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唯物论辩证法辩证法认识论认识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前提和基础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讲第一讲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个民族如果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哲学没有自己的哲学家,它在世界上家,它在世界上是不可能有地位是不可能有地位的。的。”笛卡尔笛卡尔Philosophia(一一)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2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
2、关系具具体体科科学学哲哲学学基础基础指导指导区别:区别:研究的对象、涉及的范围、程度不同。研究的对象、涉及的范围、程度不同。联系: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和方法论的指导。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n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n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论。(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 1)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
3、问题,)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2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的问题。2 2、为什么说、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最普遍、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最普遍、最根本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2 2)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家和派别都不)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家和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能回避的问题。(3 3)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决定着哲学的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决定着哲学的方向。向。(三
4、)(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派别 1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坚持存在第一性,思维或精神第二性,坚持存在第一性,思维或精神第二性,精神是物质派生的。精神是物质派生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l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发展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发展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于它。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于它。l中国的元气说、五行说,古希腊的德谟克利中国的元气说、五行说,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等。特的原
5、子论等。l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物质性的正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物质性的正确立场,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具有直观猜测的立场,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具有直观猜测的性质。性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l坚持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把物质理解为物质结坚持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把物质理解为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构的最小层次原子。原子。l17世纪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世纪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1世纪世纪法国的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等。法国的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等。l近代唯物主义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形成了近代唯物主义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形成了反对迷
6、信、尊重科学的哲学革命。但也存在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哲学革命。但也存在机机械性、行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械性、行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明显缺陷。等明显缺陷。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人是机器人是机器人人钟钟齿轮齿轮关节关节心脏心脏发条发条神经神经游丝游丝机机械械性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形而上学性形而上学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近代形而上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不彻底性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对唯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对唯物主义进行了科学的论物主义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并贯彻到社会历史证,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主义。坚持思维或精神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物坚持思维或精神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物质是由精神派生的。质是由精神派生的。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人的感觉、观念、意志、心、经验观念、意志、心、经验)作为唯一真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客
8、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人的精神(何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对观念)作为世界本原。)作为世界本原。(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就是被感知”王阳明: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物”陆九渊: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吾心便是宇宙”孟子: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万物皆备于我”贝克莱贝克莱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黑格尔“绝对精绝对精神神”、“绝对观念绝对观念”柏拉图柏拉图“理念理念”朱熹朱熹“理理”老子老子“道道”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9、n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是可知的。认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是可知的。n不可知论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够反映存在,人们只能认认为思维不能够反映存在,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其典型代表人物:休谟、康德。其典型代表人物:休谟、康德。修谟修谟:不仅否认物质实体的存在,而且否:不仅否认物质实体的存在,而且否认精神实体的存在。认为人们只能认识感认精神实体的存在。认为人们只能认识感觉经验,至于人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是觉经验,至于人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是人的认识所无法把握的。即在世界上,除人的认识所无法把握的。即在世界上,除了感觉经验之
10、外,没有任何其他东西。了感觉经验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康德康德:外部世界:外部世界“物自体物自体”只是感觉只是感觉的素材,是不可认识的。物自体不在空间的素材,是不可认识的。物自体不在空间或时间中,它不是实体,空间和时间是主或时间中,它不是实体,空间和时间是主观的,是我们知觉的一部分。但是正因为观的,是我们知觉的一部分。但是正因为如此,可以确信,我们没有经验到的物自如此,可以确信,我们没有经验到的物自体。体。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世界是“什么什么”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世界“怎么样怎么样”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辩证法形而上学形而上学3 3、
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 1)涵义)涵义 辩证法辩证法黑格尔第一个用以指关于普遍联系黑格尔第一个用以指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哲学思想,现已成为辩证法的和永恒发展的哲学思想,现已成为辩证法的通常含义。通常含义。行而上学行而上学自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自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辩证法的反义词。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辩证法的反义词。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法论。(2 2)特点)特点辩辩 证证 法:法:联系、发展、全面联系、发展、全面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孤立、静止、片面 拉美特利:
12、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人是机器。”古代朴素辩证法古代朴素辩证法l“万物皆流变万物皆流变”l“人不能两次踏进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法(4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n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n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n是否承认事物的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内部矛盾是事物发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二者对立的焦点和展的动力,这是二者对立的焦点和实质,也是其他方面分歧的根源实质,也是其他方面分歧的根源一元论: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13、:物质或精神。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一元论一元论一元论一元论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一元论一元论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二元论:二元论:世界有两个互相世界有两个互相 平行、各自独立平行、各自独立 的本原的本原:物质和精物质和精神。神。“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多元论:多元论:世界的本原有多个。世界的本原有多个。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中国的中国的“五行说五行说”恩培多克勒的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四根说”莱布尼兹的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单子论”二、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二、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物质范畴的历史演
14、进(一)物质范畴的历史演进 1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泰勒士泰勒士:“水水”是万物的始是万物的始基基 1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物质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物质2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原子的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
15、、原子的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被看成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可分性,被看成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不变的属性。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原子看作物质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原子看作物质3、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 影和反映。影和反映。”(1)如何理解物质范畴)如何理解物质范畴o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内蕴两层含
16、义:客观实在内蕴两层含义:一是客观性即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感觉,存在一是客观性即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感觉,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于人的意识之外;二是可感知性即物质可以为人的感觉所感知,二是可感知性即物质可以为人的感觉所感知,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o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辨证性,体现了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辨证性,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的统一。(2 2)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结构理论的关系 区别:区别:哲学物质范畴揭示了一切物质形态哲学物质范畴揭示了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物质结构理论是自然科学在一定的共性;物质结构理论是自然科学在
17、一定阶段上关于物质结构一定层次的理论概括。阶段上关于物质结构一定层次的理论概括。联系:联系:物质结构理论是哲学物质范畴基物质结构理论是哲学物质范畴基础;哲学物质范畴给物质结构的认识以世础;哲学物质范畴给物质结构的认识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o它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原则它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原则界限。界限。o它划清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原则界它划清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原则界限。限。o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3 3)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二)(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
18、方式和根本属性1 1、运动的涵义、运动的涵义“运动运动,就最一般的意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2 2、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和物质不可分(1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2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主体。体。“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外力,只
19、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观点的观点:事物在本质上是不运动、事物在本质上是不运动、不变化的。不变化的。风风动动!幡幡动动!唯心主义观点唯心主义观点:“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慧能进曰:不是幡动,不动。一僧曰:风动。慧能进曰: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是风动,仁者心动。”(坛经坛经)(1 1)相对静止的涵义)相对静止的涵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式,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相对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稳定和平衡状态。3
20、 3、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2 2)相对静止的表现形式:相对静止的表现形式: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没有发生质变。没有发生质变。(3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巡天遥看一千河。“道之大原出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亦不变。”“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董仲舒董仲舒形而上学不变论形而上学不变论
21、(绝对主义)(绝对主义):夸大相:夸大相对静止,否定运动。对静止,否定运动。芝诺芝诺“飞矢不动飞矢不动”人一次也不能踏进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同一条河流。相对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夸大运):夸大运动,否定相对静止。动,否定相对静止。第一,相对静止是衡量运动的尺度。第一,相对静止是衡量运动的尺度。第二,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发展的条第二,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发展的条件。件。第三,相对静止是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基第三,相对静止是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基础。础。(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自然科学领域时空观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科学领域时空观发展过程中的三种主要理论:三
22、种主要理论: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时期的时空观托勒密时期的时空观 牛顿的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绝对时空观”爱因斯坦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广义相对论论”由此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由此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即著名的尺缩钟慢效应。即著名的尺缩钟慢效应。221CVtt221CVll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重力场的时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重力场的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间空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物质的质量愈大、分布愈密、重力场愈物质的质量愈大、分布愈密、重力
23、场愈强,则空间的强,则空间的“曲率曲率”就愈大、时间的就愈大、时间的流逝就愈慢。流逝就愈慢。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形式 1 1、时间和空间的科学涵义、时间和空间的科学涵义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性是一维性。其特性是一维性。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其特性是三维性。性。其特性是三维性。2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1)物质运动
24、)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不开时间和空间。(2)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1 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
25、和有条件的,因而又是相对的。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因而又是相对的。3、时间、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时间、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4 4、时间和空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时间和空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o对立对立 有限是局部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有限是局部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无限是全体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无限是全体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o联系联系 无限由有限构成,无限通过有限而存在;无限由有限构成,无限通过有限而存在;有限包含无限,有限体现无限。有限包含无限,有限体现无限。5、坚持辨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意义、坚持辨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意义o坚持时空无限
26、性原理是坚持世界物质坚持时空无限性原理是坚持世界物质性原理的必要条件。性原理的必要条件。o时空的客观性、绝对性要求我们在实时空的客观性、绝对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践中“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移”。o时空的相对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注意时空的相对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注意事物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事物发展的规模和速度。1 1、规律的涵义、规律的涵义 规律是事物发展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是事物发展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本质的、必然的必然的、稳定的稳定的联系。联系。(四)物质运动的规律(四)物质运动的规律v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本质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是指同一类现本质是
27、指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是指同一类现象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象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规律就是关系规律就是关系”,就,就是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列宁列宁v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必然性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必定如此、必然性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确定不移的趋势。电流变化引起磁场电流变化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引变化,磁场变化引起电流变化。起电流变化。v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就是它的重复性,只要具备规律的稳定性就是它的重复性,只要具备 了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
28、了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 重复出现。重复出现。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但它永远烧不死但它永远烧不死“日心说日心说”。三、意识及其能动性三、意识及其能动性(一)意识的起源(一)意识的起源 1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1)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感应性。(2 2)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
29、物的感觉和心)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理。(3 3)从动物的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从动物的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在人的劳动在人的意识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意识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2 2、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1 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与可能。了客观需要与可能。(2 2)劳动使猿变成了人,为劳动使猿变成了人,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3 3)劳动产生了思维的物质劳动产生了思维的物质外壳外壳语言。语言。(二)意识的本质(
30、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映象。1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的生理结构图人脑的生理结构图大脑皮层各区及职能大脑皮层各区及职能意识活动的生理机制:意识活动的生理机制: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反射反射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在在第一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是具体第一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是具体形象的感性反映,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形象的感性反映,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在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是抽象在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是抽象概括的理性反映,是人所特有的。概括的理性
31、反映,是人所特有的。2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 1)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的。(2 2)意识具有差别性,但造成这种差异的)意识具有差别性,但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客观的。根源是客观的。(3 3)意识是对客体的近似的、甚至是歪曲)意识是对客体的近似的、甚至是歪曲的反映,但在现实世界中都有其客观基础。的反映,但在现实世界中都有其客观基础。(三)意识的能动作用(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1 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1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2 2)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意
32、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 划性。划性。(3 3)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 活动的控制。活动的控制。(4 4)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作用。作用。2 2、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 (1 1)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而动物没有。)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而动物没有。(2 2)人能够主动改造客观世界,而动物只能)人能够主动改造客观世界,而动物只能消极被动地以自身变化适应自然环境。消极被动地以自身变化适应自然环境。3 3、如何才能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如何才能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 1)意识的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意识的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
33、世界的规律。世界的规律。(2 2)必须以人们的社会实践作为基本)必须以人们的社会实践作为基本 途径。途径。(3 3)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 质手段。质手段。(四)坚持意识能动作用的意义(四)坚持意识能动作用的意义1 1、人的意识能动性发挥程度直接决、人的意识能动性发挥程度直接决定着人的实践活动的成效的大小。定着人的实践活动的成效的大小。2 2、人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人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辩证的统一辩证的统一起来。起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主
34、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1 1)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2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观能动性。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也。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也。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助之长者,揠苗者也,揠苗者也,非徒无益,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而又害之。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一)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观点性的观点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的物质性。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3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 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实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实物到场,从无机物到生命,从低等到场,从无机物到生命,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都是物质的具生物到高等生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存在形态,都是不依赖于人的体存在形态,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客观存在。(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资料(3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n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n意识的本质是人脑
36、的机能,是客观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存在的主观映象。n意识的作用受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意识的作用受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制约。制约。1 1、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石。2 2、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世界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观和方法论。(二)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意义(二)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意义作业作业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有哪些?有哪些?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意义?如何理解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如何理解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参考书目:参考书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恩选集第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恩选集第1卷,卷,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年版 路德维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四节)马恩选集第(第二、四节)马恩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卷,人民出版社社2019年版年版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节),马恩选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节),马恩选集第第1 1卷,人民出版社卷,人民出版社19721972年版年版 冯友兰中国古代哲学史冯友兰中国古代哲学史 罗素(法)西方哲学史罗素(法)西方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