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断章断章 卞之琳卞之琳 卞之琳卞之琳19291929年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入北京年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接近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大学英文系就读,接近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新诗创作。征派诗歌,新诗创作。1933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师从徐志摩,深受赏,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中重要的诗歌流派中重要的诗歌流派 新
2、月派新月派 的代表诗人的代表诗人。卞之琳于卞之琳于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出现于诗坛,曾受年代出现于诗坛,曾受 新月派新月派 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大多偏于意大多偏于晦涩深
3、曲,冷僻奇兀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耐人寻味。诗人高洪波说诗人高洪波说:卞之琳先生是中国诗坛的琢玉者卞之琳先生是中国诗坛的琢玉者。他一生写。他一生写的诗歌的诗歌没有超过五千行没有超过五千行,惜墨如金,是个很特殊的例子,真,惜墨如金,是个很特殊的例子,真有点儿像当年唐代的孟郊、贾岛这样的苦吟诗人,有点儿像当年唐代的孟郊、贾岛这样的苦吟诗人,二句三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得,一吟双泪流。诗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才华横溢式的,。诗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才华横溢式的,写得很多,像龚自珍写得很多,像龚自珍:另一种是另一种是披沙拣金式披沙拣金式的,拙于言语,但的,拙于言语,但有耐心和耐力,写得持久,不
4、以数量取胜,如卞之琳。他把有耐心和耐力,写得持久,不以数量取胜,如卞之琳。他把诗当成一块玉来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诗作铮铮然有诗当成一块玉来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诗作铮铮然有金玉之声。卞之琳金玉之声。卞之琳长于内心思考,短于社会交往长于内心思考,短于社会交往,把自己封,把自己封闭起来,绝对不是公众人物,不是表演式的公众人物,就像闭起来,绝对不是公众人物,不是表演式的公众人物,就像孙犁,是远距离征服式的作家。但他却是文化和精神意义上孙犁,是远距离征服式的作家。但他却是文化和精神意义上的真正的公众人物。其诗,表现了的真正的公众人物。其诗,表现了人生深层次的痛苦、孤独、人生深层次的痛苦、孤独
5、、命运和思索命运和思索,博采中西各家之所长,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博采中西各家之所长,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层挖掘,沉着、大气、精光内蕴同时也静气内敛,并直接影层挖掘,沉着、大气、精光内蕴同时也静气内敛,并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九叶诗人等诗作者。响了当时的九叶诗人等诗作者。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卞之琳卞之琳:人在风景中人在风景中 文文/童道明童道明 卞先生去世前好几年就不出家门了。热心的年轻人张晓卞先生去世前好几年就不出家门了。热心的年轻人张晓强倒不时去看望看望他,回来还告诉我们一个他的发现强倒不时去看望看望他,回来还告诉我们一个他的发现:卞卞先生喜欢吃炸马铃薯片。先生喜欢吃炸马铃薯
6、片。为什么为什么?他他喜欢听马铃薯片咬碎喜欢听马铃薯片咬碎时发出的响声时发出的响声。我听了一怔,心想我听了一怔,心想:卞先生真卞先生真寂寞寂寞。卞先生很规矩谦和,但也常常出人意外。他是莎士比亚卞先生很规矩谦和,但也常常出人意外。他是莎士比亚专家,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却写了一部很有分量的研究德专家,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却写了一部很有分量的研究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著作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著作-布莱希特印象记布莱希特印象记;他是诗人,他是诗人,但六十年代初他投寄给但六十年代初他投寄给北京晚报北京晚报的却是杂文的却是杂文漏室铭漏室铭。这篇分两天登完的文章,讲述他遭遇的居室漏雨之苦,行文这篇分两天登完的文
7、章,讲述他遭遇的居室漏雨之苦,行文诙谐,怨而不怒。诙谐,怨而不怒。北京晚报北京晚报是当时北京唯一的一家晚报,是当时北京唯一的一家晚报,发行量极大,卞先生一时间也因此在北京老百姓中间获得了发行量极大,卞先生一时间也因此在北京老百姓中间获得了知名度。一次到医院看病,医生见到病历上的名字,就问知名度。一次到医院看病,医生见到病历上的名字,就问:您就是写您就是写漏室铭漏室铭的吧的吧?卞先生哭笑不得。卞先生哭笑不得。卞先生很方正、耿直,但说话爱绕弯子,有人因此觉得他说卞先生很方正、耿直,但说话爱绕弯子,有人因此觉得他说话啰嗦,但牛汉先生说话啰嗦,但牛汉先生说:卞先生即使啰嗦也啰嗦得可爱。卞先生即使啰嗦也
8、啰嗦得可爱。这是这是因为卞先生这个人可爱。因为卞先生这个人可爱。照我说,照我说,绕弯子绕弯子 是卞先生的一个独特的思维方式。他的文是卞先生的一个独特的思维方式。他的文章,如上边提到的章,如上边提到的布莱希特印象记布莱希特印象记漏室铭漏室铭,都被他,都被他 绕绕弯子弯子 绕出了深刻的精彩。出版过名篇绕出了深刻的精彩。出版过名篇断章断章,好像也是有卞,好像也是有卞之琳式的之琳式的 绕弯子绕弯子 痕迹。痕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有了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有了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看风景人在
9、楼上看你 这一这一 绕绕,就默契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在桥上看风景的人,也就进入,就默契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在桥上看风景的人,也就进入了风景之中,卞之琳于是给我们拓开了一个新的审美空间。从此了风景之中,卞之琳于是给我们拓开了一个新的审美空间。从此我们再读李白的我们再读李白的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有了,就有了 人在风景人在风景中中 的联想,因为的联想,因为 相看两不厌相看两不厌 的诗人与敬亭山,都成了我们的的诗人与敬亭山,都成了我们的审美物件。审美物件。断章断章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卞先生去世,有家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卞先生去世,有家报纸的标题是报纸的标题是写写断章断章的
10、人去世了的人去世了。情感经历情感经历 卞之琳苦恋的对象是卞之琳苦恋的对象是张充和张充和。19331933年,年,卞之琳虚岁卞之琳虚岁2323,夏天在北京大学英文系,夏天在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秋天认识了来北大中文系念书的毕业,秋天认识了来北大中文系念书的张充和。因为张充和,卞之琳诗创作也张充和。因为张充和,卞之琳诗创作也发生了很有意味的变化。当初闻一多先发生了很有意味的变化。当初闻一多先生曾经当面夸他在年轻人中间不写情诗,生曾经当面夸他在年轻人中间不写情诗,他自己也说一向怕写私生活,他自己也说一向怕写私生活,正如我正如我 面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面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激
11、情,我在私生活中越是触及内心己的激情,我在私生活中越是触及内心的痛痒处,越的痛痒处,越 是不想写诗来抒发。事实是不想写诗来抒发。事实上我当时逐渐扩大了的私人交游中,在上我当时逐渐扩大了的私人交游中,在这方面也没有感到过这种触这方面也没有感到过这种触 动。动。但是但是后来,在后来,在19331933年初秋,例外也来了。年初秋,例外也来了。张充和张充和 他在他在雕虫纪历雕虫纪历自序自序中坦言中坦言 -在一般的儿女交往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显然彼此有相通的 一点一点。由。由于于 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我的矜
12、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 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栽培 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 。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留
13、个纪念,就写了无题无题等这种诗。等这种诗。但事情并不到但事情并不到无题无题诗时期为止,诗时期为止,这番私生活以后这番私生活以后 还有几年的折腾长梦还有几年的折腾长梦。说得。说得更郑重一些,这其实是一个人一生中刻骨铭心的经验和记忆。更郑重一些,这其实是一个人一生中刻骨铭心的经验和记忆。断章断章解读取向刍议解读取向刍议 蓝棣之教授在为蓝棣之教授在为现代派诗选现代派诗选所作的前言里特意提及所作的前言里特意提及卞之琳的卞之琳的断章断章,说,说“读过之后,像是懂了,仔细一想,读过之后,像是懂了,仔细一想,又像没有全懂,越往深处想,就越觉得含义太多又像没有全懂,越往深处想,就越觉得含义太多”。进入中。进入
14、中学语文课本之后,学语文课本之后,断章断章顺理成章地成了师生们实践多元顺理成章地成了师生们实践多元解读的绝佳范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设计的一个开放性解读的绝佳范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设计的一个开放性练习,就是让大家讨论练习,就是让大家讨论断章断章是一首是一首情诗情诗,还是一首,还是一首哲理哲理诗诗。颇有意思的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直觉高度一致,认为。颇有意思的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直觉高度一致,认为断章断章所表达的不过是一份所表达的不过是一份朦朦胧胧的单相思朦朦胧胧的单相思而已;老师而已;老师们的阅读兴趣则不止于此,往往要就们的阅读兴趣则不止于此,往往要就断章断章的哲理意蕴大的哲理意蕴大作文章,给
15、学生们造成一种深不可测的印象。作文章,给学生们造成一种深不可测的印象。其实,老师们对其实,老师们对断章断章的哲理化解读,有相当一部分并的哲理化解读,有相当一部分并非基于个体的阅读体验,而是对作者主观意图和学者研究成果非基于个体的阅读体验,而是对作者主观意图和学者研究成果的直接的直接“贩卖贩卖”。不妨略举几例。一,。不妨略举几例。一,相对说相对说。卞之琳本人就。卞之琳本人就在多处谈到过这一点,以为在多处谈到过这一点,以为断章断章描述了一种描述了一种“相对相亲、相对相亲、相通相应相通相应”的人事关系,的人事关系,“你你”欣赏风景,也可能点缀了风景,欣赏风景,也可能点缀了风景,“你你”发现明月装饰了
16、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己成了别人梦境发现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己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着重点始终在阐发宇宙间的装饰,着重点始终在阐发宇宙间“相对、平衡相对、平衡”的观念。二,的观念。二,距离说。陈德锦认为距离说。陈德锦认为断章断章是卞之琳艺术观的具体体现,即是卞之琳艺术观的具体体现,即“把有距离的事物组织起来,寻找其空间上与时间上的联系状把有距离的事物组织起来,寻找其空间上与时间上的联系状态,并试图以此掌握态,并试图以此掌握物镜物镜与与心境心境的微妙关系的微妙关系”。(卞之琳抒情诗的距离和组织卞之琳抒情诗的距离和组织)叶维廉则由分析物和观者)叶维廉则由分析物和观者可并立而不对立的距离问题,
17、指出了可并立而不对立的距离问题,指出了断章断章对对“纵时式直线纵时式直线思维的批判思维的批判”。三,三,镜子说镜子说。张曼仪通过对几首类似卞诗的分析,发现。张曼仪通过对几首类似卞诗的分析,发现断断章章不只是处境上的对比,更是不只是处境上的对比,更是处境上的对调处境上的对调,犹如镜子的,犹如镜子的效果,效果,“人站在镜子前面,与自己的影像面面相对,一举手人站在镜子前面,与自己的影像面面相对,一举手一投足,影像都与之相应而相反一投足,影像都与之相应而相反”。(。(镜子:对照的组镜子:对照的组织织)四,)四,对语说对语说。徐敬亚记台湾诗人张默、萧萧之言:。徐敬亚记台湾诗人张默、萧萧之言:“卞之琳受到
18、传统诗歌中道家美学的启迪,包括哲学思维的卞之琳受到传统诗歌中道家美学的启迪,包括哲学思维的形象化与戏剧化,提供出一种灵视,形象化与戏剧化,提供出一种灵视,在多重距离(既是时间在多重距离(既是时间的又是空间的)互指、互玩、互织的又是空间的)互指、互玩、互织形成了一种冷凝而弓形成了一种冷凝而弓张弦紧的对语。张弦紧的对语。”(先飞起来再读诗先飞起来再读诗)五,)五,反射说反射说。余。余光中称光中称断章断章的结构的结构“交相反射交相反射”,具有层层更进的趣味,具有层层更进的趣味,“令人想到令人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的成语”。(。(诗与哲诗与哲学学)类似的解读尚不止此。这种现象似
19、乎佐证了鲍尔吉类似的解读尚不止此。这种现象似乎佐证了鲍尔吉原野的一原野的一个观点:个观点:“好诗像登上黄山顶峰,在大铁链锁上一把黄铜锁,好诗像登上黄山顶峰,在大铁链锁上一把黄铜锁,咔哒咔哒,锁死了,把钥匙丢入深涧。深涧下,堆着像山一样,锁死了,把钥匙丢入深涧。深涧下,堆着像山一样的钥匙。的钥匙。”(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也许是受西方)也许是受西方解释学、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片面影响,面对一个解释学、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片面影响,面对一个经典性的文本,老师们总有一种阐释的冲动,非常热衷于向学经典性的文本,老师们总有一种阐释的冲动,非常热衷于向学生展示生
20、展示“像山一样的钥匙像山一样的钥匙”,以为一个文本的解读渠道越多,以为一个文本的解读渠道越多,越能证明其价值,全然不顾具体文本的自身特质。本来,越能证明其价值,全然不顾具体文本的自身特质。本来,“文文本本”泛指一切以书面文字和口头语言表达的人类语义交往的形泛指一切以书面文字和口头语言表达的人类语义交往的形式,式,“文本解读文本解读”即关于文本的总体性理解和说明。即关于文本的总体性理解和说明。当文本具体化为某一当文本具体化为某一特定类型特定类型时,它就获得了自己特殊的构成要时,它就获得了自己特殊的构成要素和构成原则,读者只有循此方向进行解读,才不致出现误读、素和构成原则,读者只有循此方向进行解读
21、,才不致出现误读、硬读以及一切牵强附会的过度诠释。所以,神话应有神话的读法,硬读以及一切牵强附会的过度诠释。所以,神话应有神话的读法,圣经应有圣经的读法,圣经应有圣经的读法,论语论语应有应有论语论语的读法,的读法,红楼梦红楼梦应有应有红楼梦红楼梦的读法,不宜相互置换以图标新立异。鲁迅曾称的读法,不宜相互置换以图标新立异。鲁迅曾称对对红楼梦红楼梦“经学家看见经学家看见易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绛洞花主绛洞花主小引小引)云云,事实上只是读者本位主义的读法,皆非作为文学)云云,事实上只是读者
22、本位主义的读法,皆非作为文学文本的文本的红楼梦红楼梦应该被阅读的方式;而他本人由宝玉应该被阅读的方式;而他本人由宝玉“看见他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看见许多死亡”(同上引),以为(同上引),以为“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史略),则透露出),则透露出浓浓的文学意味,无意间向人们指示了浓浓的文学意味,无意间向人们指示了红楼梦红楼梦应当被解读的应当被解读的路径。路径。同理,作为文学文本的同理,作为文学文本的断章断章在被多元解读的过程中,也在被多元解读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相应的必须坚持相应的文学性取向文学性取向,
23、即雅各布森所谓的,即雅各布森所谓的“使一部作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现代俄国诗歌现代俄国诗歌)。尽管伊格)。尽管伊格尔顿、乔纳森尔顿、乔纳森卡勒、德里达等现代西方学者已经否定了抽卡勒、德里达等现代西方学者已经否定了抽象的象的“文学性文学性”的存在,但我们显然不能无视一个具体的文的存在,但我们显然不能无视一个具体的文学文本跟一个具体的哲学文本或历史文本之间的区别。尤其学文本跟一个具体的哲学文本或历史文本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着力处理的是文学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着力处理的是文学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而非本质化的内在规定性,坚持文学文本解读的文
24、学性取向而非本质化的内在规定性,坚持文学文本解读的文学性取向有着极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有着极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那么,就一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而言,文学性的那么,就一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而言,文学性的具体关注点是什么呢?白居易在具体关注点是什么呢?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与元九书中说:中说:“感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苗言,华声,实义。”情,人人皆有,可以说每一个情,人人皆有,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诗人,而有些人能赋予自发之情以诸如人都是潜在的诗人,而有些人能赋予自
25、发之情以诸如“言言”“”“声声”“”“义义”等能自足于己的表达形式,便诞生了文等能自足于己的表达形式,便诞生了文学。上文所引学。上文所引断章断章的五种解读,角度各异,不乏洞见,的五种解读,角度各异,不乏洞见,但也无法掩盖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即对文本哲理内涵的阐发但也无法掩盖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即对文本哲理内涵的阐发和艺术形式的探讨既不基于、亦不归于和艺术形式的探讨既不基于、亦不归于情感的体验情感的体验,结果读,结果读者越是深入文本,也就越是背离者越是深入文本,也就越是背离断章断章应当被阅读的文学应当被阅读的文学性取向。性取向。卞之琳反复强调理解卞之琳反复强调理解断章断章的钥匙为一种的钥匙为一种“相
26、对相对”观念,至观念,至于何谓于何谓“相对相对”,又未作深言。从文本看,所谓,又未作深言。从文本看,所谓“相对相对”的的“奥义奥义”也只不过是也只不过是主客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借景、相互装主客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借景、相互装饰而已饰而已,要谈此外的深意,大概只能抽取,要谈此外的深意,大概只能抽取“相对相对”概念本身作概念本身作哲学式的玄想了,很难再借助文本获取更多的东西。其实,哲学式的玄想了,很难再借助文本获取更多的东西。其实,诗诗人不是思想家,也不必是思想家。人不是思想家,也不必是思想家。“诗歌中的思想往往是陈腐诗歌中的思想往往是陈腐的、虚假的,没有一个的、虚假的,没有一个1616岁以上的人
27、会仅仅为了诗歌所讲的意岁以上的人会仅仅为了诗歌所讲的意思去读诗。思去读诗。”(博厄斯(博厄斯哲学和诗歌哲学和诗歌)思想只有与情感肌理思想只有与情感肌理交织在一起,成为水乳交融的构成元素时,才能形成其文学意交织在一起,成为水乳交融的构成元素时,才能形成其文学意义上的价值。义上的价值。学者们普遍认为,学者们普遍认为,19351935年是卞之琳前期诗歌由年是卞之琳前期诗歌由主主情型情型向向主知型主知型转变的标志,而转变的标志,而断章断章恰好写于这一年的恰好写于这一年的1010月。月。跟郭沫若以降那种宏大的抒情风格相比,跟郭沫若以降那种宏大的抒情风格相比,断章断章确实显得特确实显得特别别冷静、内敛冷静
28、、内敛,其中的抒情主人公也似有若无,但因此就认定,其中的抒情主人公也似有若无,但因此就认定断章断章的价值在思想层面而非情感层面,无异于把一个诗歌的价值在思想层面而非情感层面,无异于把一个诗歌文本混同于一个哲学文本了。其实作为诗人,卞之琳很清楚情文本混同于一个哲学文本了。其实作为诗人,卞之琳很清楚情感在诗歌中的地位,他在为自己的诗集感在诗歌中的地位,他在为自己的诗集雕虫纪历雕虫纪历所作的序所作的序里坦言:里坦言:“人非木石,写诗的更不妨说是人非木石,写诗的更不妨说是感情动物感情动物。我写。我写诗,而且一直是写的抒情诗,也总在不能自已的时候,却总倾诗,而且一直是写的抒情诗,也总在不能自已的时候,却
29、总倾向于克制,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冷血动物。”也就是说,与郭沫也就是说,与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抒情手段不同,卞之琳在若、徐志摩等人的抒情手段不同,卞之琳在断章断章里彻底取里彻底取消了感叹句、祈使句的运用,摒弃了浪漫主义的滥情和感伤主消了感叹句、祈使句的运用,摒弃了浪漫主义的滥情和感伤主义的煽情,转而义的煽情,转而以明练的叙述和对称的结构以明练的叙述和对称的结构达到了达到了极具现代性极具现代性的抒情效果的抒情效果,借用张远山先生的术语不妨称之为,借用张远山先生的术语不妨称之为“冷抒情冷抒情”。然而,卞之琳为什么要一再高调声称然而,卞之琳为什么要一再高调声称断章断章不可作情诗
30、读呢?不可作情诗读呢?弗洛伊德如果有机会读到卞之琳的弗洛伊德如果有机会读到卞之琳的断章断章及其自我解释,大及其自我解释,大概会兴致盎然地一探其概会兴致盎然地一探其潜意识潜意识之究竟。事实上,卞之琳的生命之究竟。事实上,卞之琳的生命中确实有一段令其中确实有一段令其刻骨铭心又终生未遂的情缘刻骨铭心又终生未遂的情缘,这个在卞诗中,这个在卞诗中不断出现的不断出现的“你你”叫叫张充和张充和,即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一个妹妹。,即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一个妹妹。香港张曼仪女士所编的卞之琳年表里记载着这样一些信息:香港张曼仪女士所编的卞之琳年表里记载着这样一些信息:19331933年卞张初识;年卞张初识;19361
31、936年卞回老家江苏海门,办完母亲丧事后年卞回老家江苏海门,办完母亲丧事后往苏州探望张;往苏州探望张;19371937年卞作年卞作无题无题诗五首,并收入诗集诗五首,并收入诗集装装饰集饰集题献给张充和;题献给张充和;19431943年卞寒假前往重庆探访张。另外,年卞寒假前往重庆探访张。另外,张充和于张充和于19481948年跟德籍汉学家傅汉思结婚,卞之琳于年跟德籍汉学家傅汉思结婚,卞之琳于19551955年年(时已(时已4545岁)跟青林结婚。岁)跟青林结婚。抗战胜利后,张家孩子齐聚上海大团圆,抗战胜利后,张家孩子齐聚上海大团圆,前排从左依次为前排从左依次为张充和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张兆和。
32、、张允和、张元和、张兆和。后排从左依次为张宁和、张宇和、张寅和、张宗和、张定和、张后排从左依次为张宁和、张宇和、张寅和、张宗和、张定和、张寰和。寰和。“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他们都会幸福一辈子。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他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叶圣陶说,当时他在张家创办的叶圣陶说,当时他在张家创办的“乐益乐益”女校教书。当时四个姑女校教书。当时四个姑娘也还年轻,短发,高中民国学生装。娘也还年轻,短发,高中民国学生装。断章断章作于作于19351935年,卞之琳的情感当处于那场年,卞之琳的情感当处于那场“异乎寻常的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初次结识”(卞自语)之后的充分酝酿期。尽管卞本人只承认(卞自
33、语)之后的充分酝酿期。尽管卞本人只承认后来写的后来写的无题无题组诗是关涉卞张恋情的,但实际上组诗是关涉卞张恋情的,但实际上断章断章里已经包孕了里已经包孕了无题无题所创设的情感氛围,甚至若干意象。所创设的情感氛围,甚至若干意象。“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桥上的桥上的“你你”看风景乃无意之人的无意之举看风景乃无意之人的无意之举,而,而楼上的人看楼上的人看“你你”则是有心则是有心之人的有心之举之人的有心之举,一如,一如流水无意,落花有心流水无意,落花有心,美好而又矜持,美好而又矜持,点到为止。点到为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明月装饰
34、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仿,仿佛是想象桥上的佛是想象桥上的“你你”回屋安寝时偶然瞥见窗前的明月,却回屋安寝时偶然瞥见窗前的明月,却不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已成为楼上的知自己的一举一动已成为楼上的“别人别人”美梦的全部内容美梦的全部内容。这。这虽是结句,却无出奇的力量,也少深化的内容,桥上的虽是结句,却无出奇的力量,也少深化的内容,桥上的“你你”和楼上的人依然保持着先前和楼上的人依然保持着先前不远不近的距离,思恋与顾虑中和不远不近的距离,思恋与顾虑中和成了一片淡淡的怅惘之情成了一片淡淡的怅惘之情。19361936年卞张重逢后,卞之琳惊喜地发现年卞张重逢后,卞之琳惊喜地发现“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彼
35、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同栽培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但同时他,但同时他“又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雕虫纪历雕虫纪历自序自序)沉睡多年的情愫在刹那间被唤醒,)沉睡多年的情愫在刹那间被唤醒,又隐隐地露出虚幻的面容,于是卞之琳的心间流淌出了这样又隐隐地露出虚幻的面容,于是卞之琳的心间流淌出了这样的诗句:的诗句: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你的船呢?船呢?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下楼去!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南村外一夜里开
36、齐了杏花。(无题一无题一)断章断章里楼上的人化成了里楼上的人化成了“水水”,而桥上的,而桥上的“你你”被置换被置换为楼上的为楼上的“你你”。诗人的情感不再克制,亦不再朦胧,。诗人的情感不再克制,亦不再朦胧,高高高高地仰对着楼上的女神,诗人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地仰对着楼上的女神,诗人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水有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仿佛是歌德笔下少年维特对绿,仿佛是歌德笔下少年维特对绿蒂蒂痛苦而又深情的哀告痛苦而又深情的哀告。“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急急切的邀约中透露出诗人切的邀约中透露出诗人无限深隐的绝望无限深隐的绝望,于是,于是“南村
37、外一夜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里开齐了杏花”终归沦为诗人的终归沦为诗人的情感乌托邦情感乌托邦。从。从无题无题看看断章断章,犹如从一个情恋故事的下篇看其上篇,卞之琳对,犹如从一个情恋故事的下篇看其上篇,卞之琳对张充和的一往情深无可隐遁。张充和的一往情深无可隐遁。大概是受了卞之琳自我解读的影响,陈德锦等的距离说、张大概是受了卞之琳自我解读的影响,陈德锦等的距离说、张曼仪的镜子说和张默、萧萧的对语说也只注目于曼仪的镜子说和张默、萧萧的对语说也只注目于断章断章中中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戏剧性处境戏剧性处境”,而未能由此切入,而未能由此切入,读出对人生的某种情感性体验。这方面,跟卞之琳
38、同一时期读出对人生的某种情感性体验。这方面,跟卞之琳同一时期的文学批评家李健吾的解读显得更有文学性自觉。在的文学批评家李健吾的解读显得更有文学性自觉。在 卞之琳先生作卞之琳先生作一文中,李健吾抓住一文中,李健吾抓住“装饰装饰”一一语,指出语,指出断章断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却埋着说不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却埋着说不尽的尽的悲哀悲哀”。这个解读虽未具体展开,但细细体会,不能不。这个解读虽未具体展开,但细细体会,不能不为之叫绝。为之叫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你”是主,是主,“风景风景”是客,是客,“你你”可以自由掌控可以自由掌控“风景风景”的存在形态,显示了人的存在形
39、态,显示了人在生活中的自我把握和从容自如在生活中的自我把握和从容自如。但与此同时,但与此同时,“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你”在不经意间成在不经意间成了他人眼里的风景的一部分,沦为另一个视角里的客体,而且了他人眼里的风景的一部分,沦为另一个视角里的客体,而且终生无法抗拒。终生无法抗拒。这样的格局转换不正是每个人人生境遇的一个这样的格局转换不正是每个人人生境遇的一个隐喻吗?诗作三、四两句重复了这样一种格局转换,明月装饰隐喻吗?诗作三、四两句重复了这样一种格局转换,明月装饰了了“你你”的窗子,的窗子,“你你”又不由自主地成了别人的明月又不由自主地成了别人的明月,“装装饰饰”一词的
40、感情色彩迅速贬义化一词的感情色彩迅速贬义化。于是,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于是,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每一个每一个“你你”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别人的装饰物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别人的装饰物,无法绝对拥,无法绝对拥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实现,而人生也不过是一场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实现,而人生也不过是一场“为他人作嫁衣为他人作嫁衣裳裳”的装饰过程。读者若能体会到这一点,能不悲从中来吗?的装饰过程。读者若能体会到这一点,能不悲从中来吗?可见,主客易位之可见,主客易位之“理理”本谈不上深奥,但把它转向切切实实本谈不上深奥,但把它转向切切实实的的人生境遇人生境遇内去解读,就会萌生出繁复的情感,迸发出文学感内去解读,就会萌生出繁
41、复的情感,迸发出文学感染人、震撼人的力量。染人、震撼人的力量。同样,余光中的反射说也只是浅表的理性化解读。他似乎对同样,余光中的反射说也只是浅表的理性化解读。他似乎对断章断章所谓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式的层层更进手法非常式的层层更进手法非常感兴趣,特意写了一首感兴趣,特意写了一首连环连环来仿拟:来仿拟:你站在桥头看落日你站在桥头看落日 /落日却回顾落日却回顾 /回顾着远楼回顾着远楼 /有人在楼头正有人在楼头正念你念你 你站在桥头看明月你站在桥头看明月 /明月却俯望明月却俯望/俯望着远窗俯望着远窗 /有人在窗口正梦有人在窗口正梦你你如果单就诗作的表层结构而言,这首诗并不比如
42、果单就诗作的表层结构而言,这首诗并不比断章断章逊色,逊色,甚至更精致复杂:甚至更精致复杂:断章断章只是只是“你你”与风景(明月)之间的与风景(明月)之间的主客易位,主客易位,连环连环则构设了一串由则构设了一串由“你你”及落日(明月)及及落日(明月)及远楼(远窗)及楼头人(窗口人)再及远楼(远窗)及楼头人(窗口人)再及“你你”的封闭式连环,的封闭式连环,类似于生物学上的一条食物链。类似于生物学上的一条食物链。然而,读诗只读出一条食物链,不见得是件好事,犹如看然而,读诗只读出一条食物链,不见得是件好事,犹如看X X光片光片上的人体,只见其骨架,不见其血肉和生气,人之情味何在?上的人体,只见其骨架,
43、不见其血肉和生气,人之情味何在?诗之意味何在?诗之意味何在?断章断章优于优于连环连环之处还是在于其字里行之处还是在于其字里行间弥散而成的间弥散而成的情感氛围情感氛围。余光中先生若能于各个对象的层层更。余光中先生若能于各个对象的层层更进中,细细体味不同处境上的人物对他者的凝视,必能进入一进中,细细体味不同处境上的人物对他者的凝视,必能进入一个个幽然、深沉的心灵世界。个个幽然、深沉的心灵世界。“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孤立地读,孤立地读,固然可视作固然可视作“你你”的一种雅兴消遣,但联系后半句的一种雅兴消遣,但联系后半句“看风景人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在楼上看你”,看与被看之间就形成了意义
44、的连接点看与被看之间就形成了意义的连接点,“你你”看风景的姿态也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心理孕味:看风景的姿态也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心理孕味:钟情于某个心仪钟情于某个心仪而不得的对象,抑或为逃离人群,暂以看风景的方式浸溺或抗而不得的对象,抑或为逃离人群,暂以看风景的方式浸溺或抗拒着海一样的寂寞?拒着海一样的寂寞?而那个站在楼上看而那个站在楼上看“你你”的人,的人,除了要容除了要容受受“你你”指向他者的所有爱慕与寂寞之外,还必须默默舔舐因指向他者的所有爱慕与寂寞之外,还必须默默舔舐因“你你”而起又不被而起又不被“你你”知晓且独属于他的爱慕与寂寞知晓且独属于他的爱慕与寂寞。这是怎样的这是怎样的情感处境情感处境
45、啊!跟啊!跟连环连环上下片的简单重复不同,上下片的简单重复不同,断章断章的下片增设了故事时空与人物状态的转移:的下片增设了故事时空与人物状态的转移:“你你”由桥上进入了闺房,由桥上进入了闺房,“你你”对象化于风景中的所有思慕、哀对象化于风景中的所有思慕、哀怨、怅惘之情,都被窗外的明月一一照亮了;楼上的人则由怨、怅惘之情,都被窗外的明月一一照亮了;楼上的人则由“看看”进入了进入了“梦梦”,而,而“你你”就成了他的梦中之就成了他的梦中之“月月”。两个情感世界无比华美,无比明朗,却又水火般地难以交融,两个情感世界无比华美,无比明朗,却又水火般地难以交融,似乎寂寞注定只属于个人,不能互通有无得以消除。
46、似乎寂寞注定只属于个人,不能互通有无得以消除。不仅如不仅如此,当我们回眸反顾时,诗人正如此,当我们回眸反顾时,诗人正如“黄雀在后黄雀在后”似地注视着似地注视着这一切,他的描述口吻犹如电影中的画外音,克制,内敛,这一切,他的描述口吻犹如电影中的画外音,克制,内敛,几近客观,于是这一场几近客观,于是这一场人对情的无奈人对情的无奈与与情对人的捉弄情对人的捉弄的的人间人间戏剧戏剧,就升华为诗人,就升华为诗人面对芸芸众生的寂寞情怀面对芸芸众生的寂寞情怀,深广莫测,深广莫测,只可意会。老师们若能指导学生领略此等境界之一二,也就只可意会。老师们若能指导学生领略此等境界之一二,也就找到了进入找到了进入断章断章文学之心的门径。文学之心的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