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学习内容,1、溶血性贫血的概念及分类。 2、病因及发病机制。 3、掌握其临床表现。 4、熟悉其主要实验室检查 5、掌握诊断要点与治疗。,概 念,溶血:红细胞非自然衰老而提前遭受破坏的过程。,68倍,120天,溶血性贫血:溶血程度超过造血代偿能力,出现贫血。,溶血性疾病:发生溶血而骨髓能够代偿,未出现贫血。,RBC寿命缩短 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RBC寿命缩短 未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概 念,贫血,溶血疾患,分 类,1. 红细胞被破坏的原因:遗传性 获得性 病因及发病机制:红细胞内结构异常或缺陷 红细胞外环境异常 3. 溶血发生的场所:血管外溶血 血
2、管内溶血,发 病 机 制,一、红细胞受到破坏寿命缩短 (一)红细胞膜异常 1.红细胞膜支架异常:易于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破坏 2.红细胞对阳离子通透性改变: 细胞内K+漏出及Na+内流增加 3.红细胞膜吸附有抗体或补体: 易于在单核/吞噬系统内破坏 4.红细胞膜化学成分改变 胆固醇增加而磷脂酰胆碱减少,1.红细胞膜缺陷多为遗传病,红细胞内在 因素损伤,发 病 机 制,(二)红细胞酶和能量代谢异常 丙酮酸激酶和G-6P-D缺乏 红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使膜完整性受损 (三)血红蛋白异常 分子间发生聚集或形成结晶 氧化作用破坏血红蛋白,海因小体形成,磷酸己糖旁路+GSH代谢,糖酵解途径,3.珠蛋白异常
3、,1)珠蛋白合成异常地中海贫血 2)异常血红蛋白病 镰状细胞贫血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M病 氧亲和力异常血红 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外在因素,(四)物理和机械因素 瓣膜对红细胞的机械性损伤 微血管内纤维蛋白条索的形成 (五)化学毒物或生物毒素 苯、铅、蛇毒等直接破环 (六)其他:药物,感染,脾亢等,发病机制-外在因素,(七)免疫性:,免疫性溶血:免疫性溶血是指由于免疫反应而使红细胞破坏加速,寿命缩短的过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产生了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加速造成的溶血性贫血,在后天性溶血性贫血中多见。,病毒感染激活多克隆B细胞或化学物
4、与红细胞膜结合,改变其抗原性,导致自身抗体,淋巴组织感染或肿瘤、胸腺疾病以及免疫缺陷,免疫因素导致RBC破坏,二。血红蛋白的降解 (一).血管内破坏 RBC在血循环破坏,见于: 血型不合输血 PNH 输注低渗溶液,发 病 机 制,(二)血管外溶血: 发生于脾、肝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见于 自身免疫溶贫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原位溶血:属于血管外溶血,骨髓内的幼红细胞, 在释入血循环之前已在骨髓内破坏,可伴有溶血 性黄疸。,发 病 机 制,脾脏在溶贫时的作用,(一)破坏作用: 是破坏正常衰老和缺陷RBC的主要场所。 脾结构: 白髓 脾脏 脾窦:由内皮细胞组成, 内皮细胞之间有小孔, 红髓 直径为
5、0.53m 脾索: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Spleen: Effects on RBCs,(二)髓外造血作用:,溶贫时,脾参与造血,故有脾肿大,循环血液 红细胞,正常红细胞代谢,血管外溶血的过程 RBCHb血红素 肝脏非结合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 结合胆红素 肠道细菌 (4mg以下)尿胆原 肾 粪便粪胆原,血管内溶血的过程,血红蛋白,游离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血红素,血结素 结合珠蛋白,高胆红素血症,血红蛋白尿 含铁血黄素尿 (5)尿胆原排出,肾,肝脏,胆汁,肠,血液,重吸收,粪胆原,间接胆红素,尿胆原,白蛋白,发 病 机 制,三、造血功能代偿性增强 溶血时循环红细胞减少 骨髓红系造
6、血代偿性增生, 粒红比例倒置 网织红细胞增高,临 床 表 现,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骤,可有严重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出现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和黄疸。 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竭。,1. 急性溶血: 寒战 、高热 腰背及四肢酸痛 贫血、黄疸 浓茶样、酱油样尿 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肾衰,临 床 表 现,临 床 表 现,二、慢性溶血: 起病缓慢,有贫血、黄疸、肝脾大三大特征。 溶血伴有的黄疸称溶血性黄疸。,慢性:贫血、黄疸、脾肿大,临 床 表 现 急性溶血 慢性溶血 溶血类型 血管内 血管外 起病 急 缓慢 全身症状 重、周身疼痛发热、呕吐 轻微 贫血 有 有
7、 黄疸 有 有/不明显 肝脾肿大 不明显 明显 尿色 酱油样尿 不明显 并发症 严重者心衰、休克 胆结石 急肾衰、脑水肿 肝功能损害,实 验 室 检 查,提示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提示红细胞有缺陷、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一、提示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1、血管外溶血 高胆红素血症:游离胆红素增高为主 粪胆原排出增多:可增至4001000mg 尿胆原排出增多,二)、血管内溶血 游离血红蛋白增加:正常仅约1040mg/L 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正常为0.51.5g/L 血红蛋白尿:游离血红蛋白1300mg/L时出现 含铁血黄素尿:主要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二、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
8、的实验室检查 网织红细胞增多:达0.050.2 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红细胞:约1%,还可见豪-胶(Howell-Jolly)小体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三、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形态改变:如球形、镰形、椭圆等 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反应 海因(Heiz)小体:体外活体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见红细胞内的12m大小颗粒折光小体 红细胞渗透性脆性增加 红细胞寿命缩短:溶血最可靠的指标,海因(Heinz)小体 体外活体染色后,光镜下发现的12m颗粒状折光小体。 见于不稳定血红蛋白病、G6PD缺陷症和芳香族苯胺或硝基类化合物中毒所致的溶贫。,七、实验室检查,肯定溶血的依据 确定主要溶血部位 寻
9、找溶血原因,(一)寻找溶血的依据,红细胞破坏的证据,红细胞代偿增生的证据,红细胞寿命测定,Hb尿测定,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 test),Cabots ring,多色性红细胞,Howell-Jolly body,嗜碱点彩红细胞,(二)确立溶血部位,血管内溶血 血管外溶血,诊 断 要 点,贫血、黄疸、脾大或血红蛋白尿等溶血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破坏,骨髓中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红细胞寿命缩短 以上可作初步诊断。,治 疗,一、去除病因 二、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三、输血 四、脾切除术:适用于血管外溶血 五、其它:适当增加各种造血物质的补充,病 案,一周前范女士受凉后突然发热、
10、头晕、恶心、全身没劲、腰酸背痛、尿颜色像浓茶,当地医院考虑为泌尿道感染,抗炎治疗三天后未见好转,乏力加重,伴心悸,行走时气促。转诊来到我院,查体,体温38.5,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20次/分,腹软,脾在肋下3横指,质中,无触痛。,病 案,化验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29g/L,网织红细胞20,白细胞及血小板数正常,骨髓造血功能也没有问题。但抽血时发现她的血液容易自凝,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血液中有一种能在较低温度,即在20(特别是4)以下破坏自身红细胞的“冷抗体” (医学上称之为冷凝集素)。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亚型之一,冷凝集综合征。经过积极保暖,输温浴后的洗涤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疗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她的血液中冷抗体,此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尿色正常,乏力、头晕、黄疸等症状缓解,出院后范女士病情一直非常稳定。,病 案,分析范女士的主要诊断依据 发现范女士的主要护理问题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