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图说历史第第1010课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夏金元的统治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上)(上)多元共辉,再造统一多元共辉,再造统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了解了解辽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中华民族发认识中华民族发 展的多元性;展的多元性;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127-1279年916-1125年辽960-1127年南宋南宋1115-1234年1038-1227年西夏金北宋北宋 1206-1368年元n时空坐标n时空坐标n阶段特征五代十国辽宋
2、夏金元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960-1368960-1368年)年)第二帝国向第三帝国过渡第二帝国向第三帝国过渡整体特征: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整体特征: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政治:政治:民族政权对峙并立,元朝大统一民族政权对峙并立,元朝大统一;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品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更加发达。海外贸易更加发达。思文思文:市民市民阶层阶层扩大,扩大,市民文学市民文学涌现;涌现;文化高度繁荣文化高度繁荣;三大发明三大发明完成并外传完成并外传,理学理学形成形成。n课堂预览一、辽夏金的发展:“分裂”中孕育的“
3、融合”二、元的发展:“统一”中成长的“交融”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北方民族的南下和,特别是北方民族的南下和交融交融,才使,才使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由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的华夏形成了现在的中华,造就了今天的多原来的华夏形成了现在的中华,造就了今天的多元一体元一体,才葆有了不断攀升的原动力。,才葆有了不断攀升的原动力。魏坚:不理
4、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一、辽夏金的发展:“分裂”中孕育的“融合”1.1.“分裂”:政权分裂政政权权民族民族建政建政时间时间 人物人物 都城都城 辽辽 西夏西夏 金金 916916年年 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 上京上京党项党项10381038年年 元昊元昊 兴庆府兴庆府女真女真11151115年年 完颜阿骨打完颜阿骨打 会宁府会宁府契丹契丹民族政权政治中心在北方民族政权政治中心在北方统治区域由北向南不断扩大统治区域由北向南不断扩大n时空观念一、辽夏金的发展:“分裂”中孕育的“融合”1.1.“融合”:制度融合政权政权制度制度 辽辽 西夏西夏 金金 总结总结备注备注因俗而治,设南、北面官因俗而
5、治,设南、北面官模仿宋制,同时使用本民族官称模仿宋制,同时使用本民族官称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猛安谋克制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猛安谋克制辽、西夏、金政权都学习使用汉族的政治制度,辽、西夏、金政权都学习使用汉族的政治制度,并且保持民族特色。并且保持民族特色。材料二:胡材料二: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皆胡服胡服,谓之,谓之契丹官契丹官,枢密、宰臣,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者,虽胡人亦汉服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宋余靖宋余靖武溪集武溪集卷卷1717契丹官仪契丹官仪材料一
6、:契材料一:契丹丹官分南北,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因俗而治,得,得其宜矣其宜矣!辽史辽史百官志一百官志一据材据材料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南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南、北面官制度、北面官制度的原因、特点、意义?的原因、特点、意义?材材料二从哪个角度反映了这个特点料二从哪个角度反映了这个特点原因:原因:各民族间在经济、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各民族间在经济、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特点: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因俗
7、而治,蕃汉分治;治;意义:意义:对汉族农耕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利于契丹族向封建化、民族融合。对汉族农耕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利于契丹族向封建化、民族融合。官员服饰官员服饰n史料实证南、北面官制(辽)到金代后期,为了处理地方的军政,金中央政府便派宰臣到各路“行尚书省事”,开府置府,统领一路或数路的区域,这些机构当时叫作“行尚书省”,简称“行省”。【大元】出自易经“大哉乾元”,是对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浩大的宇宙的赞叹。1038年 元昊 兴庆府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无论女真之金政权还是蒙古之元帝国,皆为56个民族大家庭之一员建立的政权,仅为政权之更迭,非文化之断绝。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
8、南宋余部,完成统一。辽代大臣刘辉在其奏折中以辽为“中国”,称“西边诸蕃为患,士卒远成,中国之民疲于飞挽”。民族政权政治中心在北方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崖山海战是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此役标志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中国。行省划分依据: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性质: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猛安谋克制模仿宋制,同时使用
9、本民族官称(一套制度,两套称谓)n史料实证一制二称(西夏)其其制度基本模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仿北宋,中央机构,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谓的官称。(一套制度,两套称谓)一套制度,两套称谓)西夏文西夏文迁迁都都:11531153年,迁都燕京。年,迁都燕京。猛猛安谋克制安谋克制n史料实证猛安谋克(金)【海上之盟海上之盟】金取辽中京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大定府,宋取辽南京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n 11251125年,金
10、灭年,金灭辽辽。n 11271127年,金灭年,金灭北北宋宋,与与南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u 性质: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性质: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u 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u 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u 效果效果:不: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证了较强的战斗力。“村落村落”+”+“兵团兵团”二、元的发展:“统一”中成长的“交融”1.1.“统一”:疆域统一12061206年年统一蒙古统一蒙古 12181218年年灭西辽灭西辽 12271227年
11、年灭西夏灭西夏 12341234年年灭金朝灭金朝 收复吐收复吐蕃蕃 兼并云兼并云南南 远征亚欧远征亚欧二、元的发展:“统一”中成长的“交融”1.1.“统一”:疆域统一: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n 12601260年年,忽必烈继位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n 12711271年年,国号大元国号大元,定都大都定都大都。四大汗国四大汗国在名义上尊元朝为宗主国在名义上尊元朝为宗主国。【大元大元】出自出自易经易经“大哉乾元大哉乾元”,是对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浩大,是对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浩大的宇宙的赞叹。表现了元
12、统治者欲一统天下的志向。的宇宙的赞叹。表现了元统治者欲一统天下的志向。n 121276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n 12791279年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完成统一。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留取丹心照汗青取丹心照汗青”。陆秀夫负帝投海陆秀夫负帝投海二、元的发展:“统一”中成长的“交融”2.2.“交融”:制度交融修筑驿道,设立驿站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急递铺。(1 1)驿传制度驿传制度驿驿站站通通行行证证“上天眷命,皇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如不钦帝圣旨。如不钦奉虔敬,治罪奉虔
13、敬,治罪”。(2 2)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中书省中书省行中书省行中书省(中央宰相机构)(中央宰相机构)派官员驻地方派官员驻地方形成:形成:辖区:见辖区:见p57p57元朝形势图元朝形势图 行中书省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与都省为表里。元史元史百官志百官志军政大权集中军政大权集中【受制于中央】【受制于中央】n史料实证 到金代后期到金代后期,为了处理地方的军政,金中央政府便派宰臣到各路为了处理地方的军政,金中央政府便派宰臣到各路“行尚书行尚书省事省事”,开府置府,统领一路或数路的区域,这些机构当时叫作,开府置府,统领一路或数路的区域,这些机构当时叫作“
14、行尚书省行尚书省”,简称简称“行省行省”。蒙古在征服中原的过程中,沿用金代这一制度,作为战时临时。蒙古在征服中原的过程中,沿用金代这一制度,作为战时临时措施。元世祖忽必烈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以行中书省(有时是行尚书省)措施。元世祖忽必烈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以行中书省(有时是行尚书省)作为管辖新征服地区的行政机构,久而久之作为管辖新征服地区的行政机构,久而久之,这个机构所管理的地这个机构所管理的地 域范围也域范围也便以行中书省的名称相称,简称行省或省。便以行中书省的名称相称,简称行省或省。葛剑雄、李晓杰葛剑雄、李晓杰 疆域与政区疆域与政区行省制度源于金朝,元朝效仿。行省职能兼具军事和行省制度
15、源于金朝,元朝效仿。行省职能兼具军事和 民政,由中央派出战民政,由中央派出战时临时机构转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体现了各民族政权在制度上的相互学时临时机构转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体现了各民族政权在制度上的相互学 习习、借鉴和融合。借鉴和融合。形成:形成:各行省的重大各行省的重大民政民政事务必须事务必须呈呈报中书省报中书省,军政军政要务则需要务则需呈报枢密呈报枢密院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征收制度,也不不得调动军队得调动军队。此外,行省官员还要。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皇帝,向皇帝述职述职。人民版高
16、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行省划分依据:一改以往行省划分依据: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使各省无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影影响响:a a.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b.b.是是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中国省制的开端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影响深远。n史
17、料实证中央-中书省:中央的中书省相当于宰相,河北、山西、山东地中央的中书省相当于宰相,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统治效率较高。面对如此广袤的领土,帝国又将如何统治?面对如此广袤的领土,帝国又将如何统治?地方-行省制:行省其实是中书省的外派机构,委派官员代表中行省其实是中书省的外派机构,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
18、政制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度的重大变革。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唐所谓羁縻之州州,往往在是,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于内地。元史元史地理志地理志由由直属直属中央政府的中央政府的宣政院宣政院进行管理。进行管理。(3 3)吐蕃:吐蕃:设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等管理军政事务。(4 4)西域:西域:设设澎湖巡检司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5 5)台湾:台湾:中国在台湾附近岛屿设立正式建置的开始中国在台湾附近岛屿设立正式
19、建置的开始元朝元朝边疆治理的成功:边疆治理的成功:元朝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与内地一体化一体化的趋向的趋向。2.2.“交融”:民族交融元承袭旧制又有新发展,对全国各地包括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期稳定统治。2.2.“交融”:民族交融 (6 6)民族关系:民族关系:蒙蒙古族和回回的形成古族和回回的形成波斯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阿拉伯人 汉人汉人畏兀儿畏兀儿蒙古人蒙古人蒙古部落蒙古部落蒙古族蒙古族 【四等人制】四等人制】等等级级名称名称民族民族一一蒙古蒙古人人蒙古族蒙古族二二色目色目人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蒙古以外的西北、
20、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回回等三三汉人汉人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四四南人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学习聚焦:学习聚焦: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元朝灭亡之后,元朝灭亡之后,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与汉族相融合。规律规律:汉文化接受程度越高的汉文化接受程度越高的民族,地位越低。民族,地位越低。忽忽必烈本人没有种族必烈本人没有种族主义者的
21、征象,他只希望主义者的征象,他只希望造成一种通过诸族之间的造成一种通过诸族之间的统治,而不使蒙古人因人统治,而不使蒙古人因人数过少而吃亏。数过少而吃亏。黄仁宇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国大历史辽宋关系:在辽宋关系相当的辽宋关系:在辽宋关系相当的165165年中,两相和平时期为年中,两相和平时期为122122年,其失和者仅年,其失和者仅为为4343年而已年而已。翁独健翁独健 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宋夏关系:宋夏关系:10381038年开始双方不断爆发边境战争,年开始双方不断爆发边境战争,10441044年议和。到年议和。到10841084年,年,宋夏再次交战,到宋夏再次交战,到109810
22、98年后双方再无大规模战争。年后双方再无大规模战争。夏金关系:夏金关系:共存共存110110多年的共存关系中,多年的共存关系中,11221123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和年边境战争后议和。和平关系一直维持至平关系一直维持至12111211年蒙古攻金。年蒙古攻金。认识认识1 1:各:各民族政权之间有战争民族政权之间有战争,但和平交往是主流。,但和平交往是主流。n历史认识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模仿宋制,同时使用本民族官称中央的中书省相当于宰相,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
23、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该观点实质是大汉民族主义或者王朝中心论,应摒弃。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面对如此广袤的领土,帝国又将如何统治?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因俗而治,设南、北面官模仿宋制,同时使用本民族官称利于契丹族向封建化、民族融合。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中国”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意为“中央之国”。(一套制度,两套称谓)行省划分依据: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
24、事镇压。夏金关系:共存110多年的共存关系中,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认识中华民族发 展的多元性;无论女真之金政权还是蒙古之元帝国,皆为56个民族大家庭之一员建立的政权,仅为政权之更迭,非文化之断绝。到金代后期,为了处理地方的军政,金中央政府便派宰臣到各路“行尚书省事”,开府置府,统领一路或数路的区域,这些机构当时叫作“行尚书省”,简称“行省”。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辽西地区的契丹腹地辽西地区的契丹腹地,此处,此处发现的契丹墓葬反映的汉化是整体性的发现的契丹墓葬反映的汉化是整体性的此地此地汉人墓葬中,部分高官墓呈现出强烈的契丹化倾向,甚至完全契丹化。汉人墓葬
25、中,部分高官墓呈现出强烈的契丹化倾向,甚至完全契丹化。冯恩学辽墓反映的契丹人汉化与汉人契丹化冯恩学辽墓反映的契丹人汉化与汉人契丹化金朝在攻灭北宋的过程中,因为都城距中原太远,于是在开封设立行台尚书金朝在攻灭北宋的过程中,因为都城距中原太远,于是在开封设立行台尚书省。后在陕西、山东和河北一带设立行台尚书省。蒙古沿用金朝的做法,在省。后在陕西、山东和河北一带设立行台尚书省。蒙古沿用金朝的做法,在新征服的地区陆续设置行省,作为因军事行动的需要而代表中央的临时机新征服的地区陆续设置行省,作为因军事行动的需要而代表中央的临时机构构。谢鲁元试论中国历代政区制度变迁的特点谢鲁元试论中国历代政区制度变迁的特点
26、如果说辽代汉人有如果说辽代汉人有“被动被动”接受契丹文化的地方,也只能举出汉族宠臣接受接受契丹文化的地方,也只能举出汉族宠臣接受契丹皇帝赐姓契丹皇帝赐姓“耶律耶律”一例一例其他方面的契丹文化,则完全是由汉族人主其他方面的契丹文化,则完全是由汉族人主动接纳或者民族交往中潜移默化接收的动接纳或者民族交往中潜移默化接收的。张国庆张国庆契丹族文化对汉族影响刍议契丹族文化对汉族影响刍议认识认识2 2:少数民族政权多向中原政权学习政治制度,各民族更在少数民族政权多向中原政权学习政治制度,各民族更在发展中相互学习、交融。发展中相互学习、交融。n历史认识n历史认识“中国中国”最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意为早出现在
27、西周时期,意为“中中央之国央之国”。在。在中国古代长期把中国古代长期把汉族建立的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原王朝称为“中国中国”。辽辽代大代大臣刘臣刘辉在辉在其奏折中以辽为其奏折中以辽为“中国中国”,称称“西边诸蕃为患,士卒远成,中国之民西边诸蕃为患,士卒远成,中国之民疲于飞挽疲于飞挽”。阎阎凤梧凤梧 全辽金文全辽金文金代的统治者常以金代的统治者常以“中国中国”自居。金海陵自居。金海陵王时,徒单太后就曾以王时,徒单太后就曾以“兴兵涉江、淮伐兴兵涉江、淮伐宋,疲弊中国宋,疲弊中国”为由劝谏停为由劝谏停止征战。止征战。据(元)脱脱等据(元)脱脱等金史金史认识认识3 3:不断交融的各民族共:不断交融的
28、各民族共同建设了同建设了“中国中国”,共同创造,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它(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民族单位,经过接触、,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混杂、联结和融合融合,同时也有,同时也有分裂和消分裂和消亡亡,形成一个,形成一个你来我去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来你去,我我中有你中有你、你中有我你中有我,而又,而又各具个性各具个性的的多多元统一体元统一体。费孝通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n经典史论n百家争鸣如今部分学者中流行如今部分学者中流行“崖山之后再无崖山之后再无中华中华”的说法。的
29、说法。崖山海战是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此役标志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中国。该观点意指:此战后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对此观点,你如何看待?(试结合材料论述观点)崖山之役并非中华文化的断层或消失,崖山之役并非中华文化的断层或消失,元朝继承、吸收借鉴了大量中原文化。元朝继承、吸收借鉴了大量中原文化。表明立场、态度或观点表明立场、态度或观点反驳及论证反驳及论证进一步论证观点进一步论证观点揭示错误实质揭示错误实质该观点错误该观点错误无论女真之金政权还是蒙古之元帝国,无论女真之金政权还是蒙古之元帝国,皆为皆为5
30、656个民族大家庭之一员建立的政个民族大家庭之一员建立的政权,仅为政权之更迭,非文化之断绝。权,仅为政权之更迭,非文化之断绝。该观点实质是大汉民族主义或该观点实质是大汉民族主义或者王朝中心论,应摒弃。者王朝中心论,应摒弃。n参考答案该观点意指:此战后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代大臣刘辉在其奏折中以辽为“中国”,称“西边诸蕃为患,士卒远成,中国之民疲于飞挽”。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后在陕
31、西、山东和河北一带设立行台尚书省。辽西地区的契丹腹地,此处发现的契丹墓葬反映的汉化是整体性的此地汉人墓葬中,部分高官墓呈现出强烈的契丹化倾向,甚至完全契丹化。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忽必烈本人没有种族主义者的征象,他只希望造成一种通过诸族之间的统治,而不使蒙古人因人数过少而吃亏。“中国”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意为“中央之国”。1.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元承袭旧制又有新发展,对全国各地包括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期稳定统治。辽代大臣刘辉在其奏折中以辽为“中国”,称“西边诸蕃为患,士卒远成,中国之民疲于飞挽”。因俗而治,设南、北面官辽史百官志一一、辽夏金的发展:“分裂”中孕育的“融合”人民版
32、高中历史必修一对此观点,你如何看待?(试结合材料论述观点)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行省职能兼具军事和 民政,由中央派出战时临时机构转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体现了各民族政权在制度上的相互学 习、借鉴和融合。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辽代大臣刘辉在其奏折中以辽为“中国”,称“西边诸蕃为患,士卒远成,中国之民疲于飞挽”。兼并云南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葛剑雄、李晓杰 疆域与政区统一蒙古宋夏关系:1038年开始双方不断爆发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据(元)脱脱等金史辽西地区的契丹腹地,此处发现的契丹墓葬反映的汉化是整体性的此地汉人墓葬中,部分高官墓呈现出强烈的契丹化倾向,
33、甚至完全契丹化。崖山海战是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此役标志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中国。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北方民族的南下和交融,才使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的华夏形成了现在的中华,造就了今天的多元一体,才葆有了不断攀升的原动力。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猛安谋克制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到金代后期,为了处理地方的军政,金中央政府便派宰臣到各路“行尚书省事”,开府置府,统领一路或数路的区域,这些机构当时叫作“行尚书省”,简称“行省”。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
34、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民族之间的政治互动带来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n历史总结民族之间的政治民族之间的政治互动带来了经济、互动带来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各文化的交流。各民族都对统一多民族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出了贡献。正是由于草原文正是由于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和,多元交流融和,多元共荣、和而不同,共荣、和而不同,才成就了中华文才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化的灿烂辉煌。要摒弃要摒弃“西北西北”文化被人为破文化被人为破碎化、边缘化碎化、边缘化的倾向,树立的倾向,树立民族平等观念。民族平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