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徐永辉 2010.1 10.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10.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意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意义 10.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 10.4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10.5 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 10.6 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 10.7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区域环境管理计划10.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和特点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区域环境
2、现状研究基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区域环境现状研究基础上确定区域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承载能力(或上确定区域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承载能力(或环境容量),预测和评价开发行动的环境影响。环境容量),预测和评价开发行动的环境影响。为新开发区的功能分区、产业配置及污染总量为新开发区的功能分区、产业配置及污染总量控制提供依据;为开发区的产业调整,污染治理指控制提供依据;为开发区的产业调整,污染治理指明方向。明方向。所以,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预测所以,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预测性,规划性和动态性很强的工作。性,规划性和动态性很强的工作。二、区域开发活动的特点二、区域开发活动的特点l1、占
3、地面积大,规模大、占地面积大,规模大l2、门类复杂,涉及多种行业、门类复杂,涉及多种行业l3、管理层次多,多部门负责、管理层次多,多部门负责l4、不确定因素多、不确定因素多l5、影响范围大,程度深、影响范围大,程度深l6、可实施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可实施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 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REIA)特征)特征1、广泛性和复杂性、广泛性和复杂性-内容广,综合性强内容广,综合性强2、战略性强、战略性强3、不确定性、不确定性4、评价时间的超前性、评价时间的超前性5、方法多样,技术复杂、方法多样,技术复杂6、更强调社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更强调社会、生态环境影响
4、评价五、五、REIAREIA与项目与项目EIAEIA的区别和联系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比较内容内容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1.评价对象评价对象 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所有拟开发行为规划中所有拟开发行为和开发项目;有和开发项目;有区域性区域性 单一建设项目或几个项目的联单一建设项目或几个项目的联合,具合,具单一性单一性 2.2.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地域广、空间大,地域广、空间大,属属区域区域性性 地域小,空间小,属地域小,空间小,属局地性局地性 3.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 多样性多样性 专一性专一性 4.4.评价人员评价人
5、员 知识结构知识结构 注重具有较强识别环境注重具有较强识别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问题能力能力的的评价单位牵头,涉及的的评价单位牵头,涉及学术领域广,需学术领域广,需多学科多学科结结合合 除一般评价专业人员外,除一般评价专业人员外,强调强调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人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员参与 5.5.评价精度评价精度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整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整体进行宏观分析,反映全体进行宏观分析,反映全局合理性,宜粗不宜细,局合理性,宜粗不宜细,粗中有细;粗中有细;战略性战略性 精度要求精度要求高,强调计算结果的高,强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准确性和代表性 REIA与项
6、目EIA的区别和联系(续)比较内容比较内容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6.6.评价所处评价所处 时段时段 在区域规划期间进行,对于开在区域规划期间进行,对于开发活动来讲,具有发活动来讲,具有超前性超前性 一般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一般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具有与开发项目成,具有与开发项目同步性同步性 7.7.评价任务评价任务 不仅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不仅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拟开发活动对环境影响程中拟开发活动对环境影响程度,而且重点论证区域内未来度,而且重点论证区域内未来建设项目的布局、结构,资源建设项目的布局、结构,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对
7、区域环境的合理配置,提出对区域环境影响最小的整体优化方案和影响最小的整体优化方案和综合防治对策,为制定环境规综合防治对策,为制定环境规划提供依据(划提供依据(微观与宏观相结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管理合管理)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状况,通过调查分析和影响境状况,通过调查分析和影响预测,找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预测,找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做在此基础上做 出项目是否可行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提出环保对策建议(的结论,提出环保对策建议(微微观管理观管理)8.8.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反映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反映区域环境与
8、经济协调发展的各项环境、经济、生活质展的各项环境、经济、生活质量等指标(体现核心:量等指标(体现核心:可持续可持续发展发展)注意注意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水、气、(水、气、噪声等)噪声等)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1、同一性原则、同一性原则 2、整体性、整体性 3、综合性、综合性 4、实用性、实用性 5、战略性、战略性 6、可持续性、可持续性二、目的二、目的 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续发展。三、意义三、意义 是环保部门参与区域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途径是环保部门参与区域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途径,为合理布局
9、提供依据,避免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合理布局提供依据,避免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要保证,为污染是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要保证,为污染物预防和集中治理创造了条件物预防和集中治理创造了条件。简化和指导区域内单项建设项目的简化和指导区域内单项建设项目的EIA。10.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一、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二、二、区域开发选址合理性分析区域开发选址合理性分析三、三、区域开发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区域开发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四、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四、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五、五、区域开发土地利用生
10、态适宜度分析区域开发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分析六、拟定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初步规划六、拟定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初步规划 一、概念一、概念 自然环境或环境组成要素对污染物质自然环境或环境组成要素对污染物质的承受量和负荷量。是指某区域所允许的的承受量和负荷量。是指某区域所允许的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基本环境容量(标准基本环境容量(标准-本底)本底)环境容量环境容量 变动环境容量(自净能力)变动环境容量(自净能力)二、环境容量的类型二、环境容量的类型 整体环境容量整体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 单要素环境容量单要
11、素环境容量 生物环境容量生物环境容量 人口环境容量人口环境容量 一、概念一、概念 P218-219 所谓总量控制,是在某区域环境范围内,为所谓总量控制,是在某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效的措施),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并以此进行分配,最终确定区大允许负荷,并以此进行分配,最终确定区域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使区域域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使区域达到预定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达到预定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二、污染物总量控制分类二、污染物总量控制分类容量总量控制容量
12、总量控制依据环境容量经推算而确定各污染依据环境容量经推算而确定各污染源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它将企业的污染源排放与环源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它将企业的污染源排放与环境目标挂钩。境目标挂钩。目标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在确定某一区域的环境管理目标后,在确定某一区域的环境管理目标后,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直接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指标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直接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分配至各企业单位,并限时完成。分配至各企业单位,并限时完成。指令性总量控制指令性总量控制根据国家和地方在一定时期内按根据国家和地方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原则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照一定原则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13、确定各小区域的合理分担率。确定各小区域的合理分担率。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总量控制(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主要是分析主要排污单位是否在其经济承受能力的主要是分析主要排污单位是否在其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或是合理的经济负担下,采用最先进的工艺范围内或是合理的经济负担下,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最佳污染控制措施所能达到的最小排污总量,技术和最佳污染控制措施所能达到的最小排污总量,但要以其上限达到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原则。但要以其上限达到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原则。三、三、几种总量控制的相互关系几种总量控制的相互关系 总量总量自净能力研究自净能力研究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最佳或最
14、实用最佳或最实用经济技术条件经济技术条件行政指令行政指令环境目标环境目标模式推算模式推算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气候水文排放量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方式容量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以环境纳污量(自净能力)以环境纳污量(自净能力)为控制基点;为控制基点;目标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以污染源可控性环境目标值以污染源可控性环境目标值为基点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为基点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指令总量控制指令总量控制以限制排放量为控制基点,以限制排放量为控制基点,从污染源可控性研究入手,进行总量控制从污染源可控性研究入手,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负荷分配;行业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以单位产品排污量为控制基以单位产品排
15、污量为控制基点,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点,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面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五、区域开发主要资源预测五、区域开发主要资源预测 1、资源预测方法、资源预测方法(1)人均资源预测法)人均资源预测法(2)分部门资源预测法)分部门资源预测法(3)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法(4)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5)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经济指标增长率弹性系数:经济指标增长率/资源指标增长率资源指标增长率 2、能流分析、能流分析用于反映能源系统的先进程用于反映能源系统的先进程度和污染控制能力度和污染控制能力 3、水流分析、水流分析 分析水资源供需情况、
16、污水排放情况。分析水资源供需情况、污水排放情况。(1)水资源开采阶段分析的重点)水资源开采阶段分析的重点 水资源开发极限;水资源开发极限;水资源开发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开发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水使用阶段分析的重点)水使用阶段分析的重点 各方面的用水系数各方面的用水系数-利用率利用率 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分析程序技术分析程序 全省、市主要污染全省、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物总量控制方案区域基年主要污染区域基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物排放总量区域规划年主要污染区域规划年主要污染物总量预测物总量预测规划年主要污染物指规划年主要污染物指令性目标令性目标制定区域主要污
17、染物制定区域主要污染物控制方案控制方案指令性目标可达性及合指令性目标可达性及合理分担分析理分担分析控制方案经济技术控制方案经济技术分析分析主主 要要 污污 染染 物物 预预 测测 总总 排排 放放 量量对对 环环 境境 的的 影影 响响 分分 析析区区 域域 主主 要要 污污 染染 物物 总总 量量 控控 制制 方方 案案1、允许排放总量的分配、允许排放总量的分配(1)等比例分配原则)等比例分配原则;按各种指标等比例分配按各种指标等比例分配 如:经济(如:经济(GDP)、资源、土地面积、人)、资源、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综合指标等。口数量、综合指标等。(2)费用最小分配原则,又称经济优化规划)费
18、用最小分配原则,又称经济优化规划分配原则分配原则;(3)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 2、运用经济手段进行总量控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总量控制(1)征收排污费)征收排污费(2)排污交易政策)排污交易政策(3)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政策)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政策 有利于源头控制,非常重要,特别是那些对国家有利于源头控制,非常重要,特别是那些对国家贡献大的企业要加大鼓励。贡献大的企业要加大鼓励。10.6 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v一、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一、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1 1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
19、区域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即范围内,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即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2 2 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对象和内容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对象和内容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象就是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
20、象就是区域社会经区域社会经济济区域环境结构系统区域环境结构系统。它包括两个方面:。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环境系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功能;一是区域环境系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功能;一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一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以量化手段表征出两个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以量化手段表征出两个方面的协调程度,就是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目的。方面的协调程度,就是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目的。3 3 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主要内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容n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n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表征模型及求解;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表征模型及求解
21、;n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区域社会经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和区域环境保护规济活动的方向、规模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对策措施。划的对策措施。4 4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 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一般可分为三类: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一般可分为三类:(1)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如水资源、土)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地资源、生物资源等;(2)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如经济实力、)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如经济实力、公用设施、交通条件等;公用设施、交通条件等;(3)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如污染物
22、的迁)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如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移、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二、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二、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基本程序及内容示意图基本程序及内容示意图环境敏感区的划分环境敏感区的划分 三、生态适宜度分析三、生态适宜度分析(1)选择生态因子)选择生态因子(2)单因子分级评分)单因子分级评分(3)计算生态适宜度)计算生态适宜度(4)综合适宜度分级)综合适宜度分级四、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四、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1、区域开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分析、区域开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分析2、开发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开发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1
23、)工业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分析)工业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工业用地与其它用地的关系分析工业用地与其它用地的关系分析A、是否与居住等用地混杂、是否与居住等用地混杂B、污染重的工业布置与风频、风向关系、污染重的工业布置与风频、风向关系工业用地内部合理性分析工业用地内部合理性分析四、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四、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A、企业间的组合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企业间的组合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B、相互干扰或易产生污染的企业是否分开、相互干扰或易产生污染的企业是否分开C、污染重的企业是否布局在远离居住区处、污染重的企业是否布局在远离居住区处(2)交通布局的合理性分析)交通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不同交通运输及其特点明确分工,根据不同交通运输及其特点明确分工,人车分离,减少交叉。人车分离,减少交叉。防止干线穿过居住区,防止道路断头。防止干线穿过居住区,防止道路断头。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在开发区边缘。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在开发区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