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共24张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2470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共24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二讲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共24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二讲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共24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二讲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共24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二讲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共24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讲第二讲 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儒家的政治思想(一)一一 儒学脉络儒学脉络v儒学的特点儒学的特点 标榜仁义(和谐、秩序、教化)政治务实(稳定、富强、安全)积极有为(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平易中庸(修齐治平、家国平衡)好古好学(重视华夏族历史文化传承)不好思辨(非幽深玄远之学)敬鬼神而远之(非严格宗教)(一)先秦儒学(一)先秦儒学v儒学渊源: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儒学渊源: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武、周公。先秦时期,可以划分为皇、帝、王、霸先秦时期,可以划分为皇、帝、王、霸四个时代。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如伏羲氏、女娲氏、四个时代。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如伏羲氏、

2、女娲氏、燧人氏、神农氏、祝融氏。道教燧人氏、神农氏、祝融氏。道教“三皇三皇”说中的后天皇人首说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大戴礼及史记说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即神农。大戴礼及史记说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尧、舜。v儒家是上古及三代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儒家是上古及三代传统文化的继承者。v儒家之创立者:孔子儒家之创立者:孔子v儒学之六经:诗书礼(三礼)儒学之六经:诗书礼(三礼)乐易(经传)春秋(三传)乐易(经传)春秋(三传)v儒学之推进者:儒学之推进者:曾子曾子(大学、孝经)(大学、孝经)

3、子思子思(中庸、表记、坊记、(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缁衣、五行、性自命出等)五行、性自命出等)v大儒孟子:仁政学说大儒孟子:仁政学说v大儒荀子:礼治学说大儒荀子:礼治学说v传经之儒:子夏、子弓、荀子传经之儒:子夏、子弓、荀子v公羊学派:公羊学派:公羊学派,是儒家经学中专门传承和研究春公羊学派,是儒家经学中专门传承和研究春秋公羊传的一个学派,初创于战国时人公羊高,属于今文秋公羊传的一个学派,初创于战国时人公羊高,属于今文经学内部的主要分支。西汉景帝时期,立治春秋经学内部的主要分支。西汉景帝时期,立治春秋“公羊公羊学学”的博士胡毋生、董仲舒。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其中的的博士胡毋生、董仲舒。汉武帝立

4、五经博士,其中的春秋博士就专治公羊学。公羊学派与谶纬之风盛极一时。春秋博士就专治公羊学。公羊学派与谶纬之风盛极一时。直至汉宣帝时才设立谷梁传博士。东汉时左传兴起,直至汉宣帝时才设立谷梁传博士。东汉时左传兴起,而公羊学日渐衰落。而公羊学日渐衰落。(二)汉代经学(二)汉代经学v汉初诸儒:汉初诸儒:陆贾、贾谊、叔孙通、赵琯、王臧、公陆贾、贾谊、叔孙通、赵琯、王臧、公孙弘、董仲舒。孙弘、董仲舒。v汉武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通经取士建立,以通经取士建立文官制度。文官制度。v董仲舒将儒学与阴阳五行、天道神学思想结合起来。董仲舒将儒学与阴阳五行、天道神学思想结合起来。v东汉白虎

5、观经学会议的召开,白虎通的编辑,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的召开,白虎通的编辑,标志着儒学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标志着儒学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以孝治天下以孝治天下”。v今文经学:今文经学:今文经,指汉初由儒者背诵、口耳相传今文经,指汉初由儒者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其中公羊学派下来的经典。其中公羊学派注重阐发经书的微言大注重阐发经书的微言大义,利用经书为时事政治服务。善于曲解,创发己义,利用经书为时事政治服务。善于曲解,创发己见。神话孔子,尊为见。神话孔子,尊为“素王素王”,造作纬书。,造作纬书。v贾时时前说称诗

6、、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帝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有惭色,谓贾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贾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称其书曰新语。v刘邦打败项羽,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汉高祖。他废除了秦朝的礼仪,力求简易。当时大臣们在朝堂上经常做出失礼的行为,如饮酒争论、醉后喧哗,甚至拔剑击打宫殿的支柱。汉高祖对这种情况渐渐感到不满,叔孙通向汉高祖建议制订宫廷礼仪,得到

7、汉高祖的同意。叔孙通到鲁国故地征召约三十名儒生到长安,协助制订及演习宫廷礼仪。一个多月后,叔孙通邀请汉高祖观礼。汉高祖认为有关礼仪可行,于是命令大臣进行彩排。前200年,长乐宫落成,汉高祖首次使用叔孙通制订的宫廷礼仪进行新年朝会。(事载汉书)v古文经学:古文经学:古文经,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始皇焚书期间,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被发现。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被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

8、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先后将之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先后将之献给朝廷,藏于秘府。汉哀帝时,刘歆领校秘书,发现古文经献给朝廷,藏于秘府。汉哀帝时,刘歆领校秘书,发现古文经文字与当时立于学官的博士本有异,他指责今文经为秦代焚书文字与当时立于学官的博士本有异,他指责今文经为秦代焚书之余,残阙不全。基于此,刘歆请立古文经左氏春秋、之余,残阙不全。基于此,刘歆请立古文经左氏春秋、毛诗、尚书、逸礼于学官,大力提倡古文经学。毛诗、尚书、逸礼于学官,大力提倡古文经学。在在刘歆笔下,孔子已由今文经学中受天命的圣王和谶纬神学中作刘歆笔下,孔子已由今文经学中受天命的圣王和谶纬

9、神学中作为黑帝之子的神还原成一个研究古代制度文化的学者、圣贤。为黑帝之子的神还原成一个研究古代制度文化的学者、圣贤。平帝即位后,王莽为了改制代汉,开始推崇古文经,为左氏平帝即位后,王莽为了改制代汉,开始推崇古文经,为左氏春秋、周官经等皆立博士。古文经学在新朝时盛极一时,春秋、周官经等皆立博士。古文经学在新朝时盛极一时,到东汉时又获得了更大发展,尤其是东汉后期,出了马融、许到东汉时又获得了更大发展,尤其是东汉后期,出了马融、许慎、郑玄等几位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他们深究经义,兼采今慎、郑玄等几位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他们深究经义,兼采今文之说,在学术上占有压倒性优势。文之说,在学术上占有压倒性优势。

10、古文经学重视考证,斥责今文经学附会谶纬之虚妄,强调古文经学重视考证,斥责今文经学附会谶纬之虚妄,强调文字训诂对于治经的重要性。为了准确解释儒家经书,古文经文字训诂对于治经的重要性。为了准确解释儒家经书,古文经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作了精深的研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作了精深的研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如刘歆认为学术观点,如刘歆认为“六书六书”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法则,扬雄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法则,扬雄著方言,许慎著说文解字等,皆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著方言,许慎著说文解字等,皆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至今仍为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钥匙。至今仍为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钥匙。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

11、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素王王”;注重阐发经文的;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由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由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流于妄诞,西

12、汉后期见衰。同时,古文经学却不断发展壮大,流于妄诞,西汉后期见衰。同时,古文经学却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今、古文之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今、古文之争遂息。争遂息。(三)魏晋至唐代儒学(三)魏晋至唐代儒学v儒学平稳,道教、佛教兴盛,三教鼎立。儒学平稳,道教、佛教兴盛,三教鼎立。v孔颖达五经正义:孔颖达五经正义:整合以往的经学成果,学术整合以往的经学成果,学术价值很高,是第一部由朝廷颁布的官方经学丛书,价值很高,是第一部由朝廷颁布的官

13、方经学丛书,成为士子习经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一直影响到成为士子习经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一直影响到宋元时期。宋元时期。v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刑事法典。乃以重要的法典。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刑事法典。乃以儒学立法之大成。援礼入法,以宗法伦理、纲常名儒学立法之大成。援礼入法,以宗法伦理、纲常名教为立法标准。如教为立法标准。如“十恶十恶”不赦、八议、亲亲互隐。不赦、八议、亲亲互隐。v韩愈:韩愈:“排佛抑老排佛抑老”。忧虑、反对佛教对本土文化的。忧虑、反对佛教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批评佛教、道教破坏伦理纲常、增加百姓负

14、冲击;批评佛教、道教破坏伦理纲常、增加百姓负担。担。倡立倡立“道统道统”说说,主张复兴中华文化的主脉,主张复兴中华文化的主脉先王之道、儒家之教。先王之道、儒家之教。v“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犯十恶罪者皆处以重刑,不享有赎、免等特权。v韩愈原道:“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v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治学名联)v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v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15、(送孟东野序)v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圣人无常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四)宋明理学(四)宋明理学v理学:理学:由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兴起,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赞同韩愈,接续道统,反对佛道,不满于汉唐章句训诂之学,而兴义理之学。以“理”为宇宙本源,“存天理,灭人欲”。v心学:心学:由陆九渊创立,经王守仁发扬光大。以心为宇宙本源,强调内圣之学。“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圣人之学,心学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格物”即格心。知行合一。“致知”即“致良知”。v事功之学:事功之学:陈亮、叶适(永康学派)。反

16、对空谈心性。v实学:实学:颜元、李塨(明末清初)。批判程朱陆王及其后学为禅学所浸淫,主张回到孔孟。统一道义与功利,“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五)清代经学与现代儒学(五)清代经学与现代儒学v乾嘉学派:乾嘉学派:考据、辨伪、音韵、训诂。在汉唐古文经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术成果丰硕。v今古文之争:今古文之争:至清代,今、古文经学之争再起,古文经学的治学路数为乾嘉学派和章太炎等所发扬,今文经学则为常州学派所复兴,并最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今文经学的代表性思想家有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廖平、蒙文通。提倡改良、变法。v现代新儒学:现代新儒学:第一代新儒家:熊十力、梁漱溟、

17、张君劢、钱穆、马一浮、冯友兰、贺麟等。第二代新儒家: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余英时等 第四代大陆新儒家 (六)当代儒学复兴与政治改良(六)当代儒学复兴与政治改良v从新文化运动到文革从新文化运动到文革反传统思潮及政治运反传统思潮及政治运动。从动。从“打倒孔家店打倒孔家店”到骂儒批孔(儒法斗争)到骂儒批孔(儒法斗争)v东亚东亚“四小龙四小龙”的经济腾飞的经济腾飞发现儒家伦理发现儒家伦理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孔子在国际上扬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孔子在国际上扬名。名。v现代性的弊病与对启蒙的反思现代性的弊病与对启蒙的反思从梁启超开从梁启超开始,以新儒家为代表,传统文化复兴的潜流。始,以新儒家为

18、代表,传统文化复兴的潜流。v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当代儒学复兴与中华当代儒学复兴与中华民族崛起、政治改良。民族崛起、政治改良。二二 王道仁政学说王道仁政学说(一)王道源流(一)王道源流 以上古及三代圣王为榜样,以仁义道德统治天下的以上古及三代圣王为榜样,以仁义道德统治天下的政治模式。政治模式。1.1.尚书尚书洪范: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正直。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

19、下王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公平正直的理念。公平正直的理念。2.2.孔子: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礼义用道德、礼义教导、约束民众,而不是用命令、刑罚强制民众服教导、约束民众,而不是用命令、刑罚强制民众服从统治。开启了德主刑辅的基调。从统治。开启了德主刑辅的基调。3.3.孟子:扬王道,黜霸道。(主张仁政而非力政)孟子:扬王道,黜霸道。(主张仁政而非力政)v以力假仁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20、;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v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生之,富之,教之)v其他主张:轻刑罚、薄赋税、尊贤使能。其他主张:轻刑罚、薄赋税、尊贤使能。4.4.荀子:王道为上,霸道次之。荀子:王道为上,霸道次之。v人君者,隆礼尊贤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v故用国者,义义立而王,信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v彼王者不然

21、:仁仁眇天下,义义眇天下,威威眇天下。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知此三具者,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强而强矣。v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5.5.孟荀的王道思想都是对孔子德政思想的发挥,区别在孟荀的王道思想都是对孔子德政思想的发挥,区别在于孟子主性善,强调统治者于孟子主性善,强调统治者“推恩推恩”以行仁政;荀子以行仁政;荀子主性恶,强调用外在的礼法(道德规范)去约束、教主性恶,强调用外在的礼法(道德规范)去约束、教化统治者和民众;孔子与荀子都强调维持礼的

22、秩序化统治者和民众;孔子与荀子都强调维持礼的秩序等级、尊卑、敬让、调和。等级、尊卑、敬让、调和。(二)仁政内涵(二)仁政内涵1.1.为政以德乃仁政之原则。为政以德乃仁政之原则。v以德配天、敬德保民以德配天、敬德保民为政以德、德范政治为政以德、德范政治v“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v“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v“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v“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v“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23、;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v根本途径在于克己、正身、养心、修身(齐家)。根本途径在于克己、正身、养心、修身(齐家)。如孔子的正身、修己说。孟子的养心、寡欲、养浩然之如孔子的正身、修己说。孟子的养心、寡欲、养浩然之气思想。大学的诚意、正心、修齐治平思想。气思想。大学的诚意、正心、修齐治平思想。2.2.强国富民乃仁政之根基。强国富民乃仁政之根基。v尚书:正德、利用、厚生、食货尚书:正德、利用、厚生、食货v孔子:养民、利民、富民、安民孔子:养民、利民、富民、安民v孟子:土地人民乃诸侯之宝,重民保民,制民恒产说孟子:土地

24、人民乃诸侯之宝,重民保民,制民恒产说v荀子:节用、裕民荀子:节用、裕民 、富国、强国、富国、强国3.3.宽猛相济乃仁政之手段。宽猛相济乃仁政之手段。v孔子:反对不教而杀,反对片面使用刑罚、暴力来治理孔子:反对不教而杀,反对片面使用刑罚、暴力来治理国家,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国家,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v孟子:反对统治者残暴、不关心民众死活,反对株连,孟子:反对统治者残暴、不关心民众死活,反对株连,主张省刑慎罚。主张省刑慎罚。v荀子:主张明德慎罚、明刑弼教,从德刑正反两方面来荀子:主张明德慎罚、明刑弼教,从德刑正反两方面来预防或制止犯罪。还包括隆礼重法、富民教民、整顿吏预防或制止犯罪。还包括隆礼重法

25、、富民教民、整顿吏治等。治等。v董仲舒(以来):德主刑辅董仲舒(以来):德主刑辅v4.4.礼治教化乃仁政之保证。礼治教化乃仁政之保证。v孔子:齐之以礼,教之以德(礼义、孝悌、忠信)。孔子:齐之以礼,教之以德(礼义、孝悌、忠信)。v孟子:善政不如善教,教以五伦。孟子:善政不如善教,教以五伦。v荀子:先王制礼义以分之,明分使群;荀子:先王制礼义以分之,明分使群;论礼乐,正身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行,广教化,美风俗。v5.5.尊贤使能乃仁政之条件。尊贤使能乃仁政之条件。v孔子:举贤才,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孔子:举贤才,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v“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6、v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保留世禄,反对世官。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保留世禄,反对世官。v荀子:贤能不待次而举,主张庶人与王公士大夫后代荀子:贤能不待次而举,主张庶人与王公士大夫后代相互流动。相互流动。v公羊传:讥世卿。公羊传:讥世卿。v儒家主张贤臣儒家主张贤臣“以道事君以道事君”,“君有过则谏君有过则谏”,如荀,如荀子子 将其方式细分为谏、争、辅、拂四种。宋儒提出将其方式细分为谏、争、辅、拂四种。宋儒提出“格君心之非格君心之非”。v“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

27、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平原君之于赵可谓辅矣,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荀子臣道篇)v儒家主张兴办学校以培养贤才,后私塾、书院大兴,儒家主张兴办学校以培养贤才,后私塾、书院大兴,历代兴建太学、府学、乡学,科举考试制度盛行。历代兴建太学、府学、乡学,科举考试制度盛行。(三)伦理政治一体化(三)伦理政治一体化v周代宗法政治汉代以来家族政治模式(孝治)v儒家的道义论主张政治、伦理服从于圣贤美德: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v儒家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取向、目的的政治思

28、想,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独裁、暴政和侵略性政治。v(先秦)儒家强调五伦关系的义务对等性。v由于儒家政治思想难以摆脱等级制度、君主专制模式的桎梏,尤其是汉代以来与之钮合难分,儒家思想陷入了难以解决的重大矛盾中。1.在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强的等级贵贱(君臣、上下、在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强的等级贵贱(君臣、上下、官民),在家族家庭内部存在弱的尊卑等级(父子、官民),在家族家庭内部存在弱的尊卑等级(父子、夫妇、长幼)。不同的人其政治法律地位不平等。夫妇、长幼)。不同的人其政治法律地位不平等。2.儒家强调人格平等,主张普遍的人格尊严。在现实儒家强调人格平等,主张普遍的人格尊严。在现实中政治法律地位的不平等

29、必然损害人格的平等。中政治法律地位的不平等必然损害人格的平等。3.现实中个人的等级尊卑地位,往往并不与其道德、现实中个人的等级尊卑地位,往往并不与其道德、才能成价值上的正比关系。(居上非贤,为富不仁)才能成价值上的正比关系。(居上非贤,为富不仁)这也会阻碍儒家实践其伦理、政治理想。这也会阻碍儒家实践其伦理、政治理想。v历史经验:片面的三纲压倒对等的五伦;真儒家的历史经验:片面的三纲压倒对等的五伦;真儒家的失意与悲剧性。失意与悲剧性。v现实启示:如何调适政治与伦理规范、道德教化之现实启示:如何调适政治与伦理规范、道德教化之间的关系?彻底分离还是保持适当的张力?间的关系?彻底分离还是保持适当的张力?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二讲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共24张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