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12-8将相和2022-12-8战国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背背景景介介绍绍2022-12-8无价无价之宝之宝绝口绝口不提不提攻无攻无不克不克战无战无不胜不胜同心同心协力协力渑渑 池池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因回避而不说。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地名,在今河南渑池县
2、境内。词词语语导导学学2022-12-8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词词语语导导学学2022-12-8璧璧 诺诺怯怯 瑟瑟缶缶 拒拒卿卿(和氏璧)(和氏璧)(nunu)(胆怯)(胆怯)(jj)(ss)(鼓瑟)(鼓瑟)(击缶)(击缶)(上卿)(上卿)(bb)(fufu)(qngqng)(许诺)(许诺)(拒绝)(拒绝)
3、字字词词乐乐园园(qiqi)2022-12-8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左右也会上来阻拦;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和小家子气;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2-12-8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
4、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2-12-8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
5、2-12-8 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假如秦王一生气,真杀了他,也保证了和氏璧完好归赵。在这种场合,秦王不敢杀他,只好把他送回赵国。蔺相如在赵国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2-12-8
6、 这是廉颇在蔺相如位居其上后的认识,这一认识是将相不和的原因,他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廉颇英勇善战,战功赫赫,这是实情。在“渑池之会”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他一半功劳,因为“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但是,对于蔺相如的认识,却失之偏颇。蔺相如虽没有持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何况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都是以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可以说,蔺相如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
7、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2-12-8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现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
8、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2-12-8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2-12-8 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_时候,主要讲了_,_,_三个故事。课课文文详详解解战国战国完璧
9、归赵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负荆请罪2022-12-8“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_ 结果是_。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_的人。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到赵国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到赵国勇敢机智、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不畏强暴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2-12-8 “渑池之会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是_,后果是_。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赵国便宜秦王吃亏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2-12-8 从“渑池之会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勇敢、随机应变勇敢、随机应变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2-12-8 “负荆请罪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10、的前因是 _,_,结果是_。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负荆请罪负荆请罪很不服气很不服气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2-12-8 从“负荆请罪负荆请罪”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_的人。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识大体,胸怀宽广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2-12-8从这几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廉颇呢?蔺相如蔺相如: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卿。廉颇廉颇: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
11、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课课文文详详解解2022-12-8将相和将相和完璧归赵完璧归赵起因:秦王企图骗璧起因:秦王企图骗璧经过:蔺相如智胜秦王经过:蔺相如智胜秦王蔺相如蔺相如机智勇敢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畏强暴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渑池之会渑池之会起因:秦王要求赵王鼓瑟起因:秦王要求赵王鼓瑟经过:蔺相如挺身而出,逼秦王击缶经过:蔺相如挺身而出,逼秦王击缶结果:蔺相如又立功,被封为上卿结果:蔺相如又立功,被封为上卿负荆请罪负荆请罪起因:廉颇不服蔺相
12、如起因:廉颇不服蔺相如经过:蔺相如顾全大局,回避廉颇经过:蔺相如顾全大局,回避廉颇结果:廉颇与蔺相如结果: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将相和 蔺相如蔺相如智勇双全智勇双全蔺相如蔺相如以国为重以国为重廉颇廉颇知错就改知错就改图图解解结结构构2022-12-8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概概括括主主题题2022-12-8
13、这篇课文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写蔺相如,没有写他一生的事迹,只选择他一生中的三个片断来写,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负荆请罪”,写他对内的顾全大局,团结为重。三个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蔺相如的思想品质,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写廉颇,主要从“负荆请罪”这个典型事件中反映他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同时也在前两个事件中给读者以暗示。一、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一、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写写法法点点拨拨2022-12-8 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蔺相如这个人物是在秦国威胁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
14、、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又在秦廷上与秦王面对面紧张而尖锐的斗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是那样的谦让,似乎是在逃避,却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对待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从中我们能清楚、全面地认识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二、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二、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写写法法点点拨拨2022-12-8 这篇课文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如蔺相如建议赵王答应秦王以璧易城的对话,分析利害,提出对策,不由人不信服。蔺相如在秦廷向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有
15、时怒不可遏,以死抗争。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廉颇的对话在课文中只有三处,他在渑池会前与赵王分别的一段话,表现出他很有政治头脑。在“负荆请罪”事件中,他先前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正是由于廉颇的这一性格缺点,到后来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就更突出了他的坦率真诚的性格。三、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三、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写写法法点点拨拨2022-12-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拓拓展展
16、提提升升诗意:花虽然败落化作春泥了,但它还要为后来的花提供养料。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意:春蚕吐丝直到死为止,蜡烛一直烧到成灰才停止流蜡烛油。现在用来歌颂老师等辛勤工作的人的不辞劳苦与默默奉献的精神 关于奉献的诗句关于奉献的诗句2022-12-8心心灵灵感感悟悟 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变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2022-12-8一一.看拼音,写汉字。看拼音,写汉字。y qi yn y qi yn shsh 抵(抵()胆(胆()()诺)诺 和(和()璧)璧 qn lin r qn lin r jngjng
17、()国)国 ()颇)颇 侮(侮()负(负()请罪)请罪御御怯怯允允氏氏秦秦廉廉辱辱荆荆随随堂堂练练习习2022-12-8二、课内阅读。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拒绝()。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1给文中画线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随随堂堂练练习习回绝拒绝2022-12-82按要求改
18、写句子。(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改成直接叙述:(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成转述句:)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蔺相如说,秦王离他只有五步远。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随随堂堂练练习习2022-12-8下课了,同学们下课了,同学们2022-12-8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胆怯、和氏璧、无价之宝、
19、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时代背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抓住人物的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2.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难点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2.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朋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案说明教案说明教案,请自行放大使用教案,请自行放大使用2022-12-8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引发兴趣1.齐读课文题目,让学生交
20、流查阅的有关将相和这个故事的资料。2.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把课本打开,请同学们快速读一遍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检查预习,学会生字、新词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诺”读nu,不要误读成ru。“怯”读qi,不要误读成qu。“召”读zho,不要误读成zho。2.指导学生认清字形。(1)“璧”与“壁”形近,“壁”是熟字,可以组词“墙壁”,与“土”有关,所以是“土”字底;而“璧”是一种宝玉,是无价之宝,所以下面是“玉”。(2)“允”与“充”相近,“侮”与“悔”相近,老师指导学生加以区分,从而使学生记住字形。3.学生互相解词。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
21、中间有孔。本课指和氏璧。和氏璧:指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现在常用来表示物归原主。理屈:理亏。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能耐:技能;本领。负荆请罪:现在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三小声地读课文,把“将”“相”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来,同时思考课文共写了哪几个小故事学生甲:“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课文一共讲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第110自然段);渑池之会(第1115自然段);负荆请罪(第1618自然段)。老师小结: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
22、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发生、发展和结果。2022-12-8四简单介绍历史背景(出示地图和图片并配乐播放)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的。“完璧归赵”中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武王也让辨别玉的
23、专家来鉴定,结果也说是块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最后,他的眼泪哭干了,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像你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于是,文王派人对这块璞玉进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了一块罕见的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
24、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2022-12-8五深入阅读,研讨材料1.学习第2、3自然段。(1)听第2、3自然段的录音,说一说赵王遇上了什么麻烦事。(秦王知道赵王得了个无价之宝和氏璧,就写信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2)“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赵王为什么如此着急?(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3)到底要不要把和氏璧送去呢?送了会怎样?不送又会怎样呢?用自己的话说说赵王为什么而着急。(赵王深深地知道秦国并无诚意以城换璧,如果如信上所说把和
25、氏璧送去给秦王,秦王当然不会如约地交付城池,赵王就只能白白吃亏,让秦王轻易地占到便宜;如果不按照秦王的话做,又怕秦王会以此为借口,发兵进攻,到时候遭殃的就是赵国。)2.学习第47自然段。(1)正当群臣无策,赵王左右为难之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勇敢机智的蔺相如。听第47自然段的录音。(2)我们来看看机智勇敢的蔺相如是怎样给赵王出主意的。(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3)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一般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呢?(人物的语言、动作。)在这段话里,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中能体现出他的勇敢机智吗?抓住重点词品一品,说说原因。(4)学生汇报,老师点拨。“蔺相如想了一会儿”,他在想什么呢?是在想到底
26、要不要去吗?(蔺相如想的并不是去不去,而是在想如何既能保住和氏璧,又不给秦王发兵进攻制造机会。)他“愿意”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表现了他的勇敢。蔺相如把两种情况都考虑到了,说明他深谋远虑,考虑周全。句式训练:用“如果就;如果一定”说一句话。(5)朗读指导:蔺相如把问题考虑得非常透彻,连对策都想好了,真可谓是胸有成竹。怎样才能把这几句读好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学习第8、9自然段。(1)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板书:进宫献宝。)秦王喜欢这件宝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喜欢。从“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
27、”可以看出来。)(2)看来,这和氏璧的确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连见多识广的秦王也爱不释手。可他却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是因为他太专注于欣赏宝物了吗?这种情况蔺相如料到了吗?(3)其实,蔺相如看到秦王“果然”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就知道秦王并无诚意,但蔺相如要想全身而退,必有一番恶斗。那么,蔺相如到底是怎么和秦王斗智斗勇的呢?(4)总结学法,自学第8、9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刚才学第6自然段的方法,先听课文录音,再找人物的语言、动作,然后抓关键词句,最后悟思想品质,自学课文第8、9自然段,和同学讨论讨论,谈谈你们的发现。听第8、9自然段的录音。组内自学第8、9自然段。2022-12-84.学生反馈,老
28、师点拨。(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这块和氏璧是稀世珍宝,真的有“小毛病”吗?蔺相如这么说是为了什么?(板书:设计取回。)朗读训练:蔺相如设计从秦王手中取回和氏璧,该怎么说秦王才会相信呢?(指名读,齐读。)秦王听蔺相如这么一说,果然中计,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一连串的动词“捧、退、靠、站”,充分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敏捷。(2)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撞碎在这柱子上!”理解“理直气壮”。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秦王理屈,而蔺相如已经看清了秦王贪
29、婪的真面目,所以能理直气壮地揭穿骗局。)当蔺相如对秦王说这番话的时候,除了“理直气壮”之外,还包含了怎样的情绪呢?(怒气冲冲、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朗读训练:“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指名读,分组赛读,齐读。)“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这时,蔺相如是不是真的要撞?为什么?(蔺相如捧璧撞柱是假,逼秦王就范是真。因为秦王对和氏璧爱不释手,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和氏璧被撞碎,这也是蔺相如的机智之处。)果然,秦王中计。(引读: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30、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句式训练:这是一个间接转述句,我们一起来把它改成直接引用的话。(学生齐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我才肯交出来。”)蔺相如要秦王举行“隆重的典礼”,目的是什么?(第一,造声势,让其他五国都知道秦王欲向赵国交城换璧。第二,拖时间,好派人把和氏璧及时安全地送回赵国。)(4)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此处,可以看出蔺相如料事如神,做事果敢。(板书:完璧归赵。)(5)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天下的人都知道秦
31、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理解“大大方方”。蔺相如私下派人送和氏璧回赵国,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而他为什么还能“大大方方地说”?说说你的理解。(此时,情况危急,秦王随时可以给蔺相如扣上欺君的罪名,可蔺相如仍能保持翩翩的君子风度,大大方方,他的胆识实在是让人佩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蔺相如对秦王说:“假如你有诚意的话就先交城,我们赵国也会马上把和氏璧送过来,不然,就算你杀了我,你不但得不到和氏璧,反而会被天下人耻笑,原来秦国是这么不讲信用。”)朗读训练。(指名读,分组读,齐读。)蔺相如和秦王据理力争,(板书:据理力争。)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赵国。2022-12-85.先找
32、出描写秦王的三句话,再朗读。(1)朗读训练:蔺相如的言谈举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他的随机应变和敢作敢为。而他的勇敢机智也让贪婪理亏的秦王处处表现得很被动,总是被蔺相如牵着鼻子走。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秦王无可奈何的句子,再读一读,相信你能读得很好。(自由读,指名说,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2)作者通过描写秦王处处受制于蔺相如,来表现蔺相如勇敢机智的写作方法叫做什么?(引导学生齐说:侧面描写。)6.学习第10自然段。这场斗争
33、的结果如何呢?(学生齐说: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六参照板书,详细复述1.学了这个故事,我们都为蔺相如的勇敢机智而折服,相信同学们也都希望能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有条有理地讲给别人听,那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来试一试。2.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经过,大致上可以分为这么几步(指板书):进宫献宝设计取回完璧归赵据理力争。同学们可以根据板书,再加上故事的前因后果,自己先试着说一说,练熟之后,讲给同桌听一听。3.指名说。七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勇敢机智地和秦王作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