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九章 收入与社会分层.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441905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55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九章 收入与社会分层.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九章 收入与社会分层.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九章 收入与社会分层.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九章 收入与社会分层.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九章 收入与社会分层.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收入与社会分层 第一节基本概念与测量 第二节收入分层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收入分层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四节中国的收入分层 2概 要3第一节基本概念与测量第一节基本概念与测量 一、基本概念社会成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二 是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前者表示的是增量,后者表示的是存量。两者之间存在很 强的关联,但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一个社会财富不平等的程度要大于收入 不平等的程度。本章所讨论的主要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分析过程中也可能 部分涉及社会财富的分配。在分析收入不平等之前,需要先了解几个收入概念。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创 造的价

2、值,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根 据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类型,国民收入包括企业收入、政府收入与居民收入。如果 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低,说明资本以及其他要素的回报偏高,资本所有 者相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更占优势,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受到影响。就居民收入而言,居民收入分为总收入与可支配收入,居民总收入是由工资 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共同组成的。4二、收入不平等的测量(一)分组法 分组法按照收入高低把社会成员分成若干组,然后看各组收入占全体收入的 比重,如收入最高的的人口总收入占全体居

3、民总收入的比重。常见的分组方 式有二分法、五分法和十分法。一般而言,最高组收入占全体收入的比重越高,则收入不平等的程度越严重。例如,一个国家收入最高的的群体收入占国 民总收入的比重为,意味着该国五分之一的人占据了全国一半的收入。如 果这一数值不断上升,那么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国的贫富分化在不断加剧。56(二)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 水平轴是按照收入从低到高排序形成的累计人口百分比,垂直 轴是累计收入的百分比,即收入最低的 狓 的社会成员的总收入占全体收入的百 分比。如果收入完全平均,那么洛伦兹曲线就会是一条对角直线。但现实情况是 收入越高的人占的收入比重越大,因此洛伦兹曲线会向下弯曲,位于对角线的

4、下 方,且越接近最高收入人群,该曲线的斜率也越大。基尼系数则为图中绝对平等线与洛伦兹曲线形成的闭合区域面积与对角线下 方三角区域总面积的比率。基尼系数考虑到了每两个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表达较为直观,且很好 地满足了刻度稳定与转移支付原则,不受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影响。但是这一系数 仍有很多缺陷:基尼系数是一个相对数值,无法表示国家间绝对财富的差异,也 无法显示社会结构变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例如孟加拉国和荷兰在年的 基尼系数相等(均为),但是两国的人均却相差超过倍。因此基尼 系数相同的国家,其生活质量、绝对收入、发展机会、绝对贫困群体比例等情况 都可能大不相同。尽管如此,作为衡量社会不平等的最

5、重要指标,基尼系数仍然 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所广泛采用。78第二节第二节 收入分层的理论解释收入分层的理论解释 一、收入差异的形成(一)工作与收入差异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作,所以收入获得与其工作获得有密 切关系。第七章已经从人力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劳动力市场结构等多个角度介 绍了人们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因素显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收入。依 据人力资本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人们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越高,收入也会相 应地更高。而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看,首要劳动力市场的平均收入要高于次 要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结构还会影响人力资本回报与社会资本回 报的强度,例如

6、,大量研究显示,首要劳动力市场中的人力资本回报要高于次要 劳动力市场,也就是说,相比于次要劳动力市场,首要劳动力市场更加重视高 学历员工,因此高学历员工与低学历员工的收入差距要大于前者。9(二)阶级与收入差异 还有一部分社会学者认为人们的收入取决于阶级位置,如果说工作之间的收 入差异是劳动与技术分工导致的,那么阶级之间的收入差异更多来源于社会关系 的不平等。阶级分析的视角由马克思开创,并在提出后不断得到发展。正如第一 章与第二章中关于阶级分析理论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从社会关系的角 度研究不平等问题,并根据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将人群分 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相互对立的

7、阶级,而收入不平等只是社会关系不平等 的一个结果。那么,收入不平等是如何通过生产资料的占有和阶级分化实现的?10 马克思用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这一过程。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的资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可变资本用于购 买工人劳动力的资本;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原料和机器设备的资本。工人的劳 动时间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前者指劳动者为 维持自己以及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后者则为超出上述范围的劳动时间。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仅够支付必要劳动时间的报酬,从而实现劳动力价值的 再生产,剩余劳动时间中工人相当于无偿为资本家打工,资本家借此剥削工人的 剩余价值并实现价值增值。为了更进

8、一步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赚取更多利润,资本家或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或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来缩短必 要劳动时间。前者称为“绝对剩余价值”,后者称为“相对剩余价值”。工人的工 资一直被控制在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水平,而资本家的财富却在不断增长,收入不平等因此不断扩大。11二、收入不平等的宏观影响因素(一)市场与经济因素当代经济学家对收入不平等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市场与经济发展方面。收入不 平等虽然自古有之,但是现代社会的不平等表现出许多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特点,这与现代市场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经济增长、全球化、技术变革以及资本市场扩张被认为是几个影响不平等的主要因素。12

9、 经济增长 对一个社会来说,经济增长问题涉及如何将蛋糕做大,而收入分配则涉及如 何分割蛋糕。换言之,两者之间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竞争必 然会造成不平等,而不平等则会形成激励机制,从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一 观点将公平与效率视为相互对立的两方面,两者只能选其一,即收入不平等是经 济发展的必然后果,且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减小收入不平等会以降低激励、减少经济产出、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有一种经济学理论被称为“涓滴经济学”,它认为,就像水逐渐向下涓滴一样,给予上层群体更多 的利益有助于做大蛋糕,增加全社会的效益,结果是每个人都能分到更多,这就是 所谓的“涓滴效应”。因此,社会应该对

10、收入不平等持容忍或支持的态度。然而支持不平等的观点受到多方面的质疑。首先,收入不平等的发展会加剧 社会矛盾,持续的贫困会使社会底层丧失提高效率的动力,因此效率与公平并非 截然对立,公平的缺失同样会影响效率的提升。其次,经济增长是否一定会惠及 底层民众仍然是一个疑问。一方面,底层民众的绝对收入也许没有下降,但相对 收入的下降同样会使收入差距拉大,相对剥夺感加强;另一方面,财富的涓滴并 非自然而然的结果,在一个扭曲的市场环境中,市场所提供的激励可能不是引向 创造新财富,而是攫取他人的财富。13 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二战以后显著加快,商品、服务、资本等在全球市场流 通,世界经济日益连接成为一个

11、整体。全球化不只是加强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 的交流,同样会带来不平等格局的变化。本教材第十五章将专门分析全球化过程 中的社会不平等问题,这里仅想指出全球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由于全球化是基于原来就存在的国际上的不平等结构发展起来的,因 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这加剧了国与 国之间的不平等,也加深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化。其次,对发达国家来说,全 球化使得其国内劳动力面临与全球劳动力的竞争,使得这些国家的非技术工人的 就业机会和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加大了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收入差距。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意外击败希拉里,部分原因就在于特朗普贸易保 护主义

12、的立场赢得了美国传统制造业衰落地区所谓“铁锈地带”选民的支持。14 技术变革全球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与技术变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技的发展推动 了产业的变革和升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各行业对于技术工人的需 求大大增加,而一些程序化的工作则逐渐为机器取代。一般而言,一些行业的消失 往往伴随着其他新兴行业的涌现,因此衰落行业的从业者可以流动到其他行业获得 新的工作,而整个经济则会继续平稳发展。但是技术进步产生的新行业往往具有较 高的门槛,需要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劳动技能或是位于完全不同的地点,这些都使得 那些不具备相应技能或没有机会接受培训掌握相应技能的群体在失业之后很难找到 新的工作,

13、从而陷入收入的最底层,甚至丧失了收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随技术发 展而消失的职业,如打字员、电话接线员、板车工人等。有些职业虽然并未消失,但规模可能会不断缩减,例如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随着全自动机器人的使用,这 些工人可能面临失业,并且因为没有其他技能而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15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扩张以及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同样可能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政府对高度流动的金融资 本缺乏监管。一些学者认为,工人和小企业是这场危机的主要受害者,而危机的 始作俑者金融机构反而可以通过购买企业贱卖的资产而从中渔利。托马斯皮 凯蒂在 世纪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的收益率高于国

14、内生产总值()的 增长率,且资本 收入比率在不断上升,使得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本持有者的比重上升,而劳动者的收入比重却在下降。尽管整体上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率 保持了较高水平,使得经济增长率与资本收益率的差距缩小,但是世纪年 代以后,随着金融全球化以及国家间资本竞争的加强,两者的差距将进一步拉 大,从而加剧了财富集中的程度。16(二)政治与社会制度因素 寻租寻租 指的是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构成对 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权力所有者可以利用权力设立能 够获得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租金,这一行为称为设租或创租。设租是获得寻租收 益的必要条件,例如政府对矿山开采的准入进行限制之

15、后,才产生了官员向试图 进入这一领域的采矿企业收取租金的空间。寻租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合法的如在美国企业花钱游说政府进行 补贴,或通过法律手段对竞争对手施加管制,以增加自身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可 以是非法的如向政府官员行贿进行利益交换。由于寻租本身并不产生财富,没有增加社会的总产出,因此寻租无疑会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且寻租改变了国 民收入的分配状况,自身财富的提高以其他人财富的减少为代价,这就加剧了全 社会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权力寻租往往表现为腐败行为。官员可以通过征求和收取“贿赂”或“租 金”,运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向行贿者输送利益。如政府官员将矿山或工厂等国有 资产以低价贱卖给私人,购买者凭空

16、获得巨额财富,再将部分财富输送给官员,这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另一种寻租的方式则相 反,商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将产品卖给政府,同样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如通过买通官员,以高价投标收获政府项目的订单并赚取大额收益。1718寻租(外文名:rent seeking,1 又称为竞租)是指在没有从事生产的情况下,为垄断社会资源或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经济租)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J.布坎南和A.克鲁格(Anne.Krueger)的

17、论述,这种超额收入被称为“租金”(rent),谋求这种特权以获得租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活动”,俗称“寻租”。租金的根源来自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提高而供给却因种种因素难于增加而产生的差价。柯兰得尔中给寻租下的定义是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而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收入再分配政策 收入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社会机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 次调节的过程。这些社会机制包括税收、慈善、福利、公共服务以及货币政策 等,而实施再分配行为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因此,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了国民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其中与收入不

18、平等状况紧密相关的是税 收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政府实施再分配的财政基础。税收对收 入再分配的调节可以通过直接税加累进税率的方式实现。直接税是纳税人直接负 担的税收,比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等。一般认为,发达 国家的直接税在收入分配调节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而在累进所得税制中,税率 随着数额的增加而增加。例如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起征点为 元(年),税率从到不等,因此高收入者要比低收入者负担 更高的税率,从而起到调节收入不平等的作用。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涵盖诸多方面,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对低收入者的保 障制度以及其他为低收入者提供的公共

19、服务等。社会福利制度作为社会安全网,对 社会成员起到兜底的作用,使其不至于因疾病、失业等原因失去基本生活保障。1920第三节第三节 收入分层的变化及其影响收入分层的变化及其影响 一、收入不平等的历史变化 由于历史背景以及发展阶段的差异,收入不平等的变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 很大的差别。虽然人类历史上不平等问题始终存在,但收入不平等问题真正为人 所关注是在工业化之后。有关工业化、城镇化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最为著名的 理论预测是库兹涅茨于年提出的库兹涅茨曲线。学者的观察与库兹涅茨曲线的预测大体一致。世纪工业革命之后,西方 社会收入以及财产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在第 二次世

20、界大战结束时达到高潮。但是二战之后西方迎来了相当长时间的经济稳定 增长,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 国民收入再分配力度,增加政府税收向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使得收入不平等 的状况趋于稳定,甚至有所下降。然而,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国 家,收入不平等的状况则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逐步恶化,贫富差距加大。这段时期 从国家内部看,发达国家不平等程度下降,发展中国家不平等程度上升;从国家 之间来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差距拉大。21 二、收入分层与不平等的社会效应(一)收入不平等与生活福利 许多研究都发现,一个社会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当地居民的生

21、活福利水平越低,居民预期寿命更低,幸福感也更低。这是因为,首先,收入不平等的 扩大意味着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在扩大,那么在社会比较过程 中,普通居民的相对剥夺感会上升,由此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与负面情绪上升。其次,贫富差距的扩大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破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 系,导致人们不再相互信任和互利互惠,从而影响社会整合,降低社会信任度和 社会凝聚力,进而影响社会成员的健康水平与幸福感。最后,从政府角度来看,一般而言,能够容忍较高程度不平等的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投入与供给通常不 足,这将导致当地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医疗健康等公共服务较为落后,因而 民众的幸福健康状况处于持续

22、低下的水平。22(二)收入不平等与社会稳定 收入不平等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加剧社会不稳定。一方面,收入不平等对经济 发展的潜在威胁蕴含了不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不平等的加剧可能会剥夺民众 的社会公平感与社会信任,进而导致底层民众的反抗行为,引发强烈的社会 冲突。资本主义国家几次大的经济危机与收入不平等都有着一定的关联。年 的经济大萧条与年的金融危机都伴随着不平等的加剧。前者收入差距的拉 大导致了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后者的导火索则是低收入群体大量的不良信贷。贫 富分化限制了社会消费,因为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要低于低收入群 体。日益增长的不平等引起的消费不足,可能会使经济面临周期性衰退的风险。“

23、不患寡而患不均”,当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时,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距离 会被拉大,社会认同感下降。同时,收入不平等带来的机会不均,会使民众的社 会公平感下降,社会信任也会遭受打击。合作与信任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具有 重要意义,而信任危机不仅会增加全社会的交易成本,降低经济运行效率,也会 动摇社会成员对于公权力的信心。“塔西佗陷阱”描述的正是这样一种情况:当 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其说的是实话还是谎言,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 被民众视为在撒谎作恶。23 收入差距的拉大也会带来社会态度的分化,即不同阶层的社会态度出现割裂甚至完全相反的情况,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则是社会态度的极化与社会价值观的 碎片化。

24、一些学者对美国社会的观察也表达出类似的担忧,他们指出世纪七 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正在逐步走向分裂,大众的社会态度陷入空 前的碎片化,甚至是两极化的状态,尤其是在政治议题领域。这与美国近几十年 来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恶化密切相关。收入差距拉大对社会态度的不利影响最终会指向民众不满情绪的积累,并转 化为实际的反抗行动。严重收入分化会诱发大量反社会行为,滋生各种暴力犯 罪。同时,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阶层的固化,会使社会权威的公信力下降,政治运 动频发。亨廷顿对个国家的考察指出,收入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与政治 冲突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经济上的不平等诱发了社会动员,而社会动员又进 一步削弱了不平

25、等的合法性,最终产生政治动乱。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国 家在贫富分化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 阱”,难以抽离。年,美国在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社会财富向金融行业集聚 的情况下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占领华尔街运动。242526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的收入分层中国的收入分层一、整体收入不平等的变化27 二、制度分割与收入不平等(一)户籍与收入不平等 户籍制度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改革时期的留存。改革开放之前,城乡之间处 于相对分隔的状态,并通过户籍制度固定下来。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以后,城乡人口流动迅速增加,大量农村户籍人口进入城市务工,形成了数 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

26、。这批人职业上从事非农工作,但在制度上仍然是农民身份。城乡工人在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禀 赋上的差别,二是制度身份不同造成的户籍歧视。大量研究表明,户籍制度以及 由此形成的就业壁垒和行业分隔阻碍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竞争市场的形成,进而 加剧了城乡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在同等人力资本条件下,进入不同类型单位的 机会差异影响到城市工人与农民工的收入差异,同时,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福利 性收入也进一步加剧了两者间的收入不平等。28(二)所有制与收入不平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逐渐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计划经济时期,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

27、业比重极低,此 时的收入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国有制企业与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相对于集体企 业,国有企业拥有更多的投资优势,职工工资也相对较高。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 世纪年代中期。随着市场化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兴起,非国有企业的工资水平逐渐高于国 有企业和公共部门。同时,国有企业和公共部门的教育回报率也要低于非国有企 业。但国有企业和公共部门有着比其他组织更高的补贴和津贴,此外还有住房、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福利未计算在内。国企改革过程中,“抓大放小”的改革 策略使得国有企业数量减少,但是大型国有企业在一些特殊部门取得垄断地位并 成为收入不平等的重要维度。29(三)行业与收入不平等 研究显示,从世纪年代后

28、期开始,中国城市行业收入差异一直持续增 长,并出现了潜在的两极分化趋势。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收入行业平均收入的 倍数由改革初期的倍左右扩大到年的倍。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形成 除了行业本身竞争性的差异之外,行政支持的行业垄断也是重要原因。相较而 言,垄断行业的职工比非垄断行业的职工工资更高、福利更好,这种优势随着收 入的上升而愈发明显。行业垄断带来的收入差异同样会随改革的进程发生变化。改革初期的世 纪年代,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采矿、建筑、交通、通信等行业。这些行业在计 划经济时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进入世纪之后,行业收入 排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房地产、电力、电信等行业的收入开始高于其

29、他 行业,而各行业在福利待遇方面的差异可能更大。除了上文提到的收入不平等的维度之外,中国社会还广泛存在性别、地区等 层面的收入不平等。相关的状况将在相应的章节中集中分析。在收入差距不断扩 大并长期保持高位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也在加大扶贫力度、规范劳动力市场、统 筹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巨大的努力,并开始取得积极成效。30复习思考题 什么是收入不平等?收入不平等与地位不平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基尼系数测量收入不平等有何缺陷?如何弥补这些缺陷?阶级理论在分析当前的收入不平等时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个体性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形塑怎样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是否一定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 的影响?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哪些不同?除了书中所述的原因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国当前的收入不平等?31推荐阅读文献 森论经济不平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章 斯蒂格利茨不平等的代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阿特金森不平等,我们能做什么北京:中信出版社,皮凯蒂世纪资本论北京:中信出版社,威尔金森不平等的痛苦:收入差距如何导致社会问题 北京:新华出版 社,王丰分割与分层:改革时期中国城市的不平等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社,:,: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九章 收入与社会分层.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