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管理原理的特征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1、客观性客观性。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及客。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及客观规观规 律的律的 表述。表述。2、概括性概括性。3、稳定性稳定性。4、系统性系统性。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1、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2、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基本规律。3、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3.2 管理原理管
2、理原理一、系统原理一、系统原理(一)(一)系统的概念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或要素组成,在一定互作用的部分或要素组成,在一定环境下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环境下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二)系统的特征(二)系统的特征1、集合性集合性。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结合。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结合而成的。而成的。2、层次性层次性。3、相关性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蝴蝶效应q1979年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
3、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从此以后,所谓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原理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声远扬了。原理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差别。q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丢
4、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长期”效应却是一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3.2 管理原理(三)系统原理要点(三)系统原理要点1、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理。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
5、最优。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重局部,轻全局,局部之间相互扯皮,重局部,轻全局,局部之间相互扯皮,会损坏全局利益。会损坏全局利益。2、动态性原理动态性原理 这是说系统不可能保持静态而总这是说系统不可能保持静态而总是处于动态之中,稳定状态是相对的。是处于动态之中,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这就要求管理活动要在坚持原则这就要求管理活动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留有余地,掌握动态性观点,的基础上留有余地,掌握动态性观点,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有助于预见系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有助于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
6、树立起超前观念,减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目标顺利发展。3、开放性原理开放性原理 从理论上讲,管理过程实际上应从理论上讲,管理过程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增强有序化,消除不确定性该是一个增强有序化,消除不确定性和降低混乱度的过程。这就要求者必和降低混乱度的过程。这就要求者必须意识到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只须意识到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只有不断与外界进行人、财、物、信息有不断与外界进行人、财、物、信息等要素的交流,才能维持系统的生命,等要素的交流,才能维持系统的生命,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绝对不能把本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7、绝对不能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世隔绝地去搞管理。系统封闭起来与世隔绝地去搞管理。4、综合性观点综合性观点 综合性是指任何系统都是由其内部诸要素按一定方式构成的综合体,系统产生和形成于综合,并由此而使自己具有整体性质和功能。q系统的综合性观点就是要求一方面将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任何复杂的系统又都是可分解的,因此要求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加以解决。5 环境适应性环境适应性 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能够保持最佳适应
8、状态,的交流,能够保持最佳适应状态,则说明这是一个有活力的理想系统则说明这是一个有活力的理想系统 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既是主动的,也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既是主动的,也有被动的一面。有被动的一面。3.2 管理原理 二、人本原理二、人本原理 世界上一切科技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创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都离不开人的服务、劳动和管理。人本原理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它要求将组织内的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被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人本原理(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对人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1、要素要素研究阶段:劳动者是生产
9、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2、行为行为研究阶段:需要 动机 行为。3、主体主体研究阶段: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人的社会发展而服务的。人本管理(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有效管理两条途径:高度集权,从严治厂,铁的纪律,重奖重罚。适度分权,民主治厂,职工参与,科学管理。职工参与治厂途径:董事会,监事会,日常管理。人人享有平等的人权人人享有平等的人权 人人都是劳动者人人都是劳动者 人人都可能成为领导者人人都可能成为领导者(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
10、展。完美的发展。评价人性完美的标准:评价人性完美的标准:封建社会:超经济的人身依附。封建社会:超经济的人身依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利己利己”,“守信守信”。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人”职工,客户。尊重人员工是组织的主体;依靠人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发展人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 代管理的核心;为了人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3.2 管理原理三、责任原理三、责任原理 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管理的效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率和效益,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部门和每个人必
11、须完成的工明确规定各部门和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责任原理责任原理(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q 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确定每个人的职位,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确定每个人的职位,明确规定各职位应担负的任务,就是职明确规定各职位应担负的任务,就是职责。责。q职责是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等方职责是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行为规范,表达职责的面有严格规定的行为规范,表达职责的形式主要有各种规格、条例、范围、目形式主要有各种规格、条例、范围、目标、计划等。标、计划等。(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二)职位设计和
12、权限委授要合理 责权利三角定理:责权利三角定理:职责、权限、利益是职责、权限、利益是三角形的三个边。三角形的三个边。能力是等边三角形的高。能力是等边三角形的高。(三)奖罚要分明、公正而及时(三)奖罚要分明、公正而及时q公正的奖罚要以准确的考核为前提。公正的奖罚要以准确的考核为前提。q有成绩有贡献的,要及时肯定和奖有成绩有贡献的,要及时肯定和奖励。励。q惩罚要及时而公正。惩罚要及时而公正。效效 益益 原原 理理 效益的概念效益的概念 效益的评价效益的评价 效益的追求效益的追求 伦伦 理理 原原 理理 1.概念 2.重要性 3.伦理的特性 非强制性非强制性 非官方性非官方性 普适性普适性 扬善性扬
13、善性 P149案例:案例:文化病变文化病变 人性与责任。人性与责任。3.3 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方法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为提高管理功效和实现管理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有关管理的方式、办法、手段和措施的总和。管理方法一般可分: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和技术方法。一、法律方法1、涵义:是指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对象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一种方法。2、法律方法的形式: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司法和仲裁。3、法律方法的特点:高度强制性。规范性。属于“法治”,而非“人治”,限制了人的主观随意性。缺乏灵活性和弹性。4、法律方法的优劣法律方法的优劣(1 1)优势:)优势:法
14、律方法的运法律方法的运用用,其实质是通过上其实质是通过上层建层建筑筑对经济基础的对经济基础的反反作用力来影响和改变社作用力来影响和改变社会活动会活动。它。它能够保能够保证必要证必要的管理秩序的管理秩序,调节管调节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将管理活动将管理活动纳入纳入规范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制度化轨道。(2)不足:一是作用范围有限,大量法律范围之外的关系要用其他方法来管理和调节;二是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本身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有缺乏灵活性和弹性的弱点,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因 法律不完善带来的问题或因环境变化出现的新问题和特殊问题;三是法律方法并不总是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的最
15、好办法。3.3 管理的基本方法二、行政方法1、含义:是指依靠行政权威,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指挥和协调管理对象的方法。2、形式和实质形式:命令、指令、规定、指示、决议、通知。实质: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3、行政方法的特点权威性。依托的基础是管理机关和管理者的权威。强制性。由一系列行政措施作为保证来执行的。垂直性。自上而下,通过纵向直线下达。具体性。无偿性。不讲等价交换。4 4、行政方法的优劣行政方法的优劣(1 1)优点:)优点: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保证组织内各部门的协保证组织内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调一致;有利于及时、灵活、有效地处理有利于及时、灵活、有效地处理特特殊问
16、题或紧殊问题或紧迫问题迫问题,避免出现避免出现“一刀切一刀切”的僵化管理现象的僵化管理现象;有利于与法律、经济等方法之间互补互促、结有利于与法律、经济等方法之间互补互促、结合使用合使用,提高整体管理功效提高整体管理功效,从而维护组织系从而维护组织系统统的的稳定。稳定。(2)弊端:一是由于它强调领导者的权威性,易导致搞“人治”。二是由于过分强调集中统一,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不便于管理分权。三是由于过分强调垂直传递,易使横向沟通困难,产生机构重叠、层层请示汇报、办事效率低等官僚主义积弊。四是由于强制干预,容易引起被管理者的心理抵抗,单纯依靠行政方法很难进行持久的有效管理。3.3 管理的基本方法三、
17、管理的经济方法1、含义:是指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和影响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2、形式: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与罚款。3、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驱动性。被管理者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采取管理者所预期的行为的。普遍性。持久性。思考:经济方法有何优劣?4、经济方法优劣(1)优点:有利于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2)注意点:若单纯用经济方法来进行管理,会造成“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倾向,影响其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3.3 管理的基本方法四、社会学心理学方法1、含义:指借助社会学和心理学原
18、理,运用教育、激励、沟通等手段,通过满足管理对象社会心理需要的方式来调动其积极性的方法。2、形式:宣传教育、思想沟通、激励。3、特点:自觉自愿性。被管理者内心受激励而自觉自愿工作,不带有任何强制性。持久性。建立在被管理者觉悟和自觉服从的基础上,作用持久,没有负面影响。局限性:对紧急情况难以适应,而且,单纯使用这种方法常常无法达到目标。3.3 管理的基本方法五、管理方法的完善与有效应用1、加强管理方法的科学依据。2、要弄请管理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3、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性质与特点,提高针对性。4、了解与掌握管理环境因素,采取适宜的管理方法。5、注意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3.1.
19、1 管理伦理管理伦理 (道道 德德)一、道德一、道德二、四种道德观二、四种道德观 1、功利观功利观 2、权利观权利观 3、公平理论公平理论 4、综合社会契约论综合社会契约论3.1.2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道德困境道德困境道德发展阶段道德发展阶段调节者调节者道德道德/非非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个人特征个人特征问题强度问题强度结构变量结构变量组织文化组织文化3.1.2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一、道德发展阶段 (一)(一)前惯例层前惯例层 (二)(二)惯例层惯例层 (三)(三)原则层次原则层次二、个人特征二、个人特征三、结构变量三、结构变量四、组织文化四、组织文化五、问题强度五
20、、问题强度3.1.3 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一、挑选高道德标准的员工一、挑选高道德标准的员工二、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二、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 1、道德准则道德准则 2、决策规则决策规则三、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三、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四、设定工作目标四、设定工作目标五、进行道德教育培训五、进行道德教育培训六、绩效的综合评价六、绩效的综合评价七、独立的社会审计和监督七、独立的社会审计和监督八、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八、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3.2.2 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一、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一、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二、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二、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三、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三、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四、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四、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五、企业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五、企业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六、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六、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