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学,北医三院 申洪波,讲义,总论: 1.中药学的发展 2.产地与采集 3.中药的炮制 4.中药的性能 5.中药的配伍 6.用药禁忌,各论: 1.解表药 2.清热药 3.补益药 4.行血药,概述,中药: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本草:说文中说:“药,治病草”。本草是中药的另一种说法。 草药:民间应用的中药。 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总 论,中药学的发展,产地:道地药材-特定地区、特定气候、土质生长的优质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如内蒙的黄芪,
2、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宁夏的枸杞子,云南的三七,四川的黄连,广东的陈皮,山东的阿胶,河南地黄等。,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Origin and coll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根、根茎:春初“浸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浸润归流于下”,“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茎、枝、叶、全草:多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如 忍冬藤、桑枝、益母草、茵陈等。 花、花蕾:多在花朵未开时采集,如金银花、款冬花,但也有须在花开放时采集,如旋复花、菊花 果实、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摘,如瓜蒌、苏子、车前子,例外青皮、枳实(未成熟果实)。 皮类:通常是在
3、春夏之间采取,皮内养分多,易剥离,如杜仲、桑白皮、厚朴。,中药的采集 coll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炮制,又称炮炙,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材的整理加工以及根据医疗需要而进行加工处理的一些方法。 炮制原则: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炮制目的 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及副作用,如乌头。 改变药物性能,如生地性寒,熟地性温。 增加药效,如醋元胡可使止痛作用增强。 便于使用与贮藏,如“饮片”。 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中药的炮制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炮制方法 1.修治:纯净
4、、粉碎、切制处理; 2.水制:洗、淋、泡、漂、浸、润、水飞; 3.火制:炒、炙、煅、煨、烘焙; 4.水火共制:煮、蒸、淬; 5.其他:制霜、发酵、发芽。,中药的性能 The Characters and Fun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中药性能:即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概括,又称药性。 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性能性状 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四气(又称四性): (1)概念: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
5、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 (2)确定依据:从药物作用于人体反应中总结出来的。 (3)阴阳属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4)量化表述:大寒寒微寒凉平 大热热温微温平,四气的作用: (1)温热性的作用常用于阴证、寒证。 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及表寒证。 补火助阳:治疗阳虚证。 回阳救逆:治疗亡阳证。 温通气血:治疗寒凝气滞血瘀证。 副作用:伤阴液。 (2)寒凉性的作用常用于阳证、热证。 清热泻火:治疗里热证及表热证。 养阴:治疗阴虚内热证。 凉血:治疗血热证。 副作用:伤阳气 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黄帝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概念:就是药物的辛、甘、酸
6、、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也是对药物不同功能的高度概括. 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 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习称五味。 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涩、咸属阴。,五味five tastes,辛味:能散发散表邪治疗表证; 能行行血治疗血瘀证; 行气治疗气滞证 芳香化湿治疗湿阻中焦证; 芳香开窍治疗神昏窍闭证; 芳香辟秽 。 (气虚、多汗、出血、阴虚阳亢等慎用) 麻黄辛温,发散风寒,治疗外感风寒表证。 木香辛温,行气止痛,治疗脘腹胀痛。 川芎辛温,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治疗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甘味:补、缓、和 能补补益治疗虚证。 能缓缓急止痛治疗拘挛疼痛证。 能和和中治疗脾胃不和证; 调和药性协调药
7、性、缓和药性。 部分甘味药还能解药、食物中毒。 (部分味甘质腻的药物易助湿满中,脾虚湿困者宜慎用) 当归辛甘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治疗闭经、痛经、崩漏等。 甘草甘平,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人参甘温,大补元气。,酸味:(有实邪者慎用) 能收收敛收敛固涩治疗滑脱病证; 能涩固涩 如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 久痢,遗精、滑精、尿频等 能生津-治津亏口渴证,如乌梅。 五味子酸温,收敛止汗,治疗盗汗,久咳。 金樱子酸温,涩肠止泻,治久泻,遗精。,苦味:能泄、能燥(阴虚、气虚、气陷者慎用) 泄: 通泄通利小便治疗小便不利之证; 通泄大便治疗大便秘结等证 降泄降泄胃气治胃气上逆之呕吐; 降泄肺气治肺气
8、上逆之咳喘; 清泄清泄热邪治热证 燥 燥湿治水湿病证 寒湿证(苦温)湿热证(苦寒)苦能坚阴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治疗口舌生疮,湿热痢。 大黄苦寒,泻火通便,治疗肠梗阻、胆囊炎等。,咸味: 能软软坚散结治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证; 能下泻下作用治大便秘结证。 芒硝咸寒,泻火通便,治疗大便燥结。 海藻、昆布咸寒,软坚散结,治疗甲瘤,淋巴结核。,涩味: 能收敛固涩用于滑脱证,与酸味作用相似(但不尽相同。如酸能生津,酸甘化阴等皆是涩味药所不具备的作用。) 淡味: 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味的来源 A实践味真实滋味 B理论味由药物的作用推出来的味。 气与味合参:每一种药
9、物都具有性和味,药性和药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质。 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因此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便于指导临床应用。,升降浮沉 raising,lowering,floating and sinking,概念: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四种不同作用趋势。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向外)是发散、外行,沉(向内)是收敛、固藏。 作用特点: 升浮性: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 沉降性:泻下,利水,重镇安神,潜阳熄风,降逆止呕,止咳平喘等。,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与
10、药物的气味有关:如气 温热,味辛甘多具有升浮作用,麻黄、桔梗;气寒凉,味酸苦咸多具有沉降作用,如大黄、芒硝。 与质地轻重有关:凡花、叶及质地较轻的药物大都具有升浮作用,如桑叶、菊花;子、实及质地沉重的药物大都具有沉降作用,如苏子、枳实、磁石等。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诸子皆降,蔓荆子独升”,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方法:炮制、配伍 炮制,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配伍,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
11、,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归经 channel tropism,药物归经: 1 .归经的概念:就是指某些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疾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归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例如:症见咳嗽,气喘的肺经病,可选用杏仁、贝母等止咳平喘。 症见食少便溏,乏力等脾经病,便可使用党参、白术等健脾药。 另外有些药物可以归数经,治疗范围也就扩大,如杏仁归肺、大肠经,既能止咳平喘,又能润肠通便;石膏归肺胃经,既能清肺热,又能清胃热。,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
12、意义: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但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关系。 由于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往往并不单纯使用某一经的药物。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是从不同的侧面来阐述中药性能的,因此,必须诸方面合参才能较全面掌握性能。,毒性的概念: 含义:1. 毒者,厚也(有好,坏之分) 2. 狭义的毒对人身有伤害 3. 广义的毒 药物的总称 药物的偏性 有毒无毒 对人体有无毒害 对人体的作用强弱 确定有毒无毒的依据 1. 药物中是否含有有毒成分(偏性突出) 乌头:乌头碱 蟾酥:巨毒 2. 用量是否适当,服药方法是否正确。,中药的应用Appli
13、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配伍:两味或者两味以上的药物共同使用。 目的:增强作用(比炮制更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全面适应病情需要,解毒。 基本配伍关系-七情: 单行:单味药,无须配伍。如独参汤。(两种或以上药物在同一处方中互不影响,既不减轻也不增强相互的功能。) 相须:两种功效相似的药同用互相促进增强疗效。麻黄加桂枝。 相使:有共性的药同用,辅药增强主药疗效。茯苓加强黄芪补气利水作用。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半夏畏生姜。 相杀:与相畏相似。生姜杀半夏。 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二药合用,
14、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 怎样对待配伍关系:1) 增效的充分利用 2)有毒的充分考虑(考虑相畏、相杀) 3)减效增毒的避免使用(避免使用相恶、相反的配伍关系)。,1.配伍禁忌:主要是十八反,十九畏 2.症侯用药禁忌 3.妊娠用药禁忌 4.饮食禁忌,用药禁忌,十八反:乌头 反 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甘草 反 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藜芦 反 人参、沙参、丹参、元参。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判藜芦。
15、 十九畏(不是相畏的畏,多为相恶,也有相反):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芒硝为朴硝的精制品)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牙硝也是芒硝)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官桂既肉桂)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鑑炙煿莫相依。,正确认识“十九畏”和“十八反” “十九畏”和“十八反”,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 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 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 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 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 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 如贝母和半夏分别
16、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 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 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妊娠用药禁忌:妊娠期间,用药时应注意禁忌,以免引起流产。 慎用药物:具有破气,活血通经以及辛热、滑利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肉桂等。 禁忌药物:毒性强,药性猛烈,如巴豆、水蛭、三棱、莪术、麝香等。,服药饮食禁忌(俗称忌口) 即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否则会影响疗效或不利于治疗。 一般服药期间应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食物,如热证忌食辛辣油腻;寒证忌食生冷;皮肤病忌食鱼虾蟹等。,1)煎药的器具:陶罐类 (砂锅)陶
17、瓷类(搪瓷制品)尤其不能用铝锅 铁锅也不可 不锈钢 勉强可以用。 2)煎药的水:清洁卫生可以食用。 3)加水多少:头煎,药材干的需要先吸水+蒸发的水+喝进去的水。另 外掌握时间,时间短的防水少。二煎三煎仅需没过药材即可。 4)煎前浸泡:一般用温水,至少浸泡半小时。(夏短,冬长) 5)煎药的火候:先大火(烧开),后小火(最小) 6)榨渣取汁 7)煎煮次数:普通的 三次,混匀分次服用。(看饮片的厚度,薄如纸的也就两次。) 8)矿物药,动物的甲壳 ,另有的毒性药久煎可减毒,不宜溶出的植物药,需要先煎。后下:挥发性药物,煎煮的时间很短(如 薄荷)。 9)包煎:用干净的纱布包裹药物煎 药物太轻(老是浮在
18、水上);细小的颗粒;毛状物。特殊处理: 另煎(贵重药材) 烊化(胶类药物) 冲服(液体状的药物),汤剂的煎煮方法,服药方法 1)服药的时间:一般避免与吃饭同时,驱虫 泻下(清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饭后服;安神药,晚上。 2)服药的多少:一剂药一般分三次一天内服完。 3)服药的冷热:一般是温热状态;发散风寒(热服);从治法(顺从假象),各 论,各论,解表药 清热药 补虚药 理血药 祛风湿药 祛湿药 泻下药 祛痰止咳平喘药 理气药 平肝熄风药 开窍药 抗肿瘤药 消导药 催吐药 固涩药,解表药Drugs for Treating Exterior Syndromes,概念: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
19、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般多具辛味,辛能发散,其主要通过发汗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功效主治: 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治风寒表证,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痛,无汗,流清涕,脉浮紧等。兼有功效:止痛,祛风湿。(温性药) 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主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等。兼有功效:透疹,清热。(寒性或微寒),性能特点: 1、五味:辛味 (都具有解表的效果);苦味(发散风寒药有部分可以燥湿,苦能燥。发散风热的药很多能清热泻火,苦能清泻。) 2、升降沉浮:升浮 ; 3、归经:都归肺经(膀胱经); 4.毒性:细辛 苍耳子。,配伍应用:
20、(1、考虑 寒热虚实 ;2、 考虑主治症状)(因症选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使用注意: (1)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 (2)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3)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适用外感风寒证; 证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苔白,脉浮紧等; 常用药: 麻黄、桂枝、紫苏(子、叶、梗)、荆芥、防风
21、、白芷、细辛、藁本、辛荑、葱白、豆豉、生姜等。,麻黄,性味归经:,(用茎,根亦入药,如:麻黄根),辛、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表: 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可配桂枝增强其发汗力量。 宣肺平喘: 治咳喘兼有表证,可配杏仁加强止咳平喘功效。麻黄宣肺;杏仁降肺,一 宣一降使肺气通畅则能止咳平喘。 利尿消肿:用于水肿初期兼有表证,如急性肾炎水肿。,用量:39克,水煎服。 鉴别: 生用发汗力强,发汗解表宜生用; 炙用发汗力弱,平喘止咳力量强,平喘止咳多炙用。 附: 麻黄根:性味甘平,有止汗作用,用于自汗、盗汗。 参考:麻黄中含麻黄碱,兴奋心脏,收缩周围血管,升高血压,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22、故对哮喘有效,但高血压患者慎用。,桂枝,性味归经:,(用桂树的嫩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 发汗解肌: 配白芍治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证。 温通经脉: 配当归、白芍治血寒经闭腹痛,月经不调;配羌活、防风治风寒湿邪侵入经络所致风湿性关节疼痛等证;配瓜蒌、薤白瓜蒌薤白桂枝汤治因胸阳不振之心绞痛。 温阳化气: 用于阳气不足水湿内停引起水肿,配茯苓、泽泻、白术、猪苓五苓散。,用量:39克,阴虚火旺者忌用。 鉴别:麻黄发汗力大;桂枝发汗力缓,且长于温通经络而止痛。 参考:刺激汗腺神经,使皮肤血管扩张,有发汗退热作用 强心作用。解痉镇痛,紫苏,性味归经:,(苏叶、苏梗、苏子),辛、温,归肺、脾
23、经,功能主治:,苏叶:偏于发表散寒,解鱼蟹毒,配荆芥治风寒感冒。 苏梗:偏于宽胸理气安胎,配陈皮、砂仁治胸闷、腹胀。 苏子:偏于降气化痰平喘,配白芥子、莱菔子三子养亲汤治慢支,咳喘痰多。 用量:310克。,性味归经:,荆芥 (茎、叶、附荆芥穗),辛温,归肺、肝经,功能主治: 发表散风:辛温芳香,轻扬疏散,既散风寒又散风热,配苏叶治风寒感冒;配薄荷治风热感冒。 透疹解毒:配薄荷、牛蒡子治咽喉肿痛、荨麻疹或麻疹初期,透发不畅。 祛瘀止血:炒炭入血分,用于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 用量:39克。 附:荆芥穗:发汗之力大于荆芥,多用于风寒感冒无汗。,防风,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膀胱、肝、脾
24、经,功能主治 发表散风: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常配荆芥。 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所致肢体关节疼痛,配桂枝、细辛、羌活等药。 用量:39克。,细辛(用全草),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肺、肾经,功能主治: 发表散寒:治风寒感冒,鼻塞头痛,牙痛身痛等证,配防风、白芷。 祛风止痛:用于风寒湿侵袭关节所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炎)等证,常配桂枝、防风等药。 温肺化痰:用于肺寒咳喘,痰多清稀等证。,用量:3克,一般小于3克,古人云“细辛不过钱”,反藜芦。 参考资料:含挥发油,具有镇静作用,动物试验证明大量应用对呼吸中枢初期呈现兴奋,渐致中枢麻痹,最后呼吸停止而死亡,故不宜过量使用。,白芷,
25、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用根),:,功能主治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用于风寒湿盛之前额疼痛,牙痛,眉棱骨痛以及鼻炎、鼻窦炎等证,常配苍耳子、辛荑、薄荷、羌活、防风等药。 消肿排脓:治疗各种疮疡肿毒,常配银花、赤芍、贝母等。 用量:310克。,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药,性味辛凉,有发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口渴咽痛,苔微黄,脉浮数的外感风热证,这类药发汗力弱,但有退热作用。 常用药: 桑叶、菊花、薄荷、蝉蜕、牛蒡子、柴胡、蔓荆子、升麻、葛根等。,桑叶,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肺、肝经,(用叶,深秋霜降后采摘,桑枝、桑椹、桑白皮),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26、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常配菊花。 清肺润燥:用于燥热伤肺之咳嗽咽干,配杏仁、沙参、麦冬(桑杏汤)。 用量:510克。,附: 桑枝:清热祛风通络,治疗关节红肿热痛,如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桑椹:滋补肝肾、润肠通便,治疗血虚白发,头痛,便秘等证。 桑白皮:桑树的根皮,功用化痰止咳,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色黄等证。,菊花,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分为白菊花、黄菊花、杭菊花、滁菊花等),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适用于外感风热之发热头痛等证,常配桑叶、薄荷等药桑菊饮。 平肝明目:适用于肝阳上亢或肝经风热之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或两眼昏花,常配石决明、白蒺力、钩藤等药。 用量:1015克。,附
27、:野菊花性味苦寒,偏清热解毒、平肝明目,适用于痈肿疮毒及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参考资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伤寒等革兰氏阳性肠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野菊花能使外周血管扩张而有降压作用,配草决明降压、降脂;制成野菊花栓,肛门用药以治疗妇科炎症。,薄荷,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用茎叶),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适用于外感风热,微恶寒,头痛,咽痛,常配菊花、白芷、桔梗等药。 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及胁肋胀满,常配柴胡、白芍等药。 用量:36克,宜后下。,参考资料: 主要成分为薄荷脑、薄荷油,外用能使局部粘膜血管收缩,有镇痛、止痒作用。内服少量有兴奋作用,因能刺激中枢神经,
28、促进汗腺分泌,有发汗、解热作用。,牛蒡子(用果实),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肺、胃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利咽散结:用于外感风热之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常配薄荷、荆芥、银花等药。 宣肺透疹: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常配蝉衣、薄荷等药。 用量:510克,性偏滑利,气虚便溏慎用。 参考资料:含牛蒡子甙及脂肪等成分。内服有解毒、消炎、排脓等作用。,蝉蜕,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肝经,(蝉的皮壳),。,功能主治:,散风热、透斑疹:用于外感风热之发热咽痛,声音嘶哑以及麻疹初期而疹发不畅或皮肤搔痒等症。常配薄荷、牛蒡子、葛根等药。 缓解痉挛:用于肝经风热之小儿高热痉厥,夜啼不安或破伤风发痉等证,常
29、配钩藤、僵蚕、全蝎等药。 用量:310克,参考资料: 含挥发油、脂肪油,有解热利胆、抗脂肪肝作用,并有促进肝脏解毒作用。,葛根,性味归经: 甘、辛、平,归脾胃经。,(用根),功能主治:,发汗解热:用于外感风热之头痛、发热,项背发紧疼痛等证。 生津止渴:用于热病伤津之口渴,消渴等证,常配麦冬、五味子等。 透疹止泻: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及腹泻、痢疾等证,配升麻、牛蒡子透疹;配黄芩、黄连治痢疾、腹泻,如葛根芩连丸。 用量:1015克,参考资料: 葛根主要含淀粉。能扩张心脑血管,降低血糖,并有较强的解热作 用,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项强有较好的疗效。,柴胡,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胆、脾经,(用根或全
30、草),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用于邪入少阳半表半里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喜呕以及疟疾、伤寒等证,常配黄芩等,如小柴胡汤。 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如肝胆疾患)或月经不调,常配当归、白芍逍遥散。 升提中气:用于中气下陷之子宫脱垂、脱肛等证,常配黄芪、升麻等,如补中益气汤。,清热药Heatclearing Drugs,含义: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之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性味: 以苦寒为主;部分有甘味。 根据药性及治疗作用不同,临床把清热药分为四大类: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清热泻火药,性味以甘寒为主,多入气分,清气分之实热证,适用于高
31、热、烦渴,神昏,脉洪数有力及目赤肿痛等证。 常用药: 生石膏、寒水石、知母、竹叶、芦根、决明子(草决明)、青箱子、密蒙花、夜明砂。,生石膏,性味归经: 辛甘寒,归肺胃经,(矿石),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止渴除烦:用于高热,口渴喜饮,烦躁等证,常配知母、梗米、甘草白虎汤。 配麻黄、杏仁治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配白芷、升麻治胃火牙痛。 -清气分热;清肺热;清胃热。 煅用生肌敛疮:用于烫伤、湿疹及疮疡溃后久不收口,研末外用。,用量:生用3060克,高热可用120240克。 参考资料: 实验证明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有解热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炎、乙脑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寒水石,性味归经: 辛咸寒,归胃
32、、肾经,(矿石),与石膏作用同,用于小儿热性病,高烧,常与青黛相配。 用量:生用1030克。 清热泻火 止渴除烦 参考资料: 含硫酸镁,润肠通便,治疗便秘。,功能主治:,知母,性味归经:,(用根茎),苦寒,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清气分热、清肺热、清胃热。 滋阴润燥:用于阴虚发热,盗汗,常配黄柏、生地。-滋肺、胃、肾之阴。 配天花粉、麦冬清热生津止渴,治消渴病。 用量:612克,有滑肠作用,脾虚便溏者不宜用。,竹叶(附竹茹),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肺、胃经。,清心利尿除烦:用于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而痛等证,如急性泌尿系感染,常配生
33、地、木通、甘草梢导赤散; 配生石膏治热病后余热未尽之燥热心烦。 用量:生用610克。 附:竹茹(竹子的茎,除去外皮后刮下来的中间层)清热化痰止呕,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及胃热之呕吐。,功能主治:,芦根(芦苇的地下根茎),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用于热性病初起或热邪伤津引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及肺热咳嗽、呕吐等证。 常配生苡米、桃仁、冬瓜子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痈。 用量:1530克,功能主治:,决明子(用种子,称草决明),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入肝、胆经。,功能主治:,清肝明目:用于肝胆郁热所致目赤肿痛,畏光流泪,常配菊花、黄芩治急性结膜炎;配夏枯草治疗高血压。 散风清热:用于风
34、热或肝火上炎之头痛。 用量:69克,润肠通便,大便泄泻者忌用。 参考资料:有降血压及降低胆固醇作用。,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多用于湿热内蕴证: 湿热在胃肠最为常见的是泻痢; 湿热在脾胃:脘腑的痞闷,腹胀,痞满。 湿热在肝胆 ,湿热黄疸。 湿热在下焦表现淋症(小便黄赤短少,小便淋涩疼痛,点滴不畅,点滴难禁)、妇女白带过多。 湿热在皮肤:如湿疹、湿疮分泌物比较多。 湿热在关节:湿热痹 关节的红肿疼痛。,兼有功效:1、清热泻火作用(可以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症,如黄芩) 2、有清热解毒作用 可以用于相应的热毒病症。 (尤其是热毒引起的疮痈肿痛。) 性味:苦寒 (清热作用强
35、。苦能清,能燥) 常用药: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苦参、秦皮、白癣皮。,黄芩(用根),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泻肺火: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色黄,常配桑白皮、鱼腥草等。 清大肠湿热:用于湿热郁滞之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常配白头翁、黄连等。 清热安胎:用于血热之胎动不安,常配白术增强安胎之效。 用量:510克,黄连(用根),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清心除烦:用于心火亢盛之心烦不寐,高热神昏谵语,常配栀子、莲子心等。 清泻胃火:用于胃火上炎之牙龈肿痛,口舌生疮以及肝热胁痛,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清大肠湿热:用于湿热下痢,常配木香香连丸。 用
36、量:610克,黄柏(用皮),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能主治:,清下焦湿热:用于湿热引起的痢疾、黄疸、带下、泌尿系感染、皮肤湿疹等证,常配白头翁、黄连、栀子、茵陈; 清虚热:善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之遗精、低热、盗汗等证,常配知母、生地。于急慢性痢疾及皮肤湿疹。 用量:5-10克,栀子(用果实),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肝、三焦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用于湿热蕴结之身热发黄,小便不利等证,常配茵陈、大黄茵陈蒿汤。 凉血解毒除烦:用于心火亢盛之虚烦不寐,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及疮疡等证。 用量:610克,炒用入血分,清热凉血止血。 参考资料;有利胆和降低血中胆红素及降压作用。,
37、龙胆草(用根),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膀胱经。,功能主治:,泻肝胆实火:用于肝胆实火或湿热所致目赤肿痛,耳聋耳肿,口苦咽干,胸胁疼痛等证,常配栀子、黄芩、柴胡等龙胆泻肝汤。 清下焦湿热:用于下焦湿热之淋浊、带下、睾丸肿痛、阴囊湿疹等证,常配黄柏、木通、车前子等药。 用量:39克,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常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血热发斑,神昏谵语及热伤津液,低热不退等证. 常用药: 犀角、生地、丹皮、赤芍、紫草、地骨皮、白薇、银柴胡、白茅根。,犀角(犀牛角),性味归经:,苦咸寒,归心、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定惊:用于外感热病,邪入心包之高热、
38、神昏谵语,小儿惊厥抽搐,常配连翘、黄连、羚羊角等。 凉血止血:用于内热亢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生地、丹皮、赤芍犀角地黄汤。 用量:1.56克,生地(用根),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用于外感热病之口干口渴,斑疹,舌质红绛或阴虚内热之吐血、衄血、崩漏等证,常配元参、丹皮等药。 用量:用1030克。 参考资料:含木蜜醇、葡萄糖成分,可促进血液凝固有凝血作用,同时可强心、利尿,降低 血糖。,功能主治:,丹皮,性味归经:,(根皮),辛苦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血分之出血发斑等证,常配生地、赤芍等。 活血祛瘀:用于血瘀之闭经及痈肿等证,
39、常配公英、桃仁、赤芍等。 丹皮苦寒凉血止血;辛散活血祛瘀,既能凉血,又能活血,使血凉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妄行,所以对血瘀兼热者效佳。 用量:610克,赤芍(用根),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等证,常配生地、丹皮。 散瘀止痛:用于血瘀或血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及心胸痛。 用量:615克,反藜芦,月经过多者慎用。,紫草(用根),性味归经:,甘咸寒,归心、肝经,凉血解毒、消斑透疹:用于血热毒盛之斑疹不透以及痈疽疮疡及便秘,常配大青叶、蝉蜕等。 用量:310克 参考资料: 单味服用预防麻疹,制成紫草油外敷治烫伤、冻疮、皮炎、湿疹、阴痒。,功能主治:
40、,清热解毒药,凡能清热邪解火毒的药都叫清热解毒药,本类药物适用于瘟疫、丹毒、痈疖、喉痹、痢疾以及急性外感热病初起等证。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白头翁、紫花地丁、鱼腥草、败酱草、马齿苋、红藤,金银花(用花蕾,藤茎名忍冬藤),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胃、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外感热病初起之发热头痛,咽干口渴,常配连翘、薄荷、荆芥银翘散。配公英、地丁治疮疖痈肿以及外科感染疾病。 炭凉血止痢:配黄芩、黄连、马齿苋治疗热毒血痢。 用量:1015克 参考资料: 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功能主治:,连翘(果实,连翘
41、心,种子),性味归经:,苦、微寒,入心、胆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外感热病初起之发热头痛,咽干口渴,常配连翘、薄荷、荆芥银翘散。配公英、地丁治疮疖痈肿以及外科感染疾病。 消痈散结:用于毒热蕴结之痈疮肿毒,瘰疠等证,常配银花、赤芍、地丁;配牛蒡子、元参用于喉痹;配瓜蒌、贝母用于乳腺炎。 用量:1015克 参考资料:抗菌作用同银花,此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减少炎症渗出,临床报导可治疗急性肾炎及过敏性紫癜。,蒲公英(用全草),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毒热蕴结之痈肿疮毒及乳痈,常配瓜蒌、银花。 用量:1030克 参考资料:对金黄色
42、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抗菌作用,可治疗流感、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尿路感染、传染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病。,功能主治:,板蓝根(用根,大青叶、青黛),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用于血热毒盛之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配射干、元参、双花等,治疗扁桃体炎、腮腺炎。 凉血消斑:用于热毒发斑,常配生地、元参、知母等。 用量:1015克 鉴别: 大青叶长于消斑,治热病高烧不退及皮下出血;青黛功用与大青叶相似,外可治口腔溃疡。 参考资料:对多种革兰氏阴性及阳性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可治疗流感、流脑、乙脑、丹毒、斑疹伤寒、扁桃体炎、腮腺炎及肝炎等。,紫花地丁(用全草),性味归经
43、:,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各种疮疡肿 毒,尤其是化脓性炎症。 用量:1015克 参考资料: 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功能主治:,白头翁(用根),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蕴结肠胃之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治疗重症菌痢、阿米巴痢疾,常配秦皮、黄连、黄柏白头翁汤。 用量:1012克,功能主治:,青蒿:苦寒、芳香,归肝胆经。 退虚热:热病后期、阴虚发热、夜热朝凉、 汗出即退、低热不退。 久病伤阴:骨蒸潮热兼表秦艽、黄柏、知母、胡黄莲 凉血热:血热风疹瘙痒白鲜皮、苦参、丹皮、赤芍 血热吐衂生地、白茅根、小蓟 疗疟疾:疟疾寒热,单用鲜品绞汁服常山、柴胡 清
44、肝胆热:肝胆湿热黄芩 清暑热:暑热烦渴兼表佩兰、西瓜翠衣、绿豆 使用注意:虚寒泄泻者慎用。,清虚热药,地骨皮:苦甘淡寒,归肾、肝、肺经。 走血走气,略兼滋润,最善清降。 功能: 退虚热 有汗骨蒸潮热生地、知母、黄柏 凉血热 血热吐衂、尿血小蓟、茅根、大蓟、侧柏叶 泄肺火: 肺热咳嗽桑白皮地骨皮 内热消渴生葛根、生地黄、玄参、山药 另降血压、清肝火。,清虚热药,补虚药( 补益药、补养药),凡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或增强人体机能活动,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统称为补虚药。 人体亏虚,概括起来不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个方面,补益药亦根据它的性能与应用范围分为: 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T
45、onics,补气药Qi Tonics,补气药性味多甘温,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可以补益脾肺,适用于肢体倦怠,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脱肛,少气懒言,言语低微,自汗等证。 补气药多偏温,凡实证、热证慎用。 常用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黄精、甘草、白扁豆、大枣等。,人参(用根),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肺、脾经,一般分野生与栽培两种,栽培的称园参;野生的称野山参(吉林参)。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又将园参分为红参、白参、生晒参,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产于朝鲜者高丽参(温补之力大,补气兼助阳) 产于美洲者西洋参(性味苦甘凉,益气养阴清热,用于气阴两虚) 参考资料:含皂甙类(人参
46、甙)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促进男女性腺机能,刺激造血器官,降低血糖,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用于体虚欲脱,倦怠食少,气短喘促,津亏口渴,失眠多梦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单用一味人参煎服独参汤,用于虚脱、休克。 配麦冬、五味子生脉散治疗气虚津亏或热病伤津所致口渴咽干,消渴等证。用量:510克,大量可至30克。,功能主治:,党参(用根),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肺气不足,津伤口渴等证。与人参相比,药力较弱,对轻、慢性疾病多用,如遇重症、危症还需用人参。 用量:1015克 参考资料:能使红血球及血红蛋白增高,治疗营养不良
47、,缺铁性贫血,降压,与黄芪合用治疗蛋白尿。,功能主治:,黄芪(用根),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用于脾肺气虚之神倦乏力,气短自汗,食少便溏等。 配升麻、柴胡治中气不足之脱肛、子宫脱垂;配白术、防风玉屏风散治表虚自汗;配当归当归补血汤气血双补。 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用于气血不足之痈疽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及脾虚水肿。 用量:1030克 鉴别:生用重在走表而外达皮肤,托疮生肌力大;炙用重在走里而补中益气力大。 参考资料:含维生素 ,硒,可提高免疫,防癌。,白术(用根),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燥湿: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便溏,水肿,配黄芪、党
48、参补中益气;配黄芩清热安胎。 固表止汗:用于气虚卫外不固之自汗,配黄芪、浮小麦。 用量:1012克。,山药(用块根),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脾胃: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食少倦怠,慢性腹泻等证,常配党参、白术、白扁豆等。 益肺肾:配熟地、山萸肉治肾阴虚之遗精,白带过多;配沙参、麦冬治肺阴虚之干咳无痰。 本品补而不燥,双补气阴,为补气药中最为平和之药。 用量:93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甘草(用根茎),性味归经:,甘平,归十二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用于脾胃虚弱,倦怠食少,气短乏力,大便溏稀等证,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四君子汤;配生石膏、杏仁、麻黄麻杏石甘汤治肺热咳嗽,痰多色黄等证。 泻火解毒:用于各种疮疡肿毒等证,如化脓性疖肿,扁桃体炎,常配蒲公英、金银花。配桔梗桔梗甘草汤治疗咽喉肿痛。 缓急止痛:治胃脘疼痛,痛经,配白芍芍药甘草汤 调和诸药:缓和其它药物的烈性,解百药毒,并协调诸药。 用量:39克 炙甘草偏补脾益气 生甘草偏清热解毒 甘草梢用于尿道疾,补血药Blood Tonics,补血药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虚病证,如面色唇苍白,皮肤枯涩,头晕眼花,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