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五大名窑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宋汝窑天青釉盘宋汝窑天青釉盘 宋哥窑青釉鱼耳炉宋哥窑青釉鱼耳炉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宋定窑白釉孩儿枕宋定窑白釉孩儿枕 什么是官窑 官窑则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历代由朝造专设的瓷窑均称“官窑”,所产瓷器称为“官窑瓷”。“官窑瓷”则又分为两大类,狭义的指朝廷垄断,专窑专烧的,广义的则是由朝廷设定标准,用窑不限,即民窑也可烧造,最后由朝廷派专人按统一标准验收,合格者统一采办,也称官窑瓷。南宋官窑 官窑官窑分做两个地方,一为北宋的汴京官窑汴京官窑,一为南宋南迁后
2、高宗在杭州所另立的新窑杭州修内司官窑杭州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建炎三年,高宗仓惶南渡,朝廷祭器尽毁于金兵之手。绍兴四年,朝廷与杭州再行明堂祭祀,需用祭器7000余件,由绍兴府余姚县烧造,俗称“低岭头官窑”。低岭头官窑觚官窑和民窑的区别 南宋官窑,开始于绍兴十三年。是由皇家自己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建立的制瓷窑场。宋朝以后的官窑,则是国家机构的官府投资建立的制瓷窑场。民窑,是百姓投资建立的窑场。官窑与民窑的根本区别是窑场的所有权属性,而不是产品的形状和产品的归属对象。制作:朱宇玄、朱泽辰、徐容昊、陈智制作:朱宇玄、朱泽辰、徐容昊、陈智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 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郊坛下窑址
3、出土)高10.5厘米 口径17厘米 底径13.5厘米 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南宋官窑青瓷盏托 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 口径10.6厘米 底径9.1厘米 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灰色。为什么南宋官窑会出现在杭州?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
4、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年)、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五朝的灭亡。中原地区诸名窑被毁。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特点 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在描述官窑瓷器说:官窑瓷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 紫口铁足。明人
5、高濂在遵生安笺里进一步说明杭州官窑青瓷的特征是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之下也。在已发掘的杭州乌龟山郊坛官窑窑址中发现很多瓷片与窑具,胎质呈黑灰或灰褐色,胎质轻薄、釉层较厚、釉色有粉青、蜜腊黄等色,器型常有盘、碗、碟等,还有仿古器皿是受北宋徽宗提倡仿古复古的影响,作为宫迁陈设用品;郊坛官窑遗址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其特征与历代文献记述相符合。南宋官窑的制作过程陶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
6、拉成瓷坯;修坯:刚做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做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素烧:将成型后的泥胎进行素烧,得到素胎,素烧温度为700800;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彩绘:在坯上用色料绘画,这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上釉:画好的瓷坯上好釉后光滑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具有全然不同的效果;烧窑:精雕细刻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烧炼;成瓷:经过烧炼,窑内的瓷坯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检验:经过专家严格检测,选取没有丝毫杂质的成品,成品率仅为10;包装入库:最后一道工序由专家监督执行,筛选后的瓷器标贴相关标志与印鉴,独立包装后入库封存。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国宝档案南宋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