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村寨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座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010203概况三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整体概况概况一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概况二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这是一种土木结构的平顶房,因屋顶以土铺成,俗称土掌房。土掌房的典型特征为集中的正房与厢房组合成矩形平面,正房为三个开间,多是两层,厢房一般为单
2、层。房屋结构主要为木构架、而墙体多为土基砌墙,或黏土筑墙。屋内以木为柱,房顶平铺若干根木梁,木梁上面用劈柴垫底,铺上青松毛后再盖上掺合有草和泥的黏土,用榔头将黏土捶压、紧实成土平屋顶。屋面平展整洁,坚固牢实,耐水性能良好。土掌房的建筑材料均为就地取材,如当地的泥土和木材等。房屋结构和建造工艺简单,造价颇为低廉,建造技术因地制宜,掌握起来较为容易,且易于不断维修。土掌房所使用的泥土和木材,对当地人民来讲是最为便利的,既可以随时更新,也可以回归自然。这些材料有韧性,既可以作天然的遮蔽材料,也极其便于加工和利用。生土和木材都是大自然的一种馈赠,人们用这种馈赠来建造庇护所是符合自然逻辑的。在中国的西北
3、、西藏,在中东和古巴比伦地区,在北非,都有很多利用泥土建造的民居和聚落,建筑师把这种利用泥土材料建造的房屋称为“生土建筑”,而土掌房就是一种典型的“生土建筑”。土掌房村落的村口 土掌房的内部由木柱和木梁形成结构体系,而这种结构体系的安排又是与生活所需要的空间结合在一起的。土掌房以一楼一底的形式较为多见,楼下作卧室、堂屋、厨房,楼上为仓库和杂物堆放处。无论土房或草房,三大开间的中间一般必为堂屋,供会客、吃饭或祭祀用,左右为卧室和厨房,牛马猪鸡则另有厩舍。彝族人民不只是将木构架视为承载与受力的结构之用,更将它看成是立身安家、庇护平安的一种真实的需要。所以,彝族人民在建盖新房时,立屋架一定要选择良辰
4、吉日:夜间竖立柱、架梁,天明前立好屋架,次日下午上顶梁;上顶梁时用一块大红布捆扎在大梁的中间,在鞭炮声中把大梁拉上屋顶。土掌房的正房和耳房有趣的空中步行系统很多家庭活动都在土掌房的屋顶上进行和完成土掌房群落组成连贯的屋顶平台 土掌房村落大多散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半山腰之上,因山坡上很少有大块的平地,加之村落周围多为层层梯田,故村落用地十分紧张,而土掌房的平屋顶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为了“另一种家庭生活劳作的场所”。这一屋面天台既能够晾晒农作物,又能够进行很多的家庭活动。在屋面上,不但稻谷、玉米、荞麦、杂豆、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应有尽有,而且人们在上面或忙忙碌碌、或家庭小憩,一派家庭生活的融融氛围与景象;
5、更为神奇的是,村中各户的平屋顶基本都用木梯相连,从而构成了一个“空中交通系统”,家中的客人常常是“从空中翩翩而降”,令人不得不叹服村民们在营造自己居所过程中的想像力与土掌房墙体创造力。由于对材料、结构及构造方式的恰当选择,土掌房厚重的墙体和屋面蓄热性好,非常适应当地干热的河谷地带气候条件。它烈日晒不热、寒风吹不入、雨水淋不透,冬暖夏凉,非常适合于人们的居住和日常生活,当地人风趣地说:土掌房活像一个保温壶哩。土掌房土墙土顶、墩实厚重、墙面上少开窗或开小窗,远远望去,一片赭黄,高低错落,显得浑厚而拙朴,有着一种内在的、沉稳的韵味和美感。土掌房墙体彝族垛木房模型彝族原始的、正宗的垛木房-就地取材,冬
6、暖夏凉。现在人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强了,木材的采伐受到严格限制,价格也越来越高,彝族同胞不再使用木材盖垛木房了。垛木房欣赏乡村旅游新建的现代垛木房传统风格,现代建筑。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近年来打造的咪依噜风情谷成为了彝族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点,现代垛木房吸引了不少游客。房顶“瓦片”都是用劈开的原木片以竹篾捆绑固定在房梁上,于是当地村民给这种“瓦房”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闪片房”。“多依新村”居住着200多名拉祜族村民,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的民居几乎都住在茅草房、“闪片房”里。目前寨子里之所以还保留着一部分“闪片房”,是因为大多数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愿意改变原有生活习俗,寨子也得以保存为数不多的拉祜族原始民居。彝人古镇夜景提问与解答环节Questions and answers结束语 CONCLUSION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会!谢谢您的观看与聆听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