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制度演变及区划参考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2287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2.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作制度演变及区划参考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耕作制度演变及区划参考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耕作制度演变及区划参考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耕作制度演变及区划参考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耕作制度演变及区划参考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第八章 耕作制度演变及区划耕作制度演变及区划第一节第一节 耕作制度演变耕作制度演变 我国农耕历史至少已有六七千年,从原始社会的刀我国农耕历史至少已有六七千年,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的机械化集约生产,经历了原始农业耕火种,到现在的机械化集约生产,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耕作制度也相应经过了撂荒制、休闲制、连年耕种耕作制度也相应经过了撂荒制、休闲制、连年耕种制和集约农作制等典型阶段。制和集约农作制等典型阶段。1一、耕作制度50年发展和演变1 1、以恢复生产,引进国外先进耕作技术为主的阶段、以恢复生产,引进国外先进耕作技术为主的阶段(1949

2、194919551955年)年)n中国耕作制度基本处于继承传统的技术经验和引进并参考应用中国耕作制度基本处于继承传统的技术经验和引进并参考应用外国经验,特别是前苏联的土壤耕作方式的阶段外国经验,特别是前苏联的土壤耕作方式的阶段n主要特点:主要特点:土地利用率低,休闲或者撩荒较多,复种指数为土地利用率低,休闲或者撩荒较多,复种指数为133;“低投入、抵产出低投入、抵产出”,平均粮食单产,平均粮食单产1320kghm2;种植方式单一,南方稻田多为间作稻,双季稻面积不大,中部种植方式单一,南方稻田多为间作稻,双季稻面积不大,中部地区以单种轮作为主,东北地区以清种为主,一年一熟,西北地区以单种轮作为主

3、,东北地区以清种为主,一年一熟,西北地区实行休闲制;地区实行休闲制;n耕作制度理论以传统的耕作制度理论以传统的“地力常唯新地力常唯新”为主,以原苏联的草田为主,以原苏联的草田轮制度和土壤团粒学说为主。轮制度和土壤团粒学说为主。22 2、以用养结合,发展化肥、灌溉为主导的阶段、以用养结合,发展化肥、灌溉为主导的阶段 (1956195619701970年)年)n进行耕作改制,长江以南水稻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长江进行耕作改制,长江以南水稻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则扩大冬种(小麦、油菜),发展稻麦两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则扩大冬种(小麦、油菜),发展稻麦两熟,北方推广三种三收,复

4、种指数达到熟,北方推广三种三收,复种指数达到140140;n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灌溉面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灌溉面积3030以上,化肥投入迅速增加,以上,化肥投入迅速增加,19701970年已经达到年已经达到26kg26kghm2hm2,农业机械和电能增长;粮食单,农业机械和电能增长;粮食单产达到产达到1841kg1841kghm2hm2,n开始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多熟制理论。开始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多熟制理论。33 3、以农作物间套作及高产技术为主导的阶段、以农作物间套作及高产技术为主导的阶段(1971197119851985年)年)n进行大规模耕作制度改革,耕作制度进入了的创新和全面发展的阶段进行

5、大规模耕作制度改革,耕作制度进入了的创新和全面发展的阶段n粮食作物面积下降,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小麦、水稻、玉米和棉花、粮食作物面积下降,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小麦、水稻、玉米和棉花、油料、糖料发展迅速,杂粮作物如谷子、高梁下降油料、糖料发展迅速,杂粮作物如谷子、高梁下降n复种指数大幅度提高;北方小麦、玉米两熟面积中约有复种指数大幅度提高;北方小麦、玉米两熟面积中约有7575实行套作,实行套作,东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面积约占玉米播种面积的一半左右,鄂西、东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面积约占玉米播种面积的一半左右,鄂西、云贵、四川等南方丘陵旱地上间作套种广泛云贵、四川等南方丘陵旱地上间作套种广泛n农业生产力

6、迅速提高,粮食单产连续跨上了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粮食单产连续跨上了2000kg2000kghm2hm2和和3000kg3000kgkgkg两个台阶,到两个台阶,到19851985年左右粮食总产年左右粮食总产3.73.7亿亿t t以上以上44 4、以种植作物结构与作物布局调整为主导的阶段、以种植作物结构与作物布局调整为主导的阶段(1985198519981998年)年)n种植制度方式多样化,南方冬季农业开发,小麦、油菜、绿肥、蔬菜种植制度方式多样化,南方冬季农业开发,小麦、油菜、绿肥、蔬菜扩大,长江中下游的再生稻,扩大,长江中下游的再生稻,北方地区麦套玉米、麦套花生大豆;北方地区麦套玉米、麦套花

7、生大豆;一熟地区小麦玉米间作面积逐年增加。一熟地区小麦玉米间作面积逐年增加。n作物布局调整。东北改造低洼易涝地发展水稻,近作物布局调整。东北改造低洼易涝地发展水稻,近50005000万亩;黄淮万亩;黄淮海和新疆地区的棉花生产优势开发利用;蔬菜开始发展迅速发展。海和新疆地区的棉花生产优势开发利用;蔬菜开始发展迅速发展。n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耕作制度方向。高效集约型可持续农业模式、生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耕作制度方向。高效集约型可持续农业模式、生态建设型可持续农业模式、节水高效型可持续农业模式等。态建设型可持续农业模式、节水高效型可持续农业模式等。55 5、全面调整结构,以优质、高效及产业化为主、全面调

8、整结构,以优质、高效及产业化为主导的阶段(导的阶段(19981998年现在)年现在)n农业结构调整上升到战略高度,农业结构调整上升到战略高度,WTOWTO给农业发展带来的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加农民收入和与农产品竞争的压力加大机遇和挑战,增加农民收入和与农产品竞争的压力加大n农产品品种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快速发农产品品种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高效经济作物、畜牧展;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业、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n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主要农产品逐

9、步向优势产区集中。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流域油菜带、新疆的棉花、黄土高原苹果等江流域油菜带、新疆的棉花、黄土高原苹果等6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区和东北平原区对全国粮食总产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0、23和12,三大区占到粮食总产的65左右。7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耕作制度区划我国耕作制度区划 按照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作物种类与熟按照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作物种类与熟制的不同,以及区域特征的相异性,我国耕作制度可粗制的不同,以及区域特征的相异性,我国耕作制度可粗略分为三个带(即一熟带、二熟带和三熟带)和略分为三个带(即一熟带、二熟带和三熟带)和1212个一个一级区、级区、3838个二级

10、区。个二级区。熟带的划分主要以热量(积温)条件为依据;熟带的划分主要以热量(积温)条件为依据;一级区的划分是综合位置、地貌、水旱作、热量、熟制一级区的划分是综合位置、地貌、水旱作、热量、熟制 、作物类型等因素。、作物类型等因素。二级区的划分是根据一级区内上述综合因素的差异进行二级区的划分是根据一级区内上述综合因素的差异进行8 一熟带:大于一熟带:大于00积温积温4000-4200 4000-4200 以下的地区以下的地区 二熟带:大于二熟带:大于00积温积温40004200 40004200 至至 5900-6100 5900-6100 地区地区 三熟带:大于三熟带:大于00积温在积温在590

11、0-6100 5900-6100 以上的地区以上的地区 一熟地区主要是东北、西北地区,华北与西南丘陵旱地一熟地区主要是东北、西北地区,华北与西南丘陵旱地二熟地区主要是华北、西南、江淮、长江中下游、东南丘陵二熟地区主要是华北、西南、江淮、长江中下游、东南丘陵 三熟地区主要是西南盆地,长江中下游、东南及华南水田三熟地区主要是西南盆地,长江中下游、东南及华南水田910 一熟区包括一熟区包括6 6个一级区、个一级区、1717个二级亚区,共个二级亚区,共925925个县(市、区),国土面积约个县(市、区),国土面积约530530万万km2km2,占全国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地面积的6464,是我国主要的林

12、区和草原牧区。本区,是我国主要的林区和草原牧区。本区耕作制度的主要特点如下:耕作制度的主要特点如下:农业生态条件差,大多数处于西部生态脆弱区。农业生态条件差,大多数处于西部生态脆弱区。人均耕地面积多但质量差,以旱地农业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多但质量差,以旱地农业为主。我国最大的奶牛和羊养殖基地,猪养殖低我国最大的奶牛和羊养殖基地,猪养殖低 农业基础条件差,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业基础条件差,农业生产水平低 特色农业有优势特色农业有优势111 1、青藏高原喜凉作物一熟轮歇区:、青藏高原喜凉作物一熟轮歇区:包括藏东南、青海中北部,川西、甘西南等区包括藏东南、青海中北部,川西、甘西南等区域,典型高原农区,海拔

13、域,典型高原农区,海拔2600400026004000米。由于地米。由于地势高,寒冷而干旱,只能种青棵、春小麦、碗豆、势高,寒冷而干旱,只能种青棵、春小麦、碗豆、油菜等喜凉作物,一年一熟。本区耕作粗放,生产油菜等喜凉作物,一年一熟。本区耕作粗放,生产水平低,部分耕地撂荒轮歇。水平低,部分耕地撂荒轮歇。藏东南川西河谷地喜凉作物一熟区。在藏东南川西河谷地喜凉作物一熟区。在“一江两河一江两河”地区,是青藏高原农业的精华所在。地区,是青藏高原农业的精华所在。海北甘南高原喜凉作物一熟轮歇区。在海北甘南高原喜凉作物一熟轮歇区。在青海北部的环湖地带和柴达木盆地甘肃西南角,为青海北部的环湖地带和柴达木盆地甘肃

14、西南角,为农牧交错区。农牧交错区。12耕地概况生产水平*经济水平耕地详查面积人均耕地详查耕地统计面积人均耕地粮食单产猪单位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人均肉人均牛奶人均禽蛋人均水产非农 区45.6*0.13586.50.213314859.22466288871114.15.6I1区21.60.06634.90.1063088140.1133234654940.80.1I2区38.90.21925.80.145124568.7142819458560.70.3区60.50.11960.70.1203543102.1136329355800.80.213粮食产量1009473 1316126 152325

15、2 1399663 小麦产量300060 440680 520553 511547 杂粮产量307346 728347 708697 509010 玉米产量71585 88869 92346 101616 薯类产量42158 46868 64286 73942 豆类产量7846 2260 97899 68849 稻谷产量8014 9021 11368 12969 1985199019952000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400000 1600000 142 2、北部中高原半干旱喜凉作物一熟区:、北部中高原半干旱喜凉作物一熟区:

16、包括内蒙东南、晋北高原、陇中、宁中南、青北及陕包括内蒙东南、晋北高原、陇中、宁中南、青北及陕北的长城沿线等地,海拨北的长城沿线等地,海拨1400220014002200米。由于气候冷凉、米。由于气候冷凉、干旱,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水平低。一年一熟,种植干旱,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水平低。一年一熟,种植主要作物有春小麦、青棵、胡麻、马铃薯、油菜等。主要作物有春小麦、青棵、胡麻、马铃薯、油菜等。山后坝上晋北高原山地半干旱喜凉作物一熟区山后坝上晋北高原山地半干旱喜凉作物一熟区 陇中青东宁中南黄土丘陵半干旱喜凉作物一熟区陇中青东宁中南黄土丘陵半干旱喜凉作物一熟区15耕地概况生产水平*经济水平耕地详查

17、面积人均耕地详查耕地统计面积人均耕地粮食单产猪单位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人均肉人均牛奶人均禽蛋人均水产1 区397.30.515306.40.3978295.014673666543.39.01.62 区488.70.273296.80.16612255.71078247236.63.90.4 区885.90.318603.20.20820015.711872823317.65.40.816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851990199519982000万吨粮食总产小麦薯类玉米豆类稻谷杂粮等173 3、北部低高原易旱喜温作物一熟区:、北部低高原易旱喜温作物一熟区:包

18、括内蒙古哲盟、昭盟,吉林白城子地区,辽西朝包括内蒙古哲盟、昭盟,吉林白城子地区,辽西朝阳和阜新部分地区,冀北长城沿线及晋北、陕北和陇东等。阳和阜新部分地区,冀北长城沿线及晋北、陕北和陇东等。海拨海拨20012002001200米。气候温凉干旱,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米。气候温凉干旱,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大豆、高梁、碗豆、春小麦、冬小麦等。玉米、谷子、大豆、高梁、碗豆、春小麦、冬小麦等。11辽吉西蒙东南晋北半干旱喜温一熟区辽吉西蒙东南晋北半干旱喜温一熟区2 2 黄土高原东部易旱喜温一熟区黄土高原东部易旱喜温一熟区3 3 晋东半湿润易旱一熟填闲区晋东半湿润易旱一熟填闲区 4 4 渭北陇东半湿

19、润易旱冬麦一熟填闲区:渭北陇东半湿润易旱冬麦一熟填闲区:18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851990199519982000粮食面积小麦玉米杂粮薯类豆类水稻19粮食总产1400.75861915.51662844.12382738.23781781.5592小麦总产267.5211377.7614316.3551338.6736244.1796稻谷总产22.6639673.0309108.191897.7678112.5449玉米总产484.0117928.81931580.06421536.3074900.9677豆类总产44.0704656.0924127.

20、4361141.7159111.1004薯类总产98.0678986.1522169.9802165163.2956其他杂粮484.42349393.6604542.0964458.7731249.47119851990199519982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万吨2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9851990199519982000万公顷油料油菜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9851990199519982000万公顷经济作物油料蔬菜棉花

21、麻类214 4、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喜温作物一熟区:、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喜温作物一熟区:东北大平原及周围山前丘陵岗坡地,包括内蒙呼盟东北大平原及周围山前丘陵岗坡地,包括内蒙呼盟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大部,海拨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大部,海拨300300以下,土地平以下,土地平坦,气候温和湿润,一年一熟,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大坦,气候温和湿润,一年一熟,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谷子、甜菜、向日葵等。豆、春小麦、水稻、谷子、甜菜、向日葵等。11大小兴安岭山麓岗地喜粮作物一熟区大小兴安岭山麓岗地喜粮作物一熟区 22三江平原长白山地温凉作物一熟区三江平原长白山地温凉作物一熟区 33松

22、嫩平原喜温作物一熟区松嫩平原喜温作物一熟区 44辽河平原丘陵温暖作物一熟填闲区辽河平原丘陵温暖作物一熟填闲区2223东北农作区粮食产量变化东北农作区粮食产量变化242519852005年东北农作区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变化26图图7东北三省水稻播种面积变化曲线东北三省水稻播种面积变化曲线27图图1212水稻基地县区域分布水稻基地县区域分布2829305 5、西北干旱灌溉一熟兼二熟区:、西北干旱灌溉一熟兼二熟区:包括西北的内蒙河套灌区、宁夏引黄灌区、包括西北的内蒙河套灌区、宁夏引黄灌区、河西走廊及新疆内陆灌区。该区光照资源较好,降河西走廊及新疆内陆灌区。该区光照资源较好,降水量少,灌溉农业发达

23、,生产水平较高,部分地区水量少,灌溉农业发达,生产水平较高,部分地区可一年两熟,套作甚多,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可一年两熟,套作甚多,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甜菜、瓜类等。米、水稻、棉花、甜菜、瓜类等。11河套河西灌溉一熟填闲区河套河西灌溉一熟填闲区 22北疆灌溉一熟填闲区北疆灌溉一熟填闲区 33南疆东疆绿洲二熟一熟南疆东疆绿洲二熟一熟 31表 西北干旱耕作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西北干旱耕作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kg)198519901995199820001区4305047686514112区4064234825334963区232342339360347区39044659

24、555542732表表 西北干旱区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西北干旱区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小麦玉米稻谷豆类薯类杂粮198561.2115.804.321.622.6511.07199058.7923.724.292.082.040.00199553.2429.324.324.272.434.66199854.5129.394.365.052.333.40200052.2529.625.466.453.371.8733表表 西北干旱耕作区经济作物结构变化西北干旱耕作区经济作物结构变化(%)(%)品种19851990199519982000棉花7.28

25、34.9545.6748.7646.21油菜6.6650.326.637.73蔬菜6.798.2211.2710.4914.8334二熟耕作区耕作制度二熟耕作区耕作制度 n二熟耕作区包括二熟耕作区包括4个一级区、个一级区、16个二级亚区,共个二级亚区,共1199个县(市、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个县(市、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0,是我国耕,是我国耕地集中的地区,占全国的地集中的地区,占全国的43.7。n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全国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全国的48.2%,菜地占全国的,菜地占全国的54.5%,农业生产中旱地农业约,农业生产中旱地农业约58,灌溉农业约,灌溉农业约40。n大牲畜占全国的大牲

26、畜占全国的45.9,牛占全国的,牛占全国的47.7,猪占全,猪占全国的国的53.9,奶牛占全国奶牛占全国40.9,羊占全国的,羊占全国的44。n2000年复种指数约为年复种指数约为180.2%356 6、黄淮海平原丘陵水浇地二熟旱地一熟区:、黄淮海平原丘陵水浇地二熟旱地一熟区: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京、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京、津、冀、鲁、豫大部,苏北、皖北等地。以津、冀、鲁、豫大部,苏北、皖北等地。以“冬冬小麦小麦夏玉米夏玉米”、“冬小麦冬小麦/棉花棉花”等种植模式等种植模式为主;旱地黄河以南二熟、以北一熟,种植棉花、为主;旱地黄河以南二熟、以北一熟,种植棉花、花生、大豆

27、、甘薯、谷子等。花生、大豆、甘薯、谷子等。366.16.16.26.26.36.36.46.46.56.56.66.62.72.76.16.1环渤海山东半岛二熟区6.26.2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二熟区6.36.3海河低平原水浇地二熟旱地一熟区6.46.4鲁西平原鲁中丘陵水浇地二熟兼一熟区6.56.5黄淮平原南阳盆地水浇地旱地二熟区6.66.6汾渭谷地水浇地二熟旱地一熟兼二熟区6.76.7豫西丘陵山地旱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6.76.737黄淮海各亚区作物种植结构区号粮食粮食作物作物(%)(%)其中(%)经济作物%种植指数(%)水稻小麦小麦玉米玉米高粱谷子杂粮薯类大豆油料棉花蔬菜蔬菜6.172.472

28、.46.633.633.628.928.90.20.10.21.31.59.05.05.012.412.41546.273.673.61.837.437.424.724.70.23.20.23.03.16.48.68.610.910.91646.372.772.71.536.836.824.524.50.63.50.32.23.37.87.77.711.211.21506.469.269.23.034.834.827.427.40.10.20.01.91.710.29.99.911.711.71646.574.574.56.233.133.122.822.80.10.10.65.46.211.

29、06.46.48.68.61706.679.779.70.442.142.123.823.81.12.21.92.63.65.61.44.54.51656.779.879.80.439.639.623.223.22.02.80.27.33.96.01.07.27.2128全区73.873.84.333.533.524.824.80.41.20.43.73.99.16.310.010.0158380%10%20%30%40%50%60%70%80%90%100%1949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

30、种植面积年度图3-2 藁城市粮食作物结构变化小麦面积(%)玉米面积(%)其它合计(%)谷子面积(%)豆类面积(%)薯类面积(%)秋杂粮面积(%)397 7、西南中高原山地旱地二熟一熟水田二熟区:、西南中高原山地旱地二熟一熟水田二熟区:包括秦巴山地、川鄂湘黔丘陵山地,云贵高原与包括秦巴山地、川鄂湘黔丘陵山地,云贵高原与川西高原。海拨川西高原。海拨50030005003000米,高原上山地、丘陵、米,高原上山地、丘陵、盆地相间,农业立体性强。水田有油菜盆地相间,农业立体性强。水田有油菜中稻、中稻、麦麦中稻、少量两季稻;旱地有中稻、少量两季稻;旱地有“小麦小麦/玉米玉米”、“麦麦/甘薯甘薯”、“油菜

31、油菜/玉米玉米”等,部分一年一熟,等,部分一年一熟,种玉米、大豆、马铃薯、烤烟等。种玉米、大豆、马铃薯、烤烟等。40n1 1 秦巴山区旱地二熟一熟兼水田两熟区:秦巴山区旱地二熟一熟兼水田两熟区:n22川鄂湘黔低高原山地水田旱地两熟兼一熟区川鄂湘黔低高原山地水田旱地两熟兼一熟区n33贵州高原水田旱地两熟一熟区贵州高原水田旱地两熟一熟区n44云南高原水田旱地一熟区云南高原水田旱地一熟区n55滇黔边境高原山地河谷旱地一熟两熟区滇黔边境高原山地河谷旱地一熟两熟区414243“麦麦/玉玉/豆豆”模式模式代替代替“麦麦/玉玉/苕苕”模式模式44459 9、四川盆地水旱两熟兼三熟区:、四川盆地水旱两熟兼三熟

32、区:包括四川盆地底部与边缘山地,以种植水稻、小麦、包括四川盆地底部与边缘山地,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烟草、柑桔为主。水田以玉米、薯类,油菜、烟草、柑桔为主。水田以“小麦小麦稻稻”、“油菜油菜稻稻”,“双季稻双季稻”为主;旱地以为主;旱地以“小麦小麦玉米(甘玉米(甘薯)薯)”“”“小麦小麦/棉花棉花”两熟及两熟及“小麦小麦/玉米玉米/甘薯甘薯”套种三熟套种三熟为主。为主。11:盆西成都平原水田麦稻两熟区:邛崃山以东,龙泉:盆西成都平原水田麦稻两熟区:邛崃山以东,龙泉山以西,北起江油南至乐山的斜长地带山以西,北起江油南至乐山的斜长地带 22:盆东丘陵低山水田旱地两熟三熟区:集中在成都

33、平:盆东丘陵低山水田旱地两熟三熟区:集中在成都平原以外的四川盆地底部及其周围低山。原以外的四川盆地底部及其周围低山。46478 8、江淮平原丘陵麦稻两熟兼旱三熟区:、江淮平原丘陵麦稻两熟兼旱三熟区:包括江苏、安徽、河南的淮河以南,常州、合肥、荆门包括江苏、安徽、河南的淮河以南,常州、合肥、荆门一线以北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光温水资源丰富,主要有一线以北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光温水资源丰富,主要有“小麦小麦水稻水稻”两熟,旱地两熟,旱地“麦麦/棉棉”、“麦麦玉玉”两熟,部分两熟,部分地区可地区可“肥肥稻稻稻稻”,“油油稻稻稻稻”三熟。三熟。1 1 江淮平原麦稻两熟兼早三熟区:位于本区的东部,

34、包括江江淮平原麦稻两熟兼早三熟区:位于本区的东部,包括江苏省淮河以南,扬州以北的里下河地区,江淮丘陵及平原,苏省淮河以南,扬州以北的里下河地区,江淮丘陵及平原,2 2 鄂予皖丘陵平原水田旱地两熟兼早三熟区:位于本区的西鄂予皖丘陵平原水田旱地两熟兼早三熟区:位于本区的西部。包括湖北中部及东北部,河南南部及安徽中部,武当山荆山部。包括湖北中部及东北部,河南南部及安徽中部,武当山荆山以东及大别山区。以东及大别山区。4849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n土地资源急剧减少:围湖造田增长土地资源急剧减少:围湖造田增长圈地建厂非农化圈地建厂非农化平整复垦;平整复垦;n土壤质量显著退化:耕作栽培长期简化下土壤耕层变浅、化学投入土壤质量显著退化:耕作栽培长期简化下土壤耕层变浅、化学投入品及周边环境物质输入导致富营养化与有毒有害物质累积;品及周边环境物质输入导致富营养化与有毒有害物质累积;n水资源质量明显劣化:农业与乡村面源、工业点源污染;水资源质量明显劣化:农业与乡村面源、工业点源污染;n冬春季气温变暖:气温显著提高、极端性天气现象发生更加频繁冬春季气温变暖:气温显著提高、极端性天气现象发生更加频繁5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耕作制度演变及区划参考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