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2273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一词的由马克思主义一词的由来来马克思主义一词的首次出现是世纪年代,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从贬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年月日马克思逝世后,为了肯定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才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提法。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发展 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来说,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就是从狭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

2、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从广义上使用。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当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他们改变了整个世界。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它的创立,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划时代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断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 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并没有结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并没有结 束真理的发展,而是为真理的发展束真理的发展,而是为真理的发展 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马克思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马克思主 义不

3、仅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义不仅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 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而且还包括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而且还包括 它的继承者对它的补充和发展。它的继承者对它的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发展一、共产党宣言二、法兰西阶级斗争三、法兰西内战四、哥达纲领批判五、爱尔福特纲领批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即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许多做法似乎是与毛泽东的做法是相反的,为什么把它们都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呢,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

4、么继承和发展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四个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四个特点“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实践性:根本特征“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时代性:与时俱进“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人民性:历史主体论“不断发展”的创新性:开拓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理论成果 一、理论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逻辑二、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优势三、理论体系构成要素解析:精髓.主题.核心.目标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要内容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

5、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 飞跃的理论成果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 神财富神财富第二章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会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前:纯粹纯粹生产关系纯粹生产关系纯粹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

6、封建建(1)(1)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决定性力量决定性力量(2)(2)封建势力封建势力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3)(3)封建剥削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封建剥削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相结合(4)(4)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不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形不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式(5)(5)中国状况中国状况长期不统一,发展极不平衡长期不统一,发展极不平衡(6)(6)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侵略化上侵略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 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 统治中国的支柱

7、。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上海租界会审公廨上海租界会审公廨经济上:经济上: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并通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并通 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同英、美、日、俄、德、法、奥、意、比、西、荷共11国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历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历史任务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

8、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封建主义与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人民大众矛盾推翻封建主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义的反动统治,实现国治,实现国家富强和人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民富裕推翻帝国主推翻帝国主义统治,求义统治,求得民族的独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和解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根本任务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18601919)186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

9、9)(19191949)分水岭:分水岭:19191919年五四运年五四运动动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中国革命中国革命的轨迹的轨迹1927193419221935194519461949第三章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性质:性质:过渡性质的社会过渡性质的社会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在经济上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半社会主义性质,实行国

10、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在文化上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1952年年9 9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

11、出从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现在开始用现在开始用1010年到年到1515年时间基本完成年时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而不是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而不是1010年或者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以后才开始过渡。19531953年年5 5月,毛泽东在对李维汉一个报月,毛泽东在对李维汉一个报告的批语中,明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告的批语中,明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路线的基本内容。总路线总路线工业化工业化农农 业业手手 工工 业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建设与改造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同时并举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有机统

12、一展生产力有机统一工业化与改造工业化与改造紧密结合紧密结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过渡时期总路线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展。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有制的问题。有制的问题。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13、基本内容结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结构图图总路线总路线工工 业业 化化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农农 业业手手 工工 业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经济商品农业经济商品化使生产者趋化使生产者趋于分化,成为于分化,成为无产者。要实无产者。要实现农村转型,现农村转型,就要组织农民就要组织农民进入集体农庄进入集体农庄或生产合作社或生产合作社要通过合作要通过合作占有和生产占有和生产来改变私人来改变私人占有和生产占有和生产的小农经济的小农经济超越生产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力发展水平,不顾平,不顾现实,强现实,强制推行农制推行农业合作化业合作化马马恩恩列宁的列宁的分化说分化说斯大林斯大林中国的合作化,依靠统一经营

14、形成新的生产力,去中国的合作化,依靠统一经营形成新的生产力,去动摇私有基础,也是可行的。曾明确指出农业也有动摇私有基础,也是可行的。曾明确指出农业也有一个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一个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步骤三步骤实行全行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公私合营 主要实行初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家资本主义主要实行个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用和平方用和平方法进行改法进行改造造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同时并举采取积极

15、采取积极引导、逐引导、逐步过渡的步过渡的方式方式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工商业工商业创造出从初级直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创造出从初级直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级的和平赎买,避免“流血革命流血革命”手工业手工业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条件。突破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的设想,创造出突破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的设想,创造出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等适应不从互助组到初级社

16、,再到高级社等适应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过渡形式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过渡形式农业农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很多做法是学习苏联经验。但实践中国的很多做法是学习苏联经验。但实践表明,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我国国情。表明,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我国国情。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首先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前三条)(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第四、五条)(4

17、)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后五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盾的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两类。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同。敌我之间:敌我之间:专政专政(运用国家机器,依法治罪)(运用国家机器,依法治罪)人民内部:人民内部:民主民主(讨论、批评、说服教育)(讨论、批评、说服教育)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8、的方针: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1、政治思想领域:、政治思想领域:团结团结批评批评团结团结 2、物质利益、分配:、物质利益、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3、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 4、科学文化领域:、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共产党和民主党:、共产党和民主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6、民族之间:、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平等、团结互助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明确提出走一条有别于苏

19、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两条腿走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的方针:重工业和轻工业、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标和步骤步骤 二、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 一、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

20、一,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第三,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验教训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遭到严重挫折,造成严重后果,留下深刻教训。第一,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国特点的社会主

21、义建设道路。第二,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政党建设。第六,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必须坚持对外

22、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认识的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逐步深化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平均

23、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概念传统社会主义观点的模糊传统社会主义观点的模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社会

24、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分配产资料公有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品;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专政的国家;小农经济国家必须通过发展商品生产小农经济国家必须通过发展商品生产等中间环节走向社会主义;等中间环节走向社会主义;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济;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化素质。这些国家或地区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在20世纪世纪1960年代到年代到1980年代年代经济飞速成长,但在这之经济飞速成长,但在这之前他们只是以农业和轻工前

25、他们只是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和地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区。它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地资本和技术,利用本外地资本和技术,利用本地的劳动力优势适时调整地的劳动力优势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走上经济发展战略,迅速走上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道路,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道路,成为东亚经济火车头。成为东亚经济火车头。从本质理论的三个层次认识社会从本质理论的三个层次认识社会主义主义(3)目标层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目标层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在目的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

26、的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从本质理论的三个层次认识从本质理论的三个层次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4)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三个层次统一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第七章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作为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改革开放作为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发生决不是偶

27、然的,而是有着深大革命,其发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刻的国际国内背景。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毛泽东说,。毛泽东说,社会总是充满着矛盾,即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总是充满着矛盾,即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不过矛盾的性质和阶级社会有所不同罢了。也是如此,不过矛盾的性质和阶级社会有所不同罢了。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性质、特点。第二,阐明了社

28、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性质、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的性质是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特点是非对抗性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第三,提出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第三,提出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的思想。解决的方法是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解决的方法是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应的方

29、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第四,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第四,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类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要求,能否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一些即使是社会主义性质推动生产力发展。一些即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

30、系,如果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如果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而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突破了长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期以来把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

31、来(统一于发展生产力)。一起来(统一于发展生产力)。第四,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第四,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的性质所谓所谓“革命革命”,是指具有根本意义的广泛而,是指具有根本意义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从变革的领域变革的领域看,有经济方面的,有政治方看,有经济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从面的,有思想文

32、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从社会社会变革的层次变革的层次看,有根本制度方面的革命,看,有根本制度方面的革命,也有体制方面的革命。也有体制方面的革命。制度制度是决定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是决定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基本特征,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区别开来的基本特征,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私有制、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私有制、两党制、多党制是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两党制、多党制是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体制体制是指这一制度的运行机制,如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就是指这一制度的运行机制,如计划

33、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体制;是体制;制度决定体制,体制是制度的反映,同一种制度可以有不制度决定体制,体制是制度的反映,同一种制度可以有不同体制同体制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第一,就解放生产力而言,第一,就解放生产力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一场革命。第二,就改革的广度和深度第二,就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第三,就改革决定中国命运第三,就改革决定中国命运的意义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的意义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邓小平: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都是为了把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34、命的目的,都是为了把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变成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个意义上,将它们合在一起,看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个意义上,将它们合在一起,看作是第一次革命。作是第一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对旧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深刻变革,建第一次革命是对旧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深刻变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第二次革命则是对原来的经济体制、政治、文化体制等方第二次革命则是对原来的经济体制、政治、文化体制等方面进行又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面进行又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第一次革命为社会主义的改革提

35、供了基础;第二次革命是第一次革命为社会主义的改革提供了基础;第二次革命是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第八章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

36、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1)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2)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3)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4)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5)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经济经济体制体制经济经济制度制度灵活性灵活性多样性多样性 形式形式 经济经济体制体制经济经

37、济制度制度内容内容 决定决定方向方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制度的确立1)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2)党的十二大,“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3)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4)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5)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九章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实现祖国完

38、全统一是中华 民民族的根本利益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的历史任务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的坚强意志(一)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一)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l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

39、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支柱。l维护国家统一是爱国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远古时代起,维护国家统一是爱国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远古时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

40、成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中国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唾弃。二)中国共产党是祖国统一的坚定维护者二)中国共产党是祖国统一的坚定维护者l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反动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采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采取暂时不动、

41、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同时对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同时对武力解放台湾作了各方面的准备。但由于美国的直武力解放台湾作了各方面的准备。但由于美国的直接插手和阻挠,致使台湾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接插手和阻挠,致使台湾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50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不仅顺利收回了香港、澳门,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不仅顺利收回了香港、澳门,也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中华民族

42、的伟大复兴是近代无数仁人志士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无数仁人志士的执着追求执着追求l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是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打的状况,是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民族辉煌。l近代以来,林则徐、孙中山等志士仁近代以来,林则徐、孙中山等志士仁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是不懈

43、努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是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和基本任务l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国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真正意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只有实现祖国的完义上的民族复兴

44、。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

45、一问题上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坚定不移的。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并且开发了台湾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并且开发了台湾宝岛宝岛台湾台湾早在先秦时期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中国大陆各地居民陆续大陆各地居民陆续移居台湾。到明清移居台湾。到明清时期时期,大陆移民占台大陆移民占台湾人口的绝大多数湾人口的绝大多数,成为开发台湾的主成为开发台湾的主要力量。要力量。第十章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战略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对第二次

46、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国际形势的分析二战后和建国初期的很长时二战后和建国初期的很长时期内,毛泽东在科学分析世界期内,毛泽东在科学分析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坚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坚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又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又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70年代,毛泽东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逐步年代,毛泽东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战略。但是,毛泽东晚年对世界战但是,毛泽东晚年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估计没有随世争与和平问题的估计没有随世界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界形势的变化而改变。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

47、断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看法是,争取长期的和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以避免的。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的内涵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的内涵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 有全球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性的战略问题;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

48、国的共同发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依据:题的依据:第一、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向背,对第一、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量;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后织和相互依赖,冷战后多极化多极化

49、进程使世界各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因素;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恐怖平衡”,也,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

50、会的重视。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世界多极化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的一种反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十八大指出: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