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讼无讼 1 1、议题的重点:面对社会的矛盾与纷争、议题的重点:面对社会的矛盾与纷争所产生的诉讼,所产生的诉讼,乡土社会追求乡土社会追求“无讼无讼”的状态。的状态。2 2、理解的难点:面对诉讼,现代社会、理解的难点:面对诉讼,现代社会 与与乡土社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态度与做法。乡土社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态度与做法。3 3、现实的意义: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现实的意义: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无讼的观念,它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和意无讼的观念,它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义。概括各段要义 1 1在传统与都市中,讼师名声迥异。在传统与都市中,讼师名声迥异。2 2讼师称呼的变化,表明从礼治社会变为法讼师称呼的变
2、化,表明从礼治社会变为法治社会。治社会。3 3都市社会,人们需要律师。都市社会,人们需要律师。4 4地方官维持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地方官维持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是折狱。5 5以球赛比喻礼治秩序的性质。以球赛比喻礼治秩序的性质。6 6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7 7在乡村所谓的调节,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在乡村所谓的调节,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8 8父子的案例。父子的案例。9 9孔子无讼的观点。孔子无讼的观点。1010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能侵犯的。1111现代社会中,法律因时而变,现代社会中,
3、法律因时而变,社会需要律师。社会需要律师。1212乡土社会的蜕变,导致司法制度与礼治制乡土社会的蜕变,导致司法制度与礼治制度的冲突。度的冲突。1313用乡土社会向发展社会转变,法治秩序的用乡土社会向发展社会转变,法治秩序的建立,需要法律条文、法庭、人民如何使用法建立,需要法律条文、法庭、人民如何使用法律系统,而且先得改革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律系统,而且先得改革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案例:六尺巷的典故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
4、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案例简析1、面对纠纷,张英没有走诉讼之路,更没有仗势压人。2、面对张家三尺的退让,吴家也退出三尺,没有占道建房。3、此事传为佳话,六尺巷因此得名,今日已成名胜。1 讼师与律师的区别 讼师,为人鄙夷,身处礼治社会。
5、律师,受人尊重,现身法治社会。3 司法与礼治的矛盾 司法,依照统一规则和个人平等;礼治,遵循差序格局和礼仪传统。无讼2 对待讼事的差异 礼治社会,重教化调解,轻折狱审判;法治社会,重权利和安全。一、讼师与律师的区别 1 1、社会环境不同:讼师,生于乡土社会;、社会环境不同:讼师,生于乡土社会;律师,生于现代都市。律师,生于现代都市。2 2、社会地位不同:讼师,遭人鄙夷;、社会地位不同:讼师,遭人鄙夷;律师,受人尊敬。律师,受人尊敬。3 3、社会性质不同:讼师,隶属礼治社会;、社会性质不同:讼师,隶属礼治社会;律师,服务法治社会。律师,服务法治社会。古代讼师的案例 清稗类钞中记有一个案子,某人素
6、以不孝著称,一日殴打其父,致牙齿脱落,父亲便向官陈诉。为了逃脱刑罚,这个人就请了讼师廖某出谋划策,廖某在他晚上来取呈词时,趁机咬掉了他的一个手指。然后说,打官司时就说是你父亲咬你手指头,你出于自卫要拿出手指,才不幸打落了父亲的牙齿。果然,县官不再追究他的责任。提要:提要:心术不正的讼师,钻法律漏洞,施奸耍诈,颠倒是非,因而被蔑称为“讼棍”。二、对待讼事的差异 1、礼治社会,重教化调解,轻折狱审判。2、法治社会,重权利和安全。社会属性处理方式思想基础形态发展执行人员礼治社会教化调解知礼重礼相对稳定尊者权威法治社会诉讼判决权利安全与时而变律师法官深入解读差异的原因 乡土社会、礼治社会中的打官司,影
7、响如下:1、有损名誉有损名誉:产生矛盾,说明处事不当,说明修养才学欠缺。2、关系破裂关系破裂: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打官司意味着彻底的撕破脸,矛盾不可调和。3、后患不断后患不断:一场官司,不仅影响此时此刻,而且会波及后代子孙。(世仇、家仇、死对头,这类词的流程就是乡土社会中打官司不良后果的反映)4、成本高昂成本高昂:费时费力费心费钱。(打不起官司)三、司法与礼治的矛盾 1 1、产生的根源: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变,从乡土社会、产生的根源: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变,从乡土社会 蜕变蜕变为现代社会,两种社会形态对待诉讼的观念不一致。为现代社会,两种社会形态对待诉讼的观念不一致。2 2、观念的差异、观念的差
8、异 :乡土社会中,传统的差序格局不承认有:乡土社会中,传统的差序格局不承认有可以实行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现代社会中,采用个人平可以实行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现代社会中,采用个人平等主义。等主义。3 3、现实的矛盾:普通百姓,尤其是乡土中人,怕打官司,、现实的矛盾:普通百姓,尤其是乡土中人,怕打官司,不明白、不理解不明白、不理解 、不会用现代法律,现行法律常为狡顽败、不会用现代法律,现行法律常为狡顽败类利用。类利用。4 4、解决的方案:继续推行、普及、完善现代司法制度和、解决的方案:继续推行、普及、完善现代司法制度和执行手段,同时改革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执行手段,同时改革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本章总
9、结 人世纷争,本是常态。但是历朝历代,都推崇“无讼”之策,这当中的道理就在于,较之诉讼,无讼的成本小、收益大、效果久。如果说,礼治能够维持乡土社会的日常秩序,那么,当乡土社会的局部出现裂缝甚至窟窿时,人们所推崇的无讼,实际上仍然是礼治的延续,因为无讼的思想根基、传统意识都是建立在遵奉礼治的基础之上的。对于乡土中国来说,有力推行无讼的政策,能够有效化解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矛盾争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督促人民自觉守法向善。思考题:无讼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无讼无讼”的的可能性、可行性、适用情况和对象。可能性、可行性、适用情况和对象。提示:在大力倡导提示:在大力倡导“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同时,的同时,还有建立还有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正在大力的目标,正在大力推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