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病与性病学总论,讲课提纲,什么是皮肤性病学 皮肤的结构及功能 皮肤性病的病因、症状及诊断 皮肤性病的预防及治疗,什么是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研究皮肤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 正常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各种皮肤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 各种性传播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 近3000种、疾病分类混乱、一病多名 工作模式:门诊急诊病房实验室 在美国,是最竟争的临床专科之一 (Money + Respect + Life style) 分为多个亚专业: 皮肤病理 皮肤免疫 皮肤真菌 皮肤外科 皮肤美容 儿童皮肤病,皮肤
2、的结构,人体最大的器官 第一道防线 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 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 新生儿约为0.21m2 皮肤厚度:0.5-4mm (不含皮下组织) 存在大的个体、年龄和部位差异 儿童皮肤 成人皮肤 四肢及躯干皮肤,伸侧比屈侧厚 眼睑、外阴、乳房皮肤最薄 枕后、项、臀、掌跖部位皮肤最厚 由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组成 含有各种皮肤附属器及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组织 皮沟(groove)、皮嵴(ridge)、皮野、指(趾)纹 有毛皮肤和无毛皮肤 皮肤的颜色:存有种族、年龄、性别、营养及部位的差异,表皮 (Epidermis),复层鳞状上皮 组成细胞: 角朊细胞 树枝状细胞 黑色
3、素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少量Merkel细胞 未定类细胞 分层:由下而上 -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及角质层,由外胚层分化而来 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 约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 分化过程中产生角蛋白 (keratin) 角朊形成细胞之间及与下层结构有特殊的连接结构:桥粒及半桥粒 具有一定的增生和分化能力,能够自我更新 根据分化阶段及特点分为五层:由下而上-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及角质层,角朊细胞 (Keratinocytes),一层柱状或立方形的基底细胞,长轴与基底膜垂直,胞浆嗜碱性,胞核椭圆 桥粒 (desmosome)、半桥粒 (hemidesmosome)、张力细丝(tonofi
4、lament) 正常情况下,有约50%细胞进入分裂相,产生新的角朊细胞,故亦称生发层 分裂周期为1319天 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表面需1442天,颗粒层表面再移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又需约14天,这样,表皮通过时间2856天 表皮更新时间约为4175天,基底层 (Stratum basale),410层细胞 呈多角形,核大呈圆形,细胞间桥明显而呈棘刺状,故名棘细胞。 胞浆内的张力细丝随着向上移行而逐渐增多,胞膜处的桥粒更加明显 浅层的棘细胞内可见多数卵圆形、直径约200300nm 、有包膜的颗粒,称为角质小体(keratinosome) 或 Odland小体,棘层 (Stratum spinosum
5、),24层梭形细胞组成 角质透明颗粒:嗜碱性,不规则,为沉积于成束的张力细丝间的不规则电子致密物 Odland小体多被排出到细胞间隙处 桥粒依然可见,颗粒层 (Stratum granulosum),23层,扁平,无核,嗜酸性 仅见于掌跖等角质层肥厚的表皮,透明层 (Stratum lucidum),510层,扁平,无核,几无细胞器 充满张力细丝和更高电子密度的无定形物质 角质层下部细胞间可有桥粒,上部无桥粒,角质层 (Stratum corneum),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 占基底层细胞 的10% 和毛囊、粘膜、眼色素层和软脑膜等处。 胞浆透明,胞核较小,银染色及DOPA染色黑素细胞有树枝状突起
6、,借助树枝状突起可与1036个角朊细胞接触,输送黑素颗粒,形成表皮黑素单元 (epidermal melanin unit) 无桥粒及张力细丝,但有黑素小体 (melanosome),黑素小体成熟而充满黑素后,也称黑素颗粒,能遮挡和反射光线。起保护作用 日光照射可促进黑素的生成,黑素细胞 (Melanocytes),来源于骨髓及脾的免疫活性细胞 主要存在于表皮中部及毛囊上皮内,约占表皮细胞的35% 需氯化金、Ia抗原、ATP酶及CD1a染色 胞浆内存在剖面呈杆状或网球拍状的Birbeck颗粒,也有树状突起,无张力细丝、桥粒及黑素小体 摄取外界物质,兼有吞噬及吞饮作用 具有抗原呈递和同种异基因刺
7、激作用 分泌IL-1,接触性变态反应中将半抗原呈递给T细胞使之活化,参与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是一种具有短指状突起的细胞 散在于基底细胞之间 和角朊细胞有桥粒相连 其基底部与脱去髓鞘的神经轴索末梢接近,并膨大形成Merkel细胞-轴索复合体 (Merkel cell-neurite complex),推测它是一种感觉细胞,感受触觉。 认为是外胚叶的神经嵴,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无黑素小体、Birbeck颗粒、桥粒、张力细丝,呈树枝状 可能是朗格汉斯细胞,未定类细胞,桥粒 (Desmosome): Keratinocytes
8、间连接的主要结构 附着板,细胞间接触层,胞膜 9个层面,5层电子致密,4层电子透明 半桥粒 (Hemidesmosome): 基底层细胞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 基底膜带 (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EM下有4层 胞膜层 透明板(半桥粒处有致密板) 基底板 网板 PAS阳性,皮肤的超微结构,从中胚叶分化而来 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其它白细胞,及朗格汉斯细胞、真皮树突细胞、噬黑素细胞等)和细胞外基质组成 分乳头层 (papillary layer)、网状层 (reticular
9、layer) 乳头层与表皮突犬牙交错,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游离神经末梢和Meissner小体 网状层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以及皮肤附属器、肌肉等,真皮 (Dermis),位于真皮下方 又名皮下脂肪层 与真皮无明显界限,其下与肌膜等组织相连 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 内有汗腺、毛囊、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皮下组织 (Subcutaneous tissue),由表皮衍生而来,包括: 毛发 (hair)/毛囊 (hair follicles) 皮脂腺 (sebaceous glands) 小汗腺 (eccrine glands) 顶泌汗腺 (apocrine glands) 指(趾
10、)甲 (nails),皮肤附属器(Cutaneous appendages),分为硬毛(或终毛)及毳毛(56mm以下) 硬毛又分长毛(一般10mm以上)和短毛 长毛 - 头发、胡须、腋毛及阴毛 短毛 - 眉毛、睫毛、鼻毛及耳毛 毳毛 - 面部、四肢及躯干 指趾末节伸侧、掌跖、乳头、唇红、龟头、阴蒂等处无毛 毛发的生长周期:生长期 (3年)、退行期 (3周)、休止期 (3月) 人头皮头发约10万根,正常人每日可脱落约70100根,日生长0.270.4mm,毛发(Hair),不同部位毛生长周期的时间 毛的部位 生长期 休止期 头皮 27年 34月 眉 48周 3月 耳毛 48周 3月 胡须 1年
11、10周 腋毛 几个月 3月 阴毛 几个月 2周 手毳毛 10周 7周,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故称皮脂溢出部位 附属于毛囊的皮脂腺,开口于毛囊上囊部(毛囊皮脂腺单位),位于立毛肌和毛囊的夹角之间 独立皮脂腺:与毛囊无关,分布于乳晕、口腔粘膜、唇红、小阴唇、包皮内侧等处。与毳毛有关,其导管直接开口于体表,皮脂腺 (Sebaceous glands),由分泌部及导管组成 分泌部存在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单层分泌细胞排列成管状,盘绕如球形,分透明细胞和暗细胞两种,前者分泌汗液,后者回收钠、氯等电解质,分泌涎粘蛋白,小汗腺 (Eccrine glands),较大的管状腺,分泌部在皮下脂肪层中,
12、为一层立方或柱状分泌细胞,外有肌上皮细胞及基底膜带 通常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入口上方,少数开口于表皮 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脐窝、肛门及外阴等处 耵聍腺、Moll腺和乳腺属变异的顶泌汗腺 属顶浆分泌,主要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 新鲜的顶泌汗腺物为无臭的乳状液(狐臭),顶泌汗腺 (Apocrine glands),甲板 (nail plate)、甲根 (nail root)、甲半月 (nail lunula)、甲廓 (nail wall)、甲床 (nail bed)、甲母质 (nail matrix) 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 指甲生长速度为每日0.1mm 趾甲生长速度为指甲的1/21/3,
13、指/趾甲 (Nails),主要有3个丛 最深的为皮下组织中的较大血管丛 真皮下血管丛在真皮下部,其动静脉分支供给腺体、毛囊、神经和肌肉等的血液 乳头下血管丛 血管球:在指趾、耳廓、鼻尖部的真皮内有较多的动、静脉吻合,皮肤的血管,皮肤的淋巴管: 乳头下层及真皮深部分别汇合成浅、深淋巴网 淋巴管内压力低,且通透性较大 皮肤的肌肉: 平滑肌(立毛肌、阴囊肉膜、乳晕和血管的平滑肌) 横纹肌 (面部表情肌和颈阔肌),皮肤的淋巴管及肌肉,感觉神经: 游离神经末梢(痛触冷热) 末端膨大的游离神经末梢 如神经盘(触) Ruffini小体(热) 有囊包裹的神经末梢如 Meissner小体(触) Vater-Pa
14、cini小体(压) Krause 小体(冷) 运动神经: 面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球和顶泌汗腺、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 小汗腺分泌细胞则受交感神经的胆碱能纤维支配,皮肤的神经,皮肤的主要生理功能,保护功能 吸收功能 分泌和排泄功能 感觉功能 代谢功能 调温功能 免疫功能,保护功能,物理性损害保护 化学性损伤保护 机械性刺激保护 生物性防御保护 脂膜在皮肤的保护中起重要作用,吸收功能,有害物质通过透皮吸收致病 外用药通过透皮吸收治病,是外用药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三个途径: 通过皮肤毛囊皮脂腺或汗管 透过角质层细胞间隙 透过表皮角质层细胞本身 皮肤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皮肤
15、的结构(厚薄及角质层的含水量) 角质层是否有病变 物质的理化性质,分泌和排泄功能,主要通过 小汗腺 顶泌汗腺 皮脂腺 汗液 PH4.5-5.5 99%为水分 皮脂腺分泌的物质为皮脂,感觉功能,单一感觉:痛、触、压、冷和热觉 复合感觉:干、湿、光滑、粗糙、坚硬、柔软等,及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等 瘙痒:是皮肤粘膜的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特殊感觉。没有一种专门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痒觉。机械性刺激、电刺激、酸、碱、植物的细刺、动物的纤毛及毒刺,皮肤的微细裂隙、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化学介质如组胺、蛋白酶、激肽,以及机体代谢异常均可引起痒,代谢功能,蛋白代谢 葡萄糖代谢 脂类代谢 水代谢
16、电解质代谢 黑素代谢: 皮肤的颜色 (黄、棕、黑),主要与黑素有关 黑素: 真黑素 (eumelanin) 褐黑素 (pheomelanin),调温功能,皮肤有丰富的血管球及小汗腺 交感神经调节皮肤血管的收缩和扩张 体表热量主要通过 皮肤表面的热辐射 汗液的蒸发 皮肤周围空气对流 热传导而扩散,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 (Skin immune system,SIS) 细胞成分 分子元素,SIS参与分子: 细胞因子 cytokines, 粘附分子 adhesion molecules 整合素家族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选择素家族 钙粘素家族 其它分子 皮肤表面IgA 补体 神经肽:钙素基因相关肽、P
17、物质、神经激酶A,免疫应答的启动: 3 种细胞起到抗原呈递作用:朗格汉斯细胞、交错性树枝状细胞及其它树枝状细胞。对于真皮内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所呈递的抗原的反应,主要是针对已接触抗原的再次反应。 效应阶段: 朗格汉细胞T细胞再返回皮肤受到类MHC分子阳性辅助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刺激而增殖增殖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及效应因子清除皮肤内的外来抗原。,皮肤病的病因及症状,皮肤病的病因 皮肤病的症状 自觉症状 他觉症状 原发损害 (primary lesion) 继发损害 (secondary lesion),皮肤病的病因 一般发病因素: 年龄、性别、职业、季节、种族、个人卫生、社会因素 主要原因: 外因
18、(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性因素包括动物性、植物性、微生物、寄生虫) 内因:食物、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神经因素、精神因素、内脏疾病及病灶感染、遗传、血循环和淋巴管循环障碍 使皮肤病发展或加重的因素: 热水烫、过度搔抓、肥皂水洗、饮食不当、用药不当、强烈日晒等,皮肤病的自觉症状,患者主观感觉到的不适 局部症状:主要有痒、痛、烧灼及麻木等,痒最多发。可轻可重,可持续间断 全身症状:可伴发全身反应,如寒战、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及关节痛等,皮肤病的他觉症状 - 体征,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粘膜及附属器的改变,即皮肤损害,亦称皮疹 原发性皮损 (primary lesion) 继发性皮损 (s
19、econdary lesion) 不同的皮肤病常有不同的皮肤损害,因此掌握皮肤损害对皮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原发损害:Primary Lesions 皮肤病自身病理过程所产生的皮肤损害,继发损害:Secondary Lesions 由原发皮损自然演变或经搔抓、治疗等而成的皮肤损害,1、斑疹 6、风团 2、斑片 7、水疱 3、丘疹 8、大疱 4、斑块 9、脓疱 5、结节 10、囊肿,1、鳞屑 5、结痂 2、糜烂 6、瘢痕 3、溃疡 7、苔藓样变 4、抓痕,皮肤损害,各种病理状态下的皮肤改变,原发损害 Primary Lesions,斑疹,斑片,丘疹,斑块,结节,风团,水疱,大疱,脓疱
20、,囊肿,斑疹 macule,局限性 与周围皮肤平齐 颜色改变,斑疹,斑片 patch,1cm,斑片,斑疹,斑片,皮肤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小于1cm为斑疹;大于1cm为斑片,丘疹 papule,局限性,实质性 高出皮肤表面 不同颜色形态 直径1cm,丘疹,斑块 plaque,融合1cm,扁平,斑块,丘疹,斑块,实质性,高出皮肤表面,直径1cm为斑块,结节 nodule,局限性,实质性 深在皮损 (真皮或皮下) 触诊易查出,结节,结节,实质性,深在性(真皮或皮下)的皮损,风团 wheal,实质性 高出皮面 形态不一,周围红晕 速发速退,伴剧痒 (真皮浅层水肿) “来去如风”,风团,风团,真皮
21、血管扩张水肿所致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性损害,水疱 vesicle,腔隙性,内含液体 高出皮面,水疱,大疱,大疱 bulla,1cm,限局性,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 水疱直径1cm,水疱,大疱,脓疱 pustule,含脓液的水/大疱 感染性/非感染性,脓疱,脓疱,囊肿 cyst,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的囊样损害 位于真皮或皮下 触诊易查出,囊肿,囊肿,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的囊样损害,位于真皮或皮下,斑疹,斑片,丘疹,斑块,结节,风团,水疱,大疱,脓疱,囊肿,原发性损害,色变,实质性,表浅,速发性,深在,有囊壁,有内容物,macule,patch,papule,plaque,wheal,nodule,
22、vesicle,bulla,pustule,cyst,瘢痕,抓痕,苔藓,溃疡,糜烂,鳞屑,结痂,继发损害:Secondary Lesions,鳞屑 scale,死亡脱落的表皮角质层细胞,鳞屑,抓痕 excoriation,抓痕,搔抓引起表皮或真皮浅层的限局性缺损,结痂 crust,浆液、血液、脓液、脱落上皮细胞、微生物、药物等干涸形成,结痂,糜烂 erosion 溃疡 ulcer,皮肤缺损达真皮乳头层, 愈后不留瘢痕,皮肤缺损深达真皮网状层 或皮下组织,愈后留瘢痕,溃疡,糜烂,瘢痕 scar,真皮或皮下组织破损后结缔组织修复而成,瘢痕,苔藓样变 lichenification,皮肤限局性增厚,
23、皮沟加深,皮脊隆起,表面粗糙,苔藓,鳞屑,结痂,溃疡,苔藓,瘢痕,继发性损害,表 浅,表皮 缺失,真皮 缺失,皮肤内,糜烂,抓痕,慢性 肥厚,scale,crust,excoriation,erosion,ulcer,scar,lichenification,角化过度 毛囊角栓 角化不全 角化不良(良性和恶性) 颗粒层增厚 棘层增厚 乳头瘤样增生 疣状增生 假性上皮瘤性增生 表皮萎缩 表皮水肿,细胞间水肿 - 海绵形成 细胞内水肿 - 网状变性与气球变性 棘刺松解 表皮内微脓肿 Munro微脓肿 Kogoj海绵状微脓肿 Pautrier微脓肿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色素增多 色素减少 色素失禁,皮
24、肤的组织病理 - 表皮的组织病理变化,肉芽肿 纤维蛋白样变性 淀粉样变 纤维化和硬化 真皮萎缩 其它 皮内出血 非特异性炎症 组织坏死 血管或淋巴管增生扩张,皮肤的组织病理真皮/皮下组织的组织病理变化,真皮的组织病理变化 + 脂膜炎,真皮的组织病理变化,皮下组织的组织病理变化,皮肤病的诊断,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特殊临床试验检查,对皮肤病的防治非常重要,只有诊断正确,才能有效防治。,病史采集,皮损出现的时间、类型、经过何种处理、 有何变化 自觉症状 接触史 用药史 继往史及其他内脏病史 职业与环境接触 家族史及同处人员 妊娠及哺乳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 专科检查 - 要注意皮疹的以下
25、几个特点: 损害的性质:原发或继发 损害的数目、颜色、边缘和界限、形状、表面、基底、内容、部位和分布、排列、毛发和指(趾)甲 是否坚实或柔软、浅在或深在、与其下组织粘连否、局部温度、有无压痛及感觉异常、出汗与皮脂多少、有无棘层松解症、附近淋巴结情况,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糖 自身抗体,特殊临床试验检查,皮肤划痕试验: 三联反应 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 1545秒其两侧出现红晕 13分钟在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 变应原检测: 斑贴试验 (patch test) 点刺试验 (skin puncture test)及划破试验 (scratch test) 皮内试验
26、(intracutaneous test) 玻片压诊 (diascopic examination): 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 苹果酱颜色 鳞屑刮除法: 典型三联:蜡滴现象、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Auspits征) 尼氏征 (Nikolsky sign): 又名棘层松解征 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 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 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 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特殊临床试验检查,真菌镜检及培养: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皮肤病理及免疫病理: 毛囊虫、疥虫及阴虱检查: 伍德氏灯检查:白癣亮绿,黄癣暗绿,红癣红,SCC鲜色
27、,BCC无荧光 皮肤镜 (dermatoscopy): 无创伤, 优于皮肤放大镜,用于区别良恶性皮肤肿瘤尤其恶黑 皮肤CT : 无创伤性的共聚焦激光扫描皮肤显微镜检查,可用于皮肤肿瘤或癌前皮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性病诊断试验,淋球菌检查 直接涂片 细菌培养 衣原体检查 细胞培养法 衣原体抗原检测法 免疫荧光法 支原体检查 梅毒螺旋体检查 梅毒螺旋体直接检查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杜克雷血杆菌检查 直接涂片 细菌培养法 免疫荧光法 DNA探针 醋酸白试验,人体各部位常见的皮肤病,头皮 面部 唇及口腔粘膜 颈部/腋下 躯干 上肢及手部 会阴部 下肢
28、及足部,要有整体观念,防止重治轻防、重局部轻整体、重少见病而轻常见病、多发病等片面观点 感染性皮肤病:控制传染源和带菌者,切断传染途径 瘙痒性皮肤病:寻找病因,不宜搔抓,避免诱发加重因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查清过敏原 职业性皮肤病:调查工作中接触的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 皮肤肿瘤:防晒、不吸烟、避免使用致癌物质,皮肤病的预防,内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皮肤病的治疗,内用药物治疗,抗炎症介质类 抗细菌类 抗病毒类 抗真菌类 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 激素类 维A酸类 维生素 镇痛消炎和镇静安定类 改善微循环类 其他,抗炎症介质类,抗组胺药 抗5-HT 药 抗激肽药 抗纤维蛋白
29、溶酶药 抗补体药 抗乙酰胆碱药 抗溶酶体酶药 抗前列腺素药 ,抗组胺药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种类: 烃胺类:氯苯那敏 哌嗪类:羟嗪 乙二胺类:赛庚定 吩噻嗪类:异丙嗪(非那根) 特点: 分子量小,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并进入乳汁中 经胃肠道充分吸收,吸收迅速,1560分钟起效 作用持续36小时,有些可更长 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以肺、肝、脑、肾、脾和肌肉中药物浓度最高 药物的7090%在肝脏内代谢,大多数24h内自尿中排出,仅小量以原形排出体外,副作用,中枢作用: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抗胆碱作用:粘膜干燥(口干)、瞳孔散大等,故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机器操作者禁用。青光眼患者慎(禁)用,尤
30、赛庚定。 胃肠作用: 血液系统: 食欲增进和体重增加: 致敏: 心脏毒性: 肝损害:应用本类药物时避免饮酒,不要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抗组胺药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种类: 阿司咪唑; 西替利嗪; 氯雷他定; 特非那定; 咪唑司叮 特点: 分子量较大,常伴有长链,结构与第一代完全不同 脂溶性低,主要选择性作用于外周H1受体,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口服吸收好,主要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其代谢产物有的有活性,延长了作用时间,药物半衰期长 因此没有嗜睡、口干、瞳孔散大等副作用或较轻,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口服后大部分从小肠吸收,半衰期约2小时,2/3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对抗组胺的血管扩
31、张 可与H1受体阻断剂合用,治疗慢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等,H2受体拮抗剂,抗细菌类,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其它抗生素,抗真菌类,灰黄霉素 :头癣 多烯类药物: 两性霉素B 制霉菌素 5-氟胞嘧啶: 唑类: 酮康唑 - 伊曲康唑 - 甲癣 氟康唑 - 念珠菌感染 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 (三并萘芬)- 甲癣 碘化钾:孢子丝菌病,抗病毒类,核苷类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 伐昔洛韦 泛昔洛韦 更昔洛韦 万乃洛韦 喷昔洛韦 利巴韦林 (病毒唑) 阿糖腺苷 干扰素 聚肌孢 中药类 双黄连 板蓝根,糖皮质激素类,应用最广泛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抗过敏 抗休克 免疫抑制作用 抗
32、核分裂作用 其它药理作用 适应症: 最佳适应症:重症药疹、重症多形红斑、过敏性休克、结缔组织病、大疱病 次要适应症:红皮病、疱疹样脓疱病、关节病型银屑病、淋巴瘤 应急适应症:急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接触性皮炎,诱发感染或使病原菌扩展 诱发糖尿病 血压升高 溃疡病加重或穿孔及消化道出血 骨质疏松、骨折、骨缺血性坏死 白内障、精神失常或躁狂、月经紊乱、低钾血症 满月脸、痤疮、多毛和萎缩纹 小儿可影响发育,可掩盖感染,应提高警惕,副作用 (三高/感溃白骨精):,种类、效价及剂量换算,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 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剂量换算: 氢化
33、可的松 20mg = 泼尼松 5mg = 泼尼松龙 5mg = 甲泼尼松龙 4mg = 去炎松 4mg = 地塞米松 0.75mg = 倍他米松 0.5mg,应用原则,原则:足量开始 - 逐渐减量 - 最小维持量 用法: 常规法 早晨单剂量法 隔日疗法 冲击疗法:甲基泼尼松龙0.51g、地塞米松100300mg、泼尼松300、200、100mg 皮损内注射法 外用,维A酸类,第一代 - 非芳香族维A酸 : 全反式维A酸、异维A酸、维胺脂 第二代 - 单芳香族维A酸 : 阿维A酸、阿维A酯 第三代 - 多芳香族维A酸 : 芳维酸、阿达帕林、他扎罗汀、贝扎罗汀,维A酸类适应症,银屑病 痤疮 肿瘤
34、角化性皮肤病 皮肤老化 ,维A酸类副作用,皮肤、粘膜、毛发、指甲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致畸作用 血脂 其他:肌肉骨骼、眼部症状、消化系统 .,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 甲氨喋呤 环孢菌素 他克莫司 霉酚酸酯,免疫抑制剂,卡介菌(唯尔本、斯奇康) 左旋咪唑 干扰素 转移因子 胸腺素 免疫球蛋白,免疫调节剂,氯喹/羥氯喹:减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氨苯砜:有抗炎及抑制溶酶体酶的作用 甲硝唑:阿米巴病、毛囊蠕形螨和厌氧菌 反应停:治疗麻风反应、多形性日光疹、结节性痒疹、DLE等 维生素ABCDE 钙剂:降低血管渗透性,消炎和抗过敏作用。 硫代硫酸钠:抗过敏和解毒作用,多形红斑,其它药物,外用药物治疗,原
35、则 按适应症用药 按皮损类型选择剂型 注意事项,清洁剂 (cleaning agents):清除出物、鳞屑、痂皮和残留药物 保护剂 (pretective agents):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缓解刺激 止痒剂 (antipruritic agents):减轻局部痒感 抗菌剂 (antiseptics):杀灭或抑制细菌 抗真菌剂 (antifungal agents):杀灭或抑制真菌 抗病毒剂 (antiviral agents):抗病毒 杀虫剂 (insecticides):杀灭毛囊虫、疥虫及阴虱 角质促成剂 (keratoplastics): 使表皮角质层正常化 角质剥脱剂 (keratol
36、ytics):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解脱落 收敛剂 (astrigents):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抑制分泌、消退炎症 腐蚀剂 (caustics):破坏和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或赘生物 遮光剂 (sunscreen agents ):吸收或阻止UV 穿透皮肤 脱色剂 (depigmentagents):减轻色素沉着,外用药种类及性能,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病因、病理变化、自觉症状等 病毒性皮肤病抗病毒药物 化脓性皮肤病抗菌药物 真菌性皮肤病抗真菌药 变态反应性药物糖皮质激素 瘙痒者止痒剂 角化不全者角质促成剂 角化过度者角质剥脱剂 ,溶液 (solution): 药物的水溶液 酊剂 (tinctu
37、re)和醑剂 (spiritus): 药物的酒精溶液 或浸液 粉剂 (powder): 洗剂 (lotion): 粉剂 (30-50%)与水的混和物 油剂 (oil): 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和 乳剂 (emulsion): 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 软膏 (ointment): 用凡士林、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 或动物脂肪作为基质的剂型 糊剂 (paste): 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膏药 硬膏 (plaster): 由脂肪酸盐、橡胶、树脂组成的半固体基质贴附于裱褙材料上 涂膜剂 (film): 药物和成膜材料溶于挥发性溶剂中制成 气雾剂 (aerosol): 由药物和高分子成膜材料和液
38、化气体混和制成 凝胶 (gel): 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为基质配成的剂型,外用药剂型,正确选用剂型,急性炎症性皮损: 仅红斑、丘疹而无渗液,可选用粉剂或洗剂 炎症较重,有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 有糜烂、渗出不多时用糊剂 亚急性炎症性皮损: 渗出不多者 ,用糊剂或油剂; 如无糜烂,用乳剂或糊剂 慢性炎症性皮损: 可选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 单纯瘙痒无皮损:可选用乳剂、酊剂等,外用药剂型选择,注意事项,有无过敏史 详细告知用法、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皮损部位有所不同 不同部位药物吸收度不同 掌跖前臂头皮前额阴囊 注意药物浓度,皮肤物理治疗,电疗法 电解术 (ele
39、ctrolysis) 电干燥术 (electrodesiccation) 电凝固术 (electrocoagulation) 电烙术 (electrocautery) 光疗法 红外线 (infrared ray) 紫外线 (ultaviolat ray) UVA320400nm/UVB290320/UVC200290nm 光化学疗法 (photochemotherapy) 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激光 (laser) 冷冻 (cryotherapy) 微波 (microwave) 水疗 (hydrotherapy):温泉浴、中药浴等 放射疗法 (radiotherapy):浅层X线、同位素、电子直线加速器,擦皮术或磨削术 (dermabrasion): acne 切割术: rosacea 体表小外科手术: 活检/肿物切除/拔甲 皮肤移植术 (skin transplantation): ulcer/scar/vitiligo 腋臭手术疗法: 全切术/部分切除加剥离术/剥离术 毛发移植术 (hair graft): 秃发 Mohs外科 (Mohs microsurgery): BCC/SCC,皮肤外科治疗,思考题,皮肤如何调节体温? 皮肤如何抵抗微生物? 表皮组成细胞及分层? 皮肤原发及继发损害有哪些?,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