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班组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44423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4.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间班组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车间班组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车间班组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车间班组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车间班组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选课件1企业车间班组负责人企业车间班组负责人培训课件培训课件安全管理部安全管理部精选课件2第六章第六章 车间班组重大危险源车间班组重大危险源管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相关概念 安全生产法解释为: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9精选课件3第一节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u一、危险源辨识一、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原则 在辨识过程中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应做到三个所有,考虑到所有的人员

2、,考虑到所有的活动,考虑到所有的设备设施。(二)危险源辨识范围 1、原则性范围 (1)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 (3)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2、辨识范围精选课件4 (1)厂(厂)址:从厂(场)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进行辨识。(2)现场(车间班组)平面布置现状。(3)建筑物:结构、防火、防爆、运输、通道、生产设施等。(4)生产(施工)工艺过程。(5)生产(施工)设备、装置、工具及器具,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设备。(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毒有害作业。(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救援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3、精选课件5 (三)基本步骤 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害确定风险确定分险是否可承受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精选课件6 (四)危险源辨识信息的收集 辨识初期应收集与车间班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信息,进行作业划分、工作流程、设备、设施、人员等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如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作业流程,生产和作业活动清单,原材料的物质安全数据卡,机械设备清单,同行业组织出现的事故等。(五)危险源分类的方法 1、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按事故类型分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

4、爆炸、锅炉爆炸、容 精选课件7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其他伤害。锅中冒水烫,车高起火塌。淹斯(烟丝)打火机,电容放其他。每个字对应一个伤害。分别对应:锅炉爆炸、中毒和窒息、冒顶片帮、透水、灼烫、车辆伤害、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火灾、坍塌、淹溺、瓦斯爆炸、物体打击、火药爆炸、机械伤害、触电、容器爆炸、放炮、其他伤害、其他爆炸。2、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为4大类危险、危害因素GB/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精选课件8精选课件9人的因素人的因素 第一类 生理、心理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

5、作业 (4)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分险危害因素 第二类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1)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 (3)监护错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精选课件10物的因素物的因素第一类 物理性危害因素13项第二类 化学性危害因素5项第三类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5项精选课件11物的因素物的因素第一类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11)信号缺陷(2)防护缺陷 (12)标志缺陷(3)电危害 (13)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素(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危害(7)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

6、质危害精选课件12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分类举例(物理性)噪声 机械切 振动 夹割卷 辐射 电击 温度 压力 坠落 爆炸 撞击 温度造造成成死死亡亡伤伤残残等等精选课件13物的因素物的因素第二类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然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第三类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精选课件1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1、室外作业环境不良包括:场所狭窄、安全通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等。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包括: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狭窄、地面杂乱等。3、地下(含

7、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包括:隧道缺陷、地下火、冲击地压、地下水等。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管理因素 精选课件15 (六)危险源辨识方法 (1)基本分析法 (2)工作安全分析 (3)安全检查法 (4)预先危险分析 (5)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资料以及询问、交谈等方法。(七)危险源辨识考虑因素 1、三种状态 (1)正常状态(如每天正常生产、施工等过程)(2)异常状态(如:停机、检修)(3)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等)精选课件16 2、三种时态 (1)过去(如:已发生的事情、事故);(2)现在(作业活动、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3)将来(如:作业活动将发生变化、设备设施改进、新购等活动时的安全控制状态)。

8、3、七中类型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和振动、高温作业、低温作业、辐射、其他危害因素。(八)辨识结果处理 1、对辨识结果进行评价精选课件17员工为什么要参与危险因素辨识与评价?1、员工违章的重要 原因是没有认识到 风险或风险判断失误。2、危险因素辨识风 险评价对于所有企业员工 而言,是巨大的福利,而 不是负担。3、员工应积极参与,而 不是被动应付。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风险风险 控制控制保护他人,不受 伤害 保护企业,不受损失精选课件18 目前,已经开发出数十种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的原理、目标、应用条件、适用的评价对象,工作量均不尽相同,各有其特点和优缺点。按其评价方法的特征一般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

9、量评价。(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如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用于系统的识别和发现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实施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条件和管理上的缺陷等危害因素。具体方法是:确定检查对象和检查项目;精选课件19 识别和确认检查依据(判别准则);编制成检查表;实施检查。安全检查表的实施步骤:界定每个人负责检查的内容;根据检查表列出的检查标准,采取倒推的方采取倒推的方法,识别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法,识别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查证危害因素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完善;提出改进意见。安全检查表法举例说明:(1)消防检查

10、规定:“灌区消防路完好畅通,无障碍物”。反过来倒推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即消防路有障碍物,不能保证路面畅通。精选课件20 (2)流动起重作业现查检查规定:为了防止触电,在架空线路两旁附近工作时,起重设备与线路应保持安全距离(最小间隔)。反过来倒推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即:起设设备与线路之间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存在着触电风险。(2)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利用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来评价,如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通过评价,可得出危险源的风险级别。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LEC法)法)适用于在具有潜在危险作业环境中,作业人员所 受的风险大

11、小的评价。精选课件21 也可用于作业环境中设备设施所受的财产损失大小的评价。定义:用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危险程度。计算公式:D=D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精选课件22 取值标准 危险等级划分标准 精选课件23 无论是专家打分法还是LEC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2、采取控制措施 根据危险源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3、汇总 对辨识出的危害、危险因素应进行汇总,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经确认后备案。u二、生产经营单位重

12、大危险源管理的主要责任二、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管理的主要责任 1、辨识与评估 (1)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备、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精选课件24 (2)生产经营单位应报请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具有相应安全评价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形成安全评估报告。(3)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重大危险源的等级按照其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重大危险源每一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二级重大危险源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4)生产经营单位和承担安全评估的中介机构对其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的真

13、实性及所作结论负责。2、登记建档、备案与核销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精选课件25 (2)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后15个工作日内,将重大危险源档案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3)对已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核销申请。3、安全管理 (1)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2)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以及矿山、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 养,保证正常运转;

14、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单位可以不 精选课件26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制定并及时完善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4)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重大危险源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现场处置应急演练。(5)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从业人员进行应急管理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精选课件27事故的后果及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人员。(7)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重

15、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8)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监控系统或安全监控设施,保证安全监控系统或安全监控设施的有效运行,并落实监控责任。(9)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有重大危险源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消除。精选课件28 (10)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并做好检测、检验记录。(1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所需资金的投入,所需资金在安全投入专项资金中单列。精选课件29精选课件30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排查

16、治理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u一、生产经一、生产经营单位隐患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职排查治理职责责 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 精选课件31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

17、用专项制度。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6、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精选课件32的事故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

18、监督管理的职责。7、安全监管监查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9、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组织整改。10、生产经营单位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 精选课件33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

19、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着停产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1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精选课件34 12、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

20、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u二、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内容二、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应全面排查治理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包括:精选课件35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3

21、)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情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储存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精选课件36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

22、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11)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精选课件37置等情况;(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指出,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精选课件38精选课件39精选课件40精选课件41精选课件42精选课件43第

23、七章第七章 车间班组职业车间班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危害及其防护职业病相关概念u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u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u 国家主席令52号2011年12月31日精选课件44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u一、职业性危害因素的主要种类一、职业性危害因素的主要种类 职业有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包括生产系统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在生产过程

24、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有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危害,主要包括工业毒物、粉尘等。(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 害因素,不良的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职 精选课件45业危害,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潮湿、气压过高或过低等异常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辐射等。(3)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在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是指从业人员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从事有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劳动力、劳动对象、生产工具三个要素,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工具、生产制度、作业人

25、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程度有关。(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的不合理。如劳动时精选课件46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如精神过度紧张,长期固定姿势造成个别器官与系统的过度紧张,单调或较长时间的重复操作,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从业人员的生理状况不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职业病防治法第76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其所禁忌的作业。(4)不良工作体位。长时间处于不良的体位,如可以坐姿工作但安排站立,或者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精选课件47设

26、备等,如操作台与座椅的高低比例不合适。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主要指作业环境,包括生产场地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情况、通风条件以及采光、照明等。(1)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如厂房矮小、狭窄,门窗设计不合理等。(2)车间布局不合理。如噪音较大工序安排在办公、住宿区域,有毒工序同无毒工序安排在同一车间内、有毒、粉尘工序安排在低洼处等。职业病防治法第15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复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精选课件48 (3)通风。通风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或缺乏必要的通风换气设备。(4)照明。车间照明、采光不符合要求。(5

27、)防尘、防毒、防暑降温。车间内缺乏必要的防尘、防毒、防暑降温措施、设备,或已安装但不能正常使用等。(6)安全防护。安全防护措施或个人防护用品有缺陷或配备不足,造成操作者长期处于有毒有害环境中。u二、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危害二、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危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可能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有害影响的产生及其大小,根据其强度(计量)、人体与其接触机会及程度,从业人员的个体因素、精选课件49环境因素以及几种有害因素相互作用等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当有害作用不大时,人体的反应仍处于生理变化范围以内。若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作用超过一定的限度,并持续较长时间,则可能产生由轻到重的两种不同后果。1、出现职业特

28、征(有害因素引起身体的外表改 变,如皮肤色素沉着等)2、抗病能力下降(表现为患病率增高和病情 加重)3、引发职业病(达到一定的程度、持续一定时间,在防护不好的情况下,引发职业病,并且精选课件50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的劳动能力)u三、职业病的种类三、职业病的种类 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10类132种。(一)职业

29、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尘肺病 13种(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的无机粉尘)精选课件51 (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炭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精选课件52 公司常见的粉尘有矽尘、煤尘、滑石粉尘、水泥粉尘、电焊烟尘。目前我国职业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大量吸入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硬化为主的职业病。精选课件532009甘肃古浪县12

30、4名农民工患尘肺病难索赔精选课件54 2、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6种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 (二)、职业性皮肤病(二)、职业性皮肤病 9 9种种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精选课件55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三)职业性眼病(三)职业性眼病 3 3种种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四)职业性耳

31、鼻喉口腔疾病 4 4种种 1、噪声聋 2、铬鼻病精选课件56 3、牙酸蚀病 4、爆振聋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6060种种 (六)物理因素所致的疾病(六)物理因素所致的疾病 7 7种种 (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111种种 (八)职业性传染病(八)职业性传染病 5 5种种 (九)职业性肿瘤(九)职业性肿瘤 1111种种 (十)其他职业病(十)其他职业病 3 3种种精选课件57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危害防护职业危害防护u一、生产性毒物危害及其防治一、生产性毒物危害及其防治 (一)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及毒性(一)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生产过程中生产或者使用的有毒

32、物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来源 毒物的分类方法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 1、金属和类金属 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易引起全身性中毒。2、刺激性气体 精选课件58 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3、窒息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性窒息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本身无毒或毒性甚微,主要是由于吸入这类气体过多时,对氧的排斥,使肺内氧气减少、造成机体缺氧。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含氧21%,如空气中的氧浓度降到17%以下,机体组织的供养不足,就会引起头晕、恶心、调节功能紊乱等整症

33、状,缺氧严重时导致昏迷或者死亡。化学性气体的主要危害是对血液或者组织产生 特殊的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 精选课件59发生障碍,或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氧化作用,阻断组织呼吸,引起内窒窒息。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等。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05%时就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严重下降。4、农药 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5、有机化合物 6、高分子化合物 (二)生产性毒物的有害形势(二)生产性毒物的有害形势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如铅、汞、锰等中毒或者尘肺)精选课件60 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三)常

34、见的职业中毒危害表现(三)常见的职业中毒危害表现 精选课件61 (四)防毒措施(四)防毒措施 (1)密闭、生产自动化(根本途径)(2)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品 (3)通风 (4)排除气体的净化 (5)个体防护u二、生产性粉尘危害及其防治二、生产性粉尘危害及其防治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于分类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简称粉尘。粉尘的来源主要为固体物料的机械粉碎和研磨;粉状物料的混合、筛分、包装及运输过程,以及物质的加热、燃烧、爆炸等过程。精选课件62 根据粒径大小,将粉尘分为:粗尘:粒径大于40微米,相当于一般筛选的最小力度,在空气中易于沉降;

35、细尘:粒径1040微米,在明亮光线下肉眼可见;微尘:粒径0.2510微米,用光学显微镜可观看到;超微尘:粒径小于0.25微米,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一般将d5微米的粉尘称为呼吸性粉尘,可随呼吸进入并积在肺部,对肺部危害最大,是防尘的主要对象。(二)生产性粉尘额危害精选课件63 粉尘对眼、皮肤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 和五官炎症对人体的 有毒粉尘引起中毒危害包括 石棉、滑石、铬、镍、焦炉烟尘及放射 性矿物质可以致癌 难溶性粉尘可引起尘肺病 尘肺病的发病工龄短者35年,常者2030年。一般把矽肺的病理变化分为三期,即期较轻,期较重,期最重。(三)生产性粉尘的防治措施 综合防尘八字方针:革、水、密、风

36、、护、管、教、查,他包括技术和组织良方面的综合防尘措施。基本内容是:改革工艺与设备以减少产尘量、湿式 精选课件64作业、密闭尘源于净化、通风除尘、个体防护、科学管理、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定期进行测尘和健康检查。经验证明,持续的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可取得良好的防尘效果。u三、振动、噪声危害及其防治三、振动、噪声危害及其防治 (一)振动、噪声及其危害 振动会使人产生振动病,振动病分为局部振动病和全身振动病。在生产中接触手持振动设备、工具的手臂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典型的现象是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精选课件65典型典型手传手传振动来源振动来源精选课件66白指症白指症雷诺氏征候群雷诺氏

37、征候群精选课件67 噪声的危害:1.对听力的影响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是引起听觉疲劳直至耳聋。在噪声的长期作用下,听觉器官过度受到刺激,听觉敏感性显著降低。听阈位移在2540dB范围内为轻度耳聋;听阈位移提高到4060dB为中度耳聋;听阈位移超过6080dB为重度耳聋;长年在115dB以上的高频噪声环境下工作,就会造成中度耳聋。2.噪声对生理的影响 3.对心理的影响 (二)振动、噪声治理技术措施 控制噪声可从噪声源(振动体)、传播途径和接受着等三个构成要素入手。精选课件68 常用的噪声控制技术、方法有减振、隔振与阻尼、吸声、隔声、消声,他们即可用于声源的控制、也可用于控制声的传播,对受害者进行防护

38、。1、减振:减振:减少设备等振动源的振动,如改进设备及工艺结构,从生产工艺上选用先进的工艺等。2、隔振与阻尼隔振与阻尼:是噪声控制中用来减弱固体声传播的技术。3、吸声法:吸声法:是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体,将入射到材料或结构体上的声能通过摩擦作用转变为热能而达到降声的目的。4、消声法:消声法:主要使用消声器。将消声器安装在设备的气流入口或出口处,一般可使噪声降低2040 分贝。精选课件69 5、隔声:隔声:隔声罩、隔声间和屏障是主要的三种应用方式。在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尚达不到卫生标准的噪声作业环境,就应考虑个体防护法,包括时间防护法和防护用具法。u四、辐射危害及其防护四、辐射危害及其防护 (一)

39、辐射及其危害 1、电离辐射 辐射过程中能使物质产生电子和正离子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人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后,可以产生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生物效应,造成不同类型的辐射损伤,如辐射致癌等。2、非电离辐射 精选课件70 不能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辐射,即称非电离辐射。主要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如在露天作业时,头部受到太阳的辐射线(主要是红外线)的直接作用,大量的热辐射被头部皮肤和头颅吸收,颅内温度升高出现日射病。其主要症状为急剧发生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重者可能有惊厥、昏迷。生产中也存在大量的红外线辐射源和紫外线辐射源,如加热的金属、电焊等高温热物体。焊接作业产生

40、的红外线对作业人员的眼睛有伤害,可引起白内障、紫外辐射可引起“电弧灼伤”“雪盲”等电光性眼炎。精选课件71(二)辐射的防护技术与放射源管理 辐射防护从辐射源、危害途径和受照射人员等三方面入手。(1)控制辐射源,降低源的辐射能量。具体措施为:采用密闭法,将源密闭,防辐射泄露;降低源的辐射强度。(2)采用屏蔽隔离法,控制辐射的危害途径与过程;在源与人之间设屏蔽障,选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厚度可降低到达人员的辐射量。(3)增大放射源与人之间的距离。(4)加强通风防尘。(5)缩短受照射的时间。精选课件72(6)加强个体防护。u五、高温、低温作业及其危害五、高温、低温作业及其危害 温度低于人体舒适温度的环境

41、称为低温环境。人主观感到舒适的温度,一般舒适温度处于213范围内。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的低温,通常是在10以下。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中心温度低于35时,即处于过冷状态。低温对人体的影响有:(1)引起局部冻伤,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有关。(2)产生全身性影响。如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较长时,中心体温会逐渐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 精选课件73的低温症状。长期在低温高潮条件下劳动(如冷冻库工人)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痛和风湿性疾患等。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高温环境。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平均湿球黑球温度等于或大于25摄氏度的作业。高温、强辐射作业 高温作业 高潮湿

42、型作业 夏天露天作业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病,通常分为热射病、日射病和热痉挛。精选课件74第八章第八章 车间班组安全车间班组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事故应急管理精选课件75第一节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事故应急救援体系u一、基本任务一、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的降低事故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应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 实现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43、。(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险区域、精选课件76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的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救援。(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原因调查,并总结救援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u二、特点二、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精选课件77

44、不确定性和突发性是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灾难与事件的共同特征,大部分事故都是突然爆发,爆发前基本没有任何征兆,而且一旦发生,发展蔓延迅速,甚至失控。为保证迅速对事故做出有效的初始响应,并及时控制事态,应急救援工作应坚持属地化为主的原则,强调地方的应急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全天候的昼夜值班制度,确保报警、指挥通信系统始终保持完好状态,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各种应急救援的装备、技术器材、有关物质随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制定科学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措施。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精选课件78 应急活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事故、灾害或事件影响因素与演变规律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的多变性以及现场处置措施的复杂性。3、后果

45、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后果一般比较严重,能造成广泛的公众影响,应急处理烧有不慎,就可能改变事故、灾难与事件的性质,从平稳、有序、和平状态向动态、混乱和冲突方面发展,引起事故、灾害与事件波及范围扩展,卷入人群数量和伤亡人员增加,财产损失加大,猝变、激化与放大造成的失控状态,不但迫使应急响应升级,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危及出现,使公众立即陷入巨大的动荡和恐慌之中。因此重大事故的处置必须坚决果断,精选课件79而且越早越好,防止事态扩大,为尽可能降低重大事故的后果及影响,减少重大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要求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u三、应急管理的过程三、应急

46、管理的过程 恢复(Recover)准备(Preparedness)响应(Response)预防(Precaution)精选课件80 (1)预防。一是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的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者缓解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2)准备。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的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责任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

47、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目标是保障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精选课件81 (3)响应。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救援等。其目标是尽可能的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的控制并消除事故。(4)恢复。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要求立即进行恢复的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研、清理废墟等。在短期恢复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长期恢复包括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发展。在

48、长期恢复工作中,应汲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精选课件82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u体系的基本构成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构成。(1)组织体制。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制建设中的管理机构是指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负责部门;功能部门包括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消防、医疗机构等;应急指挥是在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与场内指挥系统;而救援队伍则由专业和志愿人员组成。(2)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这四个基本机制组成。(3)法制基础。法制建设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精选课件83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

49、的依据。(4)保障系统。构建集中管理的信息通讯平台是应急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应急信息通讯系统要保证所有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物资与装备不但要保证有足够的资源,而且还要实现快速、及时供应到位;人力资源保障包括专业队伍的加强、志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应急财务保障应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基金等,以保障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反应中各项活动的开支。精选课件84第二节第二节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2013 10-01实施)一、方针与原则一、方针与原则 应

50、急救援体系首先应有一个明确的方针和原则来作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方针与政策反应了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此外方针与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思想。u二、应急策划二、应急策划 应急策划包括危险分析、资源分析和法律法规要求3个二级要素。精选课件85 1、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的最重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严重后果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危险分析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危险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车间班组培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