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内江市第一中学 邓梅,课前说课,人民版必修专题五第一课,-相通的海洋,融合的世界,说 课 环 节,新航路的开辟,在史学界普遍被认为是世界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水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A、从人类文明发展角度来看,新航路开辟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具有典型性; B、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对全面认识世界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在整个经济史部分占有重要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课程标准,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定位,知识与能力目标: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
2、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航海家身上学习 勇于探索、 敢为人先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教学难点: 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教学目标,A、学生知识水平上,对新航路的开辟已有了解; B、学生学习能力上,他们初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C、学生认知特点上,如何用新史观看待问题、如何加强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如何由历史现象特殊到普遍的认知还有欠缺。,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课后比较-联系-建
3、构,课堂分析-概括 探究-提高,课前预习-基本认识,学生终 身发展,梳理知识 整合教材,新课程观,建构主义,以学生 为中心,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海是向往与追求,海是探险与吞噬,海是开拓与发现,海是链接与冲突,设计意图:由学生自身的感受出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形成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探究的兴趣。,情境一:海是向往与追求动因,设计意图:创设哥伦布的梦想情境,设计问题,引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展示文字材料分析原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哥伦布刻苦学习天文、地理的目标是什么?,情境二:海是探险与吞噬精神,设计意图:以航海家们的经历,引发学生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4、寄情感教育于课堂之中。,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者54人 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者18人 麦哲伦自己也命丧中途,情境三:海是开拓与发现过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读图能力,情境四:海是链接与冲突影响,采用图片及漫画设置问题情境1: 我们如何认识哥伦布到达美洲?,设计意图: A.利用图片,培养学生从图片及漫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B.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历史思维。,运用大国崛起新航路开辟后的片段及图片材料,小组探究问题情境2:,新航路开辟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影响。,设计意图: A.利用视频和图文解说历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B.开展小组合作,引发学
5、生思维碰撞,突破重点。 C.利用图文材料,师生合作,突破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关系的难点。,情境四:海是链接与冲突影响,问题情境3:,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字数在120字左右。,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历史现象的联系 与对比,提高学生横向类比历史现象的能力。,情境四:海是链接与冲突影响,用生命托举歼-15,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 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 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
6、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小试牛刀,A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正式形成 C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D经济全球化和
7、区域集团化的形成,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海是向往与追求,海是探险与吞噬,海是开拓与发现,海是链接与冲突,动因,精神,过程,影响,逐步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探究,梁启超的困惑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说,哥伦布以后,有无数量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迦马)以后,有无数量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梁启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 他的时代能否解决他的困惑? 现在又如何解决他的困惑?,设计意图:类比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探究历史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如何把握学生活动与课堂效率的关系 如何做到基础落实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