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南指南背景下观察记录的再思考背景下观察记录的再思考 二、对观察记录的一些建议二、对观察记录的一些建议一、观察记录中的常见问题一、观察记录中的常见问题1、记录中混杂教师自己的主观判断、记录中混杂教师自己的主观判断 客观地记录描述而不是解释性、判断性的笔记是观察记录的要求,我们要尽量不受自己价值观或固有偏见的影响,不记录观察到的行为的解释,呈现一种客观描述记录。例:例:今天吃饭时小美表现很差,她打破了吃饭的瓷碗。打破以后,小美还很不高兴地哭起来,因为她怕被老师骂 在这个案例中,很明显有些词不是客观描述性的。如“很差”、“不高兴”“怕被老师骂”。不同的人对“很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觉得挑食很差,有
2、人觉得吃得不干净很差。”不高兴“显示了观察者的主观判断,这是一个典型的解释性和判断性观察记录,这也会影响对小美的后续解读。那么,怎样才是客观记录小美的行为表现呢?小英和小美边吃点心边玩,小美的瓷碗放到了桌沿,她的小手一挥,瓷碗掉在地上,破了,小美大哭起来”在这个记录中,描述了小美具体的动作表现,并且没有加入观察者的主观判断,这样才有助于幼儿行为的解读。2、记录中忽略了有意义的行为表现、记录中忽略了有意义的行为表现 记录应是对观察的一个动态描述,应展示事件演进的过程,这才能为分享解读幼儿提供详细的根据。在观察记录幼儿行为表现时,有些老师记录的措辞太过笼统,往往会不自觉地记录下幼儿活动的结果,而忽
3、略幼儿行为发生的完整过程,无法从字里行间得知幼儿当时的行为表现,遗漏了很多有意义的行为。例例1:角色区的观察记录:角色区的观察记录 “思思进了娃娃家,她先抱起娃娃给她喂饭,玩了一会儿,她出去看建构角的小朋友搭积木,在老师的提醒下她才回来烧饭,给娃娃洗澡 在这段记录中明显缺乏了对有意义行为表现的具体描述,例如孩子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思思是在什么情况下去看建构角小朋友搭积木了,她为什么会中途更换区角呢等等行为背后的因素都没有说明白,只是把一系列的行为、事件进行叠加,而没有详细、完整地去描述一个事情发生的全部过程及其背景。这样一份蜻蜓点水式的描述并不能够为教师提供该幼儿的信息,对教师解读儿童,同时
4、更好地引导儿童毫无价值,甚至还会影响教师对该幼儿评价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例例2:建构角的观察记录:建构角的观察记录 彤彤拿着两块小拱形积木并排摆在地上,又把两个积木前后摆放。这时,嘉嘉来到彤彤身边对她说:“我是大山洞,你是小山洞。”彤彤接着说:“我们一起搭山洞或城堡。”康康抱着两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体走到嘉嘉和彤彤面前问:“你们看我这个是什么?”彤彤回答道:“圆柱体。”康康把两个圆柱体立起来,上面放一块长方体,然后去拿两辆小火车自己在地上玩。嘉嘉把大拱形放在小拱形旁边,彤彤把大拱形推开说:“要用三个小的,再用一个长方板。”于是走到柜子旁又拿了一个小拱形摆在两个小拱形后排队。这样一个动态描述,展示了
5、事件演进的过程,才能为分享解读幼儿提供详细的根据。3、分析解读较表面化、分析解读较表面化 分析解读就是需要教师对记录中幼儿出现的行为表现进行解释,阐释行为背后发生的因素。但有些老师在寻找“为什么幼儿会发生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或者对该行为进行尝试性解释时,却不能很好地围绕着观察记录中的行为进行,而是将对幼儿固有的看法加于原始记录之上,分析的语言在记录中找不到相应的“行为”事实支撑。例:例:(记录)小舞台角色区里,小朋友正在听着音乐的节拍打节奏,拍手,做动作。这时,阳阳突然从后面冲了过来,一下子抱住了小琪琪,小琪琪害怕的叫了起来:“老师,你看阳阳。”她一边哭着一边使劲地挣脱,阳阳听见小琪琪向老师
6、告状,用力地亲了一下她的脸蛋,然后推开她赶快跑回自己的座位。(分析)阳阳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沟通,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常常造成其他小伙伴的误会。可以看出,在这段分析中老师是将对阳阳固有的看法加于原始记录之上,分析的语言在记录中是找不到相应的“行为”事实支撑的。4、分析评价不够全面、分析评价不够全面例:例:(记录)区域活动时,凯凯、成成和兰兰都选择玩拼图,成成和兰兰选择玩蘑菇拼图,凯凯则独自玩耍。成成和兰兰拼得很快,拼好后,跑来看凯凯,兰兰问:“凯凯,你拼的是什么呀?”凯凯低头没有理会。兰兰接着说:“你拼的和我们拼的不一样。”凯凯仍低头不语。成成便用手动了动拼图,拼图因此移动了位置。凯凯马
7、上一脸不高兴,把拼图重重扔在地上,一边踢腿蹬脚,高声哭喊:“都是你动动坏了,你动的”4、分析评价不够全面、分析评价不够全面例:例:(分析)凯凯在这次交往中很被动,不仅不理会小朋友的主动交流,而且还不满他们动拼图的行为,出现破坏性行为(摔东西、蹬腿踢脚等)。凯凯的行为说明他没有或不愿意理解他人的交往意愿(主动找自己说话);没有理解他人的行为(只是不小心弄乱,不是故意的);遇到问题,不能较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反应过激;交往语言欠缺,没有利用语言与同伴沟通,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段分析看似具体但却不够全面,他只是从凯凯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成成和兰兰完全忽略。而且也没有深入地剖析凯凯为什么不愿意与同伴交
8、往。5、后续支持策略较空泛、后续支持策略较空泛 后续支持策略应该是可操作的,切实可行的。但很多老师在观察记录中提出的措施大多空泛且没有可行性。5、后续支持策略较空泛、后续支持策略较空泛 如有位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对美术活动不感兴趣,就写了以下两点措施:1、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2、与家长沟通,鼓励幼儿乐于参加美术活动。1、用教育观念代替具体教育行为。2、过度依赖家长的配合。1、选择合适的角度,记录有意义的信息、选择合适的角度,记录有意义的信息 记录幼儿的行为,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幼儿能反映幼儿所思所想的东西,记录和整理有益于教师认识、理解幼儿的行为、材料和有益于幼儿认识自己行
9、为、材料等。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观察需要,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去发现自然情景下有意义的行为、事件,去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状况。首先,记录与观察目标相关的行为表现;其次,记录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再次,记录幼儿幼儿与材料、同伴的互动;还有,幼儿的问题行为也是有意义的行为;最后,采用客观的“情境性”记录。(避免主观和态度的词汇)总之,不要总是将观察的焦点放在孩子不能表现的部分,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已经能够表现,甚至表现良好的行为,从而通过对积极和良好行为的强调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2、深入分析,综合评价、深入分析,综合评价 以往的观察分析主要以分类为主,贴标签,大多数老师主要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然后
10、发现问题,更多的是负面的一些出发点。而基于指南的观察分析要以幼儿为本,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更多地是以正能量为出发点,让儿童具有更好的发展的可能性。首先,它是表现一个期望值。其次,它是一个价值判断。第三,要积极正面地评价每一个孩子。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孩子在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从幼儿自身的前后对比看待其进步,从而利用幼儿的进步促进其不断发展。(幼儿表现的三种情形)另一方面,应把观察、了解的重点放在儿童能够做什么了,从中分析其接近、正在发展、或达到了指南目标中的哪些典型表现。幼儿表现的三种情形幼儿表现的三种情形一是最初朝向某项学习指标迈进的情形二是朝向某项学习指标进步的情形三是达到某项学习指
11、标的情形记录记录1:幼儿最初朝着幼儿最初朝着“能连续跳绳能连续跳绳”这一目标迈进的情这一目标迈进的情形形 今天的户外活动是跳绳,欢欢拿到色彩鲜艳的新跳绳,一个劲地笑,非常开心。只见欢欢跟着老师学做分解动作:徒手练习甩绳动作双脚跳起甩绳跳连续动作。欢欢甩过绳子,双脚跳过去,动作连贯。跳第二次时,重新整理,又往前甩,可是跳起时被绳子绊住了脚,欢欢笑呵呵地说:“这绳子怎么像透明胶一样,老师粘着我。”欢欢每跳一次,都要重新整理才能跳第二次,欢欢基本掌握了跳绳的动作要领,但还掌握不好跳绳与甩绳的节奏,不能连续跳绳,这也是此后练习的重点。记录记录2:幼儿朝着幼儿朝着“能连续跳绳能连续跳绳”这一目标进步的情
12、形这一目标进步的情形 户外活动时,在孩子们自由练习了跳绳一段时间后,我请每个小朋友都到中间来跳一跳,展示一下。轮到欢欢了,她高高的举起了手,用力甩绳,眼睛看着地面,绳甩过来以后,欢欢跳得很高,跳一下缓一下,边跳边向前,连续跳了三下,到第四下,绳被脚绊住了。欢欢已经能够连续跳绳三次了,而且动作比较规范,能协调进行甩绳和起跳的动作。下一步要多练习,争取动作更流畅,并要多练习原地跳绳。记录记录3:幼儿达到幼儿达到“能连续跳绳能连续跳绳”这一目标的情形这一目标的情形 已是学期末了,孩子们的跳绳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都想来展示以下。于是,在今天的户外活动中,开展了一个“谁是跳绳高手”的游戏,看看谁在一分
13、钟内跳的次数多。轮到欢欢了,她手握绳子,先跳了一个停了下来,再甩绳子,没有跳过去。接着又开始跳,一个、两个、三个,连续跳了七个。跳完后,欢欢满脸笑容地对我说:“原来我也有这么厉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欢欢跳绳有了很大的进步,被绳绊倒的次数明显减少,能够连续跳七八下了。3、制定支持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方案、制定支持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方案 依据观察记录分析,反思自己现行的教学策略,深入思考如何满足幼儿现行的兴趣、需求和可能,如何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指导和支持,如何从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材料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决策和行为,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支持幼儿发展的方案。(例)当我们只关注孩子的行为时,就没有看见孩子!当我们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时,就开始看孩子了!当我们关心孩子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就真的看见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