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什么是农村社会学 第二节农村社会学研究什么 第三节为什么研究农村社会 第四节中国视野下的农村社会学2概 要第四章3第一节什么是农村社会学第一节什么是农村社会学一、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专门探讨和研究农村社会构成与运 行的机制和规律的社会科学。通过这个定义,我们明确了农村社会学属于社会学 的分支学科。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农村社会学的研究自然与普通社会学的理论和 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这个意义上,农村社会学也就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和 运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农村社会的学科。此外,就分支学科与主干学科的关系 而言,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为了学
2、科分工而设定的。如果说普通社会学的 研究对象是社会整体,那么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社会整体的构成之一 农村社会。第四章4二、农村研究 农村社会学虽是专门研究农村的分支社会学,但农村社会学并不等同于农村 研究,农村研究是一个更广的范畴,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研究领域。有社会学、人类学的农村研究,也有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的农村研究,不同学科的研究 不仅视角不同、关注的问题不同,研究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农村研究包含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农村社会学不等同于农村研究,两者的区 别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的问题,二是研究的方法。在研究的问题方面,农村社会学所要考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并非农村的所 有问题,更不
3、是其他学科研究所剩余的问题,而是重点考察和研究农村社会方面的问题,亦即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对象。当然,农村社会方面的问题并非孤立存 在,而是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密切联系。所以,农村社会学在 研究农村社会时,也会经常参考借鉴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在 农村研究方面的理论和方法。5三、“三农”问题研究 关于农村社会学学科性质的问题,早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初期,乔启明就提出 了农村社会学就是研究农村社会问题、指导正确的农村社会活动的应用科学。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后,农村社会学研究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 农村社会学似乎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研究高度统一,没有明
4、 显的区分。由此看来,社会学重建后的农村社会学基本上是偏向研究“三农”问 题及其解决途径的应用社会科学。“三农”问题研究凸显出来,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相对于现代城市而言,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于是在现代性话语中,农村 似乎被建构成了“问题”社会,社会科学研究也就更多地关注起了“三农”问题。第四章6四、村治研究 村治研究是中国政治学在农村研究领域里形成的一个流派。一些研究政治问 题的学者,以村民自治现象为切入点,展开了对农村的研究。年,随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全国人大的通过,村民自治制度便在全 国农村全面推行。围绕着村民自治选举、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的实际运行
5、,以及村 民自治的实现形式等问题,村治研究开展了大量针对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例 如,徐勇、项继权等人在多地农村对村民自治的运行情况及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 究,这些研究基本把村民自治视为一种现实背景,并在此框架下去分析和解释农 村的经济与社会关系。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的理念后,村 治研究也将研究焦点从村民自治转向了乡村治理,也就是把村治研究转变为乡村 治理研究。无论是聚焦村民自治,还是聚焦乡村治理,村治研究关注的其实都是农村政 治和政策问题,也就是政治学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因而村治研究属于政治学视野 下的农村研究。第四章7第四章8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什么农村社会学研究什么一、
6、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框架 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变迁、农村社会功能和农村社会问题之所以被归纳 为农村社会学的四个核心范畴,一方面是理论总结所做的一种选择,另一方面也 是根据学科理论传统和逻辑脉络而做出的归纳,具有学理的基础。农村社会结构 范畴是指农村社会的构成要素和构成状况,关涉到农村社会是由什么构成的以及 何以构成等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和探讨,是认识和理解农村社会的基 础。农村社会变迁范畴是指农村社会诸多方面的发展变化及其过程,涉及当下农 村社会有哪些变迁以及如何变迁等问题,因而是把握和认识农村社会运动变化规 律的重要途径。农村社会功能范畴是指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状 态,即农村
7、社会运行的基本情况,这一范畴涉及农村社会方方面面的现实状况,是了解农村社会现实的窗口。农村社会问题范畴是指农村社会生活中存在和面临 的种种挑战、困境和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良性运行和健 康发展。对农村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关注和研究,探寻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 法,是农村社会学发挥应用价值、实现社会效益的途径,因而农村社会问题这一 范畴在农村社会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第四章9二、理论导向的研究问题 提出理论导向的研究问题的关键步骤是,在确立研究的具体理论导向之后,需要把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加以综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有理论对话或理论 创新意义的具体研究问题。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
8、提出的问题是具体的研究 问题,所谓具体的研究问题,就是通过理论的或经验的研究能够做出具体回答的 问题,而不是那种泛泛而论的议题或是琐碎的谈论话题。另一方面要确保提出的 问题是具有理论意义的问题。衡量研究问题是否具有理论意义,关键看对研究问 题所做出的结论是否对学科的某个领域的基础理论有某种贡献,或者说是否有自 己的理论解释。在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实践中,强调研究的理论导向的问题,不仅对一项具体 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衡量研究学术价值的重要指标,而且对农村社会学学科 建设和学科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一个学科的理论自觉水平和理论发 展是反映该学科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学科的理论发展则依靠一个个具
9、体研究所 做出的理论贡献。第四章10三、应用取向的研究问题 在具体的研究问题提出以后,还需要回到实践之中开展研究,并在实 践中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农村社会学的应用研究来说,实践的检验是重要 的环节。通过实践的检验,一方面可以衡量和看出具体研究问题的时效性与应用 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检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实际效度,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 具体方法和行动方案是否可靠、是否有效。仅靠主观的判断是不准确的,只有结 合具体实际和具体实践,才能看出这些方法和方案的实际效率。农村社会学的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有所不同,其中研究目的和导向的差别较 为明显。基础研究具有理论导向,即以创建学科基础理论为研究目的。而应
10、用研 究则是应用取向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目的。因此,农村社会学应用研究的 具体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服务于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实践之中。当然,就如理 论导向的基础研究会对农村社会建设和发展实践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一样,农村社 会学应用取向的研究也会对农村社会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第四章11第四章12第三节第三节 为什么研究农村社会为什么研究农村社会一、农村社会学的记忆价值 如今,人类社会正在向现代化、城镇化方向不断前进。进入世纪后,中 国的现代化、城镇化也在加速向前。目前,现代化、城镇化正以强劲的力量和越 来越快的速度吞噬和消灭着乡村社会与文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保留和记录 下来的
11、快速变迁中的农村社会及文化,将会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历史记忆和社会 记忆。农村社会的变迁与向前发展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然而,在不断向前进的过 程中,回过头来看看已经走过的路,不仅是为了留念和回忆过去的历史,更重要 的是只有在回顾的过程中,才能通过对比发现前进过程有着何种意义,未来的前进方向又在哪里。农村社会学的记忆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留下对当下农村 社会的历史记忆,二是农村社会学研究所形成的理论认识将成为知识与思想的 记忆。第四章13 农村社会学对当今农村社会所做的研究特别是经验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和问 卷调查,获得反映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状况的经验材料和数据。在快速的社会转型 过程中,
12、现在所研究的农村在经历若干年的变迁之后,可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 化,或许会变成城镇或大都市。这样,农村社会学所留下的记录,对于我们了解 和回忆农村过去的历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窗口。例如,我们今天要去了解 世纪上半叶华北农村社会的历史状况,李景汉等在定县所做的社会调查以及留下 的研究成果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所以,站在未来的角度,今日的农村 社会学研究就是关于当前农村社会的记录,也是为当今农村社会留下历史的 记忆。农村社会学研究不仅会留下一个时期农村社会状况的记忆,也会留下这一时 期的思想记忆。因为在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中,实际也包含了每个研究者对该 时期农村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关于农村
13、社会的思想。例如,费孝通在 江 村经济中,既详细地描述了世纪年代苏南一个村落农民生活的基本情 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性质和问题的理解和态度。第四章14二、农村社会学的文化价值 农村社会学的文化价值是指农村社会学研究及其知识对人类文化事业发展具 有一定的贡献。农村社会学的文化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社会学关注 和研究农村社会与文化,对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具有一定贡献。另一方面,农村社会学研究成果本身就是文化成果,丰富多彩的 农村社会学研究作品也会让农村文化和思想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农村社会是乡土文化生长的土壤和重要载体。乡土文化是一种内涵深厚、丰 富
14、的文化资源,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现代化虽让乡土文化中的一些东西 特别是工具性的东西变得过时或不适用,但这并不等于这些东西失去价值,我们 更不会否定这些东西曾经具有的价值。第四章15 农村社会学研究不仅可以引起人们对农村社会、文化现实和面临问题的关 注,引导人们用长远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而且可以 提供给研究者关于农村社会与文化的思考和理论认识,这些从科学研究和人文关 怀角度探讨农村社会与文化的思想和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成果,一种关于农 村社会的科学文化。要想让农村社会学的文化价值真正地发挥出来,需要在进行农村社会学研究 时做出相应的努力。首先,农村社会学研究在考察
15、和探讨农村社会与文化问题 时,需要注重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避免现代中心主义的立场。所谓现代中心主 义的立场,就是把现代性文化作为最理想、最好的文化,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其 他各种文化。对乡村社会的文化,农村社会学需要将其视为客观的事实和现实的 存在去加以考察、描述和解释,以增进人们对这些文化现象的理解,让更多的人 去关注,而不是简单地评判和摒弃。第四章16三、农村社会学的现实意义 农村社会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科学性质的学科,因而,学习农村社会学、开 展农村社会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首先,农村社会之于社会和社会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村社会是 社会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尽管在现代化、工业化
16、的社会中,农村社会已经发生 了巨大变迁,农村社会在当今社会中已不再占据主体地位,且出现了多种多样的 新形态,但农村发展问题依然是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是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在许许多多发展中国家,农村社会在社会系统中仍占据重要 位置。而且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冲击下,农村发展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关注和研 究农村社会与农村发展问题,其意义也显得格外重要。第四章17 其次,在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农业和农村面临着许许多多 的挑战和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挑战和问题,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挑战和问 题,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很显然,加强对这些挑战和问题的农村社会学研究有着 重要的现实意义
17、。尽管对这些问题有来自经济学、政治学的诸多研究,但农村社 会学的研究是不应缺位也不能缺位的。农村社会学对“三农”问题的考察和研 究,能够从现实经验出发,关注农民和农村的主位观念和主体经验,为破解发展 困境提供不容忽视的视角和方法。主位观念是指农民或农村社会主体的需求、观 念和意愿。从主位观念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农村社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有助于 我们更加有效地调动农村社会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有效应对和解决“三 农”发展中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帮助。农村社会发展问题是复杂的问题:既包括面临发展的问题,也包括发展带来 的问题;既有个体的问题,亦有群体的问题;问题的产生有经济的原因,又有来 自政治、社会与
18、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既有自然生态因素的作用,又有社会文 化因素的影响。第四章1819农村研究实在是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工作,只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国人 住在农村里这一事实就足够作为这句话的根据了,而且还可以说即使是那小部 分不住在农村里的人,他们的基本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大部分还是等同于农民 或是从农民的形式中发展起来的。因之至少可以肯定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应当从 农村研究入手。到目前为止,对中国农村社区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还不多,这 方面的工作自应更认真地继续做下去。当前,中国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时期,农村社会处于巨变阶段。农民将向何处 去?农业将如何发展?农村将向何方发展?围绕这些重要议题,农村社会学
19、如能 展开具体的经验研究,通过对“三农”发展的现实经验的掌握,进行广泛而深入 的探讨,由此形成指导农村建设实践的理论和行动方案,也就能真正发挥农村社 会学的应用价值。例如,费孝通在农村社会学研究中,本着“志在富民”的宗旨,开展了从农村到小城镇再到区域的有关发展模式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中国 农村发展与建设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第四章20第四章21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视野下的农村社会学中国视野下的农村社会学一、中国经验 中国农村社会学需要以中国经验为基础,从中国农村社会事实出发,来探讨 农村社会的结构、功能、变迁和问题。农村社会学的中国经验指的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状况、变迁的过程、建设 与发
20、展的经验以及其他社会文化实践经验。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必须依据实际 发生了的中国经验。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了解中国农村是认识中国社会的必要组成,因此获得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经验,不仅对农村社会学研究来说很必要,而 且对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来说非常必要。在农村社会学研究中,中国经验并非笼统的概念,亦非狭义的成功的经验。农村社会学要达到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目的,还必须合理地获得并运用中国经验 材料,而不是随意将任何一件事都当作中国经验。那么,农村社会学究竟需要掌 握什么样的中国经验呢?第四章22二、本土问题 社会学的本土化曾经是学界热议的问题,并形成了这样一些认识:“所谓中 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从本质上说,
21、就是要求中国社会学能正确地描述和解释中国 的社会现实,预测社会发展的前景,从而有助于中国社会的实际发展。”虽然 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但农村社会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似乎并未遇 到本土化问题,因为中国农村社会学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是本土 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和研究本土问题是中国农村社会学的一种传统。农村 社会学所关注的本土问题首先突出地反映在对中国农村社会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的重视上。从早期的乡村建设学派到当今的“三农”问题研究,都能看到农村社会 学研究者努力发现农村社会究竟有哪些主要社会问题,迫切地希望找到解决困扰 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由此可见,中国农村社会
22、学一直具有 本土性的研究目标。第四章23三、理论自觉 农村社会学的中国视野还包括一种境界,那就是不断提高中国农村社会学的 理论自觉水平。郑杭生认为,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是指从事社会学教学研究 的人对其所教学和研究的社会学理论有 自知之明,其含义也应该包括对自身 理论和他人理论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中外不同理论之间的关 系”。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就是在广泛获得并 运用中国经验来研究本土问题的基础之上,不断创建和发展中国的农村社会学理 论,构建起自己的解释农村社会和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理论体系。农村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就是农村社会学的理论强化
23、 意识,第二层意义是指农村社会学的理论创新意识。第一,推进农村社会学的理 论自觉,要求在农村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增强理论意识,重视理论构建和理论解释,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简言之,农村社会学要有理论。第 二,农村社会学的理论自觉还包括理论创新意识。在农村社会学的研究中,不仅 要强调有理论,而且需要重视理论创新。所谓理论创新,其实就是创建和发展自 己的理论,对已有理论或别人的理论有一定的推进,而不是直接借用别人的理论 或解释框架来代替自己的理论解释。第四章24第四章25本章要点本章要点 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专门探讨和研究农村社会构成与运 行机制及规律的社会科学。农村社
24、会学主要研究农村社会的静态结构问题和动态 运行问题。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研究、“三农”问题研究、村治研究等有交叉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农村社会学具有独立的视角、理论与方法体系。农村社会学研究有四个核心范畴: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变迁、农村社会 功能和农村社会问题。四个核心范畴的交叉又构成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次级范畴:农村社会变迁的问题、农村社会结构的问题、农村社会结构的功能和农村社会功 能的变迁。农村社会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包括记忆价值、文化价值和 促进发展的现实意义。中国农村社会学需要有中国视野。中国视野主要指在教学与研究中运用中国 经验、研究本土问题和推动理论自觉。第四章26第四章27思
25、考问题思考问题 什么是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是何种性质的学科?农村社会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何区别与联系?如何理解学习和研究农村社会学的意义与价值?何为理论自觉?中国农村社会学如何推进理论自觉?第四章28推荐阅读 乔启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费孝通 志在富民从沿海到边区的考察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陆学艺内发的村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四章29关键概念 农村社会学 农村研究“三农”问题研究 村治研究 理论导向 应用取向 中国经验 本土问题 理论自觉第四章3031费孝通(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
26、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2-4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