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县县人。对老子思想有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县县人。对老子思想有继承、有改造、也有发挥。一生穷困。但好哲思,继承、有改造、也有发挥。一生穷困。但好哲思,其为文其为文“汪洋恣肆汪洋恣肆”,极富文学和美学色彩,今,极富文学和美学色彩,今存存庄子庄子一书,计有三十三篇,分内(一书,计有三十三篇,分内(7 7篇)、篇)、外(外(5 5篇)、杂(篇)、杂(3 3篇),为晋人郭象所编。内篇篇),为晋人郭象所编。内篇学者大多肯定为庄子所作,外、杂篇可能掺杂了学者大多肯定为庄子所作,外、杂篇可能掺杂了门人和和后学的作品,但从总体上看,都反映了门人和和后学的作品,但从总体上看,都反映了庄子的思
2、想,是研究庄子思想的重要史料。庄子的思想,是研究庄子思想的重要史料。1、“气”是构成万物的基始:(1 1)气是虚无的显现气是虚无的显现 “阴阳错行,则天地大骇。”(外物)“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1 1)“化化”是普遍性与多样性是普遍性与多样性“万物皆化万物皆化”与与“万化万化”(2 2)化的共同历程)化的共同历程“始卒若环始卒若环”庄子的运动变化观念更深入一层的内容,是他认为普庄子的运动变化观念更深入一层的内容,是他认为普遍存在的遍存在的“化化”的现象和多样性的表现中,有着一种本质的现象和多样性的表现中,有着一种本质上的一致。上的一致。“万物皆种
3、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论,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论,是谓天均。是谓天均。”(语言语言)(3 3)“化化”的动因:的动因:“内化内化”庄子的变化观念的最深刻的内容是他对万物运动变化庄子的变化观念的最深刻的内容是他对万物运动变化动因的看法。动因的看法。“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天地天地)“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以形相生。”(知北游知北游)“夫道,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
4、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大宗师)“夫道,未始有之时夫道,未始有之时”。(齐物论齐物论)有生必有死。庄子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一个始卒若环有生必有死。庄子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一个始卒若环的序列,人也摆脱不了。因此,死亡,是人生第一位的,的序列,人也摆脱不了。因此,死亡,是人生第一位的,最终无法跨越的界限。最终无法跨越的界限。“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
5、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乎?”(齐物论齐物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油然漻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解其天弢弢,堕其天,堕其天 失衣失衣。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乎!”(知北游知北游)“死生,命也,其有
6、夜旦之常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与,皆物之情也。皆物之情也。”(大宗师大宗师)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人世间人世间)庄子认为,人的生活的充分展开,精神自由的获得,庄子认为,人的生活的充分展开,精神自由的获得,除受到生死的自然大限和时命的社会约束之外,还有一种除受到生死的自然大限和时命的社会约束之外,还有一种自我设定的障碍自我设
7、定的障碍哀乐之情和利害之欲。哀乐之情和利害之欲。“人之生也,与忧惧生人之生也,与忧惧生”;“哀乐来,吾不能御,其去,吾不能哀乐来,吾不能御,其去,吾不能止。止。”“”“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
8、此四六者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境界界定 境界的具体描述超脱神异至人至人无己 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乎!齐物论齐物论 子特不闻乎至人之明耶?忘其子特不闻乎至人之明耶?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乎无为之业。达生达生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河汉沍而不能寒,
9、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海之外。齐物论齐物论 神人神人无功“愿闻神人。愿闻神人。”曰:曰:“上神乘光,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此谓照旷。致命尽情,与形灭亡,此谓照旷。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物销亡,万物复情,此天地乐而万物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冥。之谓混冥。”天地天地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10、。疠而年谷熟。圣人圣人无名 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齐物论齐物论 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迁,乘彼千岁厌世,去而上迁,乘彼白云,至于帝乡。白云,至于帝乡。天地天地 “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
11、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比远矣。故有人者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比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也,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也,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忧。达生达生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刻意刻意 “恬淡无欲恬淡无欲”。“平易恬平易恬惔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刻意刻意 “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此养神之道也。”刻意刻意 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康桑楚康桑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