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优秀课件(28张)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有关文学常识,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重点)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诗歌的欣赏水平。(难点)3、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感情。二、题目解说1、诗歌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已。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
2、,李白是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三、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祖籍陕西西纪(今甘肃安东)。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四、诗歌赏析1、字词音释2、节奏:渡荆门送别(五言律诗)渡远/荆门/外
3、,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初读感知 开元十四年(726)秋,26岁的李白,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辞别家乡(四川),乘船东下荆门,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就是诗人从四川至两湖途中所见之景,读来自有开阔、雄奇之感。4、朗读,扫清词语渡远:乘船远行。云生:云彩兴起。平野:平旷的原野。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作者5岁起便随父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的时代,因此常在诗中称四川为故乡。5、品读鉴赏,概括诗意12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首联)介绍作者离
4、蜀到楚漫游的行踪。(叙事)荆门在今湖北宜都长江南岸。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4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使人顿时眼界开阔,滔滔奔涌的长江气势是那样的雄伟。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这两句与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56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和远景。月下飞天镜:写夜晚,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写白天,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唇楼般的奇景。36句绘景。句绘景。尾
5、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8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情)写故乡的山水送自己的万里行舟,表达诗人对故乡无限爱恋的情感。诗人以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何却“仍怜故乡水”?作者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养育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万里送行舟”的妙处:诗人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独到令人称叹。6、翻译诗文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
6、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五、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诗人告别故乡时所见到的山河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送别壮游,心怀开阔的心情和眷恋故乡的情怀。六、写作方法 1、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全诗以“渡远”始,以“送行”结。2、格调激越奔放,融情于景。特别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达手法,写得逼真如画,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开阔的胸襟。七、名句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一句形象地描绘出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后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垠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
7、下的一组活动的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后一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一个“入”字,力透张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开阔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八、小结 这首诗的首联从直接叙述入手,介绍作者离蜀到楚的漫游行踪。颔联、颈联描写途中所见的景色,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美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尾联表达了他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本诗以叙事、绘景、抒情三个环节认识和理解。九、作业1、思考与练习的哪一联最能呼应题目中的“送别”二字?诗中尾联“仍怜故乡水,万
8、里送行舟”最能呼应题目中的“送别”二字。这一联写悠悠故乡水,不辞万里送别诗人,暗含了送别之意。2、问题探究对诗中的对诗中的“送别送别”情绪应如何理解情绪应如何理解?李白与作者的其他送别诗不同,并非为朋友送行,而是告别故乡。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20多岁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情,江水流过的蜀地是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己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对方写来,越发显示自己的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结尾,言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3,的体裁是五言律诗,题中“送别”其实自别(告别故乡)之意,这在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中表现得极为明显。4、背诵诗文,温习思想感情5、练习册十、板书渡荆门送别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远渡地点、出蜀目的。叙事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景)景色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近景)壮阔 (俯视)(仰视)绘景(3-6句)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由景及情,留恋故乡)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