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章节内容一、人性本善1、章旨:孟子勉人扩充四端,即足以保四海而王天下。2、章旨:孟子辟公都子之惑,认为善性是人所固有,仁、义、礼、智,自根于心,求则得之,舍则失之。3、章旨:孟子言爱亲敬长,乃人之良知良能,勉人加以扩充,而达于天下。4、章旨:孟子借性与命之辨,勉人不可以耳、目、口、鼻等嗜欲为满足,当努力追求仁、义、礼、智的圆满实践。二、存养善性1、章旨:孟子哀痛暴弃仁义者自甘堕落。2、章旨:孟子设喻,言人皆有仁义之心;其所以为 不善,由于不知操持,不知存养,以致放失梏亡 其良心。3、章旨:孟子言为学之本,在求其放失的本心。4、章旨:孟子教人养身,不可以小失大,因贱害贵。5、章旨:孟子认为心
2、是人之大体,能先立其大者,则耳、目小体之欲,不能夺其大,此所以为大人。三、存理克欲1、章旨:孟子强调存养本心之道,莫善于寡欲。2、章旨:孟子主张生与死应以义为取舍标准,勿因一己私欲而失其本心。3、章旨:孟子引述齐人乞食墦间、骄其妻妾的故事,以比喻不择手段,追求富贵利达而骄人之可耻。4、章旨:孟子劝梁惠王倡行仁义,勿使上下征利而危及国家。5、章旨:孟子指出君王治国要怀仁义而去私利,才能王天下。6、章旨:孟子指出舜和跖的差别,只在于追求善与利的不同而已。第二章、论行为一、行止务本1章旨:孟子指出人人亲亲长长,天下就太平了。2章旨:孟子指出守身事亲的重要,事亲则应养志,而非养口体。3章旨:孟子指出君
3、子对于亲亲、仁民、爱物,其间的爱是有差等的,仁民、爱物皆当以亲亲为本。二、涵养操持1章旨:孟子指出行有不得,要反求诸己,才能自求多福。2章旨:孟子说明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无一朝之患,有终身之忧。3章旨:孟子主张强恕以求仁,诚身以致乐。4章旨:孟子言君子有三乐:亲人无故、俯仰无愧、教育英才,乐过于王天下。5章旨:孟子指出知耻才能免去耻辱。6章旨:孟子指出人不可失去羞耻心。7章旨:孟子担心异端邪说败事害政,所以挺身而辩,明拒杨、墨,以崇圣道,以正人心。8章旨:孟子说明自己忧世心切,且有平治天下的能力与抱负。9章旨:孟子说明唯有能做到行于礼、居于仁、由于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
4、可以称作大丈夫。10章旨:孟子说明君子辞受取予,皆以合于义为依归。11章旨:孟子说明圣贤遭遇,或有所异,但用行舍藏之心,无有不同,皆合于义而已。12章旨:孟子教导世人权衡两可的方法,以免过犹不及之失。第三章 孟子论教育一、自动自发1章旨:孟子说明君子教人的五种方式。2章旨:孟子指出“不屑之教诲”,使其自省自反,也是一种教导人的方法。3章旨:孟子主张为学要专心致志,才可有成。4章旨:孟子训勉高子学贵有恒,不可间断。5章旨:孟子赞美虞舜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二、确立标准1章旨:孟子以射箭、工艺为喻,说明为学必须先确切把握基本方法。2章旨:孟子说明圣道大而有本,学者应立志循序渐进,通达
5、圣道。3章旨:孟子阐发为学之道在于自得,以达左右逢源的境界。4章旨:孟子勉人为学,不达标准,绝不半途而废,否则尤为未学。5章旨:孟子答徐子之问,认为有本不竭,无本则涸。勉人为学要根基扎实,不可声闻过情,徒有其表。三、环境移人1章旨:孟子以学习语言做譬喻,说明环境对人影响之深远。2章旨:孟子认为父兄贤才有涵育熏陶子女的义务。3章旨:孟子借圣贤兴起、国家存亡的事例,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忧患的环境,可以使人困心衡虑,动心忍性;安乐的环境,则会使人苟且偷安,生活糜烂。四、孟子论政治一、民贵君轻1章旨:孟子主张以民为贵。认为社稷、君主皆因民而立,若不能尽其护民之职,则不妨更置。2章旨:孟子
6、指斥桀、纣是残贼仁义的暴君,以此警惕国君,不要贼仁害义,以免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独夫。3章旨:孟子指出,君主应力行仁政,体察民心,聚民所欲,去民所恶,自然可得民心,成就王业。4章旨:孟子听闻齐宣王好乐,因势利导,鼓励宣王与民同乐,施行仁政。5章旨:孟子劝请齐宣王放弃霸业的野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保民而王天下。6章旨:孟子以战为喻,告诉梁惠王,王道之始,在于使人民养生送死而无憾;再教之以礼义,人民自然乐于归附,王道自然有成。7章旨:孟子认为,在上位者要施行仁政,善待人民,人民才愿意为他赴难。二、因先尊贤 1章旨:说明为政者应当效法先王之道,施行仁政,并强调人臣宜尽劝行仁义的责任。2章旨:孟子启发齐宣王当效法先王以仁、智交邻国,以大勇安天下。3章旨:孟子认为治国应该施行仁政,任贤使能,明其政刑,切不可安于逸乐,自求祸端。4章旨:孟子明告齐宣王:为君当谨慎辨识人才,留用贤臣,罢退不肖。三、仁者无敌1章旨: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得天下者,得民心而已矣。2章旨:孟子向梁惠王陈述“仁者无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