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词、通假字、重点文言句式。3.在疏通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4.体会桃花源之美。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虚词,把握其意义和用法。2.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意。3.体会桃花源之美及作者的情怀。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结合内容,体会桃花源之美。课时安排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古往今来,无论中西,人们都喜欢通过构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古希腊的柏拉图的 “理想国”、基督教有“伊甸园”,黄帝有“华胥氏之国”,子有“大同世界”,而陶渊明笔下 的最美,最具诗
2、意,自从他创造出那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从此中国古人便有了逃避 现实的最理想的心灵居所。今天就让我们化身那个渔人,到桃花源里游历一番吧!二、自我研学二、自我研学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古代田园诗奠 基人。他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性格不羁。适逢社会黑暗动荡,他壮志难酬,最终弃官归隐。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务农生活、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 田园生活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代表作有诗饮酒 归园田居,散文归 去来兮辞等。2.背景简介陶渊明从小就心怀“大济苍生”的志向,但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极端腐败,统治阶级生 活
3、腐朽荒淫,内部倾轧,民众赋税徭役繁重,不堪剥削和压榨。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无法实现,再加上门阀制度的限制,陶渊明这样家境败落的寒门之士难有上升通道。再者,陶渊明性格 耿介,清明廉正,不愿攀附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了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 来刘裕篡位弑帝,引发了陶渊明的强烈不满,加深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是,他却无力 改变现状,只好借助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塑造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存在的理想国,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愿望。这就是桃花源记的缘起。3.文体简介“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 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要分为三种类
4、型:碑记: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描写旅行 见闻的散文体裁。杂记: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4.作品简介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写作年代大约是 421 年,当时陶渊明已经归 隐田园 16 年了。5.生难字词 (1)读准字音邑邑人(y)阡陌阡陌(qin m)间间隔(jin)怡怡然自乐(y)俨俨然(yn)屋舍舍(sh )缤缤纷(bn)黄发垂髫髫(tio)豁豁然开朗(hu)(2)通假字便要(yo)还家(“要”同“邀”,邀请。)具(j)答之(“具”同“俱”,详细。)(3)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不变。交
5、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的是运输事业。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指已婚男子的配偶。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今义:指食物味道可口。(4)一词多义动词,寻找。(寻向所志)寻副词,随机,不久。(寻病终)动词,舍去。(便舍船)舍名词,房屋。(屋舍俨然)动词,听见。(鸡犬相闻)闻动词,听说。(村中闻有此人)(5)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初极狭,才通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过。)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尽,走到尽头。)(6)文言句式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省略句1山有小口,
6、仿佛若有光(“仿佛”前省略主语“小口”。)2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主语“渔人”。)3问所从来(“问”后省略宾语“之”。)4林尽水源(“尽”后省略介词“于”。)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1)欣赏情境课文。(2)本文语言简练生动,朗读时要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句流利,音韵铿锵。注意读出对偶句、四字句的对称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疏通文意第一段:发现桃花源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
7、前行,欲穷其林。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 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 嫩而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思考: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明确:“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误入2渔人在进入桃花源之前,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明确:溪流、桃林、芳草、高山、落花、洞口。这些景物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静美,为 桃花源的出现铺垫了充分而自然的条件。3渔人在桃花林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段景物描写极尽渲染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妙景象,为描写桃源的美好做了铺垫。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1.背诵并翻译全文。2.梳理本课的重要的实词、虚词与文言语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