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衿 子衿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子衿选自诗经国风,国风为先秦时代郑地民间民歌。郑是古国名,姬姓。主要内容为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弟姬
2、友于郑,是为郑桓公。春秋时代郑国的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中部和河南省邻省的一些地方。“郑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欣赏情境课文,初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衿:衣襟悠悠:深思的样子。嗣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佩:佩玉的带子。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2.读懂诗意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3、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三、再读诗歌,合作探究、再读诗歌,合作探究1.再次朗读诗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首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诗中的“子”指的是谁?明确:这首诗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的,诗中的“子”,也就是你,是一个男子,也是这个女子的意中人。(2)这首诗塑造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3)诗中的句子“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表达了诗中人怎样的情感?“城阙”点明地点,写女主人公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
4、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的样子。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盼望恋人归来的急切心情。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什么好处?四、诗歌小结四、诗歌小结这是一首歌颂真挚爱情的诗歌。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的过程。一对知心人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短短几句就刻画出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在古代情诗中非常有代表性。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2.与之前学过的爱情诗进行比较阅读,谈谈二者之间的异同点。3.将子衿改写成一篇散文或者一个微电影文学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