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必修三人教版必修三第第1课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及各流派争芳斗艳争芳斗艳的局面。的局面。“百家百家”是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指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时期的的儒、道、墨、法儒、道、墨、法思想流派。思想流派。“争鸣争鸣”是指是指战国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当时社会、学术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一、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材料一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
2、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诗经小雅小雅北山北山材料二材料二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公田),以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公田),以丰财也丰财也 左丘明左丘明左传左传宣公十五年宣公十五年1 1、经济:井田制崩溃、经济:井田制崩溃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宣公三年春,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材料三:宣公三年春,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在德不在鼎”。左丘明左丘明左传左传宣公三年宣公三年2 2、政治:周王室、政治:周王室王室衰微
3、,诸侯争霸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楚王楚王 问鼎问鼎材料四:(秦孝公)下令国中曰材料四:(秦孝公)下令国中曰诸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能出奇宾客群臣能出奇计强秦者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秦本纪秦本纪3 3、阶级:、阶级:“士士”阶层崛起,阶层崛起,受到各国统治者受到各国统治者重用重用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材料五:古时,材料五:古时,官府掌握学校教育官府掌握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官,学校教育与官府教化是合二为一的,受教育的对象只能是府教化是合二为一
4、的,受教育的对象只能是“国之贵族国之贵族子弟子弟”,到周宣王时,周朝已经衰落了,周朝史官司马,到周宣王时,周朝已经衰落了,周朝史官司马氏离开周地去晋国,因此王朝的典籍、图册有的散落氏离开周地去晋国,因此王朝的典籍、图册有的散落在魏国,有的散落在赵国,有的散落在秦国。所以孔在魏国,有的散落在赵国,有的散落在秦国。所以孔子才说:天子失官,典籍图册失散在四夷,子才说:天子失官,典籍图册失散在四夷,学术学问学术学问在四夷开展起来在四夷开展起来。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4、文化、文化:私学兴起私学兴起,造就大批,造就大批”士阶层士阶层”“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间学
5、在民间”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儒家儒家道家道家法家法家墨家墨家孔孔子子孟孟子子荀荀子子老老子子庄庄子子韩非子韩非子墨子墨子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诸子百家分布图诸子百家分布图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对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对他的尊称。他的尊称。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至圣”。儒家儒家孔林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用墓地。相传孔子死后,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奇木异树
6、来此种植20002000多年来不断增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植,已达3 3万余株,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游观赏胜境。(1 1)孔子)孔子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仁仁”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施行仁政,反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施行仁政,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维护周礼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维护周礼行为规范上,主张行为规范上,主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文化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文化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有教无类教无类”,留下宝贵教学经验,整理古代,留下宝贵教学经验,
7、整理古代典籍典籍“六经六经”创立儒家学派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思想核心:仁仁协调人际关系协调人际关系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爱人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根本目的根本目的:礼礼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创办私学,发展教育创办私学,发展教育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人才。人才。整理古籍,便利了史籍的保存整理古籍,便利了史籍的保存诗诗书书礼礼易易乐乐春秋春秋合称合称“六经六经”
8、。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具有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2)(2)孟子孟子生平:生平:战国时期邹国人,曾游历列国,战国时期邹国人,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采用。著主张不被采用。著孟子孟子,有,有“亚圣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思想主张:思想主张:主张实行主张实行“仁政仁政”提出提出“民贵君轻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的民本思想伦理观上主张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性本善”(3)(3)荀子荀子生平:生平: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
9、人。著著荀子荀子一书。一书。思想主张思想主张 主张主张“仁义仁义”和和“王道王道”,“以德服以德服人人”。提出提出“君舟民水君舟民水”的观点,强调人民的观点,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群众力量的巨大。伦理观上主张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性恶论”认为自然有规律认为自然有规律,主张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唯物思想)(唯物思想)爱人爱人以德治以德治民民性相近性相近仁政仁政仁义仁义民民贵君轻贵君轻 君舟君舟民民水水性善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恶论春秋春秋战国中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战国末期同同异异奠定奠定基础基础体系完整,体系完整,成为大宗。成为大宗。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
10、同儒家儒家3.儒学与现代生活儒学与现代生活 现代现代生活中,仔细观察就生活中,仔细观察就 会会发现,古老的儒学在人发现,古老的儒学在人 们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 灭灭的印记。的印记。列举列举你在现代社会中看到你在现代社会中看到 的的儒学的影子。儒学的影子。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漫漫歌頌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漫漫歌頌 孔子在孔子在首尔首尔孔子在孔子在柏林柏林三、道家三、道家1 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老子老子:名聃,生平:名聃,生平不详,传说姓李名耳,不详,传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他曾春秋晚期楚国人。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官。相传,
11、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退隐后,著问礼。老子退隐后,著有有老子老子,又称,又称道道德经德经,是道家学派的,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创始人。2)老子及其道家思想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便能够不受伤害,免于痛苦。生平生平:战国时期宋国人战国时期宋国人,著著庄子庄子一书。与老子合称老庄。一书。与老子合称老庄。思想主张思想主张: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世间万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物都是相对的,人应该人应该看破事物看破事物间间的差的差异异,不做,不做物物质质和欲念的奴和欲念的奴隶隶,便可以,便
12、可以达达到精到精神的逍神的逍遥遥和快和快乐乐。人应该顺从自然人应该顺从自然(2)(2)庄子庄子 战国时韩国有一个韩昭侯,他曾规定手下侍从官战国时韩国有一个韩昭侯,他曾规定手下侍从官的职权范围,其中有专门的的职权范围,其中有专门的“典冠官典冠官”和和“典衣官典衣官”,分,分别负责君王的戴帽与着衣。别负责君王的戴帽与着衣。一次,韩昭侯酒醉,一次,韩昭侯酒醉,典冠官典冠官怕昭侯着凉,于是为他怕昭侯着凉,于是为他盖上了衣服盖上了衣服。昭侯醒来,问左右是谁为他盖了衣服,左右。昭侯醒来,问左右是谁为他盖了衣服,左右告知是典冠官。昭侯便处罚了典衣官,杀了典冠官。告知是典冠官。昭侯便处罚了典衣官,杀了典冠官。
13、其罪典衣,以失其事也;其罪典衣,以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以以法法治治国国法家法家2、战国时期是法家学说的、战国时期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集大成者韩非韩非 (1)(1)积极积极变法变法革新;革新;(2)(2)(3)(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术、法、术、势相结合势相结合治国。治国。法家思想的代表:韩非子法家思想的代表:韩非子“法法”:严刑峻法,:严刑峻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术术”:驾驭大臣的权术,:驾驭大臣的权术,“潜御众臣者也潜御
14、众臣者也”“势势”:君主的地位和权力,:君主的地位和权力,“如虎豹之爪牙如虎豹之爪牙”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统一后,秦始皇继续厉行法治,结果呢?法家理论可得天下法家理论可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而不能治天下。天下大乱,天下大乱,15年便年便灭亡。历史启示?灭亡。历史启示?为什么提倡为什么提倡“仁政仁政”的儒家思想在当时不被的儒家思想在当时不被重用,而法家思想却倍受统治者的青睐呢?重用,而法家思想却倍受统治者的青睐呢?四、墨家四、墨家 墨家创始人墨家创始人墨子墨子,名,名翟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他主张,战国初期鲁国人。他主张“兼爱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宣扬消
15、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国主张是“尚贤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代表作:代表作:墨子墨子名言录:名言录: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相爱、交相利。(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
16、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则举之。墨子墨子墨子(约前墨子(约前468468前前376376),墨家创始人,),墨家创始人,战国时期鲁国人。战国时期鲁国人。点击思想主张:兼爱思想主张:兼爱 非攻非攻 尚贤尚贤四大家代表的阶级属性p儒家:孔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儒家:孔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孟子、荀子:士大夫(新兴地主)孟子、荀子:士大夫(新兴地主)p法家:新兴的地主阶级法家:新兴的地主阶级p道家:广大的贫苦百姓道家:广大的贫苦百姓p墨家:小手工业者墨家:小手工业者因角度因角度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侧重于关注人与自然关系(政
17、事与人事)侧重于关注人与自然关系侧重于关注人与自然关系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人中的反映历史影响:历史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6)(5)(4)性本善性本善,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小国寡民固然好,但我更喜逍遥,与天地万物一,小国寡民固然好,但我更喜逍遥,与天地万物一,旁观现实,欣赏自然旁观现实,欣赏自然 治道因时而异。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治道因时而异。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君主须集中权势,运用权术,以静制动
18、。君主须集中权势,运用权术,以静制动。我尊孔子,但主张性本恶。君船民水,故人君者,我尊孔子,但主张性本恶。君船民水,故人君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治国本应爱民,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民利,治国本应爱民,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民利,这叫这叫“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荀子荀子韩非韩非子子庄子庄子孟子孟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1)(2)孔子孔子老子老子5、看看以上思想各是谁的主张?、看看以上思想各是谁的主张?古为今用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儒家的“仁政仁政”“以
19、德治国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是其身。若是其身。”这一主张属于(这一主张属于()A 儒家儒家“仁爱仁爱”思想思想 B 墨家墨家“兼爱兼爱”思思想想C 儒家儒家“礼治礼治”思想思想 D 墨家墨家“非攻非攻”思思想想B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下列思想最能体
20、现道、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下列思想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 不以人助天不以人助天 B 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C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课堂练习课堂练习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打算。这一家是()A 儒家儒家 B 法家法家C 道家道家 D 墨家墨家
21、B4、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天下莫柔弱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C课堂练习课堂练习5、“和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为贵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体现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以下中国古代思想最能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以下中国古代思想最能体现“和和”的价值的是的价值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君权神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