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Strategi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二节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 第三节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第四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 第五节 疾病监测,目 录,基本概念 策略 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面工作的方针,如基本原则、主要策略和组织机构等。 措施 实现预期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法、步骤和计划。,要明确的问题 疾病的流行现状如何?哪些是影响流行的决定因素? 针对该病的流行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制定
2、策略的必要性 制定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我国预防工作的总策略 宏观思想,一、必要性 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既影响着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着疾病流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没有一个适合于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通用的简单模式 有些疾病的流行具有迅速变化的特性 战略规划制定必须客观地考虑现有可利用的资源,寻求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二、依 据 基线分析 是以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为背景来分析疾病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规划提供背景资料。 应对分析 主要集中在疾病防制方面,它关注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总的对策,重点放在那些对疾病的流行或疾病的影响起重要作用的领域。,三
3、、我国预防工作的总策略 发达国家 以健康促进理论和实践为标志的新公共卫生运动正方兴未艾。 发展中国家 逐步顺应医学模式转变潮流,发展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社区行动计划。 我国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宏观思想 医学模式 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从研究疾病到研究健康。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模式是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最佳服务模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 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卫生保健系统的缺陷 宏观流行病学的思想,医学模式,体液学说(humoralism),The four temperaments
4、(Clockwise from top right: choleric; melancholic; sanguine; phlegmatic),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odel),影响健康的因素,人类生态系统模型 (Hancock and Perkins,1985),第二节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人类健康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 全球化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 把伤害纳入疾病控制刻不容缓 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生物恐怖及其应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对 新世纪青春期卫生面临的挑战 老龄化 艾滋病与结核病,一、人类
5、健康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 传染病危害依然严重 生物恐怖威胁离我们并不遥远 心理或精神疾患正威胁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二、全球化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 全球化的加快及WTO的建立对公共卫生构成巨大的挑战 国际贸易可通过一个复杂过程对公共卫生产生重要影响,三、把伤害纳入疾病控制刻不容缓 全世界每年有700万人死于伤害和暴力 包括伤害在内的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将由1990年的55%上升到2020年的73% 我国伤害死亡率为65/10万,每年大约有8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四、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国际上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二噁英 欧洲 大肠杆菌O157:H7 日本 欧洲 美国 疯牛病 欧洲 日本 我国的不
6、安全因素及食源性危害 微生物污染 作物和农畜产品的农、兽药残留超标 环境污染物和真菌毒素的污染,五、生物恐怖及其应对 “9.11” 后生物恐怖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其影响面积大,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长、生产容易、成本低廉、难以防护、便于进行突然袭击。,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对 2002年1月16日出现的SARS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几个月内已成为世界性的疾病。2003年5月9日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后又陆续发布和修订了部分法律作为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法律支持。,七、新世纪青春期卫生面临的挑战 青少年面临的关键问题: 接受身体在形态和功能上的明显变化 确定和完善自己的性别身份 了
7、解自己性生理和心理发展,使之向健康正常的成熟目标发展 明白性人际关系的意义,既善于和同性相处,也要学会与异性友好往来 建立社会认同能力,为独立做好准备,八、老龄化 我国1999年进入年龄结构老龄化阶段 目前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2%,并以年均3.32%的速度持续增长。2025年60岁老年人口可达2.8亿,占总人口的18.4%。 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带来巨大影响,也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九、艾滋病与结核病 艾滋病 截止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预计在80万左右。 结核病 我国属于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位于世界第二
8、位。,第三节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策略 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新公共卫生运动,一、卫生保健策略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场所都能保持健康 人们将运用更有效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轻疾病或伤残带来的痛苦,并且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老年,最后安乐地死去 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均匀地分配一切卫生资源 所有个人和家庭,通过自身充分地参与,将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 人们将懂得自己有力量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赢得健康,并且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二、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概念 用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社区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原则
9、精神能够负担的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形式。,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基本治疗 社区康复,三、新公共卫生运动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健康促进 促进人们控制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涉及领域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建支持的环境 加强社区的行动 发展个人的技能 调整保健服务方向,第四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及策略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高危策略与全人群策略,一级预防 概念 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基本原则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Tannahill健康促进模型,(Tan
10、nahill,1988),1以预防为目的的医学服务 2以预防为目的的健康教育 3以预防为目的的健康保护 4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以预防为目的的健康保护 5积极的健康教育 6积极的健康保护 7通过健康教育实现积极的健康保护 14:主要目的仍然限于传统的疾病预防 57:以积极的促进健康为目的,不特别针对某种疾病,一级预防内容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自我保健 环境保护和监测 健康保护 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二级预防 概念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 方法 普查 筛检 定期健康检查 设立专门
11、的防治机构,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疾病自然史和疾病预防阶段,疾病自然史和疾病预防阶段,发病率,患病率、残疾率和病死率,疾病自然史和疾病预防阶段,三级预防与疾病自然史的关系示意图,高危策略,以临床医学思维为导向的实现第一级预防的策略。 对未来发病风险高的一小部分个体,针对致病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危险暴露水平及其未来发病的风险。,高危策略与全人群策略,高危策略 (high-risk strategy),全人群策略(population-based strategy),是以公共卫生思维为导向的
12、实现第一级预防的策略。 通过消除有害暴露,尤其是那些个体难以觉察或控制的环境暴露,或针对人群中有害暴露的决定因素,即病因的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整个人群有害暴露的水平,进而降低人群总的疾病负担。,全人群策略 (population-based strategy),全人群策略(population-based strategy),风险悖论 大部分的病例出自低或中等暴露水平的人群,仅小部分病例来自高暴露、高风险人群。 分布曲线中段的大部分人仅暴露于小幅增加的风险,但是相比那些位于分布尾端、风险很高的小部分人,前者贡献的病例更多。,预防悖论 一项预防措施可以为整个社区带来巨大的收益,而平均每个个体却所得
13、甚少。,第五节 疾病监测 定 义 种 类 相关概念 用 途 内容与方法 疾病检测系统 行为学监测和二代监测 现代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一、疾病监测的定义 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疾病监测的种类与内容,疾病监测 症状监测 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其他公共卫生监测,传染病监测 慢性非传染病监测 死因监测,疾病监测 disease surveillance,传染病监测 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200
14、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11种,传染病监测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疾病的发生和诊断 病例三间分布的动态变化情况 人群免疫水平 病原体的血清型和(或)基因型、毒力、耐药性 动物宿主和媒介昆虫的种类、分布、病原体携带状况 干预措施的效果,慢性非传染病监测 恶性肿瘤 国家肿瘤登记报告 心脑血管病 WHO资助的心血管病及其决定因素监测方案(MONICA) 出生缺陷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 ,死因监测 了解人群的死亡率和死因分布,反映人群健康水平,确定不同时期主要死因及疾病防治重点。,200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2007年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
15、作规范(试行),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网 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临床症状或症候群 流感症状(咳嗽、喷嚏等)监测 发热监测 胃肠道症状(腹泻等)监测 与疾病相关的现象 门诊就医情况 药店非处方药、医疗相关用品销售量 学生或职工的缺勤率,症状监测 syndromic surveillance,早期探查 预警,行为监测 behavioral surveillance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behavioral risk factors surveillance 吸烟 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 不安全性行为/吸毒 ,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探寻病因,预测 行为干预,环境监测 食品卫生监测 学校卫生监测
16、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54,其他公共卫生监测,被动监测 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 主动监测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三、相关概念,常规报告 指国家和地方的常规报告系统,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其漏报率高和监测质量低是不可避免的。 哨点监测 根据某些疾病的流行特点,由设在全国各地的哨兵医生对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的监测。,2003年我国国家级HIV监测哨点地理分布 (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病例 在大规模的疾病监测中,要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观察疾病的动态分布,这样确定的病
17、例。 直接指标 监测得到的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 间接指标 个别情况下,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可采用其他指标作为间接指标,静态人群 在研究过程中无人口迁出和迁入的人群 动态人群 在疾病监测工作中,如果有人口频繁迁出、迁入 疾病频率指标计算 静态人群采用平均人口数作分母 动态人群采用人时数做分母,四、用 途 定量估计公共卫生问题的严重性 描述疾病自然史 发现疾病流行和暴发 描述疾病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播散过程和范围 对于已消灭(消除)或正在消灭(消除)的传染病,判断疾病或病原体的传播是否阻断。 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提供帮助 监视病原变化 评价干预的绩效 制定公共卫生计划,
18、五、内容和方法 信息资料的收集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监测信息的交流及其反馈 交流情报开发信息 评价对策,六、疾病监测系统 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以人群为现场开展工作,是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以医院为现场开展工作,主要是对医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以及出生缺陷进行监测,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利用实验室方法对病原体或其它致病因素开展监测 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从宏观上监测主要传染病的动态变化,监测系统,七、监测系统的评价,质量评价 效益评价 职能评价,完整性 (completeness) 指监测系统所包含的监测内容或指标的多样性 敏感
19、性( sensitivity) 指监测系统发现和确认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质量评价,特异性( specificity) 指监测系统排除非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以避免发生预警误报 及时性( timeliness) 指从某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到监测系统发现并反馈给有关部门的时间间隔 代表性 (representativeness) 指监测系统发现的公共卫生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目标人群的实际发生情况,简单性 (simplicity) 指监测系统的资料收集、监测方法和系统运作简便易行 灵活性 (flexibility) 指监测系统能针对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操作程序或技术要求进行及时的调整或改变的能力,阳性预
20、测值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指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中,真正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可接受性 (acceptablility) 指监测系统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参与意愿程度 卫生经济学指标 成本-效益、成本效用、成本-效果分析等,效益评价,核心职能 主要包括病例检测、病例登记、病例确认、病例报告过程、资料分析和解释、流行预警以及信息反馈等职能。 支持职能 指能促进核心职能顺利完成的条件,包括监测系统的执行标准和指南,对相关人员和组织的培训、监管,必需的通信设备,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监测系统的监督、评估和协调等。,职能评价,八、行为学监测和二代监测 行为学监测 既适用于传染性疾病,也适用于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监测指标主要是可能导致传播途径实现的各种行为 慢性非传染病监测主要是监测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行为 第二代监测 以血清学监测和行为学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监测,以达到提高敏感性和监测效率的目的,九、现代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监测系统数据的网络共享更加便捷 促进监测系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GI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使数据更形象化 在线收集数据的应用 为卫生项目的评估提供依据 监测系统间的数据交流 向社区传递数据,信息资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