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氏将伐颛臾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67832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季氏将伐颛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季氏将伐颛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季氏将伐颛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季氏将伐颛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季氏将伐颛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季氏将伐颛臾 胡艳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季氏将有事有事于于 有军事行动有军事行动 颛臾。颛臾。”孔子曰孔子曰:“求求!无乃尔无乃尔是是过过与与?夫颛臾夫颛臾,昔者先王昔者先王以为以为东东 责备责备 通假字通假字 把它作为,古今异义把它作为,古今异义 蒙主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伐为?”冉有曰冉有曰:“:“夫子欲之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孔子曰:“:“求求!周任有言曰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陈力就列,不能不能者止。者止。危而不持危而不

2、持,颠而不颠而不 古今异义,古古今异义,古“没有能力没有能力”挟挟,则将焉用彼相矣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且尔言过过矣矣,虎兕出于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龟玉毁于椟 错误的,形容词错误的,形容词 中中,是谁之是谁之过过与与?”?”冉有曰冉有曰:“:“今夫颛臾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而近于费,今不今不 名词,过错名词,过错 取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孔子曰“求求!君子君子疾疾夫夫舍曰舍曰欲之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国有 痛恨痛恨 不说不说家者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安

3、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则修文德以来来之之;既来之既来之,则则 使动用法,使使动用法,使归附归附安安之。今由与求也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邦分崩离使动用法,使使动用法,使安安析析而不能而不能守守也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分开分开 保全保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作家作品:一、作家作品: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

4、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3.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克己克己复礼复礼”;在教育方面,他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因材施教教”。二、课文要点二、课文要点1.文章体裁:这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对话形式展开驳论驳论的记言散文记言散文。2.文章主旨:文章体现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三三.结构层次结构层次 本文分为三段本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冉有向孔子通报事实,孔子先批评冉有的失第一段:冉有向孔子通报事实,孔子先批评冉有的失职,进而谴责季氏将伐颛臾的错误决策职,进而谴责季氏将伐颛臾的错误决策。孔子孔子以礼为标准以礼为标准反对反对“季氏将伐颛

5、臾季氏将伐颛臾”三个理由:三个理由:1.1.从历史上看,从历史上看,“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合礼制不合礼制 2.2.从地理上看,从地理上看,“且在邦域之中矣且在邦域之中矣”3.3.从等级制及颛臾的现实情况看,从等级制及颛臾的现实情况看,“是社稷之臣也是社稷之臣也”第二段:第二段:冉有推卸责任“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理论论据:引用名人名言比喻:第三段:第三段:孔子正面阐发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治国观点。四.论证方法1.演绎法a.用史官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b.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道理,来批驳冉有为季氏攻伐颛臾寻找借口。c.“

6、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阐明治国以礼的主张。2.类比法: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五.论据类型 一般分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本文中用到的事实论据有: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例:a.“且在邦域之中矣”b.“是社稷之臣也”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本文中用到的理论论据:名人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六.修辞手法:比喻: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排比:“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反诘:a.“求!无乃尔是过与?”b.“何以伐为?”c.“则将焉用

7、彼相矣?”d.“是谁之过与?”七、艺术特点 1.论点鲜明。驳论文 2.论据充分。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3.论证谨严。演绎论证“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其中暗含的大前提就是:伐先王封建属国非礼;小前提:颛臾是先王封建属国;结论:伐颛臾非礼。类比论证 4.语言形象犀利。1.通假字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猜度)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邱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

8、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士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过:名词作动词,责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今有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用用法,使归附)成语积累成语积累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季氏将伐颛臾。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 祸起萧墙:语出季氏将伐颛臾。谓祸患起于内部。萧蔷,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也作“祸发萧蔷”“萧蔷祸起”,【相近词】季孙之忧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

9、集团分裂瓦解句式特点句式特点 1.宾语前置 求!无乃尔是过与?(古汉语中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是过”“过尔”,责备你)何以伐为?(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作动词“有事”的补语,翻译时应该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于柙”“于椟”作动词“出”、“毁”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费”作动词“近”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作动词“谋动干戈”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3.固定句式无乃尔是过与?无乃

10、与,表示反问语气,即“为什么呢?”译为“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又如“何以见放为”;“夫子何命焉为?”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将季氏比作虎兕,颛臾比作龟玉,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后果。其次,将冉有,季路比作看管人,是看管人的失职。5.一词多意:过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v.且尔言过矣:错的 adj.是谁之过与:过错 n.6特殊断句 邱也/闻有国有家者(也,作为语气词时,断句一定要断在也后)练习题、选择题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A,民本思想 B.仁和礼 C.严刑峻法 D.自然无为 2.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应子 B.论

11、语 C.孟子 D.韩非子 3.季氏将伐颛臾选自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4.“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左传 5.本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属于 A.对比论证 B.类比论证C.归纳论证 D.演绎论证 6.本文中,孔子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批驳冉有,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排比 B.比喻C.比拟 D.夸张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A.历史事实 B.现实事例C.名人名言 D.比喻 8.季氏将伐颛臾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治国以法、为政以德 B.无为而

12、治、顺其自然C.隆礼重法、为政以德 D.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9.下列本文所运用的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A.且在邦域之中矣 B.先王以为东蒙主C.是社稷之臣也 D.虎兕出于柙 10.下列议论文中,属于驳论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论快乐C.季氏将伐颛臾 D.论毅力 11.成语“祸起萧墙”出自 A.论语 B.孟子C.左传 D.战国策 12.季氏将伐颛臾中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方法属于 A.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B.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C.由个别到一般D.由一般到个别二、阅读分析题1.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季氏将伐颛臾。

13、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孔子曰:“求求!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伐为?”(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2)在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观点是什么?(3)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论据?举例说明。(4)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论据论证论点?(5)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6)选出这段文字中所运用的反诘句。2.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孔子曰孔子曰:“求求!

14、周任有言曰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能者止。危而不持危而不持,颠而不颠而不扶扶,焉用彼相矣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是谁之过与?”(1)将“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引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2)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矣”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3)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重喻意。(4)本段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并举例说明其作用。3.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

15、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冉有曰冉有曰:“:“今夫颛臾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而近于费,今不取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孔子曰:“:“求求!君子疾君子疾夫舍曰夫舍曰:欲之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盖均无贫,和无寡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则安之。今曲与求也曲与求也,相夫子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而在萧墙之内也。”(1)将“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观点。(2)将“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米之,则安之”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3)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4)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5)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季氏将伐颛臾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