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社会制度本章要点 社会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构成形式,它是使社会运行体的各部分有机地 联结在一起的一种主要方式,是社会运行机制的重要构件,一般由社会价值观、社会规范体系、权威与地位结构以及社会机构及设置等要素构成。社会制度具有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益或绩效以及为人们的行动选择提供多种服务等功能。关键概念与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社会制度社会运行机制社会规范体系社会整合 为了考察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地引进社 会规范与社会制度等概念。社会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构成形式,它是使社会运行 体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结在一起的一种主要方式,是社
2、会运行机制的重要构件。第十二章 目录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制度一、什么是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当我们用规范来界定社会制度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究竟什么是规范以及规范是怎么形成的。科尔曼认为,规范这一概念是在社会科学中运用非常广泛的概念,他认为:“规范指明人们认为什么样的行动是合乎体统或正确的。社会规范是人们有意创造的。创造并维持规范的人认为,如果规范为社会成员所遵守,他们将获益;如果人们违背规范,他们将受到伤害。”二、构成社会
3、制度的基本要素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得以构成,主要依靠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得以构成,主要依靠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要素要素是:是:()价值观与价值)价值观与价值判断:判断:任何制度都包含了某种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制度都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行为规则与奖惩体系;)行为规则与奖惩体系;行为规则与奖惩体系是制度的核心要素,通过规则和对行为的奖惩,制度从而可以起到相互影响和规范行为的作用。()组织设置;)组织设置;无论是制度本身,还是制度内容,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组织。一方面,社会制度的运转总是要依托于一定的条件与媒介。另一方面,在诸多社会制度中,制度规定的内容有很多方面都是关于组织机构设置问题的。(
4、)权力)权力体系:体系:作为社会的规范系统,社会制度要对群体或集体成员的行为产生影响,必须依靠一种权力。通过权力,让人们按照制度的规则来行事,或者说要让人们接受制度的约束。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作为影响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规范系统,社会制度虽有不同的类型和作为影响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规范系统,社会制度虽有不同的类型和形式形式,但各种,但各种制度都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或属性,这四个特征是:制度都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或属性,这四个特征是:()制度的普遍性;)制度的普遍性;制度的普遍性是指制度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普遍的,即社会制度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是人类社会普遍拥有的、用来构建有序生活的规范系统。()
5、制度的特殊性;)制度的特殊性;社会制度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但是,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制度是独特的、不同的,各个社会都会有自己特有的制度体系。()制度约束的集体性;)制度约束的集体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立制度,既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专门针对某个人。作为引 导和影响人们行为选择的制度,其目的主要是限制集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制度影响的)制度影响的稳定性:稳定性:制度一经形成,便具有历史惯性。尤其是当这种社会制度的各种规范被内化到群体成员思想意识中,成为他们的习惯性行为的时候,制度实际上本身就表现为对自身的维护。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一、社会制度的层次 一般来说,社会制度系统是
6、由三个层次的制度组成的。一般来说,社会制度系统是由三个层次的制度组成的。第一第一,一个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一个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社会主义制度会主义制度等,或者像母权制、父权制等。等,或者像母权制、父权制等。这一层次的制度代表某个历史时期一个社会宏观制度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第二第二,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的、正式的、成文的具体制度,如法律、政策、,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的、正式的、成文的具体制度,如法律、政策、规章规章制度制度等。等。这一层次的制度通常是一个社会的制度主体部分,通过这些具体制度,构建起社会互动和社会秩序的框架。第三第
7、三,一个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不成文、非正式的制度,如习俗、惯例、,一个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不成文、非正式的制度,如习俗、惯例、道德等道德等。日常生活中的平常规则一般属于非正式的、不成文的制度,尽管这一层次的制度不是明文规定的,但常常是众所周知的,也是影响面很广的。二、社会制度的类型(一)文化、政治、经济与法律(一)文化、政治、经济与法律制度制度 首先,从人类活动领域来分,或者是从制度的内容结构来分,社会制度可分为文化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二)内在与外在制度二)内在与外在制度“内在制度被定义为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规则,而外在制度则被定义为外在地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规则
8、。(三)制度规范的类型三)制度规范的类型 在关于制度规范类型的讨论中,科尔曼曾根据规范对焦点行动的作用方式以及规范的目标行动者和受益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对制度规范进行了分类。按照目标行动结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规范分为:()禁止性规范与指导性规范;()同一性规范与分离性规范。三、社会制度的功能(一)制度规范的(一)制度规范的功能功能 第一,规范会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第二,规范告诉人们哪些行为可以选择,哪些不可以选择。第三,规范告诉人们大多数人会选择哪些行为,不选择哪些行为。第四,规范通过对行动者行动权利的控制,来制约和控制行动的选择范围和选择方式。(二)制度的功能机制二)制度的功能
9、机制 人们制定出来的制度要对人的行动发挥调节、制约和约束作用,这一般取决于两种机制:一是规则内化机制;二是规则外部管制机制。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一、制度创新 制度并不总是有效率的,也并非总是有效的。要替代无效的、低效率的制度,也就是改革旧制度、创立新制度,就必须有制度创新过程。制度制度创新是指在一定制度框架内对选择集或规范系统进行革新和创造的创新是指在一定制度框架内对选择集或规范系统进行革新和创造的过程过程,这一过程旨在改变旧的制度框架,以提高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效率。这一过程旨在改变旧的制度框架,以提高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效率。制度制度创新也就是社会改革或改良过程创新也就是社会改革
10、或改良过程。按照动力和机制的不同,制度创新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强制性制度创新;二是诱致性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意义在于它能打破不合理的、无效的、低效率的旧制度的制约,为制度变迁创造条件。二、制度变迁 制度制度变迁就是改变旧的制度框架、建立新的制度框架的变迁就是改变旧的制度框架、建立新的制度框架的过程。过程。在从旧制度向新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制度建设和创新贯穿整个过程。同时,制度创新为新制度框架的设计和建立提供关键性的内容,因为区分旧框架与新框架的边界就在于制度创新所产生的具有实质性的变迁,而制度中的其他部分可能还保留着、延续着。进行制度创新并推进制度变迁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创新和制
11、度变迁看作制度交易的结果。所谓制度交易,是指对新的经济条件作出反应的过程中,人们为了确立新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活动。三、制度变迁的动力(一)国家(一)国家 国家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制度规范的提供者。在国家之中,政党对各种制度包括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变迁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执政理念会对其执政期间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国家也是意识形态创建的主体,意识形态虽不是具体的制度规则,但它是社会基本制度的构成。(二)集体行动二)集体行动 集体行动是指人们按照集体共同目标的要求而采取一致的行动,也就是集体成员为达到共同目标而选择合作性的行动。集体行动,既是制
12、度变迁的动力,同时也受制度安排的影响。不同的制度安排,对预防“搭便车”行为的作用不同,因而对集体合作的激励作用也就不同。三、制度变迁的动力(三)交易费用(三)交易费用 新制度主义的产权学派在关于制度变迁的论述中,引入了对交易费用的分析。所谓交易费用,是指在设计、制定、实施和维护制度过程中所需要支付的各 种成本或费用。交易费用理论实际上是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视角来考察制度变迁的。任何制度之所以产生和存在,是因为人们对该制度有需求;之所以需要这种制度,是因为制度给人们带来了收益。但是,维持和执行一种制度又需要一定的成本。思考题 什么是社会制度?制度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制度规范有哪些功能?制度又是如何发挥其功能的?何为诱致性制度创新?制度变迁主要与哪些因素相关?阅读书目 默顿理论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