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医 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中医教研室 西医院校中医教学配套课件 第七章 治则治法 治则:治疗疾病的法则和具有普遍意义的 指导思想 治法:具体的治疗方法 中药,针灸,推拿,气功,食疗 八法:汗,和,下,吐,温,清,消,补 第一节 治则 治病求本 扶正祛邪 病治异同 治未病 调整阴阳 三因制宜 治未病:重视预防 未病先防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 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 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素问 既病防变 早诊早治: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 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 死半生也 黄帝内经.素问 预防并发症:见
2、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 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难经 肿瘤的三级预防 未病先防 (避免致癌 因素) 一级预防 早诊早治 (筛查:早发 现,早诊断) 二级预防 早诊早治 (尽早治疗) 预防并发症 (转移复发) 三级预防 第一节 治则 治病求本 扶正祛邪 病治异同 治未病 调整阴阳 三因制宜 治病求本 “本”:根本;素问:治病必求于本 中医的本:疾病的证,病机;辨证论治的原则之一 中医“标”与“本”的概念 内容:1、正治反治 2、标本缓急 标 本 正邪 邪气 正气 病症 症状(临床表现) 病机(病理机制) 病程 新病,继发病,并 发症 旧病,原发病 正治反治 正治的概念:是当疾病的征象与
3、本质相一致时,采是当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时,采 取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取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治 法法”。 正治的本质:治病求本(辨证论治) 正治举例: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者补之 实则泻之 反治的概念 是当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甚至是当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甚至 相反的病证,采取顺从疾病的假而施治的一种方法,相反的病证,采取顺从疾病的假而施治的一种方法, 又称又称“从治法从治法”。 反治的本质 反治举例: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标本缓急 标本缓急:标本疾病的主次地位不同,治 疗上就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急则治其标,缓者治其本 病情
4、急重:标(症状,并发症) 病情缓和:本(病机,原发病) 标本兼顾 避免误读“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论调 第一节 治则 治病求本 扶正祛邪 病治异同 治未病 调整阴阳 三因制宜 调整阴阳 正常 阴虚 阳虚 阴阳两虚 阴盛 阳盛 寒热夹杂 阴虚阳亢 调整阴阳 :原则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勿虚虚实实 损其有余:以热治寒 以寒治热 补其不足: 滋阴除热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温阳散寒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天 之 道 , 损 有 余 而 天 之 道 , 损 有 余 而 补 不 足 , 是 故 虚 胜 补 不 足 , 是 故 虚 胜 实 , 不 足 胜 有 余 实 , 不 足 胜 有 余
5、 九 阴 真 经 九 阴 真 经 第一节 治则 治病求本 扶正祛邪 病治异同 治未病 调整阴阳 三因制宜 正 邪 斗 争 疾病的过程 【正胜】 好转 痊愈 【邪胜】 恶化 进展 抗病康复的能力 各种致病因素 正 斗 争 邪 扶正扶正 祛邪祛邪 有利于疾病痊愈方向 治病 治人 疾病 症状 体力 营养 功能 免疫 扶正: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祛邪:祛除病邪,恢复健康 扶正与祛邪的相互关系 扶正有助于祛邪 祛邪能保存正气 原则:扶正扶正:正气虚 邪气也不盛 祛邪祛邪:邪气盛 正气未衰 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正气虚 邪气盛 先扶正后祛邪先扶正后祛邪:正虚邪实 以正虚为主, 如肿瘤晚期病人
6、第一节 治则 治病求本 扶正祛邪 病治异同 治未病 调整阴阳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 因时 因地 因人 (个体化治疗) 第一节 治则 治病求本 扶正祛邪 病治异同 治未病 调整阴阳 三因制宜 病治异同 同病异治:指同一疾病,由于病情发展、病机变指同一疾病,由于病情发展、病机变 化、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反应性的不同;所表化、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反应性的不同;所表 现的证也不相同,须采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现的证也不相同,须采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异病同治:就是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就是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相 同的病机变化,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同的病机变化,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病治异同的本质:治病求本 辨证论治的原则之一 精准医疗的“雨伞试验”和“篮子试验” 第二节 治法 汗法汗法 吐法吐法 下法下法 和法和法 温法温法 清法清法 补法补法 消法消法 小结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治则 熟悉:中医“八法” 谢谢 Email:guoyuanb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