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石 钟钟 山山 记记 苏 轼 眉山人 子瞻 东坡居士 文 忠 文学家文学家 诗,诗, “苏黄苏黄”( (黄庭黄庭 坚坚) ) 词,词, “苏辛苏辛”( (辛弃辛弃 疾疾) ) 文,文,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 “宋四家宋四家” ( (黄庭坚、米芾、蔡襄黄庭坚、米芾、蔡襄) ) 书画家书画家 彭蠡(彭蠡(ll) 钟磬(钟磬(qngqng) 桴(桴(ff)止响腾)止响腾 铿(铿(kngkng)然有声)然有声 莫(莫(mm)夜)夜 栖(栖(qq)鹘)鹘 磔磔(磔磔(zhzhzhzh) 鹳(鹳( gugu n n )鹤)鹤 噌吰(噌吰(chng hngchng hng) 穴(穴(xuxu)罅()罅
2、(xixi) 窾坎镗鞳(窾坎镗鞳(kun kn tng tkun kn tng t) 如乐(如乐(yuyu)作焉)作焉 汝识(汝识(zhzh)之乎)之乎 无射(无射(yy)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郦元郦元以为以为下临深潭下临深潭 微风微风鼓鼓浪浪 虽虽大风浪不能大风浪不能鸣鸣也也 扣扣而而聆聆之之 南声南声函胡函胡 桴止桴止响腾响腾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之铿然有声者 而此独以钟而此独以钟名名 元丰元丰七年六月七年六月丁丑丁丑 舟舟行行适适临汝临汝 硿硿硿硿焉焉 大石大石侧侧立千尺立千尺 微波入微波入焉焉 有大石当有大石当中流中流 空中空中而多窍而多窍 与与向向之噌吰者相应之噌吰者相
3、应 汝汝识识之乎之乎 古之人古之人不余欺不余欺也也 事不事不目目见见耳耳闻闻 殆殆与余同与余同 此此所以所以不传也不传也 而陋者而陋者乃乃以斧斤以斧斤 自以为得其自以为得其实实 余余是以是以记之记之 解释下列横线的词解释下列横线的词 认为 振动,名作动 即使 使动 敲 细听 通“含糊” 声响 传播 定语后置 命 名 宋神宗 年号 干支记日 状 到,往 形容词词尾 状 于之 到中流击水 中间 空的 “寻向所志” 通 “志”, 记得 提宾 状 “革灭殆尽” 的 原因 今 其 智 乃 反 不 能 及 事实的真相 因此 所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世人不晓石钟命名之故,始失于旧注之不详,继世人不晓石钟命名
4、之故,始失于旧注之不详,继 失于浅人之俗见。 千古奇胜, 埋没多少。 坡公身历其境,失于浅人之俗见。 千古奇胜, 埋没多少。 坡公身历其境, 闻之真, 察之详, 从前无数疑案, 一一破尽。 爽心悦目。闻之真, 察之详, 从前无数疑案, 一一破尽。 爽心悦目。 古文观止古文观止 1、 “始失于旧注之不详”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 “浅人之俗见”在文中指哪些人? 比较异同比较异同 课文 项目 记游议论 议论记游议论 扼要概括 叙事描写交相烘托 深入阐释,充分论说 不加阐释 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石钟山记 结构 记游 议论 文章的主旨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
5、有无,可乎? 提倡实地考察提倡实地考察 反对主观臆断反对主观臆断 余固笑而不信也 因笑谓迈曰 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怀疑和否定的笑怀疑和否定的笑 释疑后轻松愉快的笑,得意的笑释疑后轻松愉快的笑,得意的笑 点明写作目的:点明写作目的: 为了传播自己的见解,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为了传播自己的见解,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 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 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 梁不可穷,形如覆钟梁不可穷,形如覆钟乃知钟山以行言乃知钟山以行言 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 事实也。事实也。 曾国藩曾国藩石钟山考异石钟山考异 曾国藩关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观点是什么?曾国藩关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观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