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家景 小艺术家的成长不能没有技艺,更不能缺少灵性。带领孩子们放飞彩色梦想,起步时就要找准方 向。于是,一个水彩专业的高材生从孩子们纯真的天性里找到了与生俱来的艺术家气质,他将用自己 的专业引领这群孩子在水色交融的水彩画中成长。 坚定的选择便是华丽的出发。在各级领导及学校全体教师的支持下,东风小学儿童水彩画课堂 和一位年轻教师的教育理想同步开启。 儿童水彩画的切入点在哪里?曾老师说:“水彩画的特性、材料,以及水彩画的本体语言,都要 尝试搬进课堂。”一纸一笔一颜料,简便的工具使得水彩画在小学阶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曾老师 带着孩子们把颜料放入盘子里搅拌,色彩之间出现了神奇的变化。一笔一笔地涂抹
2、,同时还要算计 着笔尖上的含水量。遇水后的画纸有点儿起皱,孩子们难以把握。细心的老师像一名游泳教练,领 着孩子们从熟悉“水性”开始。师生一步一步地演练,一张一张地尝试,当第一批儿童水彩画贴到校园 的墙上时,高兴的可不只是孩子们经过了一天辛苦劳动的家长们也咧着嘴,欣慰地听孩子们讲 他们的水彩故事。 一天的课程在欢笑中结束了,“村小”里的水彩故事却刚刚开始。 校园里有了第一批水彩画,美好的理想迈出了第一步。专业的直觉告诉老师,孩子们的习作 还有很多不足,特别是色彩的干滞,全然没有水彩画的灵动、自然和滋润。遇到教学困难的时候,湖 南省教研员朱小林老师、长沙市美术教研员詹蓉老师、芙蓉区美术教研员彭海鳌
3、老师来到校园里,与 曾老师一起,从分析学情入手,帮助他走出困惑:儿童水彩不能过度关注水彩画的表现技法,不能过 多强调水彩画的作画程序,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多,否则会干扰孩子们的创作为了鼓励孩子们学会 “随性而为,随机而动”,曾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由原来的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他精心设计 了一批课例,制作了一批范画。“水彩游戏”成为了课堂上体验水色性能、培养创 作意识、生成对绘画持久兴趣的良方。例如熟悉的肖像一课,设计思路为以湿纸滴色率性地在纸 上做出一个粗略的大“墨迹”效果, 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 直至完成一幅自己比较熟悉的水彩肖像画。 “先 色后形”的教学思路释放了孩子们被“形”缚住的
4、稚嫩双手。罗恩菲德明确指出 “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制作过程而非完成品”。因此,老 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孩子在“墨迹”效果上做出的 动作和产生的想法。加强对创作过程的关注,减少对创作 结果的苛求,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创作更加自由、放松, 收获也更丰富了。 喷啊,洒啊,流啊,有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初学 水彩的孩子们。“韵色放彩”,正是这些水彩的喷洒与 吹流,让孩子看到了渐变和肌理,在小小的惊喜后,忽 而有了发现与感慨:水彩原来还可以这样“玩”! “玩”过水彩之后,起初的陌生与恐惧渐渐消散, 创作和奇想开始萌发。“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儿童美术也不例外。美术老师开始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留心观
5、察和发现,积累了一定的记忆与经验, 再试着用水彩进行水色表现,尝试用多种形式画出人物,找到适合自己的描绘人物的方法。由于学校 处于城乡结合部,周围的环境成为难得的教学资源:低矮的小屋、狭窄的街巷、青苔斑驳的围墙、绿 油油的菜园子都是天然的写生基地。在水彩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要求孩子们留心观察并收集周围人 物常见的动态,在模仿演练中体会人物动态的表现要领,尝试用“剪影式平涂”的方式描绘下来,提升 创作兴趣,加深对水彩造型的理解。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孩子尝试各种人物的水色表现,鼓励他们形 成属于自己的人物绘制“样式”。于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在他们的作品中铺陈开来,你很难想象这些 小学生能描绘这样的场景:马路边的包子店;灯火通明的夜宵摊子前,老板正努力地烹制各种食品; 一家三口在浏阳河畔幸福地漫步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折射到孩子们的眼睛里, 沉淀为他们未来人 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