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晶状体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眼科学教研室,晶状体(lens):双凸形状,有弹性,是无血管的透明组织,具有复杂的代谢过程。营养主要来自房水和玻璃体。它是眼屈光间质重要的组成成分。主要的病变是其透明度、位置的改变、先天性晶状体形成和形态异常,都会严重影响视力。,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白内障,晶体混浊就称为白内障(cataract),但只有对视力有影响时,才有临床意义。,病因(Etiology),许多因素,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通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都可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造成混浊。,分类,病
2、因:分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 发病年龄: 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 混浊形态:点状、冠状、板层。 混浊部位: 皮质性、核性、囊膜下。 混浊程度:未熟期、成熟期、过熟期。,临床表现,症状: 视力障碍 对比敏感度下降 屈光改变 单眼复视或多视 畏光和眩光 色觉改变 视野改变 体征:晶状体混浊(晶状体混浊分类方法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由于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中,又称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三种类型。,病 因,复杂,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
3、合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过多、饮酒过多、吸烟多、妇女生育多、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精神病、机体外伤等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1. 皮质性白内障: 最为常见。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 (1) 初发期: 晶体皮质内出现空泡、水裂和板层分离。空泡为圆形透明小泡,位于前后皮质中央部或晶状体缝附近。水裂的形态不一,从周边向中央逐渐扩大。板层分离多在皮质深层,呈羽毛状。楔形混浊常见。位于前后皮质,尖端向着晶体中心,基底位于赤道部。,临床表现,(2) 未熟期:又称膨胀期。晶体混浊继续加重时,渗透压改变,在短期内有许多水分积聚,晶体急剧肿胀,体积变大,将虹膜向前推移,前房变浅,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
4、眼。晶体呈不均匀的灰白色混浊,视力明显减低。,(3).成熟期:晶体内水分和分解产物从囊膜逸出,晶体又恢复到原来体积,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晶体逐渐全部混浊。患眼视力降至眼前手动或光感。从初发期到成熟期可经10多个月至数十年不等。,(4).过熟期: 如果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经数年后晶体内水分继续丢失,体积缩小,囊膜皱缩,出现不规则的白色斑点及胆固醇结晶,前房加深,虹膜震颤。晶体纤维分解液化,呈乳白色,棕黄色的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称为Morgagnian白内障。当晶体核突然下沉后,视力可突然提高。,过熟期白内障囊膜变性,通透性增加或出现细小的破裂。当液化的皮质漏出时,可发生晶体诱发
5、的葡萄膜炎。长期存在于房水中的晶体皮质可沉积于房角,引起青光眼。称晶体溶解性青光眼。过熟期白内障的晶体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容易发生晶体脱位。,2. 核性白内障 较皮质性白内障少见,发病年龄较早,进展缓慢。混浊开始于胎儿核或成人核,前者多见,逐渐发展到成人核完全混浊。初期晶体核呈黄色混浊,但很难与核硬化相鉴别。散瞳检查,在周边部环状红色反光中,中央有一暗影,眼底检查可由周边部看清。由于屈光力增加,可发生近视。可发生单眼复视或多视。核性白内障以后逐渐变为棕黄色或棕黑色。此时视力极度减退,眼底已看不清。,3. 后囊下白内障 后囊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混浊,为许多致密小点组成,其中有小空泡和结晶样颗粒,
6、外观似锅巴状。由于混浊位于视轴,所以早期出现明显视力障碍。,诊断,散瞳后,以裂隙灯检查。根据晶体混浊的形态和视力情况可明确诊断。当视力减退与视力情况不符合时,应进一步检查,避免因晶体混浊而漏诊其他眼病。,治疗,目前药物治疗尚无肯定疗效,因白内障影响生活和工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以往认为最佳手术时机是白内障完全成熟时。目前因手术技术的进步,当视力低于0.3(或0.5),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即可考虑手术,手术适应症:视功能不能满足需要;妨碍眼后节病的治疗;引起其他眼病;美容需要 禁忌症:不愿手术;没有影响生活质量;不能耐受手术,术前检查 (1) 全身检查:包括血压、血糖、心电图、胸片、肝功
7、等。血糖应控制在8.3mmlo/L。 (2) 眼部检查: 视力、光定位、眼压、角膜内皮、角膜曲率、IOL度数测算等。,手术方法 (1) 白内障针拨术 (2) 白内障囊内摘出术,整个晶体连同囊膜一起摘出。并发症较多。 (3)白内障囊外摘出术。,(4)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应用超声波粉碎较硬的晶体核,吸出摘除白内障。为当今临床上最先进的白内障手术技术。,(5)人工晶体植入术,UY-55SB一体硬性,YA-60BB三体折叠式,Phakic 6 ICL 前房型,先天性白内障,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的晶体混浊,可为家族性或散发性,可伴发或不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系统性疾病。,病
8、因 1. 遗传因素: 约1/2患者与遗传有关。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相关基因:晶状体基因突变、膜蛋白基因突变、转录调节因子基因突变、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突变,2.环境因素: 母亲怀孕头3个月宫内病毒性感染,如风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带状疱疹、麻疹、水痘、流感病毒等,可引起胎儿的晶体混浊。此时,晶体囊膜尚未发育完全,不能抵御病毒侵犯。母亲怀孕期应用一些药物,如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磺胺类药物,或暴露于X线。怀孕期内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营养和维生素极度缺乏等。,3.原因不明:多为散发病例,临床表现 可为单眼或双眼。多数为静止性。少数出生后继续
9、发展,也有直至儿童期才影响视力。一般根据晶体混浊部位、形态和程度分类。比较常见的有:,其他: 还有缝性白内障,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晶体纤维前后缝出现各种形式的混浊,多为局限性,不发展,对视力影响不大;纺锤形白内障, 为贯穿晶体前后轴,连接前后极的混浊;珊瑚状白内障, 较少见,多有家族史。,诊断:病史、晶状体混浊形态,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1. 对视力影响不大的,如前极性、冠状和点状白内障,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可定期观察。 2.明显影响视力的完全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愈早,获得良好视力的机会愈大。一般应尽早手术,但对因风疹病毒引起者不宜早手术,因手术可使潜伏在晶体内的病毒释
10、放,引起虹膜睫状体炎,甚至眼球萎缩。,3. 无晶体眼需进行屈光矫正和视力训练,防治弱视,促进融合功能的发育。常用的方法有: 眼镜矫正 角膜接触镜 IOL植入,外伤性白内障,眼球钝伤、穿通伤和爆炸伤等引起晶体混浊称为外伤性白内障。多见于儿童或年轻人,常单眼发生。 1.眼部钝挫伤所致白内障 2.眼球穿通伤所致白内障 3.眼部爆炸伤所致白内障 4.电击伤所致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因代谢障碍引起的晶体混浊称为代谢性白内障。 1. 糖尿病性白内障 2. 半乳糖性白内障 3. 手足搐搦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是指眼内疾病引起晶体混浊。由于眼内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体营养或代谢发生障碍,导致混浊。常见于葡萄
11、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眼内肿瘤、高度近视及低眼压等。,临床表现:患者有原发病的表现。常为单眼。由眼前段疾病引起的多由皮质混浊开始。由后段疾病引起者,则先于晶体后极部囊膜及囊膜下皮质出现颗粒状灰黄色混浊,并有较多空泡形成,逐渐向晶体核心及周边发展。由青光眼引起者,多由前皮质和核开始混浊,由高度近视引起者多并发核性白内障。 治疗:治疗原发病。已影响工作和生活,如青光眼定位准确,红绿色觉正常,可行白内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葡萄膜炎引起者,在控制炎症的同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长期应用或接触对晶体有毒性作用的药物,或化学制剂可导致晶体混浊,称为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常
12、见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氯丙嗪、缩瞳剂等,化学药品有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萘和汞等。,放射性白内障,因放射线所致的晶体混浊,称为放射性白内障,也有人将其归为外伤性白内障。 主要有以下类型: 1. 红外线所致白内障 2. 电离辐射性白内障 3.微波所致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体后囊膜混浊。,病因:术后晶体上皮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PCO的发生率可高达50%。儿童期白内障术后几乎均发生PCO。后囊膜出现厚薄不均的机化组织和Elschnig珠样小体。影响视力的程度与后囊混浊的程度有关。 治疗:可用Nd:YAG激光将瞳孔区的后
13、囊膜切开。如囊膜过厚,也可行手术切开。,第三节 晶体异位和脱位,正常情况下晶状体由晶体悬韧带悬挂于睫状体上,其轴与视轴几乎一致。由于先天性、外伤或病变等原因使晶体悬韧带缺损或破裂,可引起悬挂力减弱,导致晶体异位或半脱位,如果悬韧带发生完全断裂,可产生晶体完全脱位。,病因,先天性悬韧带发育不全或松弛无力 外伤 眼内病变 :葡萄肿、牛眼或眼球扩张 ,眼内炎症,晶体脱位的临床表现,晶体的半脱位 移位的晶体仍在瞳孔区,虹膜后面的玻璃体腔内。晶体不全脱位产生的症状取决于晶体脱位的程度。移位的晶体如仍在视轴上,则仅出现由于悬韧带松弛,晶体弯曲度增加引起的晶体性近视。如果晶体轴发生水平性、垂直性或斜视性倾斜
14、,可导致用眼镜或接触镜难以矫正的严重性散光。更常见的不全脱位是晶体纵向移位,可出现单眼复试。,晶体全脱位,异位的晶体离开瞳孔区,晶体可移位或产生: 1.瞳孔嵌顿; 2.晶体脱入前房; 3.晶体脱入玻璃体腔,浮在玻璃体上或沉如玻璃体内; 4. 晶体通过角膜溃疡穿孔、巩膜破裂孔脱入结膜下或眼球筋膜下、甚至眼外。,晶体完全离开瞳孔区后,视力为无晶体眼视力,前房变深,虹膜震颤,脱位的晶体在早期随着体位的改变常可移动。,晶体脱位的诊断,病史 症状 裂隙灯检查,晶体脱位的治疗,根据晶体脱位的程度进行治疗: 1. 晶体全脱位:脱入前房内或嵌于瞳孔区者应立即手术摘出。脱入玻璃体内,如无症状可观察,如发生炎症,需将晶体手术摘出。 2.晶体半脱位:如晶体透明,无症状和并发症时,可不必手术。可试用眼镜矫正视力,如有发生全脱位的可能,或眼镜不能矫正视力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第四节 晶状体先天异常,晶状体先天异常包括晶状体形成的异常、形态异常、透明度异常和位置异常。 一、晶状体形成异常 晶状体形成异常包括先天性无晶状体、晶状体形成不全和双晶状体等 ,无特殊疗法。 二、晶状体形态异常 :球形晶状体 、圆锥形晶状体 、晶状体缺损 、晶状体脐状缺陷 。无症状和无并发证时一般不必治疗。对于球形晶状体并发青光眼者,应用睫状体麻痹剂使晶状体悬韧带拉紧,使晶状体后移,解除瞳孔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