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五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第一节第一节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和宋、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第二节第二节 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发展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书院宋、元时期的书院第四节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第五节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蒙学宋元时期的蒙学第六节第六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的教育思想第一节宋、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第一节宋、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策和教育制度n一、宋代的文教政策一、宋代的文教政策n(一)重视科举,重用士人n(二)发动“三次兴学”运动,广设学校(二)发动“三次兴学”运
2、动,广设学校1.庆历兴学2.熙宁兴学3.崇宁兴学1.庆历兴学1.庆历兴学 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4年),在范仲俺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一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3个方面:1、普遍设立地方学校。2、改革科举考试。罢贴经和墨义3、创建太学,并采用分斋教学的形式。胡瑗的分斋教学法胡瑗胡瑗(993-1059),字翼之,江苏泰州人,字翼之,江苏泰州人,祖籍陕西安定,故称安定先生。祖籍陕西安定,故称安定先生。1035年年被范仲淹任命为苏州州学教授,后又任湖被范仲淹任命为苏州州学教授,后又任湖州州学主教。他在苏湖两地教学长达州州学主教。他在苏湖两地教学长达20余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余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即“苏湖教法苏湖教法”,倡导改变当时崇尚辞,倡导改变当时崇尚辞赋之学风,重经义及时务,实行分斋教学赋之学风,重经义及时务,实行分斋教学制。胡瑗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制。胡瑗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一一、“教化之本在学校”的学校观;二、“明体达用”的目的观;三、分斋教学;四、务实直观灵活的教学法胡瑗的分斋教学法 在学中设在学中设经义斋经义斋和和治事斋治事斋,据学生专长和爱好,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分斋而教。经义斋经义斋:学习儒家经义;:学习儒家经义;治事斋治事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术、堰水、讲武等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术、堰水、讲武等科,学生主修一科、副
4、修一科,培养在某一方科,学生主修一科、副修一科,培养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面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以明体达用,培养实际有才干的人为目标。以明体达用,培养实际有才干的人为目标。意义: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内实行分意义: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内实行分科教学;实用学科取得了与儒学同等的地位;科教学;实用学科取得了与儒学同等的地位;开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开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2.熙宁兴学 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3年),在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2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4个方面: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三舍法”与积分法与积分法。2、恢复和发展州
5、县地方官学。3、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4、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和科举考试的内容。诗书礼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2222岁中岁中进士进士。10581058年年 向皇帝上向皇帝上上仁宗皇帝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言事书(万言书万言书)主张变法主张变法。1064-1064-10671067年间因母丧而居江宁讲学授徒,年间因母丧而居江宁讲学授徒,10691069年出任宰相进行变法年出任宰相进行变法。晚年著书立。晚年著书立说。他的教育思想除了提出三舍法和编说。他的教育思想除了提出三舍法和编三经新义外三经新义外,最为著名的是其人才思想,最为著名的是其人才思
6、想:一是一是“教之之道教之之道”人才培养人才培养 ,二是,二是“养之之道养之之道”人才管理人才管理 ,三是,三是“取取之之道之之道”人才选拔人才选拔,四是,四是“任之之任之之道道”人才使用人才使用 ,这些思想对当今人,这些思想对当今人才选拔与使用仍有指导意义才选拔与使用仍有指导意义太学三舍选察升补之法n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的等级。n外舍:外舍:定额700人,地方官学所送学生经考试合格者入学。每月一试,每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第一、二等者再参考平时表现升入内舍。n内舍:内舍:定额300人,每两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
7、成绩为优、平者再参考平时表现升入上舍。n上舍:上舍:定额100人,每两年用科举考试的“省试法”考核,上等者免殿试直接授官,中等者免省试直接参加殿试,下等者免乡试直接参加省试。n 3.崇宁兴学 公元公元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主持了北年(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主持了北宋的第宋的第3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5个方个方面:面:1、在州、县两级普设学校,并在路一级设提举学事司进、在州、县两级普设学校,并在路一级设提举学事司进行管理。行管理。2、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联系的学制系统。、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联系的学制系统。3、新建辟雍,并扩大太学
8、名额。、新建辟雍,并扩大太学名额。上上200 200,内,内600,外,外3000 4、恢复医学,新设算学、恢复医学,新设算学、书学、画学书学、画学等专门学校。等专门学校。5、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返回(二)宋代的官学教育制度(二)宋代的官学教育制度(一)中央官学(二)地方官学(一一)宋代中央官学宋代中央官学1.1.国子学国子学、太学、辟雍、小学、太学、辟雍、小学改为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孙改为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孙;初设判监事初设判监事、直讲直讲、丞丞、主簿;国子学后来图有虚名主簿;国子学后来图有虚名太学太学改收八品以下及庶民子弟;设祭酒改收八品以下及庶民子弟;设祭酒、司业
9、司业、博士博士、学正学正、学录;太学成为中央官学的核心学录;太学成为中央官学的核心辟雍辟雍是太学分校是太学分校,后来成为太学的外舍后来成为太学的外舍小学小学招收招收8 8岁至岁至1212岁儿童入学,创办于宋哲宗时期。岁儿童入学,创办于宋哲宗时期。2.2.四门学四门学、广文馆、广文馆是为士子参加科考而设的预备学校;广文馆是为四是为士子参加科考而设的预备学校;广文馆是为四方游学之士所设方游学之士所设3.3.专科学校专科学校、贵胃学校贵胃学校专科学校专科学校:武学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二二)宋代地方官学制度宋代地方官学制度1.1.学校种类学校种类、州、州(
10、府、军、府、军、监监)、县三级、县三级,但路不设学但路不设学,只有府州学和县学只有府州学和县学2.2.始设诸路提举学事司始设诸路提举学事司n这是中国古代最早设立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这是中国古代最早设立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职责是制定规职责是制定规章章、任免教师、查核学务、管理经费、任免教师、查核学务、管理经费3.3.实行学田制实行学田制始于始于10401040年年,仁宗诏赐兖州学田仁宗诏赐兖州学田,熙宁年间诏给各州学田熙宁年间诏给各州学田4040顷顷4.4.限制入学条件限制入学条件九种人不准入学九种人不准入学:隐匿丧服、尝犯刑、亏孝悌有状、两犯法经隐匿丧服、尝犯刑、亏孝悌有状、两犯法经赎、为乡里害
11、、假户籍、父祖犯十恶、工商杂类、尝为僧赎、为乡里害、假户籍、父祖犯十恶、工商杂类、尝为僧及道士及道士第二节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发展n一、辽朝的教育制度n二、金朝的教育制度n三、元朝的教育发展一、辽朝的教育制度n中央设立国子监,设有祭酒、司业、司丞、主簿等职,既是最高学府,又是全国教育管理机构。n辽朝地方官学的类型有府学、州学和县学。n辽朝统治者十分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曾专门创立“诸王文学馆”,设有“诸王伴读”和“诸王教授”。二、金朝的教育制度n(一)中央官学n金朝的中央官学主要包括“六学”,“六学”隶属于国子监,主要指:国子监、小学、太学、女真国子学、女真小学和女真太学。n(二)地方官学n金朝
12、的地方官学主要有府、镇、州学和女真府、州学以及医学。n金朝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n第一,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女真族教育体系。n第二,金朝学生入学资格的规定愈发严格。n金朝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n第一,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女真族教育体系。由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当时尚处在奴隶n第二,金朝学生入学资格的规定愈发严格。金朝对于中央官学学生的入学资格的规定,三、元朝的教育发展n(二)地方官学n元朝统治者注重学校教育,积极创办地方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学田的设立,使元朝的地方官学的办学经费有了一定的保证。n元朝按路、府、州、县的行政区划,在地方上建立了路学、府学、州学、县学以及小学、社
13、学的儒学系统。除此之外,元朝还开设了蒙古字学、医学、阴阳学等专门学校。(三)教育管理机构n元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学教育体系的同时,也设置了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n在中央,国子学隶属于国子监。元朝国子监创设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祭酒、司业、监丞、典簿、令史、译史、知印、典吏等。n在地方上,设置儒学提举司管辖诸路、府、州、县学等儒学。每司设置提举、副提举、吏目、司吏等职。第三节宋、元时期的书院n一、书院的萌芽n第一,唐代官学衰落,士人失学。n第二,受我国传统私人讲学传统的影响。n第三,受佛教禅林的影响。n二、宋代的书院n书院萌芽于唐,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则出现在宋朝。n宋初出现
14、了一些著名的书院,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书院共有六所,分别为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n岳麓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唐代李渤与李涉兄弟二人曾此读书,后李渤任江州刺史后修建而成。南唐国子监教授李善道为洞主,称庐山国学。南宋朱熹知南康军时,修复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在此讲学,因而闻名于天下。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n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建讲堂5间,斋舍52间,创建了书院。999年李允知潭州时得皇帝赐书,1012年周式任山长时,得到真宗皇帝的接见,真宗还亲书“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n位于河南商丘西北,宋代的
15、应天府治所在睢阳,故又名睢阳书院。原为宋初名儒戚同文的旧居,1009年曹诚于旧居旁建造睢阳书院。范仲淹曾就读于此,1035年仁宗赐匾额“应天府书院”及学,因而闻名于天下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n位于河南登封县太室山下,北魏是为嵩阳寺,唐代为嵩阳观。996年宋太宗赐“太室书院”及九经注疏。1035年仁宗赐“嵩阳书院”及学田,因而名扬天下,南宋衰废无闻。嵩阳书院石鼓书院n位于湖南衡阳北石鼓山回雁峰下,唐李宽曾在此读书,997年宋代李士真(李宽之后代)援李宽故事而修建了书院。1035年仁宗赐匾额“石鼓书院”及学田,从而与四大书院齐名而声震天下。石鼓书院茅山书院n位于江苏江宁府茅山(江苏金坛县境内),书院始
16、建于仁宗时,1024年江宁知府王随奏请朝廷赐学田,皇上准奏。后来书院衰废。南宋时,金坛知县孙子秀重修,后被土豪所占。1271年迁至金坛县南顾龙山麓。该书院曾名闻一时,但总体影响不大。茅山书院n宋朝书院的特点:n第一,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确立。n第二,书院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南宋理学家大都以书院为阵地开展讲学授n第三,书院的官学化倾向已经出现。三、元朝的书院n元朝对书院采取保护、提倡和加强控制的政策。n元朝政府在积极提倡兴办书院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使得自宋朝以来出现的书院官学化倾向更加明显。n元代书院的官学化表现:n(1)由政府任命书院教师。n(2)控制书院的招生、
17、考试及毕业后的去向。n(3)设置书院学田以控制书院经济命脉。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n(一)宋朝的科举制度n1.一增加科举名额,提高中举待遇n2.确定了“三年一贡举”n3.殿试成为定制n4.建立防止科举作弊新制二、元朝的科举制度n第一,民族歧视严重n第二,规定科举考试从四书中出题,以四书章句集注为答题标准n第三,科举考试制度日趋规范三、宋元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n第一,宋朝的学校教育受到忽视。n第二,宋朝的科举制度助长了士人的追名逐利的风气。n元朝的科举制度,对于提高官僚阶层的文化素质、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加快政权封建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科举制度也带来了一些不
18、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第五节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蒙学宋元时期的蒙学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将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将8 8至至1515岁儿童的岁儿童的“小学小学”阶段的教育称为阶段的教育称为“蒙养蒙养”教育阶段,教育阶段,将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称将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称为为“蒙学蒙学”。一、私塾的发展与种类n(一)官办蒙学n(二)私办蒙学二、蒙学教育的内容和特点n宋元时期蒙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学习两个方面。蒙学教育的特点n第一,强调对学生严格要求,打好基础。n第二,重视用须知、学则的形式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蒙学阶段的儿童可塑性n
19、第三,注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三、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n蒙学教材的种类:n第一类是识字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等。主要目的是教儿童识字,同时介绍一些综合性基础知识。n第二类是伦理道德的教材。如吕本中的童蒙训、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程端蒙的性理字训等,主要向儿童传授伦理道德知识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准则等。n第三类是历史教学的教材。如宋王令编写的十七史蒙求,胡寅所编的叙古千文、黄继善所编的史学提要、元人陈栎所编的历代蒙求,吴化龙所编写的左氏蒙求等。这类教材,有的是简述历史的发展,有的是选辑历史上的名人故事或嘉言嘉行,既可以向儿童传授历史知识,也可以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0、。体例“多为四言,参为对偶,联以音韵”,便于记诵。n第四类是诗歌教学的教材。这类教材如朱熹编写的训蒙诗、陈淳的小学诗礼等。选择适合儿童的诗词歌赋让儿童学习,主要是对儿童进行文辞和美感教育。n第五类是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教学的教材。这类教材以方逢辰的名物蒙求为代表。这类教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鸟兽、草木、衣服、建筑、器具等。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的经验:n按照专题分类编写,蒙学教材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n一些著名学者开始亲自编撰蒙学教材,对提高蒙学教材的质量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n蒙学教材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韵语形式,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并力求将识字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和伦理道
21、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第六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后改为仲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江西婺源县),生于福建尤溪,19岁中进士,先后知南康军、漳州、潭州,边做官边讲学边研究,著述颇丰。编写的四书集注成为元明清法定教科书。一、人性论与教育作用论(1 1)宇宙的本体是太极,是理,是万物赖以存在宇宙的本体是太极,是理,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最高原理。宇宙的现象是阴阳,是气,理气本无的最高原理。宇宙的现象是阴阳,是气,理气本无先后可言,但如果推其所以来,则先有理。先后可言,但如果推其所以来,则先有理。(2 2)性即理,宇宙的理性在心唤作性,就是性即理,宇宙的理性在心唤作性,就是“仁
22、、仁、义、礼、智义、礼、智”。(3 3)人类万物)人类万物都是由于理气的结合而产生,所以都是由于理气的结合而产生,所以有有“天命之性天命之性”和和“气质之性气质之性”。“天命之性天命之性”同同是善的,而是善的,而“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有清浊偏全不同。有清浊偏全不同。教育作用在于教育作用在于“变化气质变化气质”、“明明德明明德”,发掘出,发掘出“气质之性气质之性”中的善性,从而达到中的善性,从而达到“存天理,灭人存天理,灭人人欲人欲”。二、论“小学”与“大学”教育(1)小学教育阶段(8-15岁)“打坯璞打坯璞”n任务任务:“学其事”n内容内容: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n方法方法:及早教育
23、;生动形象;养成良好习惯(2)大学教育阶段(15岁后)“加光饰加光饰”n任务任务:“明其理”n内容内容: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n方法方法:重视自学;提倡学术交流;养成良好习惯划分小学与大学的意义:朱熹将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确立了两者在任务、内容和方法上的侧重点,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基础与深化的内在联系。反映了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对小学的论述对南宋以后小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三、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1)道德教育的任务:“存天理灭人欲”(2)道德教育的内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3)道德教育的方法 立志 居敬 存养 省察 力行四、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虚心涵
24、泳 切己体察着紧用力 居敬持志 朱子读书法分析“朱子读书法”是由张洪和齐熙摘录,被收入元代程端礼编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之中。第一,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内在的统一体,充分体现了古代士子以自我研读为主的读书学习法。第二,是一套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道德修养于一体的综合的指导法。第三,是一套对当今研究性学习具有指导与借鉴价值的方法。但对少年儿童学习的指导可以说良莠参半第四,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限制了独立思考,只是教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思考题n1.试评述北宋的“三次兴学”。n2.宋朝官学制度有哪些特点?n3.分析书院产生的原因及两宋时期书院的特点。n4.试论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的经验及其对当代的启示。n5.试评述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n6.论述朱熹关于“小学”及“大学”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