间的必然联系。 孔子学院在美国蓬勃发展,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主流社会,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成功案例。 美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成立。自此后,短短年间,美国孔子学院的数目已经增加到40多所。这些孔子学院不仅从事汉语教学和师资培训等工作,而且积极向美国各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和谐理念。,美国的孔子学院大多采取与著名高校联办

10、的形式,学术力量强,直接影响美国的主流社会。与此同时,孔子学院在教学方式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充分满足美国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纽约孔子学院(又称华美协进社)开设了专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汉语课程。芝加哥孔子学院不但向中学生提供汉语课程,还为被美国人领养的中国孩子及其家长提供专门课程。密歇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根据美国学生的特点,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中文教学”,由院长赵勇亲手设计的汉语教学网络游戏调动了大批年轻人学习汉语的兴趣。,美国许多孔子学院还针对要到中国短期旅游的美国人、有意前往中国做生意的商业人士和想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人“量身定做”了不同课程。匹兹堡大学孔子学院和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了远程汉

11、语教学课程,向附近山区的中小学生和个人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美国的孔子学院除了进行汉语教学外,还举办各种讲座,让美国人在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同时,接触并了解中国政府的和谐理念。 此外,美国各地的孔子学院还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品尝中国小吃,欣赏中国音乐,展示中国文化。一些学院还举办中国文化夏令营,寓教于乐地向当地少年儿童介绍中国文化。,如今孔子学院在美国“供不应求”,多所美国大学在向中国国家汉办申请设立孔子学院。 “软实力”概念创造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说,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软实力”提升的一种具体体现

12、。 据统计,从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本章框架,第一节 文化 第二节 文化产业 第三节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第一节 文化,本节框架,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与文化生产力,一、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的传承主体 (三)文化的分类 (四)文化的属性,(一)文化的定义,1.广义上的文化 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 从动态意义上来说,文化就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总和。,(一)文化的定义,2.狭义上的

13、文化 具体而言,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政治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共同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审美方式等的总合。,(二)文化的传承主体,文字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的起点和承载文化最早的使者。 文字是一种符号体系,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和公众共识的内涵,是文化信息积聚和传承的载体。,(三)文化的分类,大文化:可以理解为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小文化:可以理解为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 中文化:介于两者之间,可以理解为人类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主要是指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和成果,与其对应的是经济

14、和政治。,(四)文化的属性,1.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符号是文化的基础。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最高境界。 规范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四)文化的属性,2.文化的经济属性 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产业,既属经济领域,又属文化领域。它不同于一般产业的属性是由文化产品所赋予的。 文化产品是人们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晶,是产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通过劳动和创造性活动所体现出的特殊生产力要素转化。,二、文化与文化生产力,(一)从精神生产力到文化生产力 (二)文化生产力具有一切生产力所共有的物质特性 (三)文化生产力是对科技生产力的拓展和深化 (四)文化生产力的特点,(一)从精神生产力到文化生产力,从广义上讲,

15、文化生产力也是一种物质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既是精神生产力内在逻辑的发展,又具有更为现实的时代特征,(二)文化生产力具有一切生产力所共有的物质特性,文化生产力具备生产力所共有的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三个实体性要素 文化生产本身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三)文化生产力是对科技生产力的拓展和深化,文化生产力是对科技生产力的拓展 文化生产力是对科技生产力的深化,(四)文化生产力的特点,文化生产力以文化人的生产为前提,发展文化生产力要体现人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消费力具有同一性,发展文化生产力要以扩大文化消费为前提。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交往,发展文化生产力以增强文化的传播力为基础

16、。 创新是人类文化进步的灵魂,文化创造力是文化生产力的核心,为文化生产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第二节 文化产业,本节框架,一、文化产业兴起的背景 二、文化产业的概念 三、文化产业的特征 四、文化产业的作用,一、文化产业兴起的背景,(一)技术进步 (二)全球化浪潮 (三)资源能源危机,二、文化产业的概念,(一)各国政府的界定 (二)学术界的界定 (三)我国文化产业界定及其分类 (四)文化工业、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一)各国政府的界定,1.联合国的界定 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采取经济战略,其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是单纯为了促进文化发展。”其

17、行业包括:印刷、出版和多媒体,视听、唱片和电影的生产,工艺和设计、建筑、视觉和表演艺术、体育、乐器的制作、广告和文化旅游等。,(一)各国政府的界定,2.澳大利亚的界定 文化在澳大利亚被称为文化和休闲产业,是以娱乐、放松和消遣活动,视觉、音乐、写作、动感和戏剧等形式的艺术表现,体育运动技能的应用、训练和开发,文化内容或精神价值的创造、发展、保存和传播,以及为促进和推动上述各项活动而开展的相关活动,以从事文化和休闲活动为目的的行业、产品和服务归为文化和休闲产业。,(一)各国政府的界定,3.英国的界定 文化产业在英国被称为创意产业,这一范畴是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提出,并被政府采纳。它是指“源

18、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主要是由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交易市场、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等行业组成。强调创意性,图书馆、档案室、博物院、游乐园等被拒之类外,反之,建筑、设计业由于其蕴涵着丰富的创意性而被列入其中。,(一)各国政府的界定,4.日本的界定 文化产业在日本的界定是“与余暇相关联的服务行业中,包括属于服务部门领域中的电影业、演出业、广播业、其他娱乐业、宗教、”。日本将文化产业视为一个生产体系,从内容创意、生产输入、再生产和交易四个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分类。,(一

19、)各国政府的界定,5.美国的界定 文化产业在美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文化遗产古迹和艺术创作,具体为博物馆、历史古迹和公园、图书馆和艺术创作活动;(2)艺术表演和展览活动,以艺术表演者和表演团体、艺术展览和电影拍摄为主要活动内容;(3)艺术家,如手工艺者以及在国际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文化产业是以这三个方面的活动为主体,开展相关的文化产品销售和服务等商业经济活动。,(二)学术界的界定,1. 国际学术界: 贾斯廷奥康纳从内容角度的界定 尼古拉斯加纳姆从工业化、规模化角度的界定 安迪C.普拉特从产业链角度的界定 大卫索斯比从行业归属角度的界定 芮佳莉娜罗马从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结合角度的界定

20、,(二)学术界的界定,2.国内学术界: 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2002)侧重于操作实践的界定 花建 侧重于对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的界定 张晓明侧重于文化符号的界定,(三)我国文化产业界定及其分类,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 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 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三)我国文化产业界定及其分类,分类依据上述分类原则,将文化及相关

21、产业分为五层: 第一层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两部分,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表示; 第二层根据管理需要和文化生产活动的自身特点分为10个大类,用“一”、“二”“十”表示; 第三层依照文化生产活动的相近性分为50个中类,在每个大类下分别用“(一)”、“(二)”、“(三)”表示;,(三)我国文化产业界定及其分类,第四层共有120个小类,是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具体活动类别,直接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相对应行业小类的名称和代码表示。对于含有部分文化生产活动的小类,在其名称后用“*”标出; 第五层为带“*”小类下设置的延伸层。通过在类别名称前加“-”表示,不设

22、代码和顺序号,其包含的活动内容在表1-2中加以说明。,(四)文化工业、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1.文化工业 文化生产一旦与科技结合在一起,形成工业化体系,会产生影响社会的巨大力量,该学派将这一体系称为“文化工业”。,(四)文化工业、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2.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在各国的界定并不相同,且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方法,文化产业作为狭义产业分类概念,应归属于三大生产部门中的服务业,但现实中文化产业的生产运营同时具有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的特征。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文化活动在经济中不断增长的重要性的认识,标志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系统与体系,不仅包括文化工业,还包括与之相

23、关的创意、交易、分配等活动。,(四)文化工业、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3.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从内涵和外延并不相同,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交集。所谓创意产业是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三、文化产业的特征,(一)文化产业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 (二)文化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创意产业 (三)文化产业是一个高收入弹性产业 (四)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性 (五)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风险性 (六)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扩展性,四、文化产业的作用,(一)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 (二)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

24、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三)文化产业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条件和精神支撑 (四)文化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的有效途径 (五)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地区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文化产业是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第三节,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本节框架,一、文化事业的概念 二、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 三、文化体制改革,一、文化事业的概念,(一)文化事业的定义 (二)文化事业的特性 (三)文化事业的作用,(一)文化事业的定义,广义的文化事业是指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各种文化形态的发展和建设,包括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戏

25、剧、文物、节庆、网络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对外文化交流等,也包括制定文化政策、文化发展战略,从事各种文化形态的建设活动。 狭义的文化事业则与文化产业相对应,指学术理论研究、思想道德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学艺术创作、新闻传媒、文化创新、民族文化保护,对外文化交流,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发展保障措施等。,(二)文化事业的特性,公共性 原创性 人民性,(三)文化事业的作用,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 保障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保障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二、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一)两者的区别 (二)两者的联系,(一)两者的区别,第一,生产目的不同。 第二,机构性质不同。 第三,资本来源不同。 第四,运营

26、机制不同。 第五,调控方式不同。,(二)两者的联系,第一,对文化事业的投人也是对文化产业的间接性投资。 第二,文化产业发展了,会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 第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以相互转化。,三、文化体制改革,(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及内容 (三)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未来趋势,(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1.传统文化体制的确立 从外部来讲,苏联的意识形态模式对建国初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建国初期所确立的文化管理模式在许多方面体现为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和移植。 从内部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体制框架的形成,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战争中所积淀的体制传统的深刻影响,是战时各

27、根据地的文艺体制在建国后的惯性和延续。,(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2.传统文化体制的三大弊端 第一,它使文化业务部门的管理权向党内转移和集中成为一种自然的趋势。 第二,它使政府文化管理机构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政府文化管理机构呈不断膨胀的趋势。 第三,它使社会文化团体失去其在文化体制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行业功能得不到发挥,职能萎缩并日益行政化。,(二)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及内容,1.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78-1992年):体制恢复与改革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1992-2002年):在探索中的前进阶段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试验与全面展开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

28、):体制恢复与改革起步阶段,第一,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第二,调整文化事业单位布局,实行“双轨制”。 第三,文化市场的地位得到承认。,第二阶段(1992-2002年):在探索中的前进阶段,第一,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第二,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第三,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大力推进依法管理。 第四,把组建文化集团作为这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第五,在一些领域中还进行了重点探索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试验与全面展开阶段,第一,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进一步深化,思路进一步清晰,方向进一步明确,方法更加细致,步骤更加具体。 第二,关

29、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的颁布有效指导了文化体制改革。 第三,围绕塑造文化市场主体,改革实践取得巨大巨大成就。,(三)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未来趋势,融合发展是未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中,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是在“分离”与“融合”中实现的,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贯穿文化体制改革的全过程,“融合发展”将是未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本章小结,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各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均不同,我国认为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兴起是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文化生产力也是一种物质生产力,具有一切生产力所共有

30、的物质特性,是对科技生产力的拓展和深化。,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有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两翼,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生产目的不同、机构性质不同、资本来源不同、运营机制不同、调控方式不同。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对文化事业的投人也是对文化产业的间接性投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能会相互转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经历了体制恢复与改革起步阶段、在探索中的前进阶段和试验与全面展开阶段,目前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正在文化体制改革大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拓展阅读,文化体制改革案例:一个文化国企的上市之路 中国出版史注定要载入这一天:2007年12月21日!就在这一天,国内第一个带着编辑

31、业务和经营业务整体上市的文化国企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出版传媒)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辽宁出版传媒成功上市,突破了我国编辑业务不能上市和股份制公司需“设立三年”后才可以上市的政策限制,在成立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就以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整体上市方式正式挂牌交易,是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创新和突破。,上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个先行者,针对当时我国多数出版集团仍然是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的现状,围绕产权转换、员工身份转换、治理结构等实质性问题大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彻底完成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再由企业向股份制企业的迈进,做好了成为上市公司的一

32、切准备。首先对所有授权经营资产进行了盘点,对房产、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方式,重新进行核准与变更,对大量历史遗留问题重新理顺。,其次实施了出版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员结构调整,全员由原来的“公务员”、“事业人”、“国有人”转变为市场人、社会人,彻底实现了转换身份,并于2004年实现了全员聘任上岗。再次,在治理结构上,将原来所属二十余家主管主办单位全部变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全资子公司,并先后对完不成集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指标以及经营不善、前景不明的6个成员单位进行了注销、整合和拆分。再次,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的内部控制系统,在生产经营、人事财务、管理审计等各个环节做到各层级目标明确,责任明晰,公

33、司运转呈现透明化的“鱼缸效应”。,2006年8月29日,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由我国出版界改革发展样板之一的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和辽宁电视台广告传播中心发起创立。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由原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转为在内地上市,2007年12月21日正式挂牌上市。(资料来源:辽宁日报,2008年4月18日),课后习题,简述文化的含义、特征及作用。 如何才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简述文化产业特征,并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看法。 联系实际,说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含义及其区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

34、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强调要“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科学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分类指导、协调发展。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就是

35、搞文化产业化”观点的认识。,拓展阅读,陆扬.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艺争鸣,2010,(9). 肖文斌.从文化的属性看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5). 王鲁娜.文化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现实的物质力量.学术论坛,2005,(9). 田丰.论文化生产力.广东社会科学,2006,(5). 冯子标,焦斌龙.文化产业运行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5;6-9. 温朝霞.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之辨与辩.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1). 任剑乔.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西南大学,2007,(4).,第二章,文化产业发展沿革,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世界以及中国文化

36、产业发展的历程;理解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分工演化轨迹;掌握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重点和难点,分工演化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引导案例,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英国是高度重视、率先提出创意产业理念和用政策激励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7年,首相布莱尔在其上任之际就首先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通过英国引以为豪的高度革命性、创造性和创意性来证明英国的实力”,将英国传统的“世界工厂”变成现代的“世界创意中心”。目前,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为12%,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速的两倍,占其GDP的8.2%,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超过15万个,吸纳的就业人数占英国就业人口总数

37、的8%以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头号强国美国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呼声,其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达到14%,占GDP的30%以上,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音乐唱片已占世界音乐唱片消费总量的60%。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日本的第二大产业,其增加值已占GDP的18.3%,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来自日本,在欧洲达八成以上。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和“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战略,文化产业已占GDP的15%以上,是世界公认的文化产品出口大国和文化创意产业强国,尤

38、其是游戏产业占世界游戏市场5.3%。,在非洲,文化产业也逐步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摩洛哥、加纳和喀麦隆等国盛产的红木、紫檀、乌木等珍贵林木所制成的木制工艺品大量出口到欧亚市场,一些古朴而又浪漫的文化艺术开始走出国门,不但展示了非洲的文化艺术,更成为非洲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信号。,本章框架,第一节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沿革 第二节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沿革 第三节 文化产业:新兴支柱产业,第一节,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沿革,本节框架,一、自然分工与文化启蒙(公元1000年之前) 二、社会分工与城市文化启蒙(1000年1500年) 三、工场手工业分工、区域分工与城市文化复兴(1500年1820年) 四、机器大工业分

39、工、国际分工与精神需求增长(1820年1870年) 五、复制技术与大众文化、商业文化兴起(1870年1950年) 六、商业文化到文化产业(1950年1980年) 七、文化产业的诞生及发展(1980年至今),一、自然分工与文化启蒙(公元1000年之前),公元1000年之前的欧洲是以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为主的社会阶段。最早出现在历史上的分工是自然分工。 三次社会大分工以劳动活动本身的划分为基础,以劳动者的固定划分为特征,已完全超出了自然分工的范围。但是当时人们普遍“实行自给经济,消费自己所需的财物,不经过交换过程”,因而分工是个别的、局部的、偶然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一、自然分工与文化启

40、蒙(公元1000年之前),庄园经济是公元500年之后欧洲的主要经济模式。 在自然分工向社会分工转变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是追求物质财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处在萌芽之中,文化活动主要体现为物质文化活动。,二、社会分工与城市文化启蒙(1000年1500年),公元1000年到公元1500年是城市经济的兴盛时期。 随着两次社会大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关系进一步发展,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西欧各国分工的深度与广度都显著提高了。 两次社会大分工还使得欧洲各个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以及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从而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形成。,二、社会分工与城市文化启蒙(1000年1500年),随着城市经济和集市贸易的发

41、展,欧洲各个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与东方国家的贸易也明显扩大,由此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地区性贸易中心。 公元1000年至1500年间,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商业的独立促进了地区分工。城市的兴起和地区性贸易中心的出现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现象。,三、工场手工业分工、区域分工与城市文化复兴(1500年1820年),公元1500年至182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分工形式是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劳动分工。 大多数学者认为,国际分工的真正形成是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开始的。 这一时期欧洲内部的分工格局也有了显著变化。,三、工场手工业分工、区域分工与城市文化复兴(1500年1820年),18世纪,欧洲国家

42、以工业制品生产为主、亚非拉国家以生产农产品和原料为主的国际分工格局初露端倪。但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 这一时期的文化主要是精英文化和城市文化。,四、机器大工业分工、国际分工与精神需求增长(1820年1870年),18世纪80年代,由英国首先开始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到机器大工业阶段。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导致了欧美工业国社会内部分工的进一步深化。 分工规模的扩大再次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标准化生产又使得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四、机器大工业分工、国际分工与精神需求增长(1820年1870年),随着产品销售市场在全

43、球范围的扩大,欧美工业国同时也从海外获得了充足的原料供应。 分工的演化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之后,精神需求开始兴起,尤其是处于社会顶层的贵族的精神需求开始大大释放。,五、复制技术与大众文化、商业文化兴起(1870年1950年),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中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组织发生了显著变化。 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显著。 随着传统工业部门的发展和新型工业部门的产生,欧美工业化国家对生产原料如橡胶、铜、石油、矾土等产生了新的需求。同时,资本输出使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世界范围的生产社会化

44、和国际化。 在垂直型国际分工格局发生深远意义的变化过程中,精神文化的发展也借助科技革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六、商业文化到文化产业(1950年1980年),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分工的巨大影响较为完整地体现在欧美工业国家的产业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上。 科技革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七、文化产业的诞生及发展(1980年至今),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高技术工业部门兴起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发展,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57%左右上升到90年代末的68

45、%左右。 与欧美各国内部的分工发展相比,这一时期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更为迅猛。,七、文化产业的诞生及发展(1980年至今),这一时期的分工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了“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化在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第三产业成为各国的支柱产业,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精神需求成为首要需求,消费出现“脱物化”倾向。 分工的演变不仅直接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兴起,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其内部的分工,并进而将文化产业纳入到整个国际分工格局中,形成了文化产业领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格局。,第二节,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沿革,本节框架,一、中国文化商品和文化经济活动的起源 二、中国文化产业起步阶段(19781992年) 三、中国文化产业酝

46、酿探索阶段(1992年2002年) 四、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一、中国文化商品和文化经济活动的起源,(一)文化商品和文化经济的出现 (二)晚清及民国时期的文化行业 (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文化事业(19491978年),(一)文化商品和文化经济的出现,文化产品生产的社会化 文化产品交易的市场化,(二)晚清及民国时期的文化行业,1、报业 2、图书出版业,(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文化事业(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文化建设也走入了一个新的建设时期。 因循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建立了国有和国办文化的文化体制。 由于在文化领域基本取消了其他

47、非公有制成分的市场主体的存在,因此,所有关于文化商品的生产、消费和流通也都纳入了计划经济的统一模式中,即国家生产什么,社会就流通什么和消费什么。,二、中国文化产业起步阶段(19781992年),(一)文化娱乐业逐渐兴起 (二)新闻事业长足发展 (三)影视业步入繁荣时期 (四)文化行业的体制改革,三、中国文化产业酝酿探索阶段(1992年2002年),(一)文化体制改革 (二) 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传统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一)文化体制改革,一是打破国家包办文化事业的单一局面,允许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文化产业; 二是培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完善运行机

48、制,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健康、活跃有序地发展; 三是深化文化单位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 四是文化管理部门加大自身改革的力度,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事业的宏观管理。,(二) 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顺利实施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新兴第三产业”门类,以远远超出其他产业门类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对地区经济发展来说,文化产业也已逐步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三)传统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20世纪90年代末,数字化信息

49、技术革命使通信、广播电视和视听消费电子产品数字化进程加速发展,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这三个原来分工明确的行业出现融合汇聚现象,带动了我国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四、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二)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专辟一章论述“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 2003年6月,包括深圳在内的9个地区和35个文化单位成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2005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出发,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选择之一。,(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文化产业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1.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