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5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87797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5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5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5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5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5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 对于研究者来说,在开展某项科研工作之后,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将研究成果付诸文字的任务,这就涉及到研究成果的表达。而在实践中,我们在研究成果表达这一环节往往会遇到诸多问题,其中有不少问题是研究和表达中的“通病”,这就影响了科研的品质。如何规避研究成果表达中常见的“陷阱”?如何提高研究成果表达的能力?如何使自己的研究不断向好的研究趋近?这将是本次交流的主题。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发展研究 杂杂 志志 基基 本本 定定 位位政策导向(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学理依据)实践导向(关注教育实践)问题导向(聚焦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专业性学术刊物办刊特色办刊特色坚持大教育的视角,关注

2、各级各类教育,重视从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联系来研究教育问题从中宏观层面研究和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前沿与纵深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强烈的实践关怀 指向具体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深刻的理论品性 使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禁得起考量和推敲 实践关怀缺失:走出书斋研究实践关怀偏差:虽指向实践问题,但这里的“问题”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理论-实践缺乏过渡:如何观照实践具备“读者意识”实践关怀的几个层面实践关怀的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没有实践关怀”的研究成果 这类研究成果与教育实践缺乏关联,主要从应然层面展开,更多的是研究者的“自说自话”。比方说,有的研究成果通篇围绕内

3、涵、意义、价值、目的等方面行文。面对这样的研究成果,不禁生发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又是基于什么问题展开的呢?第二个层面:“实践关怀偏差”的研究成果 这类研究成果的确指向了教育实践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真实存在的,不过由于这些研究问题要么太具个人色彩,要么现阶段难以解决,而使得这些研究的实践关怀出现了偏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关怀”就意味着您所要研究的问题需具备一定的特征,要是真实的而非臆想的,要有实际的证据而非二手移植,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公共性和热点性,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给很多人带来启发。真问题or伪问题 现在不少“问题导向”的研究实际面对是本来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有

4、的是出于研究的需要刻意炮制出来的,有的是因为基础研究比较薄弱,一些基本问题还搞不清楚,以至于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把握不住。如一些概念的混用。吴康宁教授认为,无论是逻辑的分析还是现实的审视,都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以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来审视研究者所确立的“研究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年来有些教育研究者所提出与建构的某些所谓的学术概念、命题、理论、研究领域,很多时候其实既无教育理论发展与教育实践改善的真实需要,也无研究者个人的真实需要,很多是研究者为“生存”所迫而刻意“制造”的结果,此所谓“炮制的问题”。小问题or大问题 好的选题首先是适合自己的

5、,自己有兴趣、有潜力、有基础的,难 易程度、话题大小都要适合,做到“知己知彼”。一般来说,选题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题目太大把握不住,容易泛泛而论。但也不能把范围限得太小太具体,以致失去典型意义。新问题or旧问题(旧题亦可新做)选题从哪里来?社会问题or个人问题 仅仅是自己没搞懂的问题或仅是个人的一种“无病呻吟”,还是有一定普遍意义、典型意义的社会问题?第三个层面:“理论-实践缺乏过渡”的研究成果 这类研究成果本身也关照了实践,但行文却让人感觉不出来对实践的关照。这类研究成果的作者由于长期从事理论工作,习惯于用理论话语来表达研究问题。当他们对教育实践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研究成果表达

6、不伦不类的现象。在我们看来,从理论话语到实践关怀,中间还需要一个转化。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尤其需要研究者对所研究的实践问题有切身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最后需强调的是,一篇具有强烈实践关怀的研究成果,尤为需要在读者意识上下功夫。这就意味着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成果表达时,要清楚哪些人群可能会阅读这篇文章,自己是在和谁对话。更重要的事,读者意识还意味着研究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研究的亮点,读者从中可能的收获。教育社会支持中民间力量的群体关系探讨教育社会支持中民间力量的群体关系探讨(原稿)(原稿)一、教育社会支持中民间力量的群体结构一、教育社会支持中民间力量的群体结构(一)教育社会支持中民间力量的群体构成(二)

7、关键民间利益群体的结构特征二、教育社会支持中民间力量的群体关系原理二、教育社会支持中民间力量的群体关系原理(一)教育社会支持中民间力量的群体关系视角(二)教育社会支持中民间力量的群体关系特点三、教育社会支持中民间力量的总体特征三、教育社会支持中民间力量的总体特征(一)民间支持力整体微弱(二)民间支持缺乏体制保障(三)民间支持力量内部不协调 举例举例1(如何观照实践)如何观照实践):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怎样的民间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怎样的民间支持(修改稿)(修改稿)一、教育改革和发展涉及哪些民间力量一、教育改革和发展涉及哪些民间力量二、关键民间利益群体如何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二、关键民间利益群体如

8、何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一)利益着力点决定参与的内容(二)利益方向决定支持的意愿(三)利益增量决定支持的程度三、民间力量在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三、民间力量在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民间支持力整体微弱(二)民间支持缺乏体制保障(三)民间支持力量内部不协调 举例举例1(如何观照实践)如何观照实践):我国教育改革的政府支持类型分析我国教育改革的政府支持类型分析基于政府间关系角度基于政府间关系角度(原稿)(原稿)一、央地统筹支持一、央地统筹支持(一)结构性博弈:央地统筹支持失调(一)结构性博弈:央地统筹支持失调(二)利益代言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统筹失调的根本原因(二

9、)利益代言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统筹失调的根本原因二、府际协调支持二、府际协调支持(一)地方利益最大化:府际协调支持乏力(一)地方利益最大化:府际协调支持乏力(二)(二)“十字博弈十字博弈”的双重诱惑:府际协调支持不力的原因的双重诱惑:府际协调支持不力的原因三、部门协同支持三、部门协同支持(一)边界意识:部门协同支持不力(一)边界意识:部门协同支持不力(二)利益冲突:部门协同支持不力的原因分析(二)利益冲突:部门协同支持不力的原因分析 举例举例2(如何观照实践)如何观照实践):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怎样的政府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怎样的政府支持(修改稿)(修改稿)一、教育改革和发展政府支持不足的表现

10、一、教育改革和发展政府支持不足的表现(一)结构性博弈:央地统筹支持失调(一)结构性博弈:央地统筹支持失调(二)地方利益最大化:府际协调支持乏力(二)地方利益最大化:府际协调支持乏力(三)边界意识:部门协同支持不力(三)边界意识:部门协同支持不力二、教育改革和发展政府支持不足的原因分析二、教育改革和发展政府支持不足的原因分析(一)央地博弈: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统筹失调的原因分析(一)央地博弈: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统筹失调的原因分析(二)(二)“十字博弈十字博弈”的双重诱惑:府际协调支持不力的原因分析的双重诱惑:府际协调支持不力的原因分析(三)利益冲突:部门协同支持不力的原因分析(三)利益冲突:部门协同支

11、持不力的原因分析三、伙伴性政府关系:教育改革和发展政府支持的未来走向三、伙伴性政府关系:教育改革和发展政府支持的未来走向(一)超越等级、去行政化(一)超越等级、去行政化 (二)明确定位、权责对应(二)明确定位、权责对应(三)协商对话、共同实践(三)协商对话、共同实践 举例举例2(如何观照实践)如何观照实践):好的教育研究成果,除了强烈的实践关怀,还应该有其理论方面的诉求和建树,具有理论品性。所谓理论品性,简而言之,其与经验之谈相对,反映到具体的研究上,表现为研究过程禁得起推敲,行文结构具有逻辑性,研究结论有说服力。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很多研究成果,在理论品性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欠缺。有的研究成果,

12、其研究过程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太过迷恋研究过程的交代;有的研究成果,四平八稳,表达都站得住脚,但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很难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涟漪;有的研究成果,其研究结论的提取缺乏逻辑依据,只是一种材料的堆砌,让人很难信服。基于一定的理论视角的文章架构。这类研究成果,其理论品性突出体现在对具体教育问题的分析上启用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论视角,让研究脱离了就问题而问题的俗套。不过不足往往体现在这一理论视角与文章要分析的主题之间还会存在割裂之感。以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来统领所研究的问题。这个分析框架是结构化的、系统的、贯穿文章始终的,与要论述的主题之间是水乳交融的。当然,研究需要对分析框架做出说明和论证,需要

13、分析框架严谨,逻辑上自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三段论式的分析框架未尝不可,理论品性体现在问题提出的现实性、问题分析的严谨性、问题解决的适切性等方面。观点1观点2观点3具有理论品性的研究的几个层次具有理论品性的研究的几个层次 “指标到校指标到校”政策实施的现实诉求、存在问题与完善举措政策实施的现实诉求、存在问题与完善举措1.“指标到校”政策实施的诉求2.“指标到校”政策诱发学校生存危机3.“指标到校”政策有效实施之完善举措例一:例一: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中的利益团体衍生:基于团体理论模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中的利益团体衍生:基于团体理论模型的视角型的视角 1.团体理论及其模型 2.异地高

14、考问题中的利益团体衍生 3.异地高考问题中的几对矛盾及其调和例二:例二:中国教育改革现实困境的思考中国教育改革现实困境的思考基于基于“年鉴学派年鉴学派”的理论视的理论视角角 1.中国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年鉴学派”的新视野 2.“长时段”理论与“传统文化”的隐性之手: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制约性”3.“微观叙事”与“普罗大众”的需求之心:中国教育改革的“民众制约性”4.“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惯习生活”的趋同之脚:中国教育改革的“日常制约性”例三:例三:合理性视域下的异地高考政策剖析一、政策合理性分析的理论维度二、异地高考政策的合理性检视1.目的合理性:交叠冲突下的利益主导和正义偏位2.依据合理

15、性:现实制约的泛化与政策解释的无力3.程序合理性:行政主宰下的公开与制度化缺失的批判4.结果合理性:个人公平的推进与普遍权益的受损三、提升异地高考政策合理性的建议1.坚持公民资格权利取向,增强政策目的正当性2.以学籍为主控制准入,强化政策依据相关性3.建构多方利益表达机制,凸显政策程序合理性4.共筑多重政策保障体系,推进公平结果顺利实现罗列观点、缺乏依据的“堆砌文章”满纸“应该、需要”的“应然表述”标新立异、追赶热点的“带帽文章”缺乏学理概括提升的“经验总结”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书斋学问”缺乏理论品性的研究缺乏理论品性的研究“长啥样长啥样”理想中“好的”研究,应是全过程的“好”,即:好的问题

16、(或选题)和研究假设,好的(合理组织的)过程与(恰当运用的)方法,以及好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和(发人深省的)讨论。但现实中的“好的”研究,往往不可能尽善尽美,可以说,现实中的研究是一个向理想中的好的研究不断趋近的过程。可以是“各美其美”,但一定要找到优势、体现新意、凸显亮点。关于选题:1.选题的几个原则:聚焦问题、要有新意、适合(适合自己、适度适中)。2.聚焦问题也就是说要具备一种“问题意识”,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要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一研究”。聚焦问题就是指研究的问题不要太泛,不要太散,不要太贪。延伸思考:延伸思考:3.选题要有新意。学术创新由高到低有这样几层:理论层面的创新,方法层面

17、的创新,材料层面的创新(补充性的材料,为老观点提供新材料;得出新结论的材料;从老材料中得出新观点),理论应用层面的创新。4.选题不要凑热闹,不要一味追逐热点,要和自己的研究兴趣、能力倾向相结合。5.选题要大小适度难易适中。6.选题哪里来?要文献和现实双管齐下:广泛涉猎相关文献,精读重点文献,了解学习研究范式,这些是内功。在确定论文题目之前,应先进行学术史的梳理,了解其学术动态。在选题时要问自己几个问题:一是为何对这个题目感兴趣?即选取该题目的依据何在;二是这个题目研究到什么程度?三是我能做什么?即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前人研究的薄弱点和不足之处而自己可以深入的地方。同时结合身边的现实,找到最适

18、合自己的选题。学术论文的三个叙述层次(应用性研究):为什么,就是对研究背景和问题本身要分析清楚,对应着“提出问题”;是什么,就是对研究对象和概念本身要界定清楚,对应着“分析问题”;怎么样,就是对呈现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策略对策要叙述清楚,对应着“解决问题”。好的学术论文,在“为什么”的揭示上是到位的、深入的;在“是什么”的揭示上是准确的、清晰的;在“怎么样”的提供上是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表达中易出现的三类问题:“炒冷饭”,就是指所写的文章话题陈旧、老生常谈、太过常识。“掉书袋”,就是指所写的文章通篇都是引用,简单摘引,堆砌各 家的观点与说法,或者简单去论证之前学者说的哪个观点是正确的,唯独缺

19、乏研究者自己的角度和创见。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不能只单纯做 梳理工作,没有观点的提炼。写文章不是向读者普及专业知识,更不 能在文章中堆砌知识和理论,而是要运用某种理论、模式和方法来分 析和解决相关问题。“赶时髦”,就是指所写文章,喜欢追随一些时髦词汇,喜欢对新 名词、新概念进行简单拼接与包装,鲜有真知灼见。关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 现实中,“教育研究者往往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为决策者所采纳,而教育决策者则认为相当多的所谓研究成果脱离了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并不是他们所想得到的”。1995年,国际教育局曾与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共同组织召开过一次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国际会议,集中探讨的就是“建立教育

20、研究、政策制定和教育实践之间有效联系的问题”。维迪努的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提出“以决策为目标的研究”已经取代“以结论为目标的研究”,教育研究要注重面临的问题和决策者、教育者的需要。目前正在兴起建设智库的热潮,很多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都在强 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具有问题导向。我认为,基础的理论研究也是 需要的,纯学术研究也不见得不关注现实,做这样的基础研究关键在 于理论创新。而对策研究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问题,是要拿出解决问 题的办法,对策研究往往不强调研究过程,只要给出对策即可,是一 种决策咨询报告的风格,这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杂志倡导的是 “基于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

21、,是要用理论武器去回应现实问题,是 要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行文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行文中的一些常见问题1.四平八稳,泛泛而谈,缺乏亮点2.观点欠推敲,立论前提不成立3.内容缺乏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建议此类文章以某一项 政策为案例展开分析4.故弄玄虚,避重就轻5.外围铺垫过多,核心内容薄弱6.行文重心偏离7.偏学理层面论述,对实际问题的论述过于“学术化”8.文章内容和题目不符,论述重心没有聚焦文题 9.“戴帽”文章 大学精神: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性坚守,文章与“转型发展”无关“新常态”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新常态”只是一个时髦的背景,行文仍是比较普通,四平八

22、稳10.经验总结,缺乏学理上的概括提升;行政话语色彩较浓11.缺乏问题的揭示及其分析直接提出对策,或者对策部分与前面的问题没有呼应12.逻辑不清晰13.没有处理好一般和具体的关系,常见于“以为例”、“基 于的调研”之类文章14.以对问题的研究的研究取代对问题研究本身15.国际比较类文章:“做基于我国实际问题的比较研究”16.述评类文章:以评为主,以述为辅,贯穿逻辑红线17.课题报告类18.教育史类:不是绝对排斥,但一定要以史鉴今,还是要体现“问题意识”总体说来,写作时要注意这样几个关键问题:选题尽量做到小而实,可以选取一个切入点或一个新的视角 突出问题意识,回应现实问题,做“基于问题的研究”根

23、据议题有逻辑地展开论述,行文思路力争清晰 读者意识:“我是在跟谁说话”某种程度上说,写作中的提出问题、论证问题就是在向读者 娓娓道来说一个故事,首先是要自圆其说,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做 到引人入胜则更理想。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文章的内容还 是同样的内容,但是换一种行文逻辑思路和话语组织方式,最终 呈现出来的文章的面貌和质量也会有很大不同。一些写作细节一些写作细节摘要的撰写和关键词的提取 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 辍学问题 定性研究方法 辍学生 个案调查 梨树沟 教育领导勇气教育领导 勇气,教育均衡发展教育 均衡发展文题的确立。有的文章题意不清,易产生歧义,本应是“顾名思义”,

24、却让 人不知所云;有的比较罗嗦,应是鲜明凝练,高度概括文意;还有的过于花 哨,夺人眼球,但实际内容却很平淡。另外还要出现文题的句法结构,如偏 正结构的题目、并列结构的题目、动宾结构的题目等,不同结构的题目也要 求有相应的内容呈现。举例:困境与决策: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新取向 如何培养大学的教师职前培养行为以评价参照系重构以及对现 实大学的批判为基点尊重规范,文字要符合语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说有作者喜欢用长句;有的喜欢用倒装句;有的文章编译痕迹较浓,不太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还有不少作者会在文章中用不同的语句反复论述同一问题,这恐怕是不自信怕自己的表述不够明确,所以还是要学会用精练的语言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引文和参考文献的体例要符合刊物的要求,出现在文章中的文献一定要在后面的参考文献中出现。注意:一是如果要引用就要引经典的代表性文献,二是不要为了引用而引用。谢谢大家!投稿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5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